本文轉自微信公號「刺蝟公社」 作者 | 陳彬 沈丹陽 編輯 | 石燦
「你們幾個中國人來沙特老皇宮做什麼?」一位沙特中年人好奇地向陳宇一行人搭訕。迷路的陳宇突然看見了希望。
「老皇宮」是沙烏地阿拉伯著名的旅遊景點和宗教聖地,常常會四處封路,這可難倒了人生地不熟的陳宇。幾番寒暄問路之後,陳宇告訴對方,自己是來參加「2019PUBG Mobile(絕地求生手遊)明星挑戰世界盃」電競比賽的,比賽地點就在老皇宮。
圖源推特
「你們是玩家?」
「我們是做這款遊戲的。」
原來,眼前的這個人是騰訊(00700)光子工作室的總裁。這次偶遇可把這個沙特中年人高興壞了。陳宇後來在接受觸樂採訪時回憶說,對方特別激動,一下子向他展示了3個手機,每個手機裡都有《PUBG Mobile》。這是一款大逃殺遊戲,由騰訊光子工作室在2018年3月推出。
對方還告訴陳宇,自己是沙特老皇宮的項目負責人。趁著職務之便,這位沙特中年人硬帶著陳宇一行人,免費參觀了老皇宮。
比賽場館/圖源推特
告別前,這位沙特「粉絲」還不忘叮嚀一句,「你們遊戲能不能做一些沙特風格的衣服進去?」
根據數據機構SenseTower今年2月的統計,在沙特和整個中東,《PUBG Mobile》的市場佔有率達到了55%以上,擁有著絕對的市場領導地位,與大批狂熱粉絲。
但這款改編自韓國遊戲《絕地求生》的中國「吃雞」手遊,其影響力遠不止一隅: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無數《PUBG Mobile》愛好者讓尖叫聲響徹了一整夜;印度最高國家領導人、總理莫迪,在公開場合談論著這款遊戲;烏克蘭農村中,一位疾病纏身的年輕人,靠直播《PUBG Mobile》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剛剛過去的2周年慶典/圖源推特
5.5億。
這是《PUBG Mobile》與其國內(大陸)版本《和平精英》的玩家總數。其中國內(大陸)玩家僅有1.08億,不到總數的五分之一。對一款上線方才兩年的手機遊戲來說,這個數字已相當驚人。《英雄聯盟》在全球風靡了十年,全球註冊玩家數才超過8億。
全球玩家在各大「吃雞類」遊戲的消費變化/圖源SenseTower
在此之前,真正能夠做到「全球流行」的手機遊戲並不多;就算有,也清一色是國外遊戲公司的產品。但時代似乎正悄然發生改變。
不知不覺間,竟有這麼一款中國手遊,一躍成為了世界遊戲流行文化的定義者之一。
真香
2018年的萬聖節前夜(10月31日),美國地標式建築——紐約時代廣場徹底沸騰了。《PUBG Mobile》官方這裡放置了一個醒目的巨型「空投箱」,並組織了一場盛大的玩家派對。
「呦,夥計,我跟你說,這款遊戲簡直太酷了。真的,我勸你也去下載一個。」一位黑人青少年正用一隻手,激動地指著手機屏幕中的《PUBG Mobile》遊戲界面,並用他那略帶「Rap風味」的說話方式,向現場的人安利起了這款遊戲。
在他身後,除了正在「開黑」玩遊戲的人群,也有許多形形色色的美國人,正對著手機(平板)屏幕尖叫。
圖截自Youtube
這是遊戲官方為了營造節日氛圍而推出的一個小遊戲:《PUBG Mobile》中出現了大批殭屍,你需要用儘可能高分貝的尖叫聲,擊敗這些殭屍。只要成功「擊殺」,就能免費從巨型「空投箱」中領走一份周邊禮品。
或許是為了領獎品,一個滿頭銀髮的白人老太太也參與了挑戰,玩得不亦樂乎。
尖叫聲此起彼伏。
圖截自Youtube
彼時,距離《PUBG Mobile》稱霸美國遊戲市場,方才過去大半年。但對越來越多美國玩家來說,這款中國手遊早已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這一切都發生得那麼突然。
2018年3月15日,剛剛完成開發的《PUBG Mobile》率先在加拿大開啟測試,只針對小部分玩家開放註冊。第二天,騰訊突然解除註冊限制,遊戲直接上線。5天後,成功登頂美國App Store遊戲免費榜。
《PUBG Mobile》早期投放如此「倉促」,其實是迫於競品的壓力。
2017年夏天,韓國藍洞公司開發的PC遊戲《絕地求生》風靡全球。同年年初,騰訊與藍洞接洽;到12月1日,才對外宣布了《PUBG Mobile》的消息。
此前,國內很多遊戲公司已經開發了「吃雞手遊」,網易旗下手遊《荒野行動》已經登陸日本市場。乘著《絕地求生》流行的東風,他們大獲成功。《PUBG Mobile》要是再不上線,眼前的「藍海」就有可能瞬間「染紅」。
來自馬爸爸的稱讚
當月23日,《PUBG Mobile》又一口氣登頂了102個國家(地區)的App Store遊戲免費榜,引起不小的轟動。
可當「騰訊買下《絕地求生》手遊改編權」的消息傳到歐美時,也就是全球玩家愛上《PUBG Mobile》4個月以前,歐美遊戲用戶卻從一開始就不看好它。在美國著名遊戲測評網站IGN上,充斥著大量類似的言論:「手機玩射擊遊戲體驗一定很糟糕」「買手遊改編權的公司是傻了嗎」。
一些外國網友的聲音/截自公眾號「觸樂」
歐美遊戲玩家的這番「冷嘲熱諷」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因為端遊改編手遊的過程,不是簡單的「複製」,而是一個需要不斷做加減法的創作行為,難度不亞於原創。
如何利用虛擬搖杆適應遊戲地圖,如何營造出適合碎片時間的遊戲節奏,如何設置小屏幕下的畫面複雜程度......等等一連串問題都在等著改編團隊。畢竟移動網際網路有它自己的一套規則與生態。
這和影視改編是一個道理:直接照搬,不可能將《冰與火之歌》打造成《權力的遊戲》,裡面必然有創作者的主觀能動性在。
圖源推特
射擊類遊戲其實是最難移植到手機的遊戲類別之一。因為射擊遊戲追求精確性,滑鼠操作的射擊點略微低一點點,本來能「爆頭」打死的敵人就有可能存活下來。滑鼠性能的好壞,常常都能影響到一局比賽的發揮。
手機遊戲的操作只能依靠轉動點擊屏幕,很難做到滑鼠那般精確,更難還原玩家口中的「手感」。網易的「吃雞」類手遊《荒野行動》剛剛上線時,就曾被吐槽過「手感不好」。
但等遊戲一上線,大批外國玩家才恍然大悟:原來「真香」才是人類的本質。
因為光子工作室的研發實力確實令人驚嘆。
圖源Google Play
《PUBG Mobile》採用了與《絕地求生》相同的超大地圖,並在還原體驗和適應移動端上,找到了完美的平衡點。在這之前,因為技術等原因,幾乎沒有手遊用過如此龐大的地圖。
平常更青睞主機遊戲大作的IGN官方,竟罕見地給《PUBG Mobile》這款手遊打出了8.7的高分。他們在測評中寫道,「作為一款大逃殺射擊遊戲,鍵鼠操作的精確度以及主機平臺特有的魅力確實無可取代。但《PUBG Mobile》這款手遊確實創造了另一種技術奇蹟。」
在後續的蛻變中,光子工作室不斷加入新玩法、新地圖,逐漸走出了一條全新的道路。時至今日,原作《絕地求生》的用戶數與影響力,已不及《PUBG Mobile》。
圖源自推特
品質只是《PUBG Mobile》成功的地基。
不論是國內還是海外,每款成功遊戲自身不僅足夠「好玩」,背後還藏著一個龐大的發行營銷體系。
你想和「美國蒼井空」一起吃雞嗎?
2018年5月初的一天,無數米婭(Mia Khalifa)的「十年老粉」,正蹲守在YouTube和遊戲直播平臺Twitch前,等待著她露臉的那一刻。
米婭曾是美國最知名的成人女星,在海外有著「世界第一色情明星」的稱號。退役後,她轉型成了一名網際網路紅人,堪稱「美國蒼井空」。與米婭一起參與這場直播的,還有加拿大美女遊戲主播娜塔莉亞(Alinity Divine),以及曾因顏值轟動美國社交媒體一時的美女網紅泰勒(Taylor Alesia)。
這三位美女將在直播鏡頭前,一起完成一道豐盛的火雞大餐。
不過,節目組策劃這一場「烹飪直播」的目的,卻是為了推廣方才在美國上線不久的手遊《PUBG Mobile》。
三人在分做好的火雞大餐/圖截自Youtube
在製作火雞的過程中,每一位美女嘉賓都需要輪流離開廚房,找個地方掏出手機玩上一把遊戲,待結束後再換人。她們會向觀眾描述自己的遊戲經歷,並勸說更多人去下載。
如果從節目效果的角度來看,這場「烹飪直播」簡直糟糕透頂。
整場直播補光燈效果極差,導致畫面中人物有些灰暗;美女嘉賓的遊戲過程也沒有畫面,只能看到一個人坐在牆角玩手機。
但這個直播節目卻徹底在北美「爆了」。單是後來上傳到YouTube的錄播視頻,播放量就有足足12萬。
因為節目組真的太懂了,而且捨得「下血本」。豔星、遊戲主播、美女網紅,三重打擊之下,足以對大批北美男性實現360度無死角式「收割」。尤其是米婭,她在北美社交媒體上有著大批忠實擁護者,號召力不亞於國內的頭部流量明星。
輪到米婭玩《PUBG Mobile》/圖截自Youtube
一位海外網友在評論區調侃說,60%的人看這個視頻都是衝著米婭來的,只有30%的人衝著遊戲,剩下10%的人是為了別人。這條評論獲得了最高的點讚數。
整個節目的幕後推手,是一家名為「病毒民族」(Viral Nation)的北美頭部廣告營銷公司,曾服務過阿斯頓馬丁等高端品牌。這期「烹飪直播」,實際上已是「病毒民族」公司營銷環節的最後一環,單純是為了遊戲的增加圈層穿透力。
《PUBG Mobile》上線之初,這家公司就動用了大批旗下的KOL,在INS、推特、臉書等社交平臺發起了「地毯式」宣傳。
騰訊與「病毒民族」公司的合作,也只是其北美營銷策略的一部分而已。
2018年6月,《PUBG Mobile》海外業務負責人王徵來到了知名電影公司派拉蒙的門口,期望能和《碟中諜6》劇組談成一筆合作。《碟中諜》系列是美國動作電影常青樹之一,在全球擁有大批影迷。
但令王徵沒想到的是,這筆合作很輕鬆地就談了下來,因為派拉蒙影業的一名高管就是《PUBG Mobile》的忠實玩家。
7月,《碟中諜6》在北美上映,《PUBG Mobile》也開啟了與電影的聯動活動。玩家可以在遊戲中獲得電影主角同款的服裝造型,更有機會贏得相關電影門票和周邊。結果單是此次聯動的宣傳片,就在社交媒體上獲得了20億次以上的曝光量,《PUBG Mobile》更是坐穩了「吃雞」類手遊的頭把交椅。
這種套路在國內或許有些老套,但對北美和其他海外用戶來說卻「一吃一個準」,尤其是IP聯動。
騰訊早期在北美市場的營銷投入,其手筆之大,幾乎像是不計成本。道理也很簡單,因為對《PUBG Mobile》來說,美國市場是它走向全球之前,必須優先搶灘登陸的「諾曼第」。
圖源自推特
美國一直是流行文化的高地。
不論是電影、音樂,還是遊戲,但凡美國流行的東西,都有較大的機率流行到西方世界,甚至亞洲,漫威電影就是最好的例子。
可美國市場也不是你說佔就能佔的。由於美國手遊市場不成熟、文化水土不服等原因,前者並沒有太多成功的案例。王徵後來在接受遊戲葡萄採訪時回憶表示,「優先登陸美國」這一決定,在當時確實有些「顛覆常識」了。
左為美國遊戲暢銷榜,右為英國,兩者高度相似/截自七麥數據
但他賭對了。
《PUBG Mobile》在美國登頂的2天時間內,這股潮流宛如「颱風過境」,在全球102個國家都留下了獨特的文化印記。
這番盛況一直維持到了兩年後的今天。
數據機構SenseTower今年2月的統計顯示,在中東、韓國以及南亞,《PUBG MOBILE》市場佔有率都超過了55%。在東歐和部分東南亞市場,其市場份額超過40%;在北美、大洋洲和北歐,《PUBG MOBILE》的佔有率超過30%,保持著領跑的地位。
印度:來自莫迪的「安利」
2019年1月29日,印度總理莫迪正站在首都新德裡的一個體育場內,解答著來自該國學生的疑問。
每年這個時間,莫迪都會準時出現在這,出席一個名為「帕裡克沙 查查」(Pariksha Pe Charcha)的線下教育論壇。印度所有9-12年級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這個論壇中,並向莫迪尋求一些問題的答案,例如「如何選擇未來職業」。
在這場教育論壇中,一位印度母親卻向莫迪發起了「牢騷」。她說,孩子因沉迷手機遊戲,成績出現了大幅下降,對學習也不再感興趣,希望莫迪能給自己一點建議。
「這是《PUBG》的問題嗎?還是《堡壘之夜》(另一款全球流行的射擊遊戲)的問題?」莫迪思考了一會兒,回答道。
莫迪正在談論「PUBG Mobile」
許多現場觀眾不禁笑了出來。
因為他們意識到,這位國家最高領導人知道自己的愛好,並且站在自己這一邊。
「技術既是問題也是解決方案。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們遠離最新技術,那將不是一件好事。」莫迪說,「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們使用技術。父母更應該關注的,是孩子將如何使用這些新技術。」
莫迪的這番演講徹底在印度爆了。
印度日報直接以「莫迪接納PUBG」作為報導噱頭
儘管他並沒有對《PUBG Mobile》這款遊戲做任何評論,光是點到名字,就足夠燃起國民對這款手遊的激情。雖然在這之前,《PUBG Mobile》在印度已經做到了人盡皆知。這款遊戲從上線至今的2年多時間內,絕大多數的日子都牢牢佔據著印度App Store遊戲暢銷榜的榜首。
根據印度數據機構2019年11月的統計,《PUBG Mobile》在該國已經被下載逾1億次,一直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但如今已被土耳其所取代)。
莫迪演講之後,《PUBG Mobile》得到了越來越多主流聲音的關注。
當時印度的一篇科技報導中提到,這之後「PUBG Mobile」和「電子遊戲」這兩個詞,幾乎可以劃上等號了。
在這個神奇的國度,《PUBG Mobile》有著超乎想像的「名人緣」,莫迪只是其中之一。
印度一位板球體育巨星也是這款遊戲的「鐵粉」,經常親自發推宣傳。許多粉絲在機場和酒店跟拍他時,也常常發現他正沉浸在《PUBG Mobile》的世界中。
連印度的寶萊塢都開始主動尋求與《PUBG Mobile》合作。
2019年1月11日,有著「印度版戰狼」之稱的主旋律動作電影《烏裡:外科手術式打擊》上映,一路高歌猛進,成為去年票房最高的寶萊塢電影。起初為了宣傳電影,製片人特意找了一位印度印度頭部主播,相約玩了幾把《PUBG Mobile》,在遊戲的過程中藉機「安利」電影,收穫了不少關注。
當時的宣傳海報
《PUBG Mobile》在印度能如此成功,除了頻頻與社會精英階層發生互動之外,也和印度視頻直播行業的井噴不無關係。
根據安永諮詢公司的數據,在2016年,印度已經有1.6億的視頻直播用戶。但到了2017年,這個數字增加了足足50%,市場份額達到了39億盧比(約3.6億人民幣)。他們預估到了2020年,市場份額將會再增加4倍,達到200億盧比(約18億人民幣)。
此番情景和中國2015年「千播大戰」時期有類似之處:行業野蠻生長、大批公司入局、觀眾不斷湧入,以及無數直播名人誕生。
印度遊戲視頻博主阿迪(Aadii Sawant)就是這麼一個被時代推向山巔的人。
Aadii Sawant/圖源AFK Gaming
2010年,作為工商管理專業應屆生的阿迪,開設了自己的Youtube頻道「Dynamo Gaming」,想靠做視頻、直播養活自己。但在《PUBG Mobile》登陸印度之前的8年時間內,他的遊戲頻道卻沒能掀起哪怕一丁點水花。
他的失敗,有大環境的因素在:遊戲在印度的普及程度並不高,遊戲視頻、直播的用戶規模也遠遠不夠。
一切轉機發生在2018年,製作《PUBG Mobile》相關視頻,讓他的遊戲頻道漸漸有了起色,並在一年後迎來了大爆發。
「去年(2019年)我在某個遊戲展上第一次見到阿迪的時候,他才40萬訂閱。等幾天後對他做採訪時,他的訂閱數居然漲到了80萬。」一名印度記者在今年2月的一篇報導中寫道,「剛剛又採訪了他,但這個年輕人已經有630萬訂閱數了。」
阿迪直播時的口頭禪——「來,看我一槍爆頭」——更是成為了印度年輕人之間的流行語。
如今他的訂閱數已接近700萬/圖截自Youtube
遊戲視頻直播能快速發展,基礎是遊戲的普及;大量觀眾湧入視頻直播的同時,又反過來助推了遊戲的增長。Youtube2019年公布了一個數據:該平臺上《PUBG Mobile》相關視頻,在印度的上傳頻率是世界其他地區的15倍以上。
印度人對《PUBG Mobile》的狂熱程度可見一斑。
失守
《PUBG Mobile》在全球範圍內瘋狂圈粉的同時,競爭對手也從來沒閒著。
第一位挑戰者名為《自由之火》(《Garena Free Fire》),來自東南亞遊戲公司加侖那(Garena)。這款沒有IP加成,且玩法與畫風差異不大的手機遊戲,將突圍重點放在了「下沉市場」,即低端手機用戶。
《自由之火》/圖源Google Play
以印度為例,智慧型手機已經實現了普及,不同社會階層人群的手機性能差異卻很大,基建也並不完善。在今天的中國,5G已經逐步開始商用化;但在印度的一些農村地區,人們仍在使用3G網絡。
但這部分人群依舊有玩遊戲的需求,一塊「下沉市場」就此空了出來。
論富裕程度,印度也算是比較靠前了,並且每年還保持著不低的經濟增速。連印度玩家的手機性能都支撐不了遊戲,更何況其他不發達地區了。
對比其他流行手遊,《PUBG Mobile》對低端手機用戶實際上已經極具包容性了,只是並沒有做到極致,這才給競品以可乘之機。
圖源Google Play
在2019年上半年,《PUBG Mobile》一周年之際,騰訊重新製作了一個針對低端手機用戶的版本——「PUBG Mobile Lite」(輕量版),有點像國內的「極速版」App。據印度同年9月公布的數據,不到半年時間,輕量版在印度的裝機量就達到了總數的35%左右,下沉市場的需求是客觀存在的。
不過,此時《自由之火》已經擁有了固定的用戶群體,並在拉美市場站穩了腳跟。
根據數據機構SenseTower的數據,《PUBG MOBILE》如今在拉美地區的市場佔有率已經低於20%,《自由之火》才是那裡玩家的「真愛」。
放眼全球市場,《PUBG Mobile》依舊是全球最受歡迎的「吃雞」類遊戲。但在個別地區和國家,《PUBG Mobile》已經漸漸陷入劣勢。
除了拉美地區之外,另一個比較明顯的是西歐。《PUBG MOBILE》在德國以外的西歐國家中,市場佔有率僅略高於20%,影響力已經弱於其他競品。這其中,來勢最猛的競品是《使命召喚手遊》和《堡壘之夜手遊》。
刺蝟公社製圖
比起《自由之火》,這兩款手遊的競爭威脅更大。
前者搶佔的是《PUBG MOBILE》之前進展不順的下沉市場,也算是把蛋糕做得更大;但後者與《PUBG MOBILE》之間,似乎就是典型的零和博弈了。
這兩款遊戲也確實有機會從《PUBG MOBILE》搶下一塊蛋糕。
以《使命召喚手遊》為例,上線第一周,全球下載量居然突破了1億次。要知道,《PUBG Mobile》上線第一周的下載量也才3000萬左右,但這個數字在當時已是一種「行業奇蹟」了。比起《PUBG MOBILE》,《使命召喚手遊》擁有影響力更大的IP,有趣且差異化的吃雞玩法,以及同樣強大的營銷能力。
《使命召喚手遊》/圖源Google Play
但騰訊似乎也不必過於擔心。畢竟這幾款競品遊戲背後,都有它的身影。
騰訊是《自由之火》開發商加侖那公司最大的股東,擁有39.8%的股份,東南亞版《王者榮耀》的發行權都在這家公司手裡;《堡壘之夜手遊》開發商Epic公司,騰訊也是除創始人外的最大股東。
至於目前攻勢最猛的《使命召喚手遊》,更是由騰訊天美工作室和動視暴雪聯合開發。
畫風更加卡通的《堡壘之夜》/圖截自「堡壘之夜」官網
說來也有意思,在國內宣布騰訊獲得「絕地求生」手遊改編權時,光子和天美都推出了一款手遊。光子的叫《刺激戰場》,天美的是《全軍出擊》。最終,用戶基數和活躍度更少的《全軍出擊》出局,光子勝出。
兩個工作室之間的較量似乎遠未結束。在海外戰場上,天美工作室又扳回了一成。
但騰訊系也並非是完全一家獨大,日本市場就是一個例外。
日本一直被視為一座「文化的孤島」。太多想要衝擊日本市場的國際網際網路大公司,都在日本吃了閉門羹。
其中一個案例是微軟Xbox遊戲主機系列一直在日本受挫。
從21世紀初開始,微軟、索尼和任天堂一直是主機遊戲領域最大的三巨頭。微軟Xbox系列在歐美一直很吃香,可十餘年來就是進入不了日本市場。今年4月8日,微軟Xbox項目負責人斯賓塞又一次在社交媒體強調了日本市場的重要性,「我們非常努力想讓Xbox也成為日本玩家體驗的一部分。」
《PUBG Mobile》遇到了和微軟Xbox系列相似的問題:一方面需要適應日本獨特的流行文化,一方面需要挑戰已有的「巨人」。
微軟需要面對索尼和任天堂的夾擊,而《PUBG Mobile》則需要面對網易遊戲《荒野行動》。
2020年《荒野行動》穩居日本遊戲暢銷榜前列/圖截自七麥數據
2017年11月15日,網易旗下手遊《荒野行動》率先登陸日本市場。當天立刻登頂日本App Store遊戲免費榜榜首,並持續霸榜。彼時,《PUBG Mobile》還處在研發階段。《荒野行動》推崇的「大逃殺射擊」類玩法趣味性十足,畫風也符合日本玩家審美。
在產品之外,還有強大的營銷資源。《荒野行動》通過與「新世紀福音戰士」「進擊的巨人」等日本「怪物級」IP聯動造聲勢,徹底站穩了腳跟,將先發優勢轉變成了牢不可破的護城河。
直到今天,《荒野行動》都是日本幾乎無可撼動的國民級手遊。
不過,個別市場的弱勢,遠沒法直接影響到《PUBG Mobile》的地位。若想成為下一個「國王」,這些挑戰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PUBG Mobile》:天使還是魔鬼?
《PUBG Mobile》在全球範圍內的流行是毋庸置疑的,它不僅讓全球玩家感受到了「大逃殺」玩法的魅力,更悄然影響著各個國家的社會文化生活。隨之而來的負面議題,也令這款遊戲在享譽全球的同時,面臨了不少指責。
印度社會對《PUBG Mobile》的爭議最為激烈。
儘管莫迪在演講中勸導國民,「技術既是問題也是解決方案」,但似乎並沒有多少人真正聽了進去。
2018年3月,即莫迪演講2個月後,印度的拉傑果德市(Rajkot)以「保護青少年」為由,竟頒布了「《PUBG Mobile》禁令」,禁止所有市民玩《PUBG Mobile》。
此時正值印度中考和公務員考試期間,這種看似胡鬧的禁令卻得到了不少印度家長的支持。
為了讓禁令看上去像那麼回事兒,當地警局還真上街抓玩家去了。但迷惑的是,當地警方抓的居然是10個成年人,其中6人是在讀研究生,1人是剛畢業正在找工作,還有3人早已工作多年,也不知道他們和考試到底有什麼關係。
完成抓捕後,警方將他們帶回警局訓話,沒收了手機,才允許釋放。
整個新聞太過「奇葩」,全球輿論譁然。迫於來自壓力,再加上考試期已過,拉傑果德市才於4月份撤銷了這一禁令。
但這不代表《PUBG Mobile》在印度的爭議就此結束。
在此後的一年時間內,印度所發生的一系列負面事件,再度將公眾情緒對準了這款手遊。在印度的卡納塔克邦,一位25歲的青年因為父親阻攔他玩《PUBG Mobile》,一怒之下將父親殺害了;一位健身教練連「肝」10天遊戲,結果因體力不支被送去了醫院。
印媒對這一悲劇的報導/圖截自hindustan times
在印度,甚至誕生了「PUBG癮君子(PUBG addict)」這一專有名詞,將《PUBG Mobile》比喻成了毒品。
因此在今年1月,一位名叫阿羅拉(HC Arora)的律師,向印度多個邦的法院發起了上訴,狀告《PUBG Mobile》引誘沉迷,危害印度社會,要求下架遊戲。
但他其實不是第一個試圖用法律途徑約束《PUBG Mobile》的人。在這位律師之前,已經有不少律師或者個人發起過類似的上訴,結果要麼失敗,要麼仍在審理。
這一次的案件目前正在審理之中。
《PUBG Mobile》的本質只是一項產品,是一種娛樂用的工具。對於工具來說,本身並沒有「善惡之分」。它能在社會中承擔什麼樣的角色,往往由玩家自身決定。
有人在《PUBG Mobile》中沉迷到無法自拔,也有人通過這款遊戲做到了「逆天改命」。
烏克蘭男孩尤拉(Khudziy Yura)曾被疾病奪取了一切:他沒有雙手,沒有光滑的皮膚,幾乎沒有頭髮,臉上不得不時刻貼著幾片藥膏。17歲的他,身高看上去與小學生無異。而這所有的一切,讓他沒有機會去上學,也沒有機會認識朋友。
尤拉正在玩遊戲/圖截自Youtube
更糟糕的是,尤拉生在了一個普通農村家庭。近幾年來,烏克蘭的經濟就像一個洩了氣的輪胎,每況愈下,普通人自顧都不暇,更別提再額外照顧一個身懷疾病的孩子。
但尤拉也是幸運的,因為他有一個溫暖的家庭,以及機遇。當尤拉提出想要做《PUBG Mobile》的遊戲主播時,他的父親花了三天三夜,幫他搭建好了一個直播間。結果就這麼一個只能靠手臂打遊戲的小男孩,徹底在YouTube火了。
尤拉正在製作遊戲視頻/圖截自Youtube
「我一直在家學習,所以從來沒有朋友。但在《PUBG Mobile》中,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跟我說話。」尤拉說,「甚至當我關閉了遊戲之後,仍然有人在給我發消息,問我在做什麼。我很喜歡這種狀態。」
他終於有機會將疾病搶走的一切,再重新奪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