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弘志的作品曲調優美,文詞婉約,充滿意境和韻味,有人甚至稱其為敘述情感的音樂大師。
學生時期開始創作詞曲,高中時寫下《恰似你的溫柔》,20歲時就展露驚人才氣,朋友都愛唱他創作的歌,未成名前,他的歌在校園裡已被學生廣泛的傳唱,1980年於《民謠風3》合輯中發表他的處女作《恰似你的溫柔》,並慧眼發掘了蔡琴演唱,此歌讓他與蔡琴一夕之間成為家喻戶曉的音樂人。
「沒有梁弘志就沒有現在的蔡琴!」蔡琴感慨地說道
再與蔡琴合作的電影歌曲《怎麼能》、《抉擇》再度造成風靡,《抉擇》一曲獲得了金鼎獎作曲獎,在臺灣樂壇紅極一時。爾後《想你的時候》、《永遠永遠不變》次次激起波瀾,在那個華語唱片市場仍在草創階段的年代裡,梁弘志的創作掀起一股詩意風潮。
1983年,梁弘志發行首張個人專輯《第一次分手》,他的聲音真誠、溫暖、感情細膩獲得了最佳新人獎的肯定。他為潘越雲創作《錯誤的別離》猶如精品、為鄧麗君宋詞專輯譜曲的《但願人長久》旋律非常美。
而寫給主、讚美主的《讀你》,再度讓廣大聽眾為之驚歎,旋律甜美動人、詞句如詩如畫,經過二十年,到今天仍讓人心醉不已。
1984年由蘇芮演唱的《明天還是要繼續》鼓勵多少彷徨失落的人;感性的《愛的完結篇》安慰受創憂傷的心靈。1985年梁弘志出版了個人第二張專輯《感覺之約》,亦開始擔任電臺《感覺之約》節目主持人,1986年與陳複明、鈕大可、陳志遠、曹俊鴻,五位音樂創作人聯結推出重量級的音樂合輯《我們》,音樂創作及實驗精神獨樹一格,成為許多音樂工作者的必聽寶典,此合輯至今仍是樂迷收藏之經典佳作。
1986年他跨界為作家,出版了第一本著作《愛要告訴你》,之後他退居幕後製作音樂,專心地做幕後推手,創作不綴,為華語歌壇催生不少重量級歌手,一次又一次寫下關鍵性的紀錄,有王芷蕾的《流沙》、鄭怡的《想飛》、於臺煙的《化裝舞會》、有紅透整個華語市場的薑育恆的《驛動的心》,《驛動的心》在香港改編為粵語《祝福》由葉蒨文演唱,傳遍香江,此歌是源自聖經浪子回頭的故事,他生動的寫出經過孤獨、飄零後回轉向神的浪子心情。
1986年出版了第一本著作《愛要告訴你》,1989年他出版了第二本著作《週末晚上的電話不要接》。之後他便退居幕後,開始潛心於音樂創作,如譚詠麟《半夢半醒之間》《像我這樣的朋友》紅遍兩岸一首首悅耳動聽的「梁氏情歌」脫穎而出。
然而在聲光繁華的娛樂圈,梁弘志也曾經迷失過自己,走過了人生最黑暗的一段歷程。他受邀與朋友合組公司,結束了啟示錄工作室,因重視新的團隊所期,也自許自己嘗試做一位《生意人》,更為培植音樂人才,讓出了寫作空間給新人,音樂創作開始減少,他盡責、努力的公關應酬,漸陷入了晨昏顛倒、失序混亂的生活,這不僅讓他付出了代價亦失去了健康,這期間他在信仰上顯得軟弱……直到看到自己消沉頹廢的臉,驚覺清醒,決心轉變。
他選擇靜默與沉澱…,1995年開始;他遠離了掌聲與光環,全心投身公益,完全奉獻自己讓神使用,他開始了完全不同以往的生命,漸展現不同的光彩,他深入學校、孤兒院,走入監獄,為受刑人服務,默默做著愛與關懷的人生志業。
他用他的音樂才能,錄製福音音樂,選擇以喜樂與平安的音符、以愛與關懷的旋律來祝福這個世界,他設立的福音公司,出版多張福音專輯《心泉》、《愛慕》、《百分之百》……他將個人版稅全數投入,甚至自己開車送貨。
「信心與安全感,無法建立在銀行存款上;往天上的路,愛,是唯一的通行證」梁弘志這樣說。1999年他出版了第三本著作《詩與歌》,這時期他更積極創作公益歌曲與福音歌曲;有為支持無障礙空間而寫的《因為愛》、為聖心教養院寫的院歌《愛的花園》、為關懷生命基金會而寫的《禮物》。他更為幫助貧困學童圓夢,投身當社工,替貧困孩子寫傳記,2002年出版了《愛的接力賽》書冊、2003年出版《勇於追夢—臺灣小太陽》,書中敘述得獎的中小學生不畏殘疾與困境,奮發向上的感人故事,他並為其中各故事親自畫插畫。SARS肆虐期間,他有感於人與人的疏離和恐慌,創作了《距離讓我們的心更靠近》,激勵處在懼怕中幾近絕望的人。
梁弘志,一個不能被忘懷的臺灣音樂人。在他的一生中曾經創作了許多優秀的歌曲,至今還在被我們傳唱, 2004年10月30日淩晨3時左右,梁弘志因胰髒癌過世,享年47歲。
47年,生命的樂章對梁弘志而言,著實短暫,230多首詞曲創作,蘊含著人生真實情感,充滿神的愛,留給人無盡的祝福,他所做所行榮神益人,此生豐富美麗,沒有遺憾。
資料參考:百度百科/網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