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50多天就要迎來狗年春節,目前可以肯定的是,2021年的春節一定比2020年的春節狀況要好,但是暫時沒有辦法恢復到往年的光景。
第一,我國對疫情的防治非常有效,但止不住國外大環境的衝擊。
2020年的春節算是我們的至暗時刻,全國各地的新增案例讓我們止不住揪心。但在這種時候,我們聽從國家的號召,聽從專家的指令,用了2個多月的時間實現了全國上下十多億人的閉關。成功「悶死」了病毒。
現在,十個月過去了,冬季再來。各地雖然有零星的病例,但全國人民並沒有放鬆對於疫情的防護。口罩依然牢牢戴著,無必要的聚會都沒有去參與。
但國外的疫情卻越發的嚴重,仍然有零星的病毒通過進出口的冷鏈流入國內。
第二,病毒在進化,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英國緊急封城,病毒突然變異,傳播率可以加大70%。
昨日,英國首相鮑裡斯突然宣布封城,歐洲各國也火速暫停了英國的飛機入境。原因是病毒開始變異。這一次倫敦發現的變異,很可能讓病毒的傳播能力提升70%。
聖誕在即,正是國外人口流動最大的時期。國外的老百姓結束了一年的工作,都盼望著這一天和家人團聚,卻得到封城的消息。於是大家連夜到車站排隊。
面對這記者的鏡頭,他們說:我明白這樣的行動很不負責,但我真的很想和家人在一起。
雖然疫情爆發之地離中國千裡,但我們也應該警惕病毒的最新消息。不能因為中國的暫時安全而沾沾自喜。
第三,多位專家對春節作出研判
春節臨近,國外疫情告急,多位權威專家都站出來說出自己對新冠的研判。
鍾南山教授說: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最近有留意疫情消息的都知道,新冠病毒可以依附在冷鏈包裝上通過進出口途徑傳入我國。而香港也出現了氣溶膠感染,由於排氣系統的規劃缺陷,導致同一棟大廈同一座有超過5個感染病例。
張伯禮教授建議:過年能不回家就不回家。
控制住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就是控制住病情。很多人拿五一黃金周和國慶黃金周來舉例,想要告訴大家春運的人口流動也不會加重疫情。但五一、國慶的溫度和春運的溫度不可同日而語。
隨著各地氣溫下降,各國新冠疫情開始反撲就可以證明隨著秋冬季節的來臨,病毒的活性已經開始加大。
曾光教授建議:回家過年沒問題,但不鼓勵串門。
一年之計在於春,我們外出打工的人每年最大的盼頭就是結束一年的工作回家過個好年。我們能與長輩團聚的時間一年只有這麼短短的七天半個月,大家想要回家的心情誰都能理解。
回家可以,但是別亂串門。為了保障大家和家人的安全,勤用公筷。
總結:
我們都希望新冠疫情快點成為過去。但事實是,這需要我們所有人的共同努力。面對國外疫情的反撲,我們也沒有理由沾沾自喜。
正如毛主席的那句詩詞: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