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學「道教儀式」線上課程開課
2020年2月26日,由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呂鵬志與人文學院助理教授吳楊兩位老師組織的「道教儀式」線上課程正式開課。課程依託Zoom平臺,採用線上教學、討論的方式,按照固定時間(每周三21:00-22:45),以國際研討班的形式展開。為激發學術討論氛圍,促進學術交流,課程設置主講人與預習人。每次課程由主講人指定預習人閱讀和白話翻譯、講解關鍵段落,並回答相關問題。主講教師的職能主要是介紹相關知識背景與指導文獻閱讀及課堂討論。所有預習人在課前須完成閱讀任務,並積極參加文獻閱讀及課堂討論。
課程主講團隊來自國內外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除我院呂鵬志、吳楊、趙川三位老師外,還特別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志鴻、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副教授陳文龍、上海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許蔚、上海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祝逸雯、威尼斯大學兼任教授甘雪松(Jacopo Scarin)、韓國東國大學博士甘沁鑫、臺灣政治大學教授林振源七位海內外道教研究學者以及武漢大道觀住持任宗權、金堂縣道教協會會長楊三善兩位道長分任相應課次的主講人。預習人和旁聽人員則由海內外多所高校的師生、二十餘名道長組成。預習人團隊包括來自哈佛大學、法國高等研究學院、復旦大學、四川大學、南京藝術學院、西南交通大學的多位研究人員與碩博士研究生。課程信息甫一發布,便受到廣泛關注,來自海內外30餘家科研院所、高校的從事道教、哲學、中文、歷史、考古、藝術研究的學人與多個道觀的道士紛紛報名,參與人數逾百,引起熱烈反響。
2月26日晚上9點,「道教儀式」第一講「課程導論」準時開講。導論課由呂鵬志教授與吳楊老師主講,特邀國際道教儀式專家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勞格文(John Lagerwey)作開課致辭。勞教授開宗明義,從中西宗教關鍵概念比較的角度入手,介紹了儀式在中國文化傳統中的重要作用,即儀式是對於中國思想的自然表達,中國思想的深層結構深深嵌入在儀式和語言中。
勞格文(John Lagerwey)教授致辭
呂鵬志教授用精煉的語言勾勒出道教儀式研究的框架,講明道教儀式的定義、文獻、源流、分類,指出研究道教儀式的意義、方法、內容,並逐一介紹課程大綱設置的十六講課程的課題、主講人與預習人。呂鵬志教授明確要求,即各講主講人和預習人不得無故缺席或遲到,所有參與者不得在課堂上傳播宗教信仰,不得發表任何不當言論。
吳楊老師則對「儀式研究」、「儀式與佛道交涉」兩個主題作了較為系統的研究綜述,介紹了儀式研究的起源與發展、研究流派與研究新趨勢以及中國宗教研究者的理論回應,梳理了百年來海內外學者對「佛道交涉」特別是「儀式研究與佛道交流」這一主題的研究視角的轉向。
點擊頁腳「閱讀原文」為課程大綱的百度雲分享鏈接,提取碼為he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