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劇中亂用輕機槍,真實的八路軍中,可沒這麼「富裕」

2021-01-08 熊熊評說

在抗戰題材的電視劇中,輕機槍是非常重要的道具之一。不過,關於輕機槍的實際用法和編制配備,很少有抗戰劇能夠搞明白。單單說一個換彈匣的問題,絕大部分抗戰劇就沒考慮到這一點,甚至將輕機槍當成衝鋒鎗,讓戰士們人手一把端著衝鋒的場景也不少見。

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上,集中若干挺機槍用於防禦或是突擊是很常見的。但請大家注意,這個集中可不是說將輕機槍搞成一排或是讓輕機槍手當先鋒去突擊,真那麼搞便宜的可是敵人,他們還巴不得我們這麼幹呢!不找掩體和射擊陣地,就端著機槍突突,既浪費了輕機槍的價值,也容易讓寶貴的機槍手遭到重大傷亡。

而且我們要知道,任何槍械沒有彈藥都是白給,真要那麼突突,還沒怎麼打呢,彈藥就沒了,真當是打遊戲呢,子彈幾乎無限?而且就輕機槍的裝備量來看,抗戰時期的中國軍隊,尤其是八路軍中是不可能裝備有太多此類武器的。

現在的很多抗戰劇其實對當時的武器配置沒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動不動就給一個步兵連配輕機槍、重機槍,甚至是迫擊炮的。其實這些裝備在當時的具體編制都是有規定的,如迫擊炮和重機槍在國軍中多裝備於營級機炮連。而八路軍的話,由於這類裝備實在是太少了,往往都是團級直接掌握。

當然了,八路軍有的團有重機槍和迫擊炮,大把的團還沒有呢!比如在很多地方部隊或遊擊隊編成的新步兵團中,最好的武器就是輕機槍,連一挺重機槍都沒有,更別說迫擊炮這玩意了。

而就輕機槍的裝備情況來說,不同的中國軍隊間差別也很大。

如中央軍精銳的步兵連一般可以將輕機槍裝備到班,即一個連可裝備9挺輕機槍;次一級的配置是一個連裝備6挺輕機槍,國軍一般部隊可到這個標準;再次的則是一個連裝備3挺輕機槍,這就是比較差的雜牌軍的配置了,當然也還有裝備更差的,基本就是雜牌中的雜牌了。

國軍能有這個裝備水準是憑藉著戰前原有的裝備量,戰時大量的國際援助、外購和大後方兵工廠生產實現的(國軍戰時損耗輕機槍50470挺,補充85480挺)。但上述這些裝備,基本不會供應給八路軍。

為什麼說是基本呢?因為多少也給了些——120挺蘇制轉盤機槍。

相較於國軍10多萬挺機槍(另補充重機槍23664挺)的補充來說,就給這點轉盤機槍實在是有些微不足道。當然,這還要考慮到蘇聯和國府中一些要員的因素存在,否則老蔣連這點武器都不會給。

輕機槍國府極少給補充,八路軍自己的兵工廠又造不了,民間收集也極少有這種武器,只能是依靠對敵作戰繳獲才能裝備自己。

但對敵繳獲豈是說說話那麼簡單的?

想要完整地繳獲1挺輕機槍,經常要犧牲十幾人,甚至幾十人才能得手。鬼子兵在戰敗前往往都要將機槍砸壞,而偽軍則龜縮在炮樓內,除非到抗戰末期出現了大崩潰,否則打這種偽軍也不順手。

可以說八路軍手中輕機槍的每一個零件,都是浸滿了烈士鮮血的,要是明白了這一點,就該明白輕機槍對於八路軍來說得有多珍貴。

1937年全面抗戰時,由紅軍主力改編而來的八路軍在步兵連一級基本裝備3挺輕機槍,而當時我軍的理想配置是一個步兵連的輕機槍裝備到6挺。

不過在隨後的作戰中,八路軍老部隊不斷分流,實際從整體上來說輕機槍的配置反倒是被稀釋化了,以至於仍然能夠保持3挺輕機槍配置的步兵連就可以說是絕對主力。

比如八路軍129師在1938年5月對所屬的3個老團(欠1營)進行過一次武器統計,其中輕機槍一共有100挺。

當時八路軍129師的每個步兵團有12個步兵連,另外還有1個團屬特務連,3個老團(欠1營)就是32個步兵連外加3個團屬特務連,一共是35個步兵/特務連。

100挺輕機槍裝備35個步兵/特務連,基本上每個連就是裝備3挺,當然了特務連和團裡的一些主力連可能裝備輕機槍要更多些,有的連隊就裝備的還要更少些了。

這3個老團其實就是129師東進抗日時所帶的769團、771團和772團,是響噹噹的主力團,這才能有每個連平均3挺輕機槍的配置。

當時新成立的團可還遠沒有這種裝備水準,如129師385旅獨立團成立的時候,全團只有1200餘人,除了特務連和1個主力連各有3挺輕機槍和50餘支步槍外,其餘每個連只有10多支雜式步槍,剩下的戰士們就是以大刀或紅纓槍為兵器了。

因此在這種新成立的步兵團中,相當多的步兵連連1挺輕機槍都沒有。而在八路軍最初擴軍的過程中,其實好多團都是這種情況。

如1940年百團大戰爆發前數月,八路軍曾經進行過一次實力數統計,全軍當時有359274人,武器則有步馬槍90534支,手槍4957支,輕重機槍1590挺,自動步槍127支,手(提)機槍680挺,信號槍172支,擲彈筒108支,迫擊炮156門,平射炮9門,山炮38門。

當時八路軍大約有160到170個團,以輕重機槍的裝備量而計,平均每團不到10挺。如果考慮到當時八路軍主力部隊會裝備相對多輕重機槍的話,那麼有相當一部分步兵連其實連1挺輕機槍都沒有。

因此當時朱老總和彭總的報告中便稱:八路軍的輕武器「百分之八十使用過度,來複線已磨平,口徑已松,射擊已失效」,而「自動火器(輕重機槍)平均每連不及一挺」。

所以我們要是實際去觀察百團大戰的話會發現,雖然總的參戰部隊有100多個團,但其實晉察冀和120師、129師系統打硬仗的卻總是那幾個老團。

而這些老團其實就是百團大戰最初計劃投入的那22個步兵團,之所以最初未將其他部隊列入,其實也是因為別的部隊武器太差、彈藥太少,難以執行此類攻堅作戰任務。

雖然其他部隊在大戰開始後,也都積極參加了戰鬥,但總的來說還是打輔助較多,也就是說實際更多的任務就是破襲戰。而打鬼子據點,與日偽軍機動部隊交手的則為八路軍當中武器和人員配置稍好的那些主力團。

也正因如此,這些主力團的傷亡損失比較大。比如129師系統的主力772團,從大戰開始一直打到了戰役結束,傷亡非常大,很多骨幹都犧牲了。因此在戰役末期,戰鬥力下降得很厲害(如1連只有70多人、3連只有50多人、4連也只有60多人),彈藥也所剩無幾,而在這個時候恰恰打響了關家堖戰鬥。

這一仗很有名,網上動輒便是什麼2萬八路軍吃不掉日軍500人。可要仔細看八路軍參戰部隊番號的話會發現,這些部隊都是大戰開始就一直打硬仗的主力團,到關家堖時,各部的建制根本就不齊全,何來2萬人之說?八路軍阻援部隊都算上,那日軍的援軍算不算人頭?

再說了,一兩個山頭旁邊能擺下2萬人嗎?沒有充足的武器和彈藥,人多人少還是關鍵要素嗎?

所以有的人就是為黑而黑,通過誇大八路軍的人數和縮小日軍的損失來達到他們的目的。要是仔細分析下的話,其實他們所說的很多事情根本就經不住推敲。

非要拿八路軍的攻堅戰當典型的話,百團大戰之初的榆社攻堅戰那些人敢提一個字嗎?恐怕很多朋友都沒聽說過這一仗吧?

其實筆者很不明白的一件事就是,網上有些人看到中國軍隊犧牲很大後,他們比日本人還高興,甚至還要添油加醋一番。而對日軍傷亡損失,則是費盡心思,能少說就少說。其表現更像是日軍宣傳記者或是翻譯官轉世一樣,著實讓人看不過去。

我們本文主要是講輕機槍的,中間插了關家堖這一節。看似無關,其實也有關。

大家可以想想,當時八路軍的主力團中,一個連也只有3挺輕機槍,一般部隊的連隊可能只有1挺輕機槍。這些輕機槍都是犧牲了好多戰士才從敵軍手中奪過來的,但比起敵軍的武器配置來說,我們要差很多。

武器這麼差,彈藥還少得可憐,這仗打下去是很殘酷的,但先輩們為什麼還要打?

筆者在前段時間寫偽軍武器的時候,有人就為偽軍叫屈了:人家也要吃飯,也不容易——這是什麼邏輯?你不容易就去當漢奸、偽軍,你為了吃口飯就要幫著日軍殺害自己的親戚朋友,你為了不想死就要讓更多中國人去死?

那被這些漢奸、偽軍害死的人容易嗎?扛著土槍土炮,甚至是紅纓槍打鬼子的八路軍、民兵容易嗎?

楊靖宇將軍犧牲前,偽牌長趙廷喜勸他投降,將軍說了這樣一句話:「老鄉,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再之後,趙廷喜將楊靖宇的行蹤出賣給了日偽軍。大批日偽軍將已斷食多日的楊靖宇包圍後,再度勸降,但是回答他們的只是楊靖宇手槍中的子彈(另有資料為楊靖宇回應道:不必多說,開槍吧)。

中國之所以亡不了,靠的就是無數楊靖宇將軍這樣的人,而抗戰之所以打得極為艱難,那上百萬的偽軍、漢奸也是個重要因素。

如今抗戰勝利已經75年了,當年的老戰士們大都已經離去。面對一些為漢奸叫屈和抹黑抗日英烈的言論,我們一定要堅決回擊。同時,對於當年抗戰真實史料的發掘,我們也要堅持進行下去,不能讓一些不靠譜的抗日神劇或流言歪曲了那段艱辛而偉大的抗戰歷史。

相關焦點

  • 捷克式輕機槍有多少子彈?按照「抗日神劇」的敗家打法,夠打兩秒
    槍械設計師哈力克根據其他機槍的原理、造型、優缺點,最終設計出一種新型樣板槍(最初名字叫布拉格一式)。這把機槍具備伸縮槍託、雙腳支架、可拆卸槍管,所以很快就被捷克國防部選用。之後哈力克在捷克國家兵工廠協助完成了生產藍圖的繪製,從此ZB-26式輕機槍橫空出世。由於是捷克所產,中國一般稱呼為捷克式輕機槍。據捷克兵工廠的資料,中國一共仿製、購買10萬挺,可見這槍還是比較受我軍青睞的。
  • 捷克輕機槍,原來研發如此不易
    性能出眾的捷克式輕機槍我國先後外購及仿製了120000多挺,成為抗戰期間中國軍隊的主力輕機槍,甚至連日本軍隊也將繳獲的捷克式輕機槍重新裝備部隊。 1920年,捷克槍械設計師哈力克在布拉格軍械廠設計了一款新式輕機槍,這就是後來著名的ZB-26型7.92毫米輕機槍。
  • 這部很真實的抗日劇,竟是日本人拍的,片中八路軍什麼形象?
    當前,我國的影視劇當中,抗日題材就佔據了大部分的熱播影視劇。然而,其中很少有好的影視作品,更多的都被人們認為是「抗日神劇」。相反的是,日本人卻曾經拍攝過一部很真實的抗日劇,在這部劇中,八路軍是什麼形象呢?自2005年《亮劍》熱播以來,大量的抗日題材劇集登上螢屏,儘管其中不乏優秀劇集,可大多數還是濫竽充數的跟風之作。
  • 《亮劍3》再被批,別被電視劇誤導了,老照片中的八路軍長這樣
    在抗日題材的電視劇《雷霆戰將》被下架後,該劇的導演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了長文,通過一系列詭辯來證明《雷霆戰將》的劇情、服裝都是非常符合歷史的,該劇的導演認為觀眾們對於《雷霆戰將》的不滿都是屬於雞蛋裡挑骨頭,或者是歷史知識不夠豐富還不懂裝懂。關於《雷霆戰將》這部劇呢我也不想多做評論了,好壞觀眾心裡都和明鏡一樣清楚,今天我們從真實的老照片中去看一看真實的抗日戰士的裝備、服裝等。
  • 八路軍機槍手衝鋒不說,槍還用錯了
    文/哈克近日,一部名為《雷霆戰將》的抗日劇「火」遍了多個社交媒體。而這部被冠以「考證」歷史的影視劇之所以會火,恰恰就是因為它違背了不少歷史常識:八路軍軍官抹髮膠、戰場上肆意抽雪茄、對著女兵擠眉弄眼率wink。
  • 「抗日雷劇」安排八路軍住進歐式別墅,人民日報點名批評:請...
    八路軍獨立團團部設立在豪華的歐式別墅裡野戰醫院更是敞亮規整八路軍的女護士穿著裁剪合身的裙子、踩著帶跟的皮鞋戰火連天救死扶傷卻依然保持著精緻的妝容八路軍人手一挺輕機槍該劇播出後,很快招來網友的大量吐槽和批評↓↓↓《雷霆戰將》長文回應本劇主要劇情經得起歷史考證
  • 「八路軍」住別墅抹髮膠 電視劇《雷霆戰將》遭批
    然而,該劇的一些情節引來不少質疑,在這部電視劇中,竟然讓「八路軍戰士」住豪華別墅,主角幾乎清一色都用髮膠、髮蠟,更有網友指出,除服化道的種種槽點外,該劇中還出現了「八路軍戰士衝鋒,人手一挺輕機槍,不找掩護、沒有走位,站成一排直接衝出去」等細節硬傷,不少觀眾留言點評:「雷人」、「太尷尬了」。
  • 日本人也拍攝了「抗日神劇」,劇中八路軍的形象都是什麼樣子?
    上個世紀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日軍在侵華戰爭中對中國人進行了大規模的屠殺,中國的國土也在日軍的侵略下變成了一片廢墟,所以這場戰爭成為了中國人難以忘卻的記憶。因此為了迎合市場,現在出現了很多抗日題材的電視劇,不過近年來,這些抗日劇中還出現了很多的抗日神劇,劇情誇張且不務實。
  • 日本人也拍過抗日劇,劇中八路軍長這樣,網友看完卻說更真實!
    日本拍的這部抗日劇你看過嗎?比國產劇更真實,劇中八路軍長這樣 日本籍的男演員,因為在我國演了太多日本軍官的形象,導致無法直接回國,或者是在回國之後,被日本民眾謾罵,毆打的事件,在前幾年也發生過。
  • 班用機槍上戰場,需要準備多少子彈?從56式班用輕機槍說起
    很多軍迷好奇,班用機槍上戰場,到底需要準備多少子彈?其實這得看分什麼機槍了,機槍很多種,每個國家的彈藥配置也不同,以56式班用輕機槍為例,由兩名機槍手組成機槍戰鬥小組,正手負責操控機槍,副手負責背負彈藥。
  • 抗日神劇《抗日奇俠》背後真實的抗日戰爭
    《抗日奇俠》講述了齊魯大地上四位身懷絕技的民間俠客,通過高超絕世武功來進行抗日活動,最後投奔八路軍,組建「神風特遣隊」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抗日故事。乍一看介紹,一般會覺得沒啥毛病,畢竟廣袤的華夏大地上會真功夫的高手不在少數,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人吐槽這部劇並封它為抗日神劇呢?
  • 「直彈匣」or「彎彈匣」,捷克式輕機槍彈匣,怎樣才算合理?
    他們能從槍械的型號上,就能看出來這部劇究竟用不用心。 而我們今天主要探討一下,捷克式輕機槍的彈匣問題。 在抗戰劇中,捷克式輕機槍其實是最常用到的一個道具,也是抗戰年代我軍最常用的輕武器之一,捷克式輕機槍其實只是俗稱,正確的叫法應該是ZB26式輕機槍,是上世紀20年代捷克兵工廠設計製造
  • 美國記者鏡頭下的真實抗戰,一個步兵班六種步槍,打臉抗日神劇
    在電視劇中,我們的隊伍裝備精良,打擊日寇輕而易舉,讓人們感覺抗日戰爭打的實在太容易了。這種抗日神劇是嚴重違背史實的,是對抗日戰爭這段光輝歷史的褻瀆。劇中,我軍清一色裝備捷克式輕機槍衝鋒的畫面,實在是叫人不可忍!事實上,當時我軍的裝備是很差的,槍械基本都是「萬國牌」,連基本的步槍都做不到統一,更別說輕機槍了。真應該讓那些神劇導演們看看下面這些記錄抗戰歷史的老照片,看看真實的抗戰是什麼樣的。
  • 「八路軍」住別墅抹髮膠,別把偶像劇套路用在抗日題材上
    原標題:「八路軍」住別墅抹髮膠,「偶像劇」套路用錯了地方  以「亮劍3」為噱頭的抗日劇《雷霆戰將》,近期正在一些平臺熱播。然而,該劇的一些情節引來不少質疑,在這部電視劇中,竟然讓「八路軍戰士」住豪華別墅,主角幾乎清一色都用髮膠、髮蠟,這距離歷史真實也太遙遠了吧!
  • 「直彈匣」or「彎彈匣」,捷克式輕機槍彈匣,究竟怎樣才算合理?
    服裝和道具過於現代化姑且不談,八路軍指揮部居然是一棟高檔的洋房,比精銳的國民黨軍還闊氣,可能也是怕被人拿來比較,所以在播出之前,從原名的《亮劍3之雷霆戰將》,直接砍掉了亮劍兩個字。可能也是民眾對於那段難忘歷史的記憶,抗戰劇近年來屢見不鮮,但糟糕的服化道具等問題,卻始終為人所詬病,需要明白的是,隨著我國文化教育的普及,如今人們的知識儲備,可不是隨便一個場景就能糊弄的,更何況是極度熱衷於研究軍事、歷史的愛好者。他們能從槍械的型號上,就能看出來這部劇究竟用不用心。
  • 二戰日軍九九式輕機槍是仿造捷克式嗎?也對也不對,之間有九六式
    決戰江橋劇照 這麼算有點亂,可以用九一式手榴彈為標準,那就是1931年(神武2591年),於是後面各型日軍裝備的列裝時間就容易對照了。
  • 電影中ZB26輕機槍插56衝的彈匣,它的彈匣到底是直的還是彎的?
    抗日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的槍械裝備就是"ZB26機槍"了,這款明星機槍伴隨著中國軍隊很多年,尤其是在抗戰時期,在輕機槍裡面,是裝備最為廣泛的。比如在電視劇《亮劍》中,捷克式輕機槍是李雲龍最喜歡的武器之一。這款性能優異的輕機槍是在抗戰時期,中國軍隊使用最多一款輕機槍,性能優於日軍的歪把子輕機槍,是吊打日軍的神器。經常在對射中,佔據優勢,後來日軍不得不在ZB26輕機槍基礎上研製了96式和99式輕機槍,可見這款優異的輕機槍的名氣有多大。
  • 抗日戰爭時期 在八路軍作戰部隊中 最受歡迎的五種著名日軍武器
    抗日戰爭時期 在八路軍作戰部隊中 最受歡迎的五種著名日軍武器 抗日戰爭時期 在八路軍作戰部隊中 最受歡迎的五種著名日軍武器
  • 影視劇中總是端著機槍掃射,現實中可行嗎?老兵說出實話
    除此之外,一些比較特別的戰鬥方式也引起好奇,比如說影視劇中,主角總是喜歡端著機槍站到陣地上掃射,周圍的子彈似乎像長了眼睛般,從身體周圍飛過就是打不到主角。 因為這點,很多人都好奇真實戰場上,是否也能夠這麼做呢?老兵曾說出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