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反思被囚:如獲自由抗日功勞都歸我

2020-12-22 騰訊網

張學良與蔣介石(資料圖)

2002年6月3日是張學良誕辰101周年紀念日。5日,他的一部「口述歷史」在塵封10年之後終於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第一次同讀者見面。記者有幸成為首批讀者之一。「我現在91歲了,脫離政治了,可是我知道人家相當怕我。我這個人迅雷不及掩耳的事情太多了,人家沒有想到我會來這一下子,日本人給我取了個名字叫『苦帝達』(政變)。」已故張學良將軍1992年在他的「口述歷史」中這樣描寫自己的處事風格。此說恰如其分,「西安事變」就是寫照。

評周恩來:

他好厲害,說出的話很有理;不但會講,也能處置事情,是我佩服的一個人。

甚少人受到張學良的欣賞,在這少數人中,周恩來屬第一名。少帥說,「西安事變」後,周來到西安,蔣本不願見周,後來見了,只見一次,周看到蔣即叫:「校長」,周在黃埔軍校做過政治部主任。少帥說,後來在西安主事的都是共產黨,「周恩來的人好厲害,他們都控制住了,連我的部下、楊虎城的部下都聽他的,他說出的話很有理。這個人好厲害,不但會講,也能處置事情,是我佩服的一個人。」另一個共產黨員李克農,也是少帥欣賞的人,在1936年1月,少帥曾和負責中共情報的李克農在洛川秘密會面,少帥說,李克農這個人好厲害,很會說話,對東北軍影響很大,王以哲(東北軍將領)受其影響很大。上世紀80年代初,葉劍英公開證實王以哲是中共黨員。

評宋慶齡:

是徹頭徹尾地親共,她曾責怪我「為什麼還不反蔣」。

張學良口述歷史最具可讀性的就是他對中國近現代政治人物的看法。除了蔣介石,不少人被少帥點名,但對宋美齡並無微詞。與少帥一起接受訪談的張夫人趙一荻(趙四小姐)說,到臺灣不久,宋美齡介紹董顯光教張氏夫婦研習英文聖經,趙四小姐說,董顯光也是他們派來考察少帥思想的。張學良說,孫夫人宋慶齡曾責怪他「為什麼還不反蔣」!他說宋慶齡是徹頭徹尾地親共。少帥又透露,1936年12月25日釋放蔣介石這個日子,是宋美齡、宋子文挑的,以做為聖誕禮物。

評宋藹齡:

她是個「壞蛋」,很不喜歡這個孔夫人。

少帥說他很不喜歡孔夫人宋藹齡,他說,宋藹齡是「壞蛋」,對他態度不好,她說:「這小傢伙(指少帥)搗亂得很,你要不整他一下,他是搗亂,你們不能放鬆他,應該懲罰他。」少帥透露,張家和孔家差點變成親家,他說:「原來我們想做親,他要我的兒子娶他的孔大小姐(孔令儀),要娶的話,要保證不娶姨太太。我說我兒子的事,我不能保證。後來他兒子(孔令侃)想娶我的大姑娘,我說我也不能反對,也不能贊成,最好讓他們兩個在一起呆呆(相處)。」

評宋子文:

宋子文並沒有「擔保」我的自由;宋對蔣說如你把少帥槍斃,我就把你的事抖落出來。

少帥說他看不起孔令侃,也看不起孔祥熙,他說宋子文和孔祥熙不合,他和宋子文則是好朋友。「西安事變」時,宋子文曾拍胸脯說姓宋的不說瞎話,一定保證少帥自由,結果宋子文陪少帥到軍事委員會受審時,有人罵宋子文:「你說姓宋的人永不說謊,怎麼到了現在這地步。」宋啞口無言,少帥則說他聽了「很難過」,但諒解他。少帥說宋子文並沒有「擔保」他的自由,他說:「宋子文他怎麼能擔保,他怎麼敢擔保呢?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外頭說話連一點影都沒有!」少帥又說,他把蔣介石送回南京後,有人主張槍斃他,宋子文就對蔣先生說如你把少帥槍斃,我就把你的事抖落出來。但少帥並未進一步說明宋子文要抖落什麼事。

評何應欽:

他是一個奴才,從來就沒被重視過,如結果到何應欽這種人手裡會更壞。

中國近現代軍政人物中最被少帥看扁的是何應欽。王新衡曾對少帥說,蔣介石不用人才,只用奴才。少帥說何應欽就是一個奴才。他說,「西安事變」發生後,西安方面知道南京有些人有野心,想藉機除掉蔣介石。少帥說他知道何應欽有很大的野心,但不怕他,是怕蔣的學生,也怕一旦西安方面和中央軍打起來,西安方面因兵少彈藥少,絕對打不過中央軍。少帥說,有一次蔣先生對何應欽說:「你把軍服脫下來,你走。」何不敢走,少帥說:「若蔣先生要這樣罵我,我真會把軍衣脫下來就走。所以我看不起何應欽。」張學良稱,何應欽從來就沒被重視(過),也沒有實權,沒帶過兵,如果他是何應欽,早就不做了,跟著李宗仁叛變,奴才一個。張學良說,「西安事變」如殺死蔣介石,則中國必大亂,結果到何應欽這種人手裡會更壞。

對蔣幾乎沒有好話

張學良(少帥)在1991年7月26日開始的一系列訪談中,一掃過去對蔣介石含蓄批評、謹慎恭維的作法,對他的老長官猛烈開炮,而且炮火猛烈。1975年蔣介石去世後,張學良曾寫了一副輓聯「關懷之殷,情同骨肉;政見之爭,宛若仇讎」悼蔣,並稱蔣對他是「白粉知己」,但在4800頁的口述歷史中,少帥對蔣幾乎沒有一句好話,這顯然是少帥整部口述歷史記錄最凸出也是最令人矚目的一點。

評價一:

他對臺灣沒有貢獻,不如蔣經國

張學良說:「我的判斷,蔣先生討厭我極了。所以後來蔣先生不能讓我自由的原因,我是主張抗日,假如我要(是獲得了)自由,那抗日的功勞都是我的。換句話說,我是他(的)一個大敵手,政治上的大敵手,他把旁人槍斃了,把陳儀槍斃了。」張說:「要說蔣經國對臺灣有貢獻,我承認。蔣先生有什麼貢獻?」「北伐、黃埔學校,沒有旁的。」「我主張抗日的。在蔣先生心裡,他(的)第一敵人是共產黨,而我(的)第一敵人是日本。」

評價二:

蔣介石思想陳舊,是完全的自我主義

張學良說:「蔣先生這個人,我批評他,他要(是)有機會,他真能(會)當皇帝。他的思想非常頑固,舊的思想,不是當代的思想,蔣經國就不同,所以我可以說,到臺灣以後,要不是蔣經國,蔣介石就沒有了,現在也是沒有了。」少帥表示:「介石沒有中心思想,他的中心思想就是他自己,(我)本來很尊重蔣先生,但後來不尊重,因蔣先生完全是自我主義。」少帥說那是「唯我的利益獨尊主義」。

評價三:

他想當皇帝但沒有袁世凱的魄力大

張學良很不客氣地說,西安事變後,蔣介石發表的《蔣委員長西安半月記》,「都是假的」。過去盛傳少帥看了蔣介石西安日記,而大受感動,「始知委員長人格如此偉大」。少帥批評蔣介石唯我獨尊,一定失敗,他說:「蔣先生什麼都沒有,蔣經國還留下點東西,蔣先生留下什麼?沒有。」又說:「蔣先生後來的思想很近似袁世凱,可是沒有袁世凱那麼大的魄力。袁世凱想當皇帝,他也想當皇帝,(但)袁還是個人物。」

少帥反躬自省

缺點:不充分了解人間善惡,少年不事學問研討,僅憑一己小聰明,性情急躁。

優點:良心純正,每遇大事,總是把自己利益置之度外;富貴不淫、威武不屈,否則早成為滿洲土皇帝。

張學良是一位民族英雄,但仍不時反躬自省。他在1955年5月9日的日記中說,他的弱點是年幼生活優裕、少年即握有權勢,錢財任意、一路風順,因之不能充分了解人間善惡;少年不事學問研討,僅憑一己小聰明;性情急躁,有時過於天真任性。但他「自覺還有一點優點」,即「良心純正,每遇大事,總是把國家、大眾利益作為思慮主點,自己利益置之度外;富貴不淫、威武不屈,否則早成為滿洲土皇帝。」他給自己立的座右銘是「一生憑道義,無處不新春」。

精典表白:

「槍斃就槍斃,我的事我負責」

少帥在談到西安事變時說:「你(指蔣介石)跟日本人打,我打!跟共產黨打,我不幹!蔣先生說安內攘外,我說攘外安內,倒過來。我把蔣送去南京,我也知道可能把我槍斃。槍斃就槍斃,我的事我負責,決不退卻或諉過於別人。我恨透了內戰,只有日本人才願意中國打內戰。」

「餘已36歲,還有何惜乎!」

他在1937年1月6日,即被「特赦」後移交南京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嚴加管束」(軟禁)的第三天,寫下日記:「西安之事使我憂悲萬分,夜不能睡。餘希停止內戰,恐內戰又來,抗日無期。餘救國有心,處事乏策……惜國難家仇未報,中國人30歲為高齡,餘已36歲,還有何惜乎!」這段文字,寫於「西安事變」後僅25天,張學良雖然命運未卜,但慨然面對一切。

幽禁半世紀政治未能釋懷

張學良被國民黨幽禁半個世紀,雖口說脫離政治,其實對政治未能釋懷。1945年4月23日,他在日記中記錄了中國共產黨召開「七大」的消息。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議在北平(建國後改為北京)召開。張學良在6月21日的日記中根據香港《工商日報》報導,用鋼筆抄錄了這次籌備會議參加者的完整名單,共「23單位、234人」。

「口述歷史」不拍照不出借

這部「口述歷史」是根據張學良受訪錄製的100多盤錄音盒帶整理出來的,哥倫比亞大學將其裝訂成冊,按人名、地名、事件、機構編寫目錄。全部記錄約4800頁,每頁近200個中文字,共約96萬字。「口述歷史」是談話實錄,不是一本書。哥大珍本手稿圖書館要求閱讀張學良「口述歷史」的訪客預約每天只接受不到10位讀者,並規定不拍照、不影印、不出借。來源:廣州日報

相關焦點

  • 張學良晚年重獲自由後為何不願回大陸?婉拒理由無比戳心
    張學良和楊虎城將軍因為發動西安事變,之後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楊虎城將軍被殘忍殺害,而張學良則失去了半個多世紀的自由,一直被蔣介石軟禁。內戰結束後,蔣介石將張學良囚禁在臺省,直到蔣經國病逝後,張學良才重獲自由,但是他之後卻遠走美國始終不願回大陸。
  • 楊虎城嫡孫楊瀚,探望百歲張學良,為何張學良只顫抖吐出四個字
    因為在 1936年12月12日,就是他與張學良一同進行了兵諫從而逼蔣介石抗日,達成了抗日戰爭統一戰線。正義之舉遭受報復,光明人生只剩惋惜在西安事變結束之後,蔣介石果然對張學良和楊虎城進行了報復。張學良被蔣介石父子活活囚禁了五十四年,絕望的人生中他曾說過「我的事情只到三十六歲,以後就結束了,我的生命。」在1990年張學良終於恢復了自由,輾轉了幾個地方,最終在夏威夷檀香山定居了。跟最後或多或少還有安度晚年的機會的張學良不同,楊虎城將軍後來與他的家人所經歷的則更為可憐,因為他不僅自己受苦,家人也受到了巨大的牽連。
  • 我的大爺張學良 「少帥」張學良傳奇一生
    非常說名我的大爺張學良簡介: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陸軍一級上將,曾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他積極主張抗日,反對內戰,曾同楊虎城將軍一起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促成國共二次合作,結成抗日統一戰線。
  • ...張學良為何放棄重獲自由的唯一機會?蔣提了三個條件,他斷然拒絕
    貴州桐梓縣有個小西湖,那裡山清水秀、景致秀麗,是休閒旅遊的絕佳地方,可是1946年的那個夏天,卻有一個人每天都在想著何時才能離開那裡,這個人就是張學良,而此時距離西安事變,已經整整過去了十個年頭。
  • 蔣介石為什麼到了南京就扣押張學良?1936年12月25日西安事變結束
    蔣介石為什麼要扣留張學良?完全是從大局考慮,而不是私怨。在張學良護送蔣介石回到南京以後,隨即被扣押。當時的情況是,蔣介石已經同意和中共聯合抗日的主張,停止軍事圍剿,後面則是蘇聯作為擔保。蘇聯許諾會提供大量軍事援助給蔣介石,用來對付日軍,還會提供空軍支持。
  • 張學良說:宋美齡活一天,我也能活一天
    為國憂民,當年臨潼以兵諫;歸回無望,從此將軍作楚囚!「宋美齡活一天,我也能活一天。」這句話,對形容宋美齡與張學良之間的關係,再合適不過了。1960年6月5日上午,臺北蔣介石官邸的禮拜堂內正在舉行禮拜活動。
  • 張學良被蔣介石關押了多長時間,這期間他每天都做些什麼?
    作為近代中國著名的愛國將軍,張學良在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後,拒絕日本人的牽制,堅持「東北易幟」,為祖國統一、民族團結作出了貢獻。與此同時,張學良積極倡導抗日,反對內戰,與楊虎城將軍一道,在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中,逼迫蔣抗日,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因此,他被蔣介石囚禁起來。
  • 張學良:從不抵抗丟東北,到逼蔣抗日被軟禁,真正改變他的是什麼
    每當紅軍高唱「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的時候,東北軍士兵往往低聲配合,有的甚至泣不成聲。可以看出東北軍有家不能回,思鄉心切的心情。除了張學良的東北軍,紅軍還爭取了楊虎城的西北軍。1933年,楊虎城曾向蔣介石提出願率17路軍全部開赴華北抗日。蔣介石覺得楊虎城有野心又很難控制,正想方設法排除他。
  • 張學良晚年重獲自由,立刻前往美國看望蔣士雲,一起住了三個月
    張學良晚年重獲自由,立刻前往美國看望蔣士雲,一起住了三個月 導語:1991年3月,少帥張學良被國民黨釋放了。他此時滿頭白髮,早已失去了少年時的英俊風採。有人惋嘆他英雄遲暮,有人認為他壯心不改。就當外界關注著張學良的動態之時,他卻做出了讓人驚訝不已的舉動。
  • 張學良被軟禁後,有人竟然警告蔣介石:你若動他,我就動你!
    當時為了國內抗日統一戰線的形成,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事後蔣介石對張學良恨之入骨,甚至想要把他處決,兩人之前本來是很好的朋友,因為這件事蔣介石多年後仍然難以釋懷
  • 張學良被軟禁54年,蔣介石一共為他花了多少錢,日記裡找到了答案
    此人就是張學良,憑藉東北易幟和西安事變,張學良的功勞在歷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筆了。軍閥之子,繼承家業眾所周知張學良是東北王張作霖的兒子,從小就被嚴格教育,父親對他的期望很高,把他當繼承人培養。早期的張學良也很爭氣,在自己父親的軍營中服役,並且就讀於東北的講武堂,他的老師正是此後反對張學良的郭松齡。
  • 4點原因告訴你,西安事變後,東北軍為什麼不救張學良
    一,民族大義張學良被蔣介石軟禁後,東北軍如王以哲、于學忠等部分高級將領深明大義,不願意與南京政府直接對立,從而打起內戰。因為張學良與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的目的,正是為了促成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合抗日。如果這時候為了營救張學良要繼續內戰,那麼西安事變也就失去了意義,這是張學良以及東北軍部分愛國將領不願意看到的。同時,由於日本一直對中國虎視眈眈,而九一八事變的仇恨一直在這些東北軍心裡,出於民族大義,很多將士都不願內戰,只想抗日。
  • 她是張學良難以忘懷的女人,91歲的張學良重獲自由最想見的是她
    17歲時她跟隨爸爸回國,在一個聚會活動上了解了張學良,實際上蔣士雲和張學良的相遇與趙一荻和張學良的相遇十分類似。她們全是在晚會上相遇,相互彈跳轉動,再度相逢一起出行談雪月風花詩文理想化。蔣士雲20歲的情況下早已從一個稚嫩的美少女成長變成一個完善的女士,那時候在記者招待會上她又碰到了張學良,而她也造成了張學良的留意,兩人同舞很多曲,用英語溝通交流著情緒,用莎士比亞的話告白,而張學良也用莎翁的話給了她答覆。她再一次被張學良的見識欽佩了,之後她們一起出行一起報名參加宴席,她認為她們將相守一生,可是,並不是那樣。
  • 于鳳至:痴等張學良50年未能再見一面,悲情的一生!
    14歲的張學良死活不願意,他認為,這是封建社會的糟粕,自己應該自由戀愛,張作霖又相當重視這段婚姻,無奈兒子不願意,只能後退一步,你娶這姑娘,以後你花花草草的,老子不管。聽到這個承諾,張學良稍有鬆動,到接親那一天,還是不肯去接親,賴了八天,張學良的小心思是,他希望把這事拖黃了。於是,張家人冥思苦想,撒謊說新郎身體出問題了,並送上彩禮,看能不能把新娘接走。
  • 張學良至死都沒能回到大陸,臨終前說的那句「對不起」,是啥意思
    張學良是民國時期頗有爭議的人物,一生可謂傳奇連連,但其一生也大致可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東北時期的不抵抗政策,二是西安事變。張學良是東北王張作霖的長子,一出生就受到人們的關注,他很早就進入東北講壇學習,張作霖對他寄予很高的期望。
  • 西安事變主角張學良的一生
    1926北京 張作霖、張宗昌、吳佩孚、張學良 1930年6月21日,蔣介石也任命他為陸海空軍副司令,許諾平津地區的軍政、財權均歸張學良掌握,黃河以北地區全由張學良節制,還任命張學良部于學忠為平津衛戍司令,王樹常為河北省主席,王家楨為外交部次長,又以數千萬元巨款收買。
  • 于鳳至病逝海外,墓碑上留下四個字,張學良看後老淚縱橫
    在父親威逼之下,張學良成親了。于鳳至成為了他的原配。二人相差三歲。常言道,女大三,抱金磚。儘管張家人都喜歡這個兒媳婦。張學良卻滿腹怨言。他剛剛被送往海外留學。在那裡,他信奉的是民主,自由的信仰。對於愛情,他更是要自己做主。嫁給少帥結婚當日,張作霖便撂下狠話。"原配夫人必須是于鳳至。婚後,你若不喜歡媳婦。
  • 抗日將領馬佔山7幅書作展,鐵骨錚錚氣勢浩蕩,網友:浩然正氣
    鐵骨錚錚、照片看起來都殺氣騰騰算個中國爺們丶比張少帥強一萬倍、可惜當年不是他主宰東三省、他如果是張學良、憑手下幾十萬大軍、加兵工廠飛機大炮和東北魚米之鄉、日本侵略中國歷史只好重寫了。小編有點感情用事的認為,馬佔山比他老大張學良有骨氣的多,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易幟沒多長時間,蔣介石對東北軍的影響力沒多大,還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張身背國讎家狠怎能不和日本人殊死一搏。
  • 張學良如何走到西安事變這一步
    張氏的痛苦在於:與紅軍交戰,一不能抗日以洗刷個人之恥,二勢必消耗東北軍而不能保存實力。無論怎麼看都是一筆虧本的買賣。所以,當紅軍在1936年1月份試圖利用東北軍被俘團長高福源對駐守甘泉的東北軍進行勸降工作時,張學良親自駕飛機前往洛川與高福源談話。據高福源向彭德懷匯報:張學良願意親自與中共方面的全權代表就共同抗日問題進行商談。
  • 張學良坦言:最不喜歡一母胞弟,最喜歡的卻是四媽媽生的這個!
    ,張學良還是張作霖的原配夫人趙春桂所生,這位夫人在生張學良之前,還生下過一女,名叫張首芳,在生下張學良之後又生了次子張學銘,所以張學銘也是張學良的一母同胞的親弟弟。自己一母同胞的弟弟不喜歡,卻和同父異母的弟弟最親近,很多人都很好奇。當時張學良也就提到了這麼一句,說二弟弟「總是覺得我起來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