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薩人一般指西突厥民族,可能是由在阿提拉死後潰散的匈人與西遷至歐洲的一支回紇人(維吾爾先民)組成,也包括當地土著(包括斯拉夫人),主體是回紇人。根據隋唐史料,可薩人曾在突厥汗國治下,來自東突厥中的回紇部落,是回紇九部中的葛薩部,屬於回鶻九姓之一。
他們公元二世紀已出現在南俄與裏海以北,北魏曾大破高車,逼迫他們西遷。
、
他們在公元七世紀下半葉,在北高加索草原伏爾加河中下遊建立了強大的可薩汗國,版圖東至花剌子模,西至多瑙河,達吉斯坦是核心。與拜佔庭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在政治和經濟上保持密切的關係。
古代波斯史說可薩人好劫掠與長途奔襲,長矛是主要武器,亞洲人後來把從事可薩人活動的人也稱為可薩人
他們在拜佔庭帝國和波斯帝國爭奪亞塞拜然的時候,可薩可汗札比爾曾借兵四萬給拜佔庭(統軍將領叫布裡設灰狼)。他們猛烈抵抗阿拉伯人的入侵,為羅馬帝國有效抵禦了阿拉伯勢力的擴展。
在歐洲的突厥各族人中可薩人是文明程度最高的民族,正如回鶻是中亞突厥人中最文明的民族一樣。在可薩帝國的宮廷裡,有中國皇宮一樣的大量的太監,有眾多的王妃。他們的制度也延續著東方中國的制度,和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的制度截然不同。
可薩帝國是一個繁榮的貿易中心。拜佔庭、阿拉伯和猶太商人們成群結隊地到伊提爾和沙克爾收購從北方來的毛皮。隨著商人們的到來,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在可薩帝國找到了落腳處。
後來可薩人都信仰了猶太教。可薩人信奉猶太教的史實散見於基督教作家,阿拉伯地理學家和猶太作家的著作中。
在八世紀中葉,可薩人王公從薩滿教皈依猶太教(是猶太教中的卡拉派)。公元880年左右,發生於可薩汗廷的一場可薩帝國皇帝召集的神學爭論。舉行這次論爭的原因是「猶太人想說服我們接受他們的信仰和習慣,薩拉森人(阿拉伯人)以和平和眾多的禮物引誘我們成為伊斯蘭教的信徒。因此,可汗寫信給拜佔庭皇帝:「出於我們以往的友情,希望皇帝派遣一名博學之人來汗廷解釋基督教教義,倘若這位拜佔庭使者能夠擊敗猶太人和薩拉森人,我們將皈依您的信仰。」最後,經過一番爭論,猶太拉比獲勝,可薩及其部族從此成為猶太教徒。
由於可薩可汗,貴族,及所屬部落都皈依了猶太教,因此,有大量的猶太人遷來可薩汗國。
可薩人成為猶太教徒,所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8世紀中葉以後,可薩一直以猶太王國的名義統治著南俄草原,周邊的民族也將可薩等同於猶太人。可薩人也採用了猶太人的希伯來文。
公元922年可薩可汗聽說阿拉伯統治區的猶太教堂被毀,就破壞了伊鐵爾的一座清真寺的尖塔以示報復,並且表示,如果不是擔心阿拉伯人會迫害治下的猶太人,他肯定會對伊鐵爾的清真寺和穆斯林採取進一步的行動。這表明,可薩可汗是以保護猶太人為己任的。
可薩人在心理上也同猶太人認同。劍橋文獻(約作於949年)中敘述信奉猶太教的可薩人在他們的猶太領袖帶領下全體返回以色列,此後猶太人開始陸續遷移到可薩汗國。可薩猶太教徒無疑是將自己認同為猶太人。
可薩帝國在公元9世紀在政治上走向衰落。這些信仰猶太教的文明的突厥人被他們的同族、還處於野蠻狀態的異教部落打敗了。可薩汗國走向衰落後,境內仍有大量的猶太人或可薩猶太人。後來這些可薩猶太人散落在北歐各個國家。據一些人的考證,愛因斯坦,馬克思都屬於可薩猶太人。今天的以色列有許多從北歐回去的可薩猶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