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讀完本博,博士培養計劃是真香還是加速內卷?-虎嗅網

2020-12-11 虎嗅APP


近日,知乎上一則題為「如何看待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強基計劃 6 年本博連讀的火箭計劃」的問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短短時間內就已經收穫了超過 100 個回答。


圖片來源:知乎


一如問題的火爆,這個被大家關注的「火箭計劃」確實也十分勁爆,具體而言,這次被網友們熱議的北大物院強基計劃「3+X」培養方案有兩種,一種是加速計劃,本博共計 7 年;另一種是火箭計劃,本博共計 6 年。


圖片來源:知乎


兩個計劃的共通之處便是本科縮短為 3 年,保研申請從大三結束的暑假提前至大二結束的暑假,區別在於火箭計劃拿到博士學位只需要 3 年。


試想一下,大家本科畢業需要 4 年,再讀個碩士需要 3 年,加起來一共七年,而坐上火箭的北大物院學生,已經喜提博士學位。


聽起來,可不是真香嗎?


本博計劃「真香」的背後,卻是強基計劃的遇冷


6 年時光,拿到兩個學位,對於大部分人而言,自然求之不得,但與看起來「真香」的培養計劃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高校「強基計劃」的集體遇冷。


2020 年 1 月 15 日,教育部發布《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宣布自 2020 年起,不再組織開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啟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簡稱「強基計劃」。


圖片來源:教育部


與自主招生相比,「強基計劃」將招生專業局限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基礎學科,且探索本碩博連讀,並在免試推薦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學、獎學金等方面予以優先安排。


圖片來源:教育部


即便存在上述這些優惠政策,試點高校「強基計劃」的首屆招生還是遭遇了大範圍「的遇冷」,不少大學都發布了強基計劃的補招通知: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補招 9 個專業共 46 人,補招比為 21.9%;


  • 北京理工大學:補招 4 個專業 67 人,補招比為 44.6%;


  • 西安交通大學:補招 5 個專業 71 人,補招比為 33.8%;


  • 蘭州大學:補招 6 個專業 65 人,補招比為 30.9%;


  • 南京大學:補招 6 個專業,補招人數不超過 69 人......


然而,沒有補招的高校也不等於已經完成了招生計劃,北京師範大學官網信息介紹,該校今年強基計劃指標 120 人,但只錄取了 64 人。


至於北京大學這樣的「世一大」是否招滿了人數,由於沒有公布招生計劃,我們並不得而知,但是大家可以從 842 這個數字中自行品味一番。


圖片來源:北京大學


在「強基計劃」招生遇冷的大背景之下,高校制定一個具有吸引力的培養計劃也未嘗不可,要是對來年的招生產生一些積極正面的影響,那就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不止「火箭計劃」,這些年來加速的博士培養


對於博士培養而言,「火箭計劃」無愧於火箭二字,6 年完成本博,喜提學位,除了北大物理學院之外,北大生命科學學院也有類似的政策。


圖片來源:教育部


根據北大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王世強介紹,「鹿鳴書院強基班」將打通本碩博 3 個教育階段,通過「3+5 本博直通」項目探索我國自主培養生命科學人才的方案,雖然需要 8 年才可以拿到博士學位,但是考慮到生科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驗,8 年也算是一個很快的速度了。


圖片來源:教育部


對於「鹿鳴書院強基班」的本科生而言,學生從大一就開始實驗室輪轉;大二進入實驗室參加科研訓練,學院提供相當於碩士生的研究和學習條件以及獎學金;大四通過博士開題報告後,開始攻讀博士學位,享受優越的博士獎學金。


事實上,不止是「強基計劃」的各種政策,近些年來,我國的博士培養計劃一直在加速,碩博連讀、直博生等詞彙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大家的眼前。


碩博連讀:招生單位從本單位已完成規定課程學習,成績優秀,且具有較強創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在學碩士生中擇優遴選博士生的招生方式,一般在碩士二年級時進行選拔。


圖片來源:復旦大學


直博生:全稱為本科直博生,指在應屆本科畢業後,跳過碩士研究生階段,直接以博士研究生身份攻讀博士學位。


圖片來源:北京大學


相比於本科畢業,再讀完碩士,申請博士而言,碩博連讀和直博在培養時間上已經大大縮短。


除了通過直博、碩博連讀縮短博士生的基本學制,一些高校還明文縮短了博士生的最長有效修業年限。


圖片來源:中國傳媒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


今年 9 月份,中國傳媒大學召開研究生教育會議,公布了一系列研究生培養和學位改革重大舉措,其中就包括「推進博士生和專碩生基本學制改革」,具體而言,自 2021 級起,將博士生最長有效修業年限由 8 年改為 6 年。


隨著「強基計劃」培養計劃的出爐,博士培養進一步加速,結果孰好孰壞,仍未可知。


新學制:「真香」?還是加速「內卷」?


制定培養方案是學校或者學院的職責,但是讀本、攻博的還是學生本人,對於這樣一個火箭般的培養計劃,選擇之前,著實需要好好權衡一番。


畢竟,計劃雖然香,但是真的可以按時畢業嗎?


可能,但是不要太過於樂觀。在美國,博士生入學後十多年才畢業也是很正常的事。


圖片來源:NSF


而在我國,根據一項調查數據,2011 年以來,北京大學每年的博士生延期畢業率均超過 40%,更有甚者,根據廈門大學 2015 年的官方數據,博士生延畢率超過 60%,這意味著許多博士生沒有辦法在規定的基本年限內達到畢業要求。


除了可能的延畢問題,將 8 年乃至 10 年的本科、博士培養壓縮到 6 年完成,學生面臨的學業壓力可想而知。


近年來,博士生的心理狀況一直是一個被大家熱議的話題。


2017 年,Science 在線報導了一項精神健康調研的結果,發現 51% 的研究生存在輕度心理壓力,32% 的研究生有罹患常見精神疾病的風險;


圖片來源:Science


2019 年,Nature 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參與調查的 6300 名研究生中,有 36% 的研究生曾因為壓力導致的抑鬱尋求過外界的幫助,中國學生存在抑鬱的比例甚至超過 4 成。


圖片來源:生物學霸


對於「強基計劃」培養的本科生而言,過大的學業壓力是否會帶來更大的精神壓力,雖然我們無法給出一個明確的結論,但是我們依舊希望「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未來的中國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年輕科研英才。


拋開可能的延畢、抑鬱問題,「火箭計劃」的快速培養或許可以在未來的數年裡培養出一批 23 歲、24 歲的博士,相比於其他培養渠道培養出的博士,這些「小博士」們爭出了 3~4 年時間。


要知道,對於就業而言,無疑是很大的優勢。


以廈大南強青年拔尖人才為例,計劃明確對應徵者的年齡做出了規定,B 類人才不超過 33 周歲。


圖片來源:廈門大學


還在為畢業苦苦掙扎的諸位,聞到內卷的氣息了嗎?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領軍計劃招生1月啟動報名 本博銜接培養
    新京報訊(記者 馮琪)12月31日,清華大學公布《2021年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招生辦法》,將面向全球招生,採用「『3+2』+3」本博銜接培養模式,培養未來數學及相關領域的領軍人才。清華大學表示,經教育部批准,清華大學開展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以下簡稱「數學領軍計劃」)選拔培養,面向全球招收中學階段綜合優秀且具有突出數學潛質及特長的學生進行選拔及培養。據《辦法》,「數學領軍計劃」每年招生規模不超過100人,錄取至清華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清華大學成立書院,採用「『3+2』+3」本博銜接培養模式,從本科連續培養至博士研究生階段。
  • 清華大學2021年起啟動「數學領軍計劃」,本博銜接培養
    1. 12月31日,《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學科領軍人才培養計劃招生辦法》正式公布。數學領軍計劃採取3+2+3培養模式。本博銜接培養,計劃招生人數不超過100人。2. 經教育部批准,清華大學自今年起開展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
  • 如何擺脫內捲化?-虎嗅網
    延續千年內卷,還是「驚險一躍」,當時的大多數決策者並未意識到,他們正面臨這一宏大的歷史性問題。這一問題映射到全球化不確定的當下,亦令人感到焦慮不安。本文從經濟學的角度探討人類內捲化歷史以及內捲化出路。古代農村是一個內捲化的封閉體,名聲是村民的立根之本。要搞死一個人,不需要報官,不需要審批,只需要搞臭他的名聲,讓他社會性死亡,甚至還可以直接消滅他的肉體。比如,王寶強飾演的「樹先生」就在農村社會性死亡,最後精神分裂。又如,通姦浸豬籠,官方默許這種私刑,這也是家族割肉止損的方式。在古代農村,村民及家族會努力地維護聲譽資源以避免社會性死亡。
  • 博轉碩可行嗎?八年博士也很好?
    一般直博的學制時長是五年,而讀完碩士再轉博士一般需要花費至少六年。獎助金更多博士的獎學金和助學金基本可以維持學生正常的生活,部分高校的博士能月入四五千,博士畢業後就能有6位數的存款。而普通高校的碩士研究生每月不到一千的獎助金顯然不夠,如果研究生任務較多,沒有時間兼職賺錢,那還需要向家裡要錢。
  • 內卷、加速與當代中國社會的「趕工遊戲」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內卷、加速與當代中國社會的「趕工遊戲」如果要評選一個2020年的熱門詞彙,「內卷」一定會榜上有名。作為一個曾經只在被巫術版的學術話語纏繞的學術圈內被小範圍使用的學術詞彙,內卷在2020年突然「出圈」,成為流行在精英大學生與中產群體中間的一個文化現象。
  • 9年!本博連讀!
    據中國中醫科學院與上海中醫藥大學官微發布的消息,中國中醫科學院與上海中醫藥大學聯合開展「高層次中醫人才培養試點專項」,開設九年聯合培養、本博連讀中醫學「屠呦呦班」,於2020年起開始招生。培養具備「胸懷祖國、敢於擔當,團結協作、傳承創新,情系蒼生、淡泊名利,增強自信、勇攀高峰」暨「青蒿素精神」的中醫拔尖創新人才。2020年計劃招生15人,在北京、山東、山西、河南、浙江5個省市各招收3名學生(具體招生計劃以各省市教育考試院公布為準)。
  • 報考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本博一體化培養了解一下!
    在孫暉的介紹中,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從2019年起開始試點開展本博/本碩一體化培養,很受網友關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一級博士點學科實施本博一體化培養。每年5月份,選拔資源勘查工程、地質學、石油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能源化學工程、環境工程、環境科學、油氣儲運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自動化、材料科學與工程、安全工程、海洋油氣工程、應用化學、思想政治教育等專業本科二年級優秀學生作為培育對象,以一對一形式配備高水平博士生導師,學生加入課題組、走進科學實驗室,提前培養科學研究的興趣;本科三年級末考核合格者,正式進入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雙一流」學科博士研究生階段培養
  • 從初三培養「準博士」,清華大學「數學領軍計劃」來了
    三湘都市報1月6日訊(記者 楊斯涵 黃京) 免高考入讀清華,從本科連續培養至博士……從1月5日起至1月19日,清華大學2021年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簡稱「數學領軍計劃」)開始進行網上報名,全球初三到高三綜合優秀且具有突出數學潛質及特長的學生均可報名參加。
  • 重點大學畢業的博士卻到中學任教,是學歷的貶值還是時代的進步?
    而現如今很多重點大學讀博畢業的學生卻願意去中學任教,確實匪夷所思,這麼高的學歷,就算去本科院校授課也是有非常好的待遇,這些博士生的選擇到底是代表學歷的貶值還是社會的進步呢?本科生就可以考中學教師資格證,大部分人可能會認為:「如果想要在中學任教,沒有必要去讀博。」其實提升學歷也是對自己能力的認可,拿到更高的學歷,站到這個位置上或許更加有成就感,能帶動更多的學生奮鬥。像北上廣這些城市,中學教師是博士學歷非常普遍,可能農村地區還不太常見,所以這也是教育事業的幸運。
  • 新冠之年的「內捲風」——談內卷的失速、遞歸與巴洛克
    二是加速之後產生的平滑感讓人對速度本身不再敏感,有一種失去速度的感覺。而我們當下的內卷的發生,可以說這兩種失速的原因兼而有之。既有在自身前行過程中因環境變化或處置不當引起的飛行失速,也有處於加速狀態之後平穩運行導致的失速感。而我們所談論的內卷,更多是一種加速之後的「失速」現象,也即事物加速發展的過程中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平臺期時,這時會逐漸喪失速度感。
  • 強基計劃「本碩博」銜接培養非最優選?看清北本科畢業生深造去向
    目前,距離各校報名時間結束已不足一周,相信大家也都有了自己的選擇,今天,想就培養方案中被提及最多的「本碩博」銜接培養方案來和大家聊聊,希望在高中生的學業及職業規劃上,能為學生和家長們提供一些思考和幫助。
  • 肉眼不可見的清晰度:超高清行業加速「內卷」
    內卷,可以說是今年以來最為熱門的話題。在競爭愈發激烈的當今環境之下,萬物似乎都能內卷。 在2019年,夏普推出了全球第一款8K電視,拉開了全球主流電視廠商的超高清賽道的爭奪戰。 與此同時,5G技術的出現,讓超高清視頻這類對於網絡傳輸速度有著極大需求的技術得到了強有力的支撐。 內卷的超高清,正面臨"內憂外患" 但超高清真的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嗎?
  • 2021年CSC聯合培養博士申請提醒
    2020年已接近尾聲,年初的新冠疫情,幾乎打亂了多數學生及學者的研究及工作規劃,但生活還要繼續。知識人網借這篇小文對國家留學基金委(CSC)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項目稍做提示,建議申請者提前制定計劃,開始準備申報工作了。
  • 浙江大學醫學院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招生計劃以浙江大學正式下達數為準,錄取時將根據招生計劃和生源情況適當調整確定。具體見《浙江大學醫學院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目錄》(待更新)。 三、招生方式和學制 本院博士研究生招生實施「申請-考核」選拔機制,招生方式分為直接攻博、碩博連讀、普通招考三種方式。博士研究生的學習方式為全日制。除了教育部相關專項計劃,其他均為非定向培養。
  • 過了30歲,還在讀博的博士生還有前途嗎?
    來源:募格學術 作者:小白一日,我所在的某群突然聊起了考博的問題,起因是有個人諮詢讀博事宜,但後來談及的內容比讀博問題豐富得多。A:請問各位,本人本科工作後考研,目前碩士畢業2年,30歲,沒有論文,考材料學院的博士,容易過嗎?
  • 關注|從初三培養「準博士」,清華大學「數學領軍計劃」來了,你準備...
    免高考入讀清華從本科連續培養至博士……從1月5日起至1月19日清華大學2021年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簡稱「數學領軍計劃」)開始進行網上報名全球初三到高三綜合優秀且具有突出數學潛質對於被錄取的學生清華大學將成立書院採用「『3+2』+3」培養模式從本科連續培養到博士研究生階段01「3+2」階段前三年數理基礎課程學習,第四、五年科研訓練,學習期間不得轉入其他專業;02博士階段「3」,三年職業科學家學習訓練,本研培養過程有機銜接。
  • 一個普通小博士的年度計劃:擁抱2021,flag立起來……
    保持生活和科研之間的平衡這是讀博旅程中最重要的一點,2020由於疫情影響,居家隔離生活太多,科研太少。在2021年我會在這方面進一步調整,把更多的重心轉移到科研中,儘可能地平衡生活和科研的關係。當然我不倡導讀博就做工作狂,以至於耗盡所有能量,照顧好自己還是比較重要的。勞逸結合才能更有效率。2.
  • 對科研有興趣,讀研時發3篇SCI,但我最後還是放棄了讀博
    當初選擇直博的人目標很明確,直接讀完博士。那麼還有一部分人,碩士期間沒有轉為博士,處境很尷尬,碩士畢業之後到底繼續讀博還是去工作?筆者是一名畢業生,在碩士期間也是盡心盡力,完成了3篇SCI論文。之前也是對科研充滿興趣,一心想要讀博,由於英語成績不夠不能選擇轉博,所以只能考慮拿到碩士學位之後去讀普博。
  • 培養世界一流的生命科學人才——北大生科「拔尖計劃」再起航
    2009年,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按照教育部的部署開始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大力開展優秀人才創新培養的探索與實踐。砥礪十年,生命科學學院拔尖計劃成果斐然,逐漸形成了以教材及課程建設為基礎,以因材施教為原則,以培養生物學領軍人才為目標的具有學科特色的科學的人才培養體系。
  • 2021年安徽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教職工4000餘人(直屬附屬醫院1957人),具有高級職稱人員900餘人(直屬附屬醫院213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級人才5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安徽省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人,委員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4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6人,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2人,安徽省特支計劃等領軍人才19人,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