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八省聯考的日子越來越近了。目前,八省都在摩拳擦掌,準備著這場備受矚目的大考。一方面,各省的學子需要通過這場全真模擬考試,找到自己在省內的位次。另一方面,這八個省明裡暗裡也在較勁,想要通過這次考試展現省內的教學實力,在全國範圍內打響名聲。
這兩天,衡水一所中學一段視頻在網絡上熱傳。視頻裡,衡中的學生們鬥志滿滿,面對即將到來的八省聯考,他們高喊口號:「河北衡水中高中正式向七省聯考宣戰!誓將拿下冠軍!你過來呀!」與此同時,網絡上傳出衡水中學本次宣戰的對象——江蘇。
並點名江蘇省內各大名校:海安中學、海門中學、金陵中學、南師附中、天一中學、常州中學、蘇州中學、淮陰中學、鹽城中學、姜堰中學、揚州中學、宿遷中學。被點名的這些江蘇學校,在各市縣範圍內可都是數一數二的牛校。
這件事的真偽暫時不得而知,如果是真的話,看得出來,面對即將到來的八省聯考,衡中的學子們可謂自信滿滿,勢如破竹,正準備憑著「超級中學」的高考實力,對其它七省進行碾壓,尤其是教育大省江蘇。
面對衡中學子對江蘇學子的公然「挑釁」,網絡上這幾天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江蘇的考生和家長坐不住了,群情激奮,議論紛紛。眾多周知,江蘇作為全國教育資源高地,有著全國最多的高校,在高中教育階段,也是名校眾多,師資充沛。
然而,在大家的認知裡,江蘇高考一直有著「地獄模式」之稱,經歷過江蘇高考的人,都對江蘇卷的難度深有體會。也因此,錘鍊出了江蘇考生強勁的實力。
新高考改革下,江蘇高考也將發生巨大改變,明年,江蘇卷退出江湖,取而代之的是全國卷。對江蘇考生來說,全國卷是陌生的,但也是相對簡單的。就在江蘇考生即將面對全國卷的模擬考試之際,衡水中學發出挑戰,表現出的是一定贏過江蘇的氣勢。這在江蘇學子和家長看來,荒唐又可笑。因為,衡中學子和江蘇學子,二者根本沒有比較的意義。
很多人都知道,衡水中學以「掐尖」的方式選拔生源,河北省的最好的生源,每年都源源不斷地流入衡中。在馬太效應的作用下,整個河北省的學生都將衡中視為高考的最佳陣營,也因此河北各個地方的尖子生都往衡中聚集。很多人背井離鄉進入衡中學習,就是為了就讀河北這所最好的高中。
然而相對的,河北其它高中優質生源就被「搶」走了,生源質量相對較低。衡水中學在生源上有多大優勢呢?舉一個例子。2020年高考,河北省700分以上的考生總共108人。而單是衡中一所中學,700分以上的考生就有75人,佔全省的69.44%。
而隔壁的衡水二中,700分以上考生僅8人。這樣的巨大差距,說明一個事實:考生的水平在河北的分布極不均衡。衡水中學,在河北省獨領風騷,某種程度上取決於生源質量的優勢。這是以犧牲河北高中生源為代價的。如果去掉「掐尖」優勢,只是培養一些普通的學生,衡水中學還能有如此輝煌的高考戰績嗎?那就不好說了。
我們再來看看江蘇高中的情況。衡水中學公然叫板的江蘇高中,與衡中的情況恰好相反。在2020年江蘇高考中,400分以上的考生,在江蘇眾多高中分布的均衡很多,並不會出現一所高中獨佔大頭的情況。
我們可以看到,江蘇400分以上人數前五名:淮陰中學(180人),鹽城中學(160人),姜堰中學(152人),南師附中(147人),海門中學(133人),高分人數差距並不太大。相比于衡水中學在河北的鶴立雞群,江蘇的眾多名校可謂是遍地開花。
江蘇的那些名校,沒有嚴重的「掐尖」現象,甚至有些縣中的生源質量較差,但卻可以在高考時取得不錯的成績。尖子生扎堆的衡中有學生考上清北,不足為怪,江蘇各地市這樣的結構,似乎比衡水中學更能體現教育公平的含義。因此,當那個生源質量佔據絕對優勢的衡中,向生源均衡的江蘇眾多名校宣戰時,很多江蘇學子心裡只有不屑。
兩個本就南轅北轍、不在一條賽道上的選手,卻要被拉到一起比試,只會讓人覺得莫名其妙。沒有可比性的比賽,贏的意義何在?八省聯考,衡中與江蘇的「較量」,江蘇學子不屑於爭,也沒必要爭。
因為,作為江蘇考生,大家知道,這次聯考最重要的目的是提前適應新高考,完整的演練一遍新高考的流程,找到自己在江蘇省內的位次。考得好,我們不驕不躁、繼續努力;考得不好,我們發現問題、及時調整。而真正的輸贏,待到明年高考後才能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