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諸子」系列叢書賦予傳統典籍新的表達形式

2021-01-10 上海新聞網

  日前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的「提問諸子系列」叢書將孔子、孟子、荀子、老子、莊子、孫子、墨子等十位先賢從塵封的歷史中請到前臺,展開「提問式」隔空對話,賦予諸子百家學說新的時代內涵和表達形式。

  市面上有關諸子百家的各種普及讀物數量龐雜,但人們依然需要契合當下審美、滿足不同年齡層次閱讀需求的讀本,其中關鍵的一點,便是使得中華民族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

  這套由黃坤明主編,郭志坤、陳雪良撰寫的「提問諸子」叢書在趣味橫生的問答中,將歷史、現實和未來聯繫在一起。加上穿插的文物圖片、古代畫作等,叢書融通俗性、知識性於一爐。

  有的問題主攻答疑解惑,比如書中提問孟子:「對於您是哪裡人,史籍上說法頗多,有說是鄒人的,有說是邾人的,有說是魯人的,《史記》則說:孟軻,騶(zOu)人也。請問,究竟哪個說法更準確些?」編者借孟子之口回答道:「我看,都說對了,只是由於種種原因說法略有不同而已。說是鄒人,那當然是確切的。我出生的那個地方稱為鄒邑,是一個小縣城,它從屬於魯。因此,說我是魯人與說我是鄒人是一個意思,只是指認的地域範圍有大有小而已。至於《史記》上說的騶人的『騶』,實際上只是『鄒』的異文而已,『鄒』與『騶』相通,正像『鄒衍』其人可以寫成『騶衍』一樣。說我是『邾人』,那是一種更加文化一點的說法。」有的問題引人深思,比如提問莊子:「在後世的人們看來,您同老子一樣,是一個異常神秘的人物,似乎什麼都不想告訴別人,什麼都不想給後人留下。請問,您為何要苦心經營這樣一種個人的神秘氛圍呢?」莊子的「回答」倒也頗具人情味:「我何曾苦心經營這樣一種神秘氛圍呢?實際上,是時代和社會造就了我這樣一個人物,是我個人的生活經驗和閱歷使我自然而然地步入與眾不同的神秘之途的,說不上什麼別具匠心的自我經營的問題……」

  在郭志坤看來,叢書所能觸及的是整個國學中的冰山一角,豈敢以偏概全?「精當的闡釋和大膽的淺化」顯得相當必要,「當然,問題不是天馬行空憑空亂想出來的。為了讓問題更具代表性、更接地氣,我們召集了數次由學者、中學教師和史學愛好者參加的座談會,有的問題新穎甚至尖銳,比如關於墨家的節儉,關心的讀者即問:有人會想,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為了生活得快樂,您這也限制,那也不準,不是違背了人性嗎?」郭志坤說,善於提問、敢於提問,正是孔子等先哲留下的珍貴遺產,以「提問」模式激活讀者群,可引出有情有趣、有滋有味的解讀。正是在一連串問答中,叢書將諸子的生平思想乃至衣食住行化為一個個貼近讀者的問題,然後依據典籍並揣摩諸子心態,以適當手法將諸子從古代拉到當下,與充滿好奇的現代讀者用現代的語言交流。(文匯網 許暘)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實習編輯 王子濤

相關焦點

  • 新書丨《全椒古代典籍叢書·洪武正韻》
    全椒古代典籍叢書·
  • 科技,賦予文化新的表現形式、讓文化更具活力!
    如果說文化為科技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的話,科技則賦予文化新的表現形式,讓文化更具活力,在傳播、走出去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文化、尤其是傳統文化,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四大文明古國唯一延續至今當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古文分級閱讀叢書《童年的古文課》今日在深圳首發
    本套叢書主編、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執行校長顧兵,叢書副主編、深圳實驗學校原小學部教務主任吳立新,叢書副主編、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資深語文教師、全國知名兒童閱讀推廣人周其星,以及編輯團隊與現場讀者們分享了該套系列誦讀教材策劃的初衷和編寫背後的故事。談及該套系列誦讀教材策劃的初衷,該書主創團隊表示,「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 中華典籍怎樣才能更接地氣
    「我們將主動擔負起守護、傳播和弘揚四庫文化的職責,更加注重推廣和普及方式,推動四庫文化走向企業、社區、機關、學校等城鄉基層,將中華優秀典籍文化融入民眾生產生活各方面,形成典籍文化服務當代社會的典型案例。」陳曉華說。據了解,除了首都師範大學,國內許多高校也在開展中華典籍進課堂等探索實踐。
  • 遼寧:讓活態歷史典籍成為文化建設的資源力量
    從某種意義上講,歷史典籍就是地域文脈的重要棲息地之一,而地域文脈的傳承應該是活態的,只有在悉心傳播中繼承,才是積極有效的。日前,遼海出版社出版的《清代東北流人詩文集成》《清代東北流人文獻集成》兩套系列叢書均獲得全國優秀古籍圖書一等獎,記者進一步採訪了解到,讓承載地域文脈的珍貴古籍從深閨中走出來,搶救、挖掘、整理、出版歷史文化典籍在遼寧省圖書出版界已成共識。
  • 國醫大師柴嵩巖婦科臨床經驗系列叢書發布
    原標題:國醫大師柴嵩巖婦科臨床經驗系列叢書發布近日,國醫大師柴嵩巖婦科臨床經驗系列叢書出版發行,叢書是對國醫大師柴嵩巖70餘年杏林生涯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的全面總結。國醫大師柴嵩巖表示,「叢書是本著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原則,並持以誠信和科學的態度,依據中醫學之原理進行編著的,希望以此努力來表達我們對社會和學術專業的責任。」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餘豔紅表示,國醫大師柴嵩巖幫助無數的女性解除病痛,為無數家庭帶來希望和幸福,享譽中醫界和中國婦產科學界。
  • 這套系列叢書讓孩子「抱抱地球 點亮生命」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3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抱抱地球 點亮生命」系列叢書,今天上午在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以下簡稱「中少總社」)舉行新書首發儀式。叢書有小學卷5本、圖畫書6本,共11本圖書,分別以童話、小說、科普、紀實文學、漫畫、繪本等形式,幫助讀者從科學的視野、哲思的維度、審美的層面,了解自然、理解生命。目前已出版小學卷5本和圖畫書1本。
  • 山葉鋼琴SX系列|一架被賦予古典樂器氣息的新生鋼琴
    山葉鋼琴SX系列——一架被賦予古典樂器氣息的新生鋼琴,許多偉大的鋼琴家對它讚嘆不已。當鋼琴和你產生共鳴的時候,新的靈感油然而生,整個過程如同潺潺流水,在鋼琴、環境或和演奏者之間相互影響、激蕩。帶著傳統,走向未來鋼琴設計,就像古典音樂,日新月異,不斷發展。每一代人都會給予藝術新的詮釋,探索新的藝術途徑。在山葉,靈感的火花總是來自於傳統與創新的碰撞。SX系列所具有的創新形式表現於,鋼琴外殼使用A.R.E.( 原聲共鳴加強) 技術,弦槌採用新穎的設計。這些技術優化了鋼琴音色,給鋼琴帶來更多彩、深沉的樂音。
  • 高雲攜作品亮相南京諸子藝術館十周年館慶展
    10月24日,由南京•諸子藝術館主辦的諸子藝術館十周年館慶展在南京開展。十年館慶之際,諸子藝術館特別邀請了五位知名畫家舉辦聯展。中國畫學會副會長、江蘇省中國畫學會會長、國家畫院院務委員兼中國畫專委會副主任高雲作為本次畫展的參展嘉賓帶來了他的作品。
  • 開展生命教育,培養時代新人「抱抱地球 點亮生命」系列叢書新書...
    5月30日上午,「抱抱地球 點亮生命」系列叢書新書首發儀式在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以下簡稱「中少總社」)舉辦,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長許正明,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鄔書林,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高洪波,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名譽理事長劉嘉麒,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中少總社黨委書記、社長孫柱
  • 張大奕品牌雙藝術IP聯名系列發售,為經典賦予不一樣的表達方式
    (原標題:張大奕品牌雙藝術IP聯名系列發售,為經典賦予不一樣的表達方式)
  • 廣西人民出版社推出「休斯系列」叢書探尋寫詩奧秘
    近日,廣西人民出版社文化子品牌「大雅」家族再添一員——「休斯系列」叢書。這是繼「大雅詩叢」「雪梨系列」「沃爾科特系列」「哈佛諾頓講座」之後,該社推出的又一全面領略世界大師寫作魅力的叢書。
  • 「雞皮疙瘩系列叢書」為什麼這樣紅?
    作者斯坦對「雞皮疙瘩系列叢書」如此成功的解釋是:「和成年人一樣,甚至更甚,兒童普遍喜歡歷險、懸念、刺激和一定程度上的驚恐。」作者是讓孩子們像坐「過山車」一樣,通過超自然界的不可預測性,以異常的節奏來滿足孩子們對驚險近乎生理需求的渴望。但人們畢竟知道有驚無險的過山車最終會安全著陸。「雞皮疙瘩系列叢書」正是利用了小讀者的這一心理,將安全歷險推向了極致。
  • 《中華文脈——從中原到中國》(叢書)公開招募新聞發布會
    發布內容:介紹《中華文脈——從中原到中國》(叢書)的策劃宗旨與主要內容,重點介紹叢書面向全國全球公開招募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二要落實任務分工,集團將採取「集中管理,分散編輯,同步出版」的原則,按照集團系統出版社主動認領和叢書編委會分配任務相結合的方式,總體、統籌推進六個板塊的編纂出版工作。  三要出臺相關制度,將制定叢書重大出版項目系列特別管理辦法,在項目導向、質量、流程、合同、財務、風險等管理方面建章立制,並實施特別管理,真正實現見實效、保質量、控風險、擴影響。
  • 「中華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叢書正式亮相
    6月18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中華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叢書發布會,河南商報記者從會上獲悉,該叢書首批十個分卷《少林功夫》《中醫》《焦裕祿》等已完成出版,如今正式亮相併對外發布。據了解,本套叢書是我省迄今唯一以河南文化元素為主題的中英文雙語套書,後續約三十個分卷正在編譯中,將在兩年內陸續完成出版工作。
  • 「哲人石叢書」等一系列科普品牌著作亮相上海書展
    事實上,上海的科普品牌著作遠不止「十萬」系列。在今年上海書展上,無論是歷經二十載,至今仍生機勃勃的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哲人石叢書」系列;抑或是剛滿周歲,卻開業內先河的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與院士對話叢書」,均記錄著無數出版人和科學家相攜探索大眾科普的辛勤足跡。  有專家指出,加強上海城市科技創新實力,提高全民科學素養,科普出版正是引領和啟迪人們,特別是孩子開啟科學秘境之門的一把鑰匙。
  • 「中華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叢書正式發布,向世界呈現一個真實...
    6月18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中華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叢書新聞發布會,介紹叢書和「翻譯河南」工程有關情況。「中華源·河南故事」 中外文系列叢書是我省迄今唯一以河南文化元素為主題的中英文雙語套書發布會上,省委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付靜介紹,河南於2018年上半年啟動了「翻譯河南」工程,「中華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叢書就是
  • 講好廣東鄉村故事 仲愷編撰系列叢書獲表彰
    會上,曾秀蘭推介了廣東省方志辦與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共建嶺南文化研究中心的成果《廣東省精準扶貧村情集成》和「名村系列」「鄉村集萃系列」結構化叢書。中心承擔《廣東名村系列叢書》《廣東鄉村集萃系列叢書》編撰任務,組織該校32名師生用一年半時間編纂6本書,推介廣東歷史文化村、美麗鄉村、特色產業村、紅色文化村近600個,特色建築、物產近300種。兩套叢書多方位、系列化向海內外推介廣東鄉村風貌,展現南粵鄉村文化魅力,在服務鄉村旅遊、鄉村產業發展、鄉風文明、鄉村治理,助力廣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 談《新編諸子集成》的輯錄始末
    子書,是我國古籍中的一個大類,即傳統四部分類法中「經史子集」的「子部」,這類圖書主要收錄了諸子百家的著作及類書,大致包涵了儒家、兵家、法家、農家、醫家、天文算法、術數、藝術、譜錄、雜家、釋家、道家和小說家等14個大類別,其中天文算法類又分推步、算書2屬,術數類又分數學、佔侯、相宅相墓、佔卜、命書相書、陰陽五行、雜技術7屬,藝術類又分書畫、琴譜、篆刻、雜技4屬,譜錄類又分器物
  • 官修叢書目錄《四庫全書總目》
    自乾隆三十七年(1772)開始,清政府用了十年左右時間,集中了大批人力物力,纂修成一部規模龐大的叢書《四庫全書》。從各省採 進的書籍均經專設的《四庫全書》館纂修官校訂,並撰寫提要附於各書之前。各篇提要再經總纂官綜合平衡,修改補充,分類編排,合為《總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