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遼寧隊以127比128輸給山東隊的比賽裡,遼寧中鋒韓德君全場得到了25分17個籃板,在第四節後半段以及加時賽期間如果沒有他在內線苦苦支撐,山東隊恐怕早都收下勝利了。每當提到韓德君就難免會想到他在16年低價續約遼寧隊的事情,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聊聊當年的那次續約,這麼多年過去了,不知道大家覺得韓德君當年的決定到底是虧了還是賺了呢?
「體制內球員」曾是中國球員噩夢一般的稱呼,因為一旦被打上這個標籤後就意味著該球員完全失去了自由身,如果球隊高層不同意轉會的話,那他直到退役都別想離開,因此俱樂部可以肆意壓價,球員完全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但CBA這麼多年總有些人是例外的,比如遼寧隊的韓德君,作為最早一批從CUBA進入職業隊的球員,他不但擁有絕對的自由身,而且還曾在CBA吸引了多支球隊的大合同報價,只不過他最終的決定是人們都沒想到的。
當時的韓德君已經成長為國內最出色的內線球員之一了,而且那會兒大韓的年齡也剛剛好,因此有幾支不差錢的球隊為他送上了千萬級別的報價。要知道韓德君不是「體制內球員」,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轉會,但他最終卻一一拒絕了那些想要高薪挖他的球隊,而是選擇以400萬的年薪與遼寧隊續約。
對於普通人來說400萬已經是天文數字了,但對於韓德君來說這意味著他的損失超過了2000萬人民幣。然而韓德君不在乎那些,在問到為何以低價續約遼寧隊的時候,韓德君的回答很簡單,那就是報恩。實際上少年時期的韓德君就曾參加過遼籃的青訓營,只不過最終被淘汰了而已,之後他不得不參加大學生聯賽,而在大學生聯賽期間他又被遼寧隊發現並且帶到了CBA的賽場上。
作為一個青少年時期沒有受到過太多專業訓練的大學生球員,韓德君對於職業適應的難度是可想而知的,但遼寧隊卻用了長達三個多賽季的時間幫他適應CBA並且漸漸成為國內最出色的中鋒球員之一。韓德君曾經說過類似這樣的一句話,錢永遠賺不完,對他來說夠花就行了!
而就在他續約遼寧隊後沒多久,他就幫助遼寧隊拿下了隊史第一座CBA總冠軍,在中國籃球的歷史上也算是功成名就。但CBA和NBA的商業價值是完全無法同日而語的,在NBA奪冠意味著球員的身價會大幅上漲,但在CBA卻是難以實現的。所以一直以來都有人為大韓鳴不平,儘管他在遼寧隊功成名就,但卻損失了一大筆錢,而且以韓德君的實力如果當年加盟一支不差錢的強隊的話,那發展也是可以期待的。
所以這麼多年過去了,拋去遼寧隊球迷的立場,大家認為韓德君當年為報恩拒絕了千萬級別的大合同,到底虧沒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