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批三代機悄然退役:為什麼比殲-7、殲-8等二代機更早?

2020-12-17 騰訊網

引言

自打1992年中國開始引進蘇-27,這款在國際上享譽盛名、和F-15幾乎平分秋色的優秀戰鬥機便成了中國空軍的一大主力。自1999年瀋陽飛機製造廠開始從進口蘇-27機體散件自行組裝以來,殲-11系列也作為中國蘇-27的延續而面世。誰能忘得了屢次東南沿海危機時中國空軍憑藉蘇-27而產生的如虹士氣?

一位戰功卓著的戰將

說起引進的蘇-27戰機,當時蘇-27SK、蘇-27UBK一共引進了76架,包括36架蘇-27SK、40架蘇-27UBK。很快,至少3個基地獲得了蘇-27SK/UBK,中國空軍也算第一次擁有了實打實的超視距空戰能力:N001"倒卡"雷達和R-27/R-37/R-77等空空飛彈的搭檔雖然算不上有多強,但總比當時的殲-8現代化改進版本+總數只有20餘發的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實用。中國的多數飛行員在此時獲得了三代機的實操經驗,這也給日後接裝三代機打下了相對堅實的基礎。當時中國空軍大半種子飛行員都或多或少接觸過蘇-27的飛行。畢竟當時這款戰機在國際上性能也是非常優秀的,可以力壓西方同類型的先進戰機。

中國空軍蘇-27SK戰機

這批在當時先進的三代機讓中國空軍迎來了急速現代化。超視距空戰等體系的建成、光電綜合探測系統、主動/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電子戰吊艙等設備的研製同樣是得益於蘇-27的配套引進項目。而迅速換裝蘇-27同款AL-31F發動機的殲-10戰機,同樣得益於此,才得以在21世紀初成功進入現役——否則,使用渦噴-15的殲-10恐怕遲遲未能成功,結局甚至有可能是抱憾下馬。

蘇-27UBK戰機

中國引進、自行生產的蘇霍伊系列戰鬥機甚至超過了原產國俄羅斯。光是引進的就有76架蘇-27SK/UBK、大約100架蘇-30MKK/MK2還有24架蘇-35;自行組裝的也有95架殲-11A、至少200架以上的殲-11B/BS和殲11BH/BHS,還有數量未明的殲-16和殲-15,總數可能直逼700架。

基於沈飛廠組裝的95架殲-11A和俄方提供的技術援助、生產許可,殲-11B工程也開始上馬。第一個腳印我們踏得很深:殲-11B當即使用機載都卜勒雷達換下了原裝的N001"倒卡",採用了大面積的複合材料、更新了機體設計,也緩解了蘇-27此前存在的"軟骨病"。雖然改動幅度不算很大,但已經是中國在蘇-27的仿製工程裡的一大裡程碑。沒有殲-11A,也就不會有殲-11B。沒有殲-11B,哪來後面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殲-11D?

一位啟蒙老師

原裝進口的蘇-27戰機

蘇-27戰機的引進對於中國空軍來說,無異於一位領進"三代機俱樂部"的啟蒙老師,更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中國空軍最為倚重的主力。它的地位甚至不亞於現階段的殲-20。然而,這位啟蒙老師也到了該退休的時候。儘管殲-7、殲-8這樣的二代半戰鬥機仍沒有完全離開作戰序列, 殲偵-8D/F甚至還大有服役至2025年的氣勢——原裝進口的蘇-27,也確實到了該告別的時候。為什麼?明明殲-7、殲-8都賴著不走!

第一,這批蘇-27在上文講到被全中國空軍一大半種子飛行員接觸過。無論是接觸過蘇-27的老兵還是軍事專家,無一不認為在東南沿海地區部署的蘇-27經歷了近20年的高強度使用。原裝的蘇-27宣稱只有2000小時的壽命,也就是說每年只能平攤100小時的飛行時間;這20年裡,恐怕它們的飛行時間早就打破了4000小時!

當然,就像引進的所有俄系裝備一樣,中國空軍的地勤人員們對它們的維護是無微不至的。但無論是怎樣的維護,機體的老化是無法避免的;在前段時間,軍事專家杜文龍也曾發文宣告這批原裝進口的蘇-27將退出一線作戰單位,向二線單位轉移;機況實在是差的,極有可能直接退役封存處理。這批蘇-27,已經到了強弩之末。至於殲-8,其偵察改進版仍然堪大用:高空高速的特性讓它仍然有使用價值。

第二,我們根本不乏比蘇-27更強大的戰鬥機。在殲-11A之後,進行了一次大改、換用了國產發動機的殲-11B、殲-11BS橫空出世,殲-11B至今仍然在生產。加上殲-10C、殲-16甚至是殲-20等先進戰鬥機同樣在產、先進航空發動機的捷報頻傳,脈動生產線的產能並沒有受到太大的硬體因素限制,明擺著只要把錢投進去就能源源不斷地推出先進產品,而且殲-11B還大量裝備了海航部隊,作為一款空優的重型戰鬥機,海航的殲-11BH/殲-11BSH將發揮巨大的作用。

殲-16也是目前挑大梁的戰機之一

而中國的三代機總量早已經超過了1000架,這還不算殲-8D/F後期這一批擁有超視距空戰能力的傢伙。單是蘇霍伊系列,就有500多架;殲-10家族也不少,各型殲-10加起來也差不多500架。換言之,我們現在根本不缺三代機。但因為蘇-27在三代機之列就不讓它早於現有殲-7E、殲-8D/F退役,只能說是對飛行員的不負責任。說難聽點,蘇-27服役至今,早已算是老舊,甚至是超期服役。沒有人說得上它會存在什麼樣的安全隱患,畢竟機體和機載設備已經很老了。

曾經中國空軍的藍鯊部隊

第三,當時這批蘇-27SK存在的"軟骨病"或多或少都會影響著飛行。作為一款純空優戰鬥機,當時的蘇-27隻能攜帶大約4噸的彈藥飛行。這一數據也許夠用,但並不適合深度的改進。所以無論是蘇-27SM3還是蘇-35,無一例外以強化了蘇-27的機體結構為賣點。事實上也是到了蘇-35這一代,蘇霍伊家族的"軟骨病"才算根治——代價是蘇-35經歷了近10年的改進設計。

發射火箭彈的殲-11

而從另一方面看,早期的蘇-27SK只不過是一款純空優戰鬥機,在連F-15都不得已撿起對地制導炸彈、極度強調"多用途"的現代空戰裡,單一用途的戰鬥機反而顯得格格不入。在中國航空工業具備對其改進硬體設施、設備的時候,已經是2010年以後了。此時的它們已經沒有了改裝的必要。據悉,原裝進口的蘇-27系列只能使用俄式機載彈藥,這一特性在前不久才疑似被"打破"。在此之前,R-27、R-73和R-77這類早已經被超越的庫存老彈,仍然會出現在蘇-27家族上,這些空對空飛彈多少落後了點。但是現在的殲-11B、殲-15和殲-16都使用國產武器,就拿空空飛彈來說,我們已經列裝了霹靂-8、霹靂-10近距空空格鬥飛彈,霹靂-12、霹靂-15中距空空飛彈,還有大批精確制飛彈藥。早期的蘇-27不兼容國產新彈,自然也是沒有深度改進的一大因素:坊間傳聞是俄方沒有提供開放兼容架構的指令,這導致破解原程式語言困難重重。

小結

還記得當年蘇-27剛引進的時候,組織了一批老將軍前往機場參觀。一位將軍指著蘇-27說:"這飛機真大,能裝一個班吧?"時過境遷,中國早已經能自產三代機,三代半戰鬥機乃至四代機都已經挑起了大梁,而且性能十分先進,國產化裝備成為主力。當然,引進蘇-27戰機的意義也是非常重大的,蘇-27是功臣,也是將中國空軍領進門的老師,它們經歷過中國空軍的低迷,也正在經歷著中國空軍的騰飛。從1992年至今已有28年,即將"奔三"的他們也大都到了該退役的時候,正是這些「功臣」和「老師」,見證著中國空軍的歷史性巨變。

相關焦點

  • 「鬼怪」正式退役,日本淘汰全部二代機!我國還有大量殲7殲8
    11月20日,在位於東京東北80公裡處茨城縣的百裡基地,日本航空自衛隊(JASDF)的第301飛行隊舉行了F-4EJ「鬼怪」戰鬥機退役儀式,基地代表、各中隊指揮官以及日本自衛隊官員參加了此次活動。
  • 最早一批的蘇27都退役了,為什麼中國還有大量的殲7和殲8?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我國為了應對日益增長的防空壓力,從俄羅斯購買了一批蘇27戰鬥機,而這批戰鬥機在進入我國空軍以後,也保證了我國的空中安全,而根據媒體的報導,就在前段時間,最早一批進入我國空軍服役的蘇27戰鬥機,已經退出了中國空軍的一線部隊,這批退役的蘇27戰鬥機大多都進入了博物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 殲8對戰殲10,代差劣勢難彌補,殲8會被吊打
    殲8和殲10分別是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戰鬥機,兩者之間相差整整一代。殲8家族中換裝先進航電、能夠使用PL12中距空空飛彈的殲8F可以算是二代半。殲8F搭配霹靂12中距彈,其超視距空戰能力甚至超過當時蘇27SK+R77的三代機組合,也是憑藉這一手讓殲8F在早些年的中巴」雄鷹「聯訓中戰勝國巴基斯坦空軍的JF17梟龍,堪稱二代機最後的輝煌。
  • 五代機制霸空天的時代,500架殲7、殲8戰機還有必要保留麼?
    自從五代機出現,改變了戰機的空戰模式。五代機具有先進的技術以及有意的性能,在目前看來,已經超越了所有的老式戰機。特別是這些戰機有著共同的特點,就是超強的隱身能力。這些戰機在空中與普通戰機空戰,有著超強的隱身本領,可以拉開與普通戰機的距離。
  • 中國五代機都已服役,為何空軍中殲7這樣的二代機,還在服役?
    我們都知道,最近幾十年中國空軍的發展非常迅速,各種先進的戰鬥機,陸續服役,尤其是殲20的服役,更是使中國空軍,一躍成為了目前世界上,第2個服役5代戰鬥機的國家。但是如果關注軍事的朋友可能會發現,雖然現如今我國已經有了像殲20這樣的5代機,但是,在我空軍的序列中,殲7這樣的二代機,仍然佔據了相當大的份額,又是為什麼呢 ?
  • 日本最後的第二代戰鬥機退役,將被F35取代,和殲8哪個厲害?
    但也有一點比較意外,航空自衛隊現在還保留有第二代戰鬥機機群,那就是F-4EJ「鬼怪」機隊,如今,這型服役48年的經典重型二代機,終於退役了。架F-4系列戰鬥機中最後一架交付的,而日本,是唯一獲得這種二代機生產許可證的國家。
  • 二代機中的王者,殲-8DF活成該有的樣子,高空高速讓對手措手不及
    隨著殲-20、殲-16和殲-10C等新一代主力戰機的入役,中國空軍現有的二代機數量越來越少,只有機齡較小的殲-7MG和殲-8F/DF仍然活躍。其中,海軍航空兵裝備的殲-8DF具有發射霹靂12主動制導空空飛彈、鷹擊-91反輻射/飛彈和投拋LS-6雷射制導炸彈的能力,憑藉2.2萬米的最大升限和2馬赫的最大速度,執行偵察任務時能讓對手措手不及,仍然擁有不可小覷的戰力,堪稱二代機中的王者。
  • 殲20要落後了?中國自研6代機細節曝光,決不會再被卡脖子
    圖為中國六代機想像圖 近日,據媒體報導,殲20剛進入量產,中國自研6代機就曝光了領先世界的技術細節,其中國產發動機派上了大用場,對此有網友評論
  • 殲20是不是五代機?首架服役8年就退役,專家直言太正常
    中國第一架殲-20隻服役八年,就光榮退役。這讓外界提出質疑:殲-20到底是不是五代機? 戰鬥機是空軍力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對敵方海陸空三個方位的目標構成威脅。戰鬥機的發展十分久遠,如今最先進的戰鬥機當屬五代戰機,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超音速巡航和隱身能力。
  • 殲幀-8的老對手,日本「鬼怪」偵察機退役了,年內將告別所有二代機
    同時,該告別儀式也正式宣告了RF-4E/J「鬼怪」偵察機的正式退役。日本的RF-4E/J「鬼怪」偵察機是在1961年正式引進的,到現在已經整整服役了59年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作為日本二代機中的最強偵察機,日本空自的RF-4E/J「鬼怪」偵察機一直被用來和中國的殲幀-8高空高速偵察機進行對標。不過殲幀-8經過多次改進後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而RF-4E/J「鬼怪」偵察機卻退役了。
  • 中國六代機如何發展?取掉垂尾只是第一步,殲20總師透露未來方向
    此外中國也開始進行六代機研製工作,而且與西方國家一樣,對於六代機的設計,可能會取掉垂尾。要知道在三代機和三代半戰機中,尾部擁有一個垂直90度的大尾翼,比如說殲-8、F-15等等。這樣做雖然能增強戰機的操控能力,但是卻不利於隱身。為此在五代機上,無論是F-22還是F-35,亦或者是殲-20,均採用外傾式V型尾翼。這樣做不僅加強了氣動布局的設計,同時也能減少雷達波反射面積,增強戰機的隱身能力。
  • 美國六代機意外曝光,殲-20比不上?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殲-20 是中國第四代雙發重型隱形戰機,在戰鬥機裡也是佼佼者,這幾飛機在2010年就完成了組裝,2011年成功實現首飛,是眼下亞洲區域最先進的戰機。據報導,一美國專家意外透露了美國六代戰機的研製情況,美國已成功建造演示機,美媒則表示六代機已進入實機測試階段。近日網上流傳一張外形類似於「UFO」的飛行器,飛行器出現在美國波特蘭基地上空,這架飛行器外形奇特,被認為是美國「下一代空中優勢」的技術驗證機。
  • 中國三代「爭氣機」 fms殲-11高仿真涵道像真機測評
    本次測評的是一款高像真的真中國空軍重型戰鬥機殲-11BS航模。該機由fms推出,限量99架,藉以獻禮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意義非凡。 自80年代的時候,國外軍事強國紛紛進入三代機時代,而我國只有殲-7、殲-8這些二代「復古」產品。加之發達國家對我們的技術封鎖,我國一直無法獲得國外的先進技術,所以自主的三代機遇到了很多困難。
  • 殲-20隱形戰鬥機服役:空軍仍然保有殲-7,以及殲-8第二代戰鬥機
    即便在殲-10B/C、殲-11系列、殲-16等高性能的第3代戰鬥機,以及殲-20第4代隱形戰鬥機服役的前提下,我空軍保留了數百架殲-7和殲-8等第2代高空高速戰鬥機,仍然是一支不可小覷的空中力量,有其存在的價值和合理性。
  • 殲20到底是第幾代戰機?四代機還是五代機?
    ,因為在很多場合,有的人會將殲20稱之為5代機,但是有的人卻認為殲20隻是一款4代機,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因為在當時美蘇兩國同時研究出了飛行速度,能夠達到兩倍音速的米格21和F4戰機,這兩款戰機,美蘇兩國共同稱之為二代機。
  • 教練-9山鷹戰機高清組圖,殲-7超級改進型戰機,二代機的傳奇
    中國空軍新型教練-9飛機大家一定不陌生。這款戰機於2003年首飛成功,2011年正式裝備中國空軍。相對於同時期大量服役的三代機,教練-9飛機在性能與外形上談不上先進。但是就是這樣一款看似很普通的二代戰機的改進型號,我軍竟然大量裝備。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這款戰機裝備的數量已經遠遠超過150架。
  • 美媒:中國空軍直接將殲7升級為殲16,真正由二代機向四代機轉變
    【西部戰區殲7部隊更換為殲16戰機,和印度關係不大】 最近美國媒體表示,受中印持續緊張局勢影響,西部戰區原本列裝的殲7系列戰鬥機,已經開始更換為最新的殲
  • 中國三代機數量突破1千架,躋身全球第二空軍序列,又超越俄羅斯
    曾經的殲-7、殲-8、殲-11均是仿照蘇聯戰機,以及俄羅斯戰機研製而成。但是從殲-10開始,我國戰機風格發生改變,至少沒有濃厚的蘇式與俄式風格。如今我國不僅擁有三代機、四代機,甚至還擁有更加先進的五代戰機,與新中國成立之初相比,今天的中國確實無比強大。
  • 殲20為何成了全球機體最大的五代機?內幕並不簡單
    五代機的圖片資料相信大家都已經看了不少,比較細心的人大概也注意到了,我國的殲20看上去似乎要比另外三款五代機更大一些。其實你沒看錯,殲20的確是全球機體最大的五代機,所以造成這種情況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內幕並不簡單!
  • 在隱身時代的現代,我國為何還有300多架二代機在役?
    中國空軍在裝備了大批先進的第三代和第四代隱身戰鬥機的同時,還擁有著數量眾多的二代機機隊。人們難免會心生疑問,為什麼不把這些二代機用先進的隱身戰機取代呢?其實,這個問題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