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實時數據,截止至北京時間5月24日11點,美國有1622612人確診新冠肺炎,97087人死亡,死亡數字逼近10萬。而這個時候,川普現身維吉尼亞州個人名下的高爾夫俱樂部。美媒統計稱,這是川普任期內第265次去名下高爾夫球場打高爾夫。
一、度假是總統的重要權利
對於媒體的辛辣批評,白宮發言人平淡地回應:「總統也需要放鬆,打高爾夫是一種很好的減壓方式。」其實,美國總統擁有度假的權利是一直以來形成的慣例,由於沒有周末,休假幾乎成為他們放鬆身心的惟一機會。
由於缺少具體規定,總統在決定度假的時間、地點、長度上有很大的自由,且美國法律規定,政府負擔總統休假的相關公務費用,包括使用「空軍一號」、「陸軍一號」等總統專屬交通工具所產生的費用,白宮幕僚和特勤處安保人員的日常開支、差旅、住宿費用,通訊設施維護及外賓來訪接待費用等。
除此之外,總統還可以免費使用政府所屬的度假莊園,如戴維營、小白宮等。
而美國媒體對於總統休假的批評,年年都有,從未間斷。批評的聲音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第一是「浪費納稅人的錢」。根據美國國會研究局的統計數據,僅運行「空軍一號」一項,每小時費用就超過18萬美元,因此,歐巴馬總統每赴夏威夷度假一次就至少多產生200萬美元的開支,放在平時,這筆費用在政府龐大的財政支出中並不足道,但在美國經濟遭受了金融危機重創、政府飽受財政赤字煎熬的「特殊時期」,美國民眾對這筆高額的費用「斤斤計較、耿耿於懷」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是「選擇的時機不對」。
歐巴馬並非休假最多的總統,2005年小布希總統就曾在家鄉克勞福德莊園休假長達五周,其八年任期中有879天在度假,但小布希休假時並未像歐巴馬這樣面臨國內國際諸多棘手問題——烏克蘭戰爭持續、「伊斯蘭國」快速擴張、弗格森鎮的抗議演化為暴力衝突,美國政府和民眾亟需總統出面協調、穩定大局。
雖然美國民眾並未苛求總統一定要為工作犧牲休假,但歐巴馬在選舉期間曾高調地告白「願為國家放棄個人生活」,而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他卻並未及時地挺身而出,這些豪言壯語與他的具體行動存在落差,令對他報以高度期待的民眾普遍不滿,自然也成為共和黨拿來攻擊他的「把柄」。
第三是「總統安保會干擾民眾生活」。
因為有了1881年美國第20任總統詹姆斯·加菲爾德在休假時遇刺身亡的前車之鑑,美國總統每次度假,各種安保措施都非常嚴密,會採取清場、交通管制等措施,這無可避免地給當地居民生活帶來不便。
例如,柯林頓總統曾連續兩年到懷俄明州的大提頓國家公園休假,令不少遊客叫苦不迭——「總統的假期讓很多地段與公共設施封閉,毀掉了這裡的旅遊旺季」。
出於對上述三個方面的考慮,美國總統往往在休假時間、地點和長度的選擇上格外注意。一般情況下,為了不影響工作,美國總統的休假時間會特意安排在8月份的國會休會期、復活節假期和聖誕假期,為了減少對民眾生活的幹擾、降低安保難度和節省住宿開支,休假的地點會儘量選擇在戴維營、小白宮等專屬度假地,或者私人莊園、農場等。
長度會低於普通民眾的平均休假數,一年總共大概40天左右,並儘量減少休假的次數。
在費用的負擔上也堅持「公私分明」,雖然「差旅費報銷」,但總統和家人在度假時的餐飲費用、普通度假地的住宿費用都是自行承擔。
而美國民眾通常也尊重和支持總統休假的權利,認為「總統也和普通人一樣,需要放鬆和休息」,「休假是為了更好地工作」,「總統在疲勞狀態下決決策,其危害程度和司機疲勞駕駛一樣嚴重」。
二、只是變換了「工作方式」
前美國「第一夫人」南希曾為頻繁去加州農場休假的丈夫裡根總統辯解道:「總統沒去度假——他們只是變換了他們工作方式而已。」這句話不無道理。
美國總統雖然有權利休假,但需要以不影響他們履行對國家的職責為前提,因此,總統度假期間只是名義上的休息,雖然減少了公務活動及日常會議,但仍需料理國事。
總統每天早上仍需閱讀情報部門送來的每日情況匯報和國家安全簡報,仍需發表「每周電視講話」,就重要事件召開臨時新聞發布會、接待重要外賓等。為了保障總統度假期間仍能履行職責,一個小型的白宮團隊將隨行,包括內政外交幕僚、軍事顧問、特勤局特工、通信與運輸方面的專家等,可以說,總統在度假期間的辦公條件和在白宮時相差無幾。
休假也並不影響總統的決策權,美國很多重要的決策是在總統休假期間做出的。度假可以讓總統超脫繁雜的日常事務,擁有完整的時間和安靜的環境去讀書充電、思考一些重大戰略問題。
小布希總統的顧問卡爾·羅夫總會在總統休假開始時公布總統要閱讀的「書單」,而書單上的書目通常是大部頭的、嚴肅的學術著作。
1940年,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曾因在加勒比海垂釣10天而備受指責,因為當時英國正遭受納粹德國的襲擊。但正是這寶貴的10天,讓羅斯福總統想出了《租借法案》,該法案授權美國總統「售賣、轉移、交換、租賃、借出或交付任何防衛物資,予美國總統認為與美國國防有至關重要之國家政府」。
該法案的出臺既照顧到了國內的反戰情緒,又使美國間接抵抗了納粹,對扭轉不利的國際格局起到了重要作用。歐巴馬總統雖然休了16天假,但正是在這16天裡,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略發生了重大改變。結束休假後不久,在9月11日的講話中,歐巴馬系統闡述了消滅伊斯蘭國的舉措,重新高舉反恐旗幟,通盤考慮伊拉克與敘利亞問題,努力構建反恐聯盟,積極實施軍事打擊戰略。不難發現,休假這一段時間的沉澱和思考對歐巴馬思路的轉變起了效果。他用實際行動有力地回擊了外界的質疑與批評。
三、拓展人脈、積累資本的重要手段
度假是總統個人鞏固執政根基、拓展人脈關係、積累政治資本的重要手段。度假是總統利用在任總統的影響力,為自己、本黨謀取政治紅利的重要時機。
一般而言,戴維營、瑪莎葡萄園是美國政壇各位「大佬們」都非常熱衷的度假勝地,而總統通常會利用度假地做「主場」招待各位「金主」和政治夥伴,並抽出時間參與當地舉辦的政治籌款活動。在度假期間,總統的活動很多都是以私人的名義舉辦,方式更加靈活多樣,可以避開「政治正確性」的條條框框,以微觀、直接的人際關係解決宏觀、複雜的政治難題。細心的觀察者不難發現,歐巴馬8月的假期就融入了不少「政治元素」。他出席了在瑪莎葡萄園島上舉辦的一場民主黨籌款活動,參加了民主黨顧問弗農·喬丹妻子的生日宴會,並在宴會上與前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及其丈夫、前總統比爾·柯林頓暢談國事家事,這些動作背後的政治目的不言而喻。
度假也是總統塑造「第一家庭」形象、拉攏當地選民、鞏固「傳統票倉」的重要手段。總統休假並不意味著「白宮沒有新聞」,恰恰相反,總統的休假方式與狀態往往成為媒體競相追逐的焦點。
總統會藉助這一機會盡力讓自己「冷冰冰的政治形象」生活化、平民化。如與妻子、家人一起展示第一家庭的和睦與活力,將自己打球、騎馬、遊泳等個人的興趣愛好直觀呈現,竭力塑造一個「國民榜樣」的形象,這些方式可以迅速和民眾拉近心理距離,贏得中間選民的好感。
此外,總統度假能產生巨大的「名人效應」,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歐巴馬曾在墨西哥灣漏油事件之後到附近的海岸度假,用自身影響力改善當地旅遊形象,這份誠意當地選民自然「買帳」。
美國政壇流行一句話,「一切政治都是鄉土政治」,議員出身的歐巴馬自然明白其中奧秘,歐巴馬的故鄉在夏威夷,度假時,歐巴馬常常到家鄉,在當地的平民餐館用餐,喝啤酒、吃漢堡,與「老鄉們」打成一片,這對塑造自己的親民形象,鞏固民主黨傳統票倉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