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秘密大改造》第四季第七集 完整視頻
譚裡和,一名用拐杖撐起新聞理想的湖南基層記者。
他兩歲時患上小兒麻痺症導致右腿癱瘓,左腿嚴重畸形,但身體殘疾沒能打垮譚裡和,他堅持刻苦學習,終於圓大學夢,畢業後進入新聞行業,成為一名記者。
他將目光重點投向殘疾人群,用手中的筆為無數有困難的人謀取幸福。無懼嚴寒,不論冬夏,譚裡和沒有顧及自己身體的不便,依然拄著拐杖深入一線採訪。十五年來,跋山涉水,譚裡和走遍了湖南省122個縣市區,撐壞了五十二根拐杖,寫下了近三百萬字的新聞報導,他用筆,幫助和溫暖了許多人。
除了做好記者的本職工作以外,譚裡和還常年堅持參與助殘助學活動,舉辦公益講座,給有需要的人捐款捐物。
譚裡和工作照
譚裡和一家居住在70平方米的兩居室裡,房屋內沒有針對譚裡和的生活起居做特別的設計,更缺少助殘設施,生活非常不方便。
黃志達臥底接觸譚裡和
設計師黃志達以助殘志願者的身份,接觸榜樣人物譚裡和。在接觸的過程中,細心觀察,認真了解,針對譚裡和可能遇到的生活問題,將這次改造的重點放在消除和減輕空間環境對譚裡和生活產生的障礙,從居住需求出發,秉持「空間無礙,家有愛」的設計理念,讓70平方米的兩居室煥然一新。
黃志達藝術手作
No.1 客廳
改造前,客廳兼具辦公功能,大體量辦公桌佔據過多空間,使布局顯得擁擠。收納空間較少,地面的地臺及尖角,易造成磕碰受傷。
改造後,徹底解放客廳空間,與餐廳產生聯動。選用環保耐用的弧形家具,減少銳角,滿足安全需求。收納功能集中在左側,米灰色舒適沙發與牆體收納櫃融合。
量身定做穩定性極強的無滑輪轉椅和專屬移動書桌可以滿足譚裡和的日常工作需求,飄窗處選用遮光性強的捲簾調節自然光線,提升視覺舒適度。
No.2 餐廳、廚房
改造前,廚房操作動線不合理,櫃體收納不足,櫥櫃檯面過低。
改造後,設計師將廚房、餐廳、客廳之間的隔牆打通,合理規劃烹飪區,並採用中島式布局設置餐桌,讓出過道空間,方便譚裡和通行。
廚房開了兩扇門、一邊通向進屋過道,一邊通向客廳,並採用隱形玻璃門,讓廚房顯得很通透。內嵌式冰箱、烤箱、迷你吧檯等設施設備,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提升了譚裡和與家人的生活品質。
No.3 主臥室
改造前,主臥收納空間不足,床體的高度和硬度並不適合譚裡和起居。
改造後,主臥的床體根據譚裡和身高及使用習慣進行定製,方便起居。收納櫃體較高處設置液壓杆,方便使用。通過合理規劃家具比例,拓寬過道空間,便於譚裡和拄拐通行。
No.4 陽臺
改造前,陽臺雜物堆積。
改造後,設計師重新規劃陽臺,兩臺洗衣機能實現大人小孩的衣物分開清洗,增設家政櫃,方便清潔工具收納。電箱內置,確保用電安全。
No.5 次臥室
改造前,次臥家具比例不合理,導致功能缺失。
改造後,設計師優化次臥家具尺寸,釋放空間,將飄窗改造成書桌臺,讓孩子們有了自己的學習空間。大尺寸衣櫃完全滿足了衣服及玩具收納。兩張可組合式單人床可隨著兄妹成長,作階段式調整。
No.6 衛生間
改造前,衛生間乾濕不分離,衛生間地面積水容易導致譚裡和滑倒,缺乏輔助設施,譚裡和洗澡、如廁很不方便。
改造後,設計師借用主臥部分空間擴大衛生間,並將衛生間進行四室分離,規劃出單獨的洗漱區、如廁區、淋浴區,更衣區。在衛生間內安裝了各種助殘設施,有效地保障了譚裡和使用時的安全。
一個妙手著文章的記者,一個巧手築新房的設計師,用同樣的執著與匠心,為他人創造著更美好的生活。黃志達認為,設計改變的不僅是一個空間,更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希望通過無障礙設計及細節的苛求,幫助譚裡和一家實現理想的生活狀態。
譚裡和一家幸福收房
《秘密大改造》第四季
10月24日至12月26日
CCTV-2 每周六 19:30
與您溫情相約
來源:CCTV2秘密大改造 編輯:淵仔 校對: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