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面鏡子:「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在初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期末試卷無疑也是我們學習的一面鏡子,通過它我們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更能明白學習的重點。
七年級數學學了實數的有關概念,學習了三角形。所以像1題根據算術平方根的定義求解可得;2題首先設第三條邊的長度為xcm,根據三角形的三邊關係定理可得7﹣4<x<7+4,解出x的範圍,再確定答案即可;3題根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基本步驟:去括號、移項、合併同類項、係數化為1可得。
七年級數學與小學數學不同,小學數學對大多數知識還停留在知其然,換句話說也就是能照葫蘆畫瓢。而初中數學則要求知其所以然,例如第5題如圖,由AC⊥BC於C得到△ABC是直角三角形,然後可以求出∠ABC=180°﹣∠A﹣∠C=180°﹣20°﹣90°=70°,而∠ABC=∠1=70°,由於AB∥DF可以推出∠1+∠CEF=180°,由此可以求出∠CEF。在幾何的證明中,要求能進行邏輯推理。
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是七年級數學的一個重點和難點,這不僅要求學生能熟記其基本概念,更要求學生能利用它來解決問題。第6題根據平行於x軸的直線是上的點的縱坐標相等求出點B的縱坐標,再分點B在點A的左邊與右邊兩種情況求出點B的橫坐標,即可得解;7題根據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逐個判斷即可。
二元一次方程是七年級數學必考知識點,我們先要能用加減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組,更要能解決實際應用題。24題設該班在數學競賽中獲獎的有x人,則該班級需購買課外讀物(4x+5)本,根據「若每人送6本,則最後一人得到的課外讀物不足3本」,即可得出關於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之即可得出x的取值範圍,結合x為正整數即可得出x的值,再將其代入(4x+5)中即可求出結論。
三角形本是八年級學習的內容,但是不少學校都已經學習了三角形。例如第9題根據角平分線的性質對①進行判斷;利用「HL」可對②進行判斷;由△CDE≌△BDF得到CE=BF,同理可證明△ADE≌△ADF得到AF=AE,則可對③進行判斷;利用△CDE≌△BDF得到∠FBD=∠ECD,則可根據三角形內角和可對④進行判斷。16題根據五邊形的內角和等於540°,由∠A+∠B+∠E=320°,可求∠BCD+∠CDE的度數,再根據角平分線的定義可得∠PDC與∠PCD的角度和,進一步求得∠CPD的度數。
七年級數學的重點是計算量大,涉及的知識面廣。做一份模擬試卷,就應該要通過認真思考去總結這份試卷所包含的方法和原理,再用總結的原理去解決同類型的題目,收效就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