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超級英雄電影《海王》依然在院線沒有敵手,票房正朝著20億邁去。
電影還有幾天(12月21日)即將在北美上映,必然會掀起新的高潮。
隨著上映時間的拉長,很多幕後的花絮被我們熟知。
這部獨立電影本身是一場革新,電影大部分鏡頭都在水下,溫子仁和幕後主創通過他們的想像力滿足了我們對於海洋的探索,當然這種探索與科研不同,前者佔主導的是趣味性。
電影裡的海溝族不僅是對DC漫畫的重現,也是導演溫子仁施展的好機會,非常擅長恐怖技巧的溫導在電影裡有小小的施展,比如海溝族海怪的各種「突然出現」以及對環境的鋪墊。
正因為環境本身的緊張刺激,以至於我們沒把重心放在海怪本身,而且當時的劇情比較暗,也沒有更多的時間停留在海怪身上。
其實這些海怪的設計不全是憑空想像,這些怪獸的設計靈感來自1954年上映的恐怖片《黑湖妖譚》,一群考古隊發現了一頭史前怪魚,怪魚愛上了考古隊裡的一名女性科考隊員。
有沒有發現這個劇情與去年的奧斯卡熱門電影很像?如你所想,去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語》也是借鑑了這部片子,包括劇情和怪物的設計。
而《海王》僅僅是借鑑了怪物的形象,所以我們會發現海溝族的怪物與《水形物語》的怪物男主很像。
電影《水形物語》不僅拿下了最佳影片,還有最佳導演、最佳藝術指導和最佳原創配樂,但這部電影在國內並沒有拿下多少票房,可見這部電影與《黑豹》的性質一樣,沒有特定的文化歷史欣賞不來這種藝術。
按這種思路去看《海王》的話,好像也拿不到什麼獎,只有「最佳視效」和「最佳導演」可以衝一下,可能對於華納來說,最大的成功是屬於DC擴展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