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破界」是ARCFOX(極狐,後均稱ARCFOX)宋誕生之初都恪守的品牌主張。破界的意義有很多種,但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破界,都意味著需要突破邊界,突破自身發展向上的桎梏,去挑戰無限可能,去創造無限可能。破界並不只是一句簡單的口號,其所面臨的難度,可謂是一腳天堂、一步地獄。
作為北汽新能源傾力打造的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ARCFOX肩負自主品牌高端化,破界當前行業格局之重任,沒有兩把刷子是肯定不行的。而在其首款電動車——ARCFOX αT之上,我們能看到,這個既年輕又成熟的品牌,帶來的極地曙光。
破界秘鑰之——藍谷+麥格納+華為
ARCFOX αT,這是來自藍谷與麥格納緊密合作的傑作。北京新能源科技創新中心(中國藍谷)有北汽集團的技術沉澱作為背書,植根中國,旨在打造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界的矽谷。中國藍谷的前身北汽新能源在2009年就開始在電動車領域最為核心的三電技術層面進行了研發,並早早在世界六國八地布局了全球研發中心,早已形成了全新平臺正向開發的整車體系化能力。其雄厚的實力無疑為ARCFOX誕生和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基礎。
而麥格納的行業水平就更毋庸置疑了。奔馳的大G其實並不是產自奔馳德國總部的斯圖加特工廠,更不是產自奔馳在美國的阿拉巴馬州工廠,事實上,這款為全世界所熟知的頂級豪華越野車,正是產自位於奧地利的麥格納斯太爾工廠。不僅除了奔馳大G,捷豹I-PACE同樣出自麥格納。並且麥格納不僅整車製造水平極其高,甚至號稱號稱除了輪胎需要購買,其他所有汽車零配件都能生產。
而ARCFOX正是和藍谷與麥格納共同的結晶。並且藍谷麥格納高端智造基地是麥格納首次在奧地利格拉茨以外設立的整車製造工廠,當然,這也代表了麥格納對ARCFOX的傾心和認可。藍谷麥格納以麥格納製造高端車的工藝規範為ARCFOX提供了整車品質保障,也更是為ARCFOX走向高端化提供了重要基石。
ARCFOX與華為的合作則更是為其衝高給予了更強勁的驅動力。一直宣稱不造車的華為卻一直在幫車企造車,如今的華為在汽車產業鏈上早已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了。
在ARCFOX與華為的聯合中,雙方共建了「1873戴維森創新實驗室」,以共同開發面向下一代的智能網聯電動汽車的技術。不僅如此,在技術研發、產品創新、智能化轉型方面,雲計算、車聯網、能源網際網路、ICT技術、5G等領域,ARCFOX都將憑藉著與華為深度合作開放創新,展現出自身強大的產品實力。
這還不是全部,ARCFOX還吸引到了眾多的知名供應商夥伴一起加入到這破界的大局之中,全球差不多有100家頂級的汽車供應商,超過70家選擇了與ARCFOX合作,如SK、西門子法雷奧、博世、博格華納、米其林等。
高端化從來不是空穴來風,沒有充足的資本,破界也無從談起,所幸ARCFOX早已掌握其秘鑰,細細品味ARCFOX αT的破局之功,我們會發現更多。
破局藝術之——無界美學
一款全新的產品的破局,是需要藝術的。而對於汽車來說,呈現藝術最為直白的方式,便是那傾然間瞥到的驚豔。
ARCFOX崇尚無界美學,而起"無邊界"的設計理念,訴說著eXpand——"挑戰邊界"的品牌精神。這個設計理念正是由布加迪概念車、奧迪R8、奧迪A5、大眾CC等眾多經典車型的主設計師Walter de'Silva提出。
這般理念呈現於ARCFOX αT之上,我們可以看到其前臉中央有著四條外展的射線,放射而出形成「X」形的家族化特質設計。源自北極燕鷗優雅飛姿的鷗翼式全LED矩陣式大燈的設計迎合上「X」形線條的姿態,夜間點亮之時,仿佛猶如極夜中極光的絢爛,讓人過目不忘。
來到車側,簡潔有力的車身線條,配和上窗線上的鍍鉻條,雖斷猶連卻渾然一體;ARCFOX αT的輪轂設計同樣十分吸引人,其靈感來源於冰川切割,即便帶上了人類機械工業化的渲染,ARCFOX αT的元素依然如極地般純淨。貫穿式的尾燈迎合主流的設計美學,赤橙黃綠藍靛紫的繽紛,在此刻化作一絲柔和的紅,驚豔了北極圈。
來到了車廂之內,最為吸引人的便是那全球首款車載量產的20.3英寸超寬4K大屏。其顯示效果和解析度幾乎可以和當前主流的手機顯示相媲美,在一定的操作情形之下,這塊20.3英寸的屏幕也可以可以分屏顯示應用程式,以兼顧主副駕在同一時間的不同需求,這大概就是大屏的優勢!
不僅如此,這塊4K超寬大屏可以與位於中央扶手處10.1英寸的觸控屏、8英寸HUD以及12.3英寸的全液晶儀錶盤實現四屏智能互聯。此前一直都有言論說車載顯示屏的堆砌無法展現車輛的設計水平,但是能將數塊大屏在實體上和諧布置於車廂之內,並且在功能上形成互聯且保障操作的流暢度,UI的界面邏輯設置又合乎美學與邏輯,其實並不是一件易事。而ARCFOX αT,做到了。
此外ARCFOX αT的車廂內便是豪華與科技的雙重奏,空調出風口的被打造成了隱藏式,在其內部由12個電機和一套智能控制系統組成,可以實現電動化的氣流控制,精準調節出風方向。在空間上,軸距達到了2915mm的ARCFOX αT有著超大的車內舒適空間,匹配高檔打孔NAPPA材質的零重力座椅,體感真的是一流了。
破局理念之——人本科技
時間轉瞬,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的開局之年都已經快要結束,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產業之一的汽車產業自然也在科技層面有著日新月異的發展。
而科技的發展絕對是需要以人為本的,畢竟所有的一切都是跟著人類的訴求而來的。在汽車領域,那科技的意義無非就是讓駕駛更方便安全,毫無疑問的是,駕駛輔助系統的更新一定是未來汽車科技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之一,而當前主機廠們的工作,則主要在於如何基於現有的科技,打造一臺儘可能各方面去滿足用戶駕駛訴求的車。
而眼前的這臺ARCFOX αT就配備了達到L2.5級別的駕駛輔助功能——α-Pilot智慧駕駛。
這套駕駛輔助系統的方案由世界最頂級的汽車供應商博世提供,其硬體部分由1個域控制器、1個第三代達到200萬超高像素的多功能攝像頭、4個第二代環視攝像頭以及5個第五代毫米波雷達和12枚第六代超聲波傳感器共同組成。相比較一些在駕駛輔助領域起步比較晚的主機廠來說,他們配備的單毫米波雷達加單目攝像頭的硬體,ARCFOX αT的硬體著實給力。
而除了能完成傳統的L2級別的駕駛輔助功能之外,ARCFOX αT的α-Pilot智慧駕駛擁有高速公路輔助增強版功能,這套功能可以使其在60-130km/h 時速範圍內進行自動變道的操作。
在實際的體驗中,α-Pilot不論是車道線的識別還是車輛及行人障礙物的識別都十分精準,但在車道保持上面的算法邏輯稍有不足,其往往要十分接近車道線的邊沿才會觸發方向盤的糾偏,對於想要一隻行駛在車道線的正中,這套系統還暫時無法完成。不過因為有著OTA功能,只要在算法邏輯上修正BUG,α-Pilot勢必能得到更高的成績表現。
除了上述額外的功能,α-Parking全場景魔術泊車也是一個全新的亮點。因為很多共用充電樁設置的不合理性,導致車輛在很多時候甚至需要極為高超的停車技術才能按照將車輛停放至合理車位。
在實際體驗中,α-Parking全場景魔術泊車只需要在車輛中操作以何種泊車姿態泊車,車輛就能實現平行進出、車頭/車尾垂直進出和遙控進出四種泊車類型,尤其是車頭泊車功能,滿足各種停車場景,解決了眾多不便。至於遙控泊車,ARCFOX αT同樣具備該功能,讓停車的場景自由度更高,用戶體驗更佳。
全景AR障礙顯示,360°透明底盤的功能在駕駛ARCFOX αT的時候非常好用,這套功能的主要邏輯就是將實時影像與虛擬影像通過算法結合,並呈現在車載屏幕之上。
路虎此前配備的功能是「透明引擎蓋」來配合越野,但僅僅是引擎蓋部分做到了「透明」,已經為車輛使用的便利性提高了不少,而ARCFOX αT直接一步到位,360°透明底盤讓車輛在全場景下都能有著更高的駕駛輔助意義。
破局實力之——極致體驗
極致到了如今這個時代,其實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素質的表現,更是一個態度和追求。對一臺電動車來說,極致代表了技術、理念和體驗三部分的完美整合,ARCFOX αT究竟實力幾何?從其極致程度便能讓我們得出極具參考意義的結論。
技術和理念其實在很多方面是共通的,ARCFOX αT的三電技術理念其實可以簡單來說:用最好的,做最好的。ARCFOX αT的電池部分來自SK集團生產的高能量密度電芯,電池組最大容量93.6kW·h,並在一系列的電池模組結構優化之後,其能量密度達到行業領先
的194Wh/kg。
而作為動力輸出的核心,其電驅總成則是採自西門子、法雷奧、博格華納聯合打造的採用國際上最新的三合一高集成技術方案的產品,直接數據說話,其電驅總成系統效率高達93.5%。而其單電機的最大輸出功率就可以達到160kW、峰值扭矩達到 360N·m。配備了雙電機的ARCFOX αT頂配四驅版本,其百公裡加速甚至達到了風馳電掣的4.6秒。
而更為核心的電控系統,北汽集團電控系統EMD3.0還收穫過不少獎項,例如:
2017年,EMD3.0智能電控就獲得國內首張德國萊茵TüV集團頒發的ASIL-D(強調最高標準)流程體系認證書。
就在不久前,在2020年度「中國汽車工業科學技術獎」終評會上,北汽集團在新能源的電動汽車三電平臺關鍵技術與產業化項目獲得了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強大的三電系統讓ARCFOX αT甚至無所畏懼賽道的挑戰。場地即便不大,但是賽道依然設置了長直道、中高速彎、繞樁、麋鹿、比利時路及髮夾彎,體驗極為豐富。
駕駛的車輛便是ARCFOX αT的頂配四驅版本,一腳滿電門之後,你便迅速被雙電機強大的瞬間扭矩爆發給推了出去,4.6秒的百公裡加速實力可不是吹的。
詫然間就到了剎車點,一腳狠狠的制動直接踩出了雙閃,但車身姿態依然控制得相當不錯,進入彎道,即便是一臺SUV,能明顯感受到由麥格納帶來的緊緻底盤調校感,即便速度很快,但米其林的輪胎牢牢抓住地面,輕微輪胎嘯叫之後,50:50 的前後軸荷比依然讓車輛能被我穩穩駕馭。
而在繞樁環節,ARCFOX αT的極限姿態控制著實超乎了我的想像,事後才發現其有著上鋼下鋁結構白車身,扭轉剛度甚至高達41800N·m/°。這是個什麼概念?市面上的主流車型不過20000N·m/°的水準,繞樁不僅考量底盤和懸架,要是扭轉剛度很強,車輛的極限形變會更少,自然速度會更快。
繞樁之後便是一個調頭彎,最後徑直電門到底小麋鹿,1.78白車身輕量化係數為車輛減重不少,麋鹿也不在話下,隨後的比利時搓衣板路即便速度很快,但依然足夠舒適,豪華舒適的意義無非於此吧。
一道髮夾彎之後便是終點,用時50.9秒,最終全場成績第三。能把一款SUV這樣開的飛快,車輛的硬素質可見一斑了。
而電動車當然不能只開得快,還得要開的遠。ARCFOX αT有著三個續航版本車型,最低配為67.3kW·h,480km續航;93.6kW·h電池的有前驅版和四驅版,前驅版本續航達到了官標653km,四驅版則為600km。
活動設置了一個節能挑戰賽,挑戰目標為16kW·h/100km,我駕駛著車輛(653km續航版本)以滿載4人的狀態,在氣溫7-8度的冬季蘇州,通過ONE-Pedal(單踏板)關空調的模式跑完全程48km,而最終電耗僅為14.6kW·h/100km(不好意思,拿下了第一)。
要知道電動車因為電池特性的因素在冬季的續航是會打很大折扣的,而大家普遍的正常駕駛測試成績都在17-20kW·h/100km,在不算存電的狀態下也都能跑到接近500km-550km的水準,電動車的焦慮,在ARCFOX αT上,即便是冬天,都不需要過分擔心。
這一切還是有原因的。北汽新能源的車型在很早以前就有著最為接近官標續航的實測水準,而最近發布的《EV汽車續航偏差率評測白皮書》中,偏差率最低的依然是北汽新能源。
可以這麼說,作為ARCFOX的首款量產車型,ARCFOX αT完美整合了無界美學、人本科技與極致體驗。要在當前這競爭激烈是市場中開疆破局,已經有了足夠的資本,並且新能源的下半場已開局,國字輩雄厚的資質資歷資源進場,加之藍谷、麥格納和華為的加持,這款售價24.19-31.99萬元的中國高端電動車,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