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的賽車手謝爾比曾經說過:"強者伴隨孤獨而生,弱者卻在黑暗中,敲著醒鍾。"
世界就是如此,弱肉強食,叢林法則,適者生存,在國與國之間的博弈當中,弱小的國家往往就是犧牲品,依附大國,保全自身似乎是他們唯一的選擇。
克裡米亞事件中,烏克蘭損失慘重,不僅僅丟失領土,人口減少800萬,而且2個軍被全殲,從地區強國淪為現在的不入流的國家,地位已不是地區強國之列。
那麼對烏克蘭影響深遠的克裡米亞事件為何會爆發,喪失克裡米亞又讓烏克蘭遭遇了什麼?克裡米亞弄丟後,烏克蘭現在有多慘?
一、歷史遺留,克裡米亞爭端
克裡米亞半島位於歐洲東部,黑海北岸,地理位置極其重要,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1783年,經過數十年的戰爭,沙皇俄國最終將克裡米亞半島納入俄國的版圖之中,一直到1918年成立塔夫裡達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克裡米亞半島都一直歸屬於俄羅斯領土的一部分。
克裡米亞半島是俄羅斯人費盡心思才取得的一個"黑海出海口",對於俄羅斯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在1954年赫魯雪夫卻將克裡米亞半島劃歸烏克蘭蘇維埃共和國管轄,埋下了克裡米亞半島爭端的種子。
由於當時烏克蘭是歸屬於蘇聯管轄統治的一個加盟共和國,因此克裡米亞半島劃歸給烏克蘭屬於從左口袋拿到右口袋的行為,並沒有引起俄羅斯人的反對。
但是世事無常,變幻莫測,曾經不可一世的蘇聯最終在1991年12月25日解體,烏克蘭等國家紛紛獨立。
由於當時特殊的形式俄羅斯高層和烏克蘭籤署協定克裡米亞半島依舊歸屬於烏克蘭管轄,但是這樣的行為的確卻引起了俄羅斯人的不滿,礙於形勢不得不將克裡米亞半島拱手相讓。
除了國與國之間的爭端以外,克裡米亞半島複雜的民族成分以及錯綜複雜的關係,也是後來克裡米亞戰爭爆發的重要誘因。克裡米亞半島居住著大量的俄羅斯人,加之當時克裡米亞半島的局勢已經是十分危急。
後來克裡米亞獨立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與此同時,烏克蘭政府卻沒有行之有效的政策來應對克裡米亞半島危機,只能聽之任之,最後給與俄羅斯以介入克裡米亞半島的機會,戰爭一觸即發。
二、迅雷不及掩耳,俄羅斯吞併克裡米亞
俄羅斯深知,一旦介入克裡米亞半島事件,吞併克裡米亞半島勢必會被西方國家制裁,損失必然是巨大的,但是克裡米亞實在太過重要,因此俄羅斯採取了三步走戰略。
首先就是對克裡米亞半島發起軍事進攻,當時的克裡米亞實際控制權依舊在烏克蘭手中,俄羅斯以軍事演習為藉口,之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解除駐守在克裡米亞半島的烏克蘭軍隊武裝,取得克裡米亞的控制權。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出師有名,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行不果,俄國作為一個世界性的大國,一舉一動都會引起世界的關注。
俄羅斯一方面緊鑼密鼓的準備吞併克裡米亞半島事宜的同時,還大造輿論,在國際上公開的宣揚克裡米亞半島是原屬於俄羅斯的,現在是正常的收回,不僅僅從克裡米亞的歸屬上大造聲勢,而且還動員克裡米亞境內的俄羅斯人發起克裡米亞獨立運動。
俄羅斯的這些輿論舉措為俄羅斯出兵提供了合理的藉口,也不至於引起全世界的聲討。
俄羅斯將克裡米亞合理合法的最終收入囊中所採取的最後一個措施,就是讓克裡米亞公投是否從烏克蘭當中獨立出來。公投的結果不言而喻,克裡米亞最終脫烏入俄,名正言順的成為了俄羅斯領土的一部分。
從俄羅斯戰領克裡米亞再到正式加入俄羅斯的過程當中,俄羅斯步步為營,穩打穩紮取得克裡米亞控制權。
出人意料的卻是,在這一事件當中沒有絕對的贏家,俄羅斯最終也遭到了來自西方國家的制裁,經濟封鎖、外交孤立等制裁舉措讓俄羅斯苦不堪言。雖然沒有贏家,但是烏克蘭無疑是這一場爭端當中最大的輸家。
三、喪師辱國,悲慘的烏克蘭
烏克蘭在俄羅斯謀奪克裡米亞的過程當下並非是無所作為,在俄軍戰領克裡米亞半島之後,烏克蘭一方面集結軍隊,準備收復克裡米亞,另外一方面就是在國際上控訴俄羅斯的"暴行",呼籲英國、美國等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
奈何烏克蘭和俄羅斯的實力差距太過於巨大,以至於烏克蘭在收復克裡米亞的過程當中頻頻損兵折將,據統計,烏克蘭在克裡米亞半島的軍事行動當中直接陣亡人數超過4000餘人,另外有一萬多士兵受傷,損失坦克超6000餘輛。
最為慘重的是烏克蘭的兩個精銳集團軍慘遭俄羅斯軍隊的分割包圍,最後被全殲,從此之後烏克蘭喪失的奪回克裡米亞半島的能力。
而失去克裡米亞後,烏克蘭有多慘?烏克蘭不僅僅失去了大批精銳部隊,而且直接導致烏克蘭國內政權人口數量大幅度減少。在蘇聯解體之初,從某方面來說烏克蘭是世界第三軍事強國,其軍事力量之強連俄羅斯都不敢輕舉妄動,國內人口數量也有5200萬之巨。
但是自從克裡米亞爭端以來,烏克蘭的人口數量直接下降到4400萬,減少了800萬人之多。其中包含的人口不僅僅有克裡米亞獨立後人口,還有戰爭死亡人口以及國內外遷人口數量。
烏克蘭在失去克裡米亞半島之後的處境非常糟糕,先是烏克蘭國內形勢令人堪憂,國內經濟萎靡,加之在克裡米亞半島爭端當中烏克蘭政府的表現不佳,導致國內動蕩,抗議示威活動此起彼伏。
其後,俄羅斯方面則表現出強硬的態度,對烏克蘭虎視眈眈,隨時準備展開新一輪的軍事行動,烏克蘭在丟失克裡米亞半島之後,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是這場戰爭當中最大的輸家。
四、克裡米亞爭端的影響
克裡米亞半島的爭端不僅僅是一個地區爭端,這和世界局勢的發展變化有著密切聯繫。
首先,得到克裡米亞半島的俄羅斯不僅僅有利於保障俄羅斯南部地區的安全,特別在烏克蘭倒向西方後,俄羅斯控制了黑海出海口,為俄羅斯影響東歐、中亞地區的局勢提供一個理想的跳板。
但是俄羅斯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俄羅斯不僅僅被歐盟列入黑名單,還被美國制裁,國內經濟形勢異常嚴峻,與此同時,俄羅斯還失去了整個"烏克蘭",意味著俄羅斯和西方國家之間沒有了緩衝區。
失去克裡米亞的烏克蘭的現狀大家有目共睹,同樣的,介入克裡米亞爭端的歐盟和美國同樣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首先是歐盟,歐盟國家雖然制裁俄羅斯,但是原本俄羅斯和歐盟經濟關係密切,這無疑是屬於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行為,因此歐盟現如今是一種騎虎難下的狀態。
而美國雖然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損害,但是卻加劇了原本緊張的美俄關係,俄羅斯的不合作態度一定程度上衝擊了美國的霸主地位。
五、烏克蘭的未來,路在何方
在克裡米亞戰爭當中,損失慘重的烏克蘭面臨的形式不容樂觀,隱隱有全面衰弱和分裂態勢的烏克蘭該如何破局重生?
首先烏克蘭勢必要緩和同俄羅斯的關係,畢竟烏克蘭沒有能力擋住俄羅斯的全力一擊,俄羅斯方面也不希望看見一個完全倒向西方的烏克蘭。
雙方有著合作基礎,為此烏克蘭已經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和俄羅斯達成停火協議。未來烏克蘭政府勢必會進一步緩和和俄羅斯的關係。
其次是向英美國家示好,獲得美國等國家的全面庇佑,烏克蘭在克裡米亞事件當中看穿了俄羅斯的本質,必然不會像以往一樣對俄羅斯信任有加,倒向西方是必然的時期。
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烏克蘭是西方國家遏制俄羅斯理想的前沿陣地,必然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烏克蘭只能在大國博弈的夾縫當中求生存,就要把握好向西方國家示好的程度,不能太過激進。
最後,打鐵還需自身硬。烏克蘭要想真正的站立起來,不可能一味的幻想別國的支持庇佑。烏克蘭在處理好和大國之間的關係之後,應該將重心放在國內建設之上,思考然後平息克裡米亞事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想盡一切辦法去挽救瀕臨崩潰的國民經濟。
如何讓烏克蘭的綜合國力恢復到戰前水平甚至是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大國的之間的博弈往往是以小國的利益作為犧牲品,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當中,只有自身的強大才能保全國家利益和民族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