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傅前哨 航空知識
「福萊斯特」號航母,是二戰後美國海軍裝備的第一艘大型艦隻,於1952年開工,1955年進入美國海軍服役。該艦以及後續艦「薩拉託加」號、「突擊者」號、「獨立」號的平均造價約為2.23億美元(上個世紀50年代幣值)。
可以說,航空母艦是各個時代設計建造的投資規模最大、使用耗費最高的武器系統。當然,不同建造時期,不同排水量,不同動力裝置的航母,造價肯定是不一樣的。現代常規動力航母、兩棲攻擊艦的建造費用當然要高一些,例如,法國設計的「西北風」級直升機兩棲攻擊艦的造價為6億—9.52億美元;西班牙製造的「坎培拉」號兩棲攻擊艦為15億美元;印度國產的「維克蘭特」號中型航母至少需要22億美元的投資。
核動力航母更為昂貴,「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的均價大約為50億美元。2013年10月11日下水的核動力隱身航母「福特」號(CVN-78),其設計與製造成本已抬高到130億美元!2011年2月25日,美國海軍正式啟動了最新一艘航母「甘迺迪」號(CVN-79)的建造工作。經過幾年的努力,該艦於2019年12月18日下水。據估算,製造「甘迺迪」號核動力隱身航母,很可能要投入140億美元的公帑。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3號艦CVN-70「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編隊。
但航母從來不是孤軍奮戰的,保衛一艘航母,保障一支航母編隊,大約需要10艘左右的艦船和潛艇。但具體的數量還要根據各艦船的綜合性能(如防空、反潛、反艦能力)以及裝備技術發展的情況來確定。過去,一個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編成的航母特混大隊,一般需要配備護衛艦、警戒艦、核動力攻擊型潛艇以及後勤補給艦6—12艘。如果組成一支航母編隊,則需下轄14—18艘艦船。上個世紀90年代,美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群在執行一般任務時的標準配置是:一艘大型航空母艦、兩艘「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兩艘「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兩艘「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或「佩裡」級飛彈護衛艦)、兩艘核動力攻擊型潛艇、一艘綜合補給船。
隨著「近衛軍」防空、反潛、反艦、反導能力的提升,進入21世紀後,為美國海軍大型航空母艦提供安全和物資保障的艦船減少為5艘:一艘「宙斯盾」飛彈巡洋艦、兩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一艘「洛杉磯」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和一艘T-AOE(X)支援艦。我們再來算算它們的成本。
一艘「上了點年紀」,配備有「宙斯盾」系統,可提供有效對空防禦的「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的出廠費大約為9.25億美元(當時的幣值)。
「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是美國核動力航母的主力「帶刀護衛」,也是美國海軍二戰後建造數量最多的驅逐艦,然而產量的提高並沒有帶來成本的下降。2008年服役的中期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需耗資13億美元才能完建。而該級艦的較新改型DDG-51的製造費用在15億至20億美元之間(2011財年的DDG-114,單艘報價已達18.43億美元)。美國海軍21世紀的隱身驅逐艦DDG-1000的身價更是驚人,已趕上了航空母艦,建造一艘該級艦需斥資50億美元。由於該級艦的建造數量被大大壓縮(僅造3艘),一般情況下,美國海軍不會用它們與航母搭配。
註:
藍色字為航母造價(美元);
橙色字為艦載機造價(美元);
綠色字為航母與艦載機的價值比;1944年
「埃塞克斯」級攻擊型航母
7000萬
1:2000
活塞式F6F「惡婦」艦載戰鬥機
3.5萬
1:2000
CV-63「小鷹」號常規動力航母
2.77億
1:105
F-4「鬼怪」式超聲速艦載戰鬥機
264萬
1:105
可為航母編隊提供反潛護航的「洛杉磯」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的單價,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時為7.6億美元;到了21世紀初期,一艘英國的「機敏」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的身價已升至12億英鎊;而美國新型的「維吉尼亞」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的建造金額則高達14.5億—25億美元。
現代航空母艦的建造成本和全壽命費用已很驚人,而艦載機的身價和「生活費」與之相比,也不遑多讓。一架E-2C預警機的購置款大約為6000萬—1億美元;E-2D「先進鷹眼」的製造成本超過2億美元;早期的F/A-18C/D「大黃蜂」式戰鬥/攻擊機需耗資4553萬美元;而新型的F/A-18E/F「超級大黃蜂」的單價則翻了一番,狂升至9000萬美元以上。由該型機改裝的EA-18F電子戰飛機的標價還要高,每架所需銀兩超過1億美元。據報導,到2011年時,美軍一個航母艦載機聯隊的裝備購置開支已升至57億美元。F-35「閃電」Ⅱ聯合攻擊戰鬥機投入現役後,這一紀錄還會被刷新。統計表明,一艘航行中的常規動力航母每天要喝掉400噸燃料,而其搭載的艦載機一天消耗的航油則為700噸左右,真可謂一出動就要花錢,而且所費不貲,金額巨大。F/A-18C/D艦載戰鬥機每飛行一小時,大約要燒掉美國納稅人22400美元以上的鈔票。
1975年CVN-68「尼米茲」號核動力重型航母
18.8億
1:94
F/A-18A/B「大黃蜂」型艦載戰鬥機
2000萬
1:94
CVN-72「亞伯拉罕· 林肯」號核動力航母
34億
1:36
F/A-18C/D「大黃蜂」
4553萬
1:36
航母艦載機的機體、設備系統都要比岸基飛機複雜,研製費用和造價也高出不少,但由於使用條件惡劣,其壽命卻比岸基飛機短得多,平均使用年限也就是10來年。如果一艘航母的「軍齡」為50年的話,那麼,在此期間,艦上的戰鬥系統和指揮、導航系統等,會歷經4次更新;使用強度很大的艦載飛機,有可能換裝3—5次(除非有意將艦載機的使用壽命設計得比較長,或進行延壽);而艦上的計算機系統的淘汰頻率更高,將進行多達10次的換代。而這些系統所需的更新和翻修費用均不是一個小數目。
據統計,建造一艘先進的大型核動力航母,再給它配備近百架艦載機和為之提供護航、支援、保障的10餘艘驅逐艦、護衛艦、潛水艇、支援艦,以及相關的裝備費、訓練費、維修費、人工費等等,按本世紀初的價碼計算,在航母編隊的整個服役期內,大概要斥資3 000億美元。相關的運行費用,平均每年需支出60—75億美元。這僅僅是本世紀初期的情況,未來的航母編隊的總開銷恐怕還會大幅度上漲。
根據美國總結算局提供的數據,今後一個時期,計劃為美國海軍現役航空母艦配備的艦載作戰飛機的主力之一是F/A-18E/F,其總的採購價格大約為810億美元。光是購買「超級大黃蜂」所需的公帑,就已大大高於建造10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的費用(從1975年到1989年,美國政府為5艘該級艦的總投資大約為112億美元),何況美國海軍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上還配備有許多架比F/A-18E/F還要貴的E-2C、E-2D、EA-18F以及大量的艦載直升機呢?
隨著造船技術的發展,以及艦載設備、系統和動力裝置的升級換代,航空母艦的建造費用一直在上漲。由於同樣的原因,航母艦載機的單價也在不斷地飈升。許多時候,其增幅甚至還高於航母。我們不妨看看歷史上的統計情況:
2008年CVN-77「喬治· 布希」號核動力航母
67億
1:74
F/A-18E/F「超級大黃蜂」
9000萬
1:74
CVN-78「福特」號核動力隱身航母
128億
1:80
F-35C「閃電」Ⅱ
1.6億
1:80
原標題:《各時代成本最高的武器裝備——航母艦隊,到底有多貴?》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