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13日 10:54 來源:人民網
參與互動中尼民間用心靈交流 共同為中國祈禱加油
人民網阿布賈3月13日電(記者 姜宣) 「因為你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一起祈禱……」,一首由奈及利亞華星藝術團小夥吉米作曲並演唱,藝術團團長倪孟曉作詞的歌曲《祈禱中國》,當其音樂短片一經上傳,網絡上、朋友圈,抖音、快手大眾知名軟體,好評如潮。
短片穿插了國內抗擊新冠疫情的許多感人瞬間,身著中國紅唐裝的吉米,帶著華星藝術團成員用中英文深情演唱,集體表達了他們對中國抗擊疫情的堅定支持。
談到創作的初衷,倪孟曉這位曾經對音樂、舞蹈一無所知的生意人說,「華星藝術團的成員們善歌善舞,人才不少,都對中國充滿了感情。當大家聽說中國爆發了嚴重的新型冠狀肺炎疫情,他們心情非常沉重,都表示著要為中國做點什麼。」
曾於2014年至2016年在蘇州大學就學的吉米,在親眼看到奈及利亞華僑華人身在海外心繫祖國,積極響應尼僑團馳援祖(籍)國抗疫,積極捐款捐物;看到國內的疫情戰線上醫護人員用生命挽救生命,有著較高音樂天賦的他再也坐不住了。他要創作歌曲,要用來歌聲來表達自己感動的心情,他與倪孟曉一拍即合。
「我們不停地創作,不停地修改、重錄,終於製作成了大家喜歡的模樣。我們希望用心靈創作的音樂為中國祈禱,去表達海外華僑華人對祖國的掛念和奈及利亞友人對中國的真摯情誼」,倪孟曉說。
創作過程中,吉米感慨萬分。吉米真誠地說,「當我回想起中國大學對我的影響,想到中國人民都有著美麗善良的心靈,就像倪團長一樣,他們用一顆顆善良的心改變了許多奈及利亞人的生活,上天一定會保佑他們的!」
聽著專業的詞曲,看著專業的MV,可能許多人會以為它應該是一個專業的藝術團體。但事實上,他們都是倪孟曉企業裡的員工,是平時邊工作邊學習中國歌舞的中國文化愛好者。但是在擁有2000多萬人口、非洲最大單體城市拉各斯,華星藝術團卻早已闖出一個不小的名堂。
說來話也不長,2003年就來到奈及利亞打拼的倪孟曉與許多出國打拼的海外遊子一樣,從搞外貿,到開鞋廠,到辦造紙廠,再到搞農場。在業餘時間,他與一些喜歡中國歌曲、舞蹈的小夥子、姑娘們一起唱歌、跳舞,但是後來,每次工廠開工時,員工總是央求他打開音響,大家喜歡在中國歌曲的陪伴下愉快地工作。
於是從2006年起,每天都固定時間播放中國歌曲,《一剪梅》《小蘋果》《中國心》是他們最喜歡的歌。通過對照MV、舞蹈視頻,他們一起欣賞、學習。看大家熱情高漲,倪孟曉於是決定乾脆成立歌舞隊。經過不斷的摸索、積累、交流,他們不僅自娛自樂,還經常被邀請參加各種重要活動,他們的舞獅隊已經成為許多場合的開場標配。從不專業到近乎專業,他們逐漸被認可,2017年6月13日,歌舞隊被國務院僑辦正式授牌成為「奈及利亞華星藝術團」。在去年連續開展的「走進奈及利亞校園文化活動」中,藝術團每周至少走進一所當地中小學,連續演出交流30多場次,在當地尼中小學掀起了「中國風」,一粒粒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種子深深地播撒在了孩子們的心中。
倪孟曉說,「不同國家語言交流也許有障礙,文化交流存在一定困難,但舞蹈、歌唱等藝術卻是世界性的,能迅速拉近中國人與當地民眾的之間的距離,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充當中非文化交流的使者」。
「我在奈及利亞工作生活了16年,下屬企業當地員工已超過300人,我結識了很多黑皮膚好朋友,從他們身上我也了解和學習了非洲人很多優秀的品質,比如樂觀、包容、不記仇、活潑」,倪孟曉對在奈及利亞的生活感到快樂而自在,「他們也從和我們中國人的交往中了解到中國人的誠信、樂善好施、做事講原則又能和而不同智慧」。
平日裡的倪孟曉也是個熱心腸,在國內疫情初期,同時還擔任奈及利亞中國商貿企業協會會長、拉各斯華助基金會副主席等職的他,通過自辦《西非華聲報》及各華人微信群發出募捐倡議,很快得到十多家僑團(社)、僑領和旅尼同胞們的積極響應,最終捐出善款善物折合人民幣166.7萬元。
在奈及利亞,不僅是高層,事實上,上至總統,下至黎民百姓,從心底上讓中國人通過這次疫情感受到了他們對中國的關心與支持。布哈裡總統專門發表聲明,願與中國堅定地站在一起。國會眾議長巴賈比亞米拉向慄戰書委員長致慰問信,表示中國在困難面前表現出的巨大勇氣、頑強意志、犧牲奉獻和創新能力充分彰顯了中國精神。奈及利亞外長、衛生部長、國會參議院外委會主席、國會眾議院外委會主席,甚至總部位奈及利亞首都阿布賈的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委員會主席都紛紛發聲,表達了對中國抗擊疫情的高度讚揚與堅定支持。
駐奈及利亞大使周平劍曾專門撰文,真心感嘆道,「尼鐵會成鋼」,中尼雖然遠隔萬裡,兩國人民卻心心相通。「我想說,中國之所以強大,之所以堅韌不拔,因為他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相信中國可以戰勝一切,繼續充當照亮未來人類福祉的一盞明燈,祝福中國,祝福中國人民!」吉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