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軍隊到底多少人?幾十萬大戰可能麼?難道也是村長大戰麼

2021-01-19 墨思量

歷史上動亂的時期總是能為後世產出很多談資和爭論,戰國時期大名鼎鼎的戰國七雄!史書上記載這些諸侯王們動輒幾十萬人的大會戰,在我們幻想那個時候刀光劍影血肉橫飛的場面之時,也不禁懷疑,畢竟古代人口比不上現代或者近代,這史書上隨手一筆的幾十萬大戰,到底是真有其事呢?還是真的只是隨手一寫呢?

擺事實講道理,其他朝代我不敢說,單就春秋戰國時期,史官們應該還是比較敬業的。

要說戰國時期的各國實際兵力和可動員兵力,就得先從春秋時期說起。俗話說「春秋爭霸,戰國滅國」,春秋時期各路諸侯只想著怎麼能夠把別人打服,說白了:只要你承認我是霸主,你就可以繼續回國當地方小領導。這也導致了春秋時期各國的軍隊,實際上屬於一種「貴族武士」,類似於西方中世紀的「騎士階級」。

天子萬乘,諸侯千乘。一乘是一千輛戰車,大概也就是一萬名士兵左右。而就算是當時最大的諸侯國晉國,士兵數量也就六乘,六萬人左右,更不用說成百上千的小諸侯國了。也就是說,單在春秋時期,各國打架還真有點類似日本戰國時期的「村長械鬥」。

但是到了戰國時期,曾經的超級大國晉國居然被三家給活活分了?由此開始諸侯之間的戰爭就開始演變為滅國戰爭了。而戰爭越來越頻繁,死的人就會越來越多,這個時候只靠著貴族武裝來打架,首先人不夠用,其次也死不起。於是就開始衍生出了「農民兵」。

比較著名的農民兵:魏國魏武卒,齊國技擊士,趙國騎兵,秦國武士等等。這些士兵本質上都是農民兵,只不過由於各國首腦出臺的各項激勵政策,比如給田地,免賦稅,免全家勞役等等,使得這些農民兵成為了第一批職業化軍人的雛形。

這裡面秦國就比較吃香了,得天獨厚啊!秦國處在農耕文明和狩獵文明的分界線上啊!射箭本來就是養家餬口的本事,騎馬更是從小就會的基本娛樂項目。本來農民伯伯們每天除了耕地就是打獵,生活苦不堪言。突然發現:「什麼?上陣殺敵集齊七顆人頭可以展召喚神龍?」面對這種自身就有先天優勢的屌絲逆襲項目,秦國農民伯伯們都沸騰了。

綜上所述,戰國時代的動輒幾十萬人的大戰其實是有人力基礎的。再者說:最著名的秦趙長平之戰,秦國出兵60萬,趙國出兵45萬。最終秦國被耗死了30萬人,趙國被坑殺了40萬人,為什麼這個時候秦國不一鼓作氣滅了趙國?就是因為死了30萬有軍事素養的農民伯伯,對於強大的秦國也是傷了元氣了。而曾經硬鋼秦國的老趙,因為死了40萬農民伯伯,被垃圾中的戰鬥圾燕國乘虛而入。

戰國時代的戰爭規模,看起來比某些強大朝代所需要的兵力都多,這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大一統的帝國不需要那麼多的士兵了,有足夠的人口供給一定量的常備軍,剩下的農民伯伯就專心的種地就可以了,這些職業軍人軍事素養武器裝備都在上乘,除非一遭全部被殲滅,否則基本上輪不到農民上戰場。

農民兵自從有了大一統的朝代開始,就漸漸退出了舞臺,但是每當亂世來臨的時候,這種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農民軍大作戰,還是會一次次的重演呦。

相關焦點

  • 春秋戰國很混亂?知足吧!看看被稱為「村長打架」的日本戰國時代
    中國古代有一段極為動蕩的歷史時期-春秋戰國,距離現在大約兩千多年。從春秋初期的140多個諸侯並立,到戰國初期的20多家,並出現了七個強國,並稱為戰國七雄。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非常混亂的一個時間段,最終秦始皇滅六國,終結了亂世。
  • 歷史上真實的戰國七雄實力排名,戰國七雄是怎麼形成的
    歷史上真實的戰國七雄實力排名 經歷了春秋時期的大篩選,在弱肉強食的混戰中,數量眾多的諸侯國減少到了個位數。一直到了戰國時期,僅僅是剩下了7個諸侯國,他們並稱為戰國七雄,分別是齊國,楚國,趙國,韓國,魏國,燕國和秦國。戰國初期的時候,戰國七雄的實力排名是魏國,楚國,齊國,韓國,趙國,燕國和秦國。
  • 戰國七雄各有多少人口,有多少兵力,為何動輒數十萬大軍
    戰國時期,不僅列國間的戰爭頻次極高,且戰爭規模也迅速擴大,動輒便是數十萬軍隊相互攻伐,甚至還出現了「長平之戰」這種動用百萬軍隊的戰爭,這種戰爭規模,即使放在後世大一統王朝,也是極難想像的,因而一直以來都不乏對這些數字的質疑。那麼,戰國時期七雄到底有多少兵力呢?我們不妨從當時的人口、兵制、兵力三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 論戰國時期到底有多少人?
    一直以來有很多人都在討論戰國時期到底有多少人?由於史料相對缺乏,所以各人有各人的看法,而且數據差別還是比較大,所以小編今天也來聊一聊這個問題,當然,這隻代表我一個人的看法。當然戰國時代是很長的,所以我們要確定一個時間,然後來估測它的人口,這裡我選擇長平之戰前後。為什麼選擇這個時期呢?這是有原因的。長平之戰的時候,秦國大概是動用了60萬的軍隊。然後還有一隻軍隊駐紮在武關附近防備著楚國,這支軍隊的數量應該在5萬到10萬之間,要不然根本就無法完成任務。再加上秦國其他地方的軍隊,所以秦國的一線軍隊總兵力應該在80萬左右。
  • 戰國七雄的面積和軍隊數量一覽
    戰國七雄的面積和軍隊數量!秦國,100萬平方公裡,軍隊100萬,人口600萬楚國,150萬平方公裡,軍隊100萬,人口800萬趙國,20萬平方公裡,軍隊50萬,人口300萬韓國,9萬平方公裡,軍隊20萬,人口250萬齊國,15萬平方公裡
  • 戰國七雄實力對比,秦國並非最強為何秦始皇能一統天下?此人功不可沒!
    前有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後有群雄逐鹿、魏蜀吳三足鼎立,而三國可以說是東周時期戰國七雄之間相互爭霸的一個翻版。 可想而知,在戰國末期,秦國的綜合國力是多麼強大。但是在戰國七雄之中,國土面積楚國最大,人口魏國最多,經濟齊國最強,那為什麼最後會是當初實力較弱的秦國統一中國了呢?今天就來跟大家分析一下戰國七雄各自的綜合國力,看看各國之間的實力是如何演變的。
  • 戰國七雄中,除了秦國,還有哪些國家具有一統天下的實力
    戰國七雄中,除了秦國 還有哪些國家具有一統天下的實力導語:歡迎來到桐箏,戰國七雄中,除了秦國還有哪些國家具有一統天下的實力。小編有時候挺奇怪的,相信很多網友對三國那是非常熟悉的,但是對春秋戰國了解的確實少之又少。都是屬於不安分的年代,都是英雄輩出的時代。
  • 春秋曾經稱霸的越國,到了戰國為何沒有被列為戰國七雄
    只有同屬於長江流域的楚國在面積上超過了越國,但是楚國大部分地區還沒有得到開發,雖然大但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在人口上不見得比越國有優勢,所以從體量上來看越國曾經是戰國時期一等一的大國。這樣的一個國家理應位列戰國七雄之一,或者直接把他和七雄並立成為戰國第8個雄。
  • 英國歷史也有一個「戰國七雄」,持續了四百年,也是一國統一六國
    相信沒有人不知道戰國七雄,這是中國歷史戰國末期最強的七個國家,分別是韓、趙、魏、楚、燕、齊、秦,因此合稱戰國七雄。戰國七雄的結局是秦國統一其餘六國,建立中國歷史第一個大一統朝代秦王朝。
  • 晉陽之戰:春秋時期的最後一戰,決定了戰國七雄的格局!
    三家分晉是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是春秋戰國的分水嶺。對於魏國、趙國、韓國這三個諸侯國,瓜分晉國的事件被稱為「三家分晉」。在三家分晉後,魏國、趙國、韓國和秦國、齊國、楚國、燕國並稱為戰國七雄。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家分晉之前,晉國存在韓、趙、魏、智這四大卿大夫家族。只不過後來的一場大戰,導致智氏被消滅,這才直接造成了三家分晉的結果。
  • 戰國七雄當時的都城,是現在的哪裡?
    在我們從小學歷史課本就開始背的中國古代朝代口訣中,就有一句「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史學界通常以公元前475年為界線劃分春秋和戰國,而在戰國時期,雖然有諸多國家,最後形成了以「齊楚秦燕趙魏韓」這七個大國爭霸的歷史階段,史稱「戰國七雄」。
  • 戰國七雄地圖,值得收藏!
    戰國七雄之燕國。燕國是七雄裡最沒存在感的國家。在長達三百多年的春秋時期,燕國孤懸在北,和中原只有一次接觸,還是向齊桓公求救。等到了戰國,直到中期,燕國才再度登場,而且,還是以鬧出禪讓笑話、被齊國完全佔領的悲劇面貌登場。
  • 戰國七雄的精銳部隊大揭秘,其中一支竟然能以五萬人擊敗五十萬人?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的幾個大分裂之一,平王東遷以後,周室開始衰微,諸侯國之間開始爭奪霸主地位,各國之間紛紛開始爭鬥與兼併,在諸多個諸侯國中先有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嶄露頭角。而在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瓜分晉國,又開啟了戰國七雄的時代,那麼他們拿什麼確立的霸主地位呢?
  • 戰國七雄,到底是哪七雄?
    戰國七雄 是中國古代戰國時期末期(東周滅亡前夕)七個較強的諸侯國的統稱。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無數次兼併戰爭使諸侯國的數量從數百減少到數十。到戰國後期,僅剩下七個實力較強的周天子分封或自立的諸侯國,分別為姬燕、嬴秦、子楚、田齊、韓、趙、魏,合稱為「戰國七雄」。
  • 餓了麼乘勝追擊,外賣大戰又有了新看頭
    這個冬天,一度被認為已經偃旗息鼓的外賣大戰,又有了新的看點。網際網路消費領域近來風生水起,對於美團和餓了麼來說,無論是從送餐到送萬物的場景拓展,還是加入社區團購等新賽道,餐飲外賣都是必須穩在手裡的基本盤。社區團購看似刀光劍影,但仍是「未來戰爭」,而外賣,是牽一髮動全身的「現實戰爭」。
  • 死亡擱淺聯動餓了麼 美團躺槍米爾人 上演搶外賣大戰!
    近期,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死亡擱淺居然聯動餓了麼,而美團也在遊戲中躺槍,被玩家當作「惡人」看待,上演搶外賣大戰,引起眾多玩家吐槽。在死亡擱淺遊戲中,因未來世界冥灘怪物泛濫,人類只能宅在城中無法外出,而主角山姆需要完成一系列送快遞任務,將物資送達到對方手中,這就是整個遊戲的主題。也正是因為這樣,被許多玩家吐槽死亡擱淺是一款「快遞員模擬器」。
  • 戰國時期動輒幾十萬人決戰,為何到了明朝出十幾萬人打仗都費勁?
    熟悉我國歷史的朋友想必都會有一種印象,在先秦戰國時代,大爭之世諸侯相互攻伐,動輒便是幾十萬兵馬的大戰,比如長平之戰秦軍60萬,趙軍40萬,這可是上百萬人的大戰啊!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唐、宋、元、明等大一統的朝代,往往打一場十多萬人規模的戰役也是費勁到了極點!
  • 作為戰國中最不起眼的存在,韓國是如何名列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有一個特殊的成員,韓國。這個國家從立國之初到被秦國滅掉,從來沒有取得過讓人亮眼的成績,更沒有主導過戰國的局勢。那麼,這樣的一個國家,他為什麼能夠命令名列戰國七雄之一呢?經常聯合起來對周邊發動戰爭,所以雖然依靠韓國本身的國力在戰國七雄中是吊車尾,但是有魏國趙國兩個國家幫襯著,他也能牢牢地坐穩戰國七雄的位置了。從這個角度來看,韓國有點類似於二戰結束之後的法國。第二,軍隊的戰鬥力還不錯。
  • 歐洲古代戰爭都是幾千幾萬人小打小鬧,中國總是幾十萬人的大戰?
    哪裡來的那麼多幾十萬人的大戰。大都是吹起來的,不符合實際情況。就說我們熟知的三國時期。相信我們大家很多人是看過《三國演義》的,其中赤壁之戰中,曹魏集團就出兵了八十三萬攻打東吳。我們看到這個數字感覺可信嗎?感覺是真的假啊!在片段中,曹操率領五十多萬軍隊開始南下荊州,而到了荊州後,荊州之主望風而逃。
  • 傑出人物眾多的戰國七雄時代並不是最底層百姓的福音
    一、戰國七雄時代英明人物眾多春申君戰國時代人才濟濟,文臣武將、玄學家、教育家、宗教家、藝術家、科學家,數不勝數。戰國四大公子,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並且常常拿他們的故事談天論地,他們是歷史的名人。然而作為歷史的創造者廣大人民,在歷史書中難以找到身影。二、傑出人物並未為底層百姓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