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兩種宴會:一種是婚宴,另一種是喪宴,無論什麼樣的宴會,酒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為酒文化已經深深紮根於中華民族,俗話說「無酒不成席」,尤其是那些老爺們的人,不喝酒就像不吃飯。
近年來,沒有人願意在鄉村宴會上吃酒都,他們已經成為裝飾品,發生什麼事?其實,我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農村的男人越來越少了
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每個人的負擔越來越重,尤其是那些生活在農村的人,這是心力交瘁。因為農村不像城市,他們的就業機會很少,而且有老人和小員工的現實使他們不敢停止,因此大多數男人都會離開家鄉到外面工作以獲得更好的收入。
這樣一來,在農村舉行宴會時就會出現「不見男人,只見女人」的現象,而且大多數婦女不能喝酒,他們都喜歡吃蔬菜和飲料,所以宴會桌上的酒自然會被忽略,就像裝飾一樣。
開車時不要喝酒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數人都成了車一族,特別是農村地區大街胡同已經充滿了汽車的各種風格。對於那些有車的人,他們通常不可能總是呆在家鄉無所事事,他們要麼出去工作,要麼做些小生意,當村民舉行宴會時,鄉裡鄉親的感情不得不開車回去幫忙,這樣,他們就不能在宴會上品嘗醇香,因為安全第一。
如果強行飲酒,酒後駕車很容易發生危險,此外,法律禁止酒後駕車,因此只要主人了解這種情況,他就不會勸他喝酒,最多,他會用茶代替酒,他的感覺很好,他比什麼都高興。
沒有喝酒的氣氛
如今的農村已經失去了簡樸互助的本質,攀比、輕視等各種不良現象隨處可見,即使當主人舉辦鄉裡鄉親宴會時,坐在同一張桌子上的人也不一樣,他們也不會敞開心扉真誠地交談,另外,大部分人常年不在家,沒有那種親密的感覺,就不能形成喝酒的氛圍。
與過去不同的是,當幾個親戚朋友聚在一起時,他們總是保持推杯來詢問和告訴彼此關於他們自己的一切,但現在這種感覺已經不復存在了,所以即使是在酒桌上,他們也願意喝酒,而且他們想在晚飯後儘快回家。
因此鄉村宴席上的酒沒有人並不是說酒不好,而是反映了農村的現實。事實上我認為喝酒與否並不重要,只要鄉裡鄉親之間的關係能夠長期保持,他是最珍貴的。因此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裡,我們不應該被金錢所迷失,我們應該真誠待人,用心對待朋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被認可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