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時期的天津足球,在動蕩中堅強地向前發展。期間湧現出這樣一批後起之秀,他們用自己的青春芳華幫助天津足球走過最艱難的歲月,等待黎明的到來。他們是王仲仁、李世光、翟良田、劉俊鴻、劉小牛等,其中李世光被譽為當時天津隊的「中場指揮官」。
和大多數1949年前後出生的天津足球運動員相似,李世光也是從小看著白隊的球長大的。「小時候在河西區棉二子弟學校,足球群眾基礎特別好。後來參加河西區業餘體校,我們10幾個人給天津隊當球童,民園一有比賽我們就拿著馬扎圍著體育場一圈,一邊撿球一邊欣賞。」李世光將回憶拉回到五十多年之前,「我從小就踢前衛,偶像是當時天津隊的中場核心崔光禮。雖然當時隊裡也有陳貴均、張亞男,但對崔光禮印象最深,他敢拼敢搶、拿球射門都非常出色。」
年輕時期的李世光先生
受白隊和偶像崔光禮的影響,小李世光勵志要將足球作為自己終身的事業。1965年機會來了,天津成立少年隊,劉蔭培擔任主教練,各區業餘體校推薦好苗子到民園進行選拔,16歲的李世光第一次亮相民園,就被孫霞豐、張亞男、劉蔭培、崔泰煥領銜的選拔小組挑中,由此開啟了一段長達10年的難忘歲月。
天津河西業校足球班在天安門前留影
進入天津少年隊,李世光實現了從學生到職業球員的第一步。當他正準備繼續向更高的目標邁進時,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少年隊從河東體育場搬到了雲南路的體訓班。在長達三年的時間裡,天津隊訓練和比賽都無法正常進行,李世光和同批入隊的翟良田、劉俊宏、王仲仁、劉小牛等人相互鼓勵著咬牙堅持了下來。「後來天津少年隊經過篩選留下12個人,組成了當時的天津二隊,由嚴德俊、劉家俊帶隊。到了1969年10月,我和劉俊鴻、翟良田三人正式升入一隊,當時的教練是曾雪麟和李元魁。」李世光說,「當時印象最深的是,我們年底到廣東二沙頭集訓,國家隊、遼寧隊、上海隊、廣東隊都在,因為我當時只有20歲非常年輕,國家體委的科研人員還跟蹤監測了我好幾天,紀錄數據用於研究。」
在法國巴黎艾菲爾鐵塔下留影
不到半年時間,李世光因為奔跑有耐力、個人技術好、控球能力強、觀察及視野開闊,能夠根據球員不同特點善於找空擋,傳遞出極具威脅力的進球,開始成為天津隊的主力前衛,和同時進隊的中鋒劉俊鴻、左邊鋒翟良田組成了天津隊享譽全國的「進攻鐵三角」。那時候的天津隊,雖然經歷了文革的侵襲,但依然實力強勁,林貴榮、楊秉政、周寶剛、張來陽、李家舫、崔光禮都在隊中,右邊鋒是劉小牛,中衛是王仲仁,在全國成績依然名列前茅。
別看1965年就進入天津少年隊,在民園體育場訓練,但李世光真正代表天津隊在民園打比賽卻是在1971年的文革後期。雖然當時白隊球員已經所剩無幾,但天津隊依然延續著白隊的風格,特別是中後場實力相當強勁。門將張業福、韓效忠包括後來的郭嘉儒,後衛有人高馬大的楊秉政、王仲仁等等。「一開始天津隊打的是424陣型,後來我們開始踢433,一個後腰薛恩洪,兩個前衛我和藺新江,三個前鋒翟良田、劉作雲、劉小牛。在全國,天津隊沒掉過前五名。」李世光對記者說,「那時候天津隊依然是特點鮮明,每個運動員都有自己的特點。比如我和翟子(翟良田)配合,給他球不能太長,因為他絕對速度並不是優勢,去追球速度發揮不出來,但他結合球快,所以短一點兒,這樣他帶球的優勢就有了。大家在一起訓練比賽五六年,配合相當默契,有時候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知道球該怎麼傳,現在可沒有這樣的默契了。」
文革後天津球市依然火爆,只要民園有球就爆滿,天津隊和遼寧隊、北京隊、上海隊的比賽,可謂一票難求。1971年全國聯賽在天津舉行,所有球隊都住在渤海大樓。1972年天津隊參加五項球類運動會,八場比賽就輸給湖北隊一場。1972年天津隊代表中國出訪西非三國,儘管水土不服也取得了不俗成績。
72年馬裡大使館前合影
72年和馬裡隊比賽合影
那是李世光最難忘的光輝歲月,但卻顯得相當短暫。1975年,因為時任國家體委主任莊則棟一則每支地方足球隊不能有超過五個25歲以上的運動員這樣一條「無釐頭」的規定,年僅26歲的李世光無奈退役,同時離隊的還有劉作雲、韓宗強、楊秉政、張俊廷,十年職業生涯戛然而止。
在26歲的黃金年齡退役,李世光非常鬱悶而無助,但當時別無選擇。他和王仲仁、翟良田三個最要好的隊友一同前往北京部隊,三人成為部隊中的教練兼隊員。後來嚴德俊回歸天津隊擔任主教練,曾希望他們歸隊,但李世光、翟良田和王仲仁早已沒有了當年的激情和不甘。
在部隊的三年,他們過得非常愜意,可是後來「百萬大裁軍」一聲令下,三人又同時回到了地方。李世光經歷的這段歷史,正是不久前馮小剛電影《芳華》中所描述的,只不過他所在的並非文工團而是部隊足球隊。
李世光先生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留影
按照當時的要求,回到天津的李世光本來有機會回歸體委系統,但和那個年代大多數轉業軍人一樣,他和王仲仁、翟良田三人不約而同地都選擇了去工廠。李世光進入了當時效益不錯的天津冶金二機修場,廠裡也有足球隊,還是半專業的,於是他如魚得水,全市乃至全國大型比賽李世光帶領的二機修隊多次奪得冠軍。
在那裡李世光一待就是十多年,直到1997年廠子效益不行了,好友王仲仁先行一步去了瀋陽的高豐文足球學校,然後打電話讓他也過去,李世光沒猶豫就直奔了瀋陽。「我和王仲仁想法一樣,就想發揮餘熱,給咱中國足球的青少年培養方面做點兒貢獻,把這麼多年的經驗和技術傳授給他們。」李世光脾氣好帶小孩兒非常適合,在那裡他一幹就是五年。
直到採訪接近尾聲,李世光依然覺得自己在天津足球歷史中只是一顆微不足道的水珠。「我們的歷史早就過去了,挺遺憾在最好的年紀趕上了文革,然後早早退役,後面的年輕人有年輕人的經歷。現在老頭了,採訪我還有啥用啊。」不過當記者告訴李世光,「喜百樂足球」公眾號正在著手進行《津門足壇雙百頌》的「巨大工程」,正是數百顆像您這樣的水珠才匯成了天津足球波瀾壯闊的百年歷史時,他笑著回答道:「這是好事兒!從五幾年開始天津足球是有歷史性、有傳承性的,這是它區別於其他省市足球的最大特色。算下來我們應該是天津足球的第四代,後來齊玉波、王廣泰、張貴來、王毓儉他們趕上了好時候,文革徹底結束,還迎來了天津足球1980年奪得全國冠軍的輝煌時刻。在天津足球的歷史中,有太多出名的大將,也有默默付出的英雄,他們都給天津足球做出過貢獻。這些歷史,正是天津足球的底蘊所在。」
第十一屆全國足球元老精英賽合照
第十一屆全國足球元老精英賽合照
晚年李世光依然沒有離開足球,從2002年開始參加天津元老隊活動,近兩年雖然不再隨元老隊南徵北戰,但依然會時不時約上翟良田、段舉等好友到土城小學搶搶圈、倒倒腳,那叫一個開心自在。「要說人這一生誰沒有遺憾,關鍵還是活個心態,不是嗎?」說這番話時,年逾七旬的李世光笑容仍似少年。
李世光先生籤字留念
李世光先生籤字留念
李朝貴專輯 馮以理專輯
李元魁專輯 嚴德俊專輯
孫霞豐專輯 張亞男專輯
宋恩牧專輯 張大樵專輯
李季英專輯 李家舫專輯
林貴榮專輯 楊秉正專輯
李長儉專輯 陳少銘專輯
李學浚專輯 陳貴均專輯
張寶貴專輯 沈福儒專輯
田桂義專輯 劉家俊專輯
金光榮專輯 朱玉田專輯
【津門足壇雙百頌】藺新江先生專輯
【津門足壇雙百頌】李恆益先生專輯
↓↓↓ 點擊"閱讀原文" 查看【MIQUEL米蓋爾天貓旗艦店】更多信息
《津門足壇雙百頌》為「喜百樂足球」心血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