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2020年,本來是有兩件國際大事要舉行的,一是東京奧運,疫情原因被迫推遲了,二就是四年一度的美國總統大選,這件事沒辦法推遲,11月3日公布2020美國大選結果。
看熱鬧的走過路過不要錯過,美國又選總統嘍,每次美國總統大選都是全世界人民關注的焦點,比如:2008年歐巴馬當選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2016年川普奇蹟般成功逆襲希拉蕊,成為美國歷史上評價最兩極化總統的第一人選。
美國的大選每四年舉行一次,與其他政治選舉不同,總統是由選舉人選出。美國憲法規定,總統參選人必須是在美國出生、年滿35周歲,和連續在美國居住14年。
美國總統大選4步驟:
第一步﹕各州初選(Primary)。大選開始前,多數參選人都要經過各州的初選階段。初選,在普選和終選之前會有初選結果,叫做Primary Result。Primary有兩種,一種叫open primary,允許任何人投票,另一種叫closed primary,只允許註冊黨員參加。
第二步﹕全國黨代會。各州初選後,政黨將舉行全國黨代表大會,以推舉總統和副總統候選人。
第三步﹕大選。為贏得選民支持,兩黨的總統候選人將舉行政策辯論,在全國各地展開競選,說明他們的施政政策。Presidential Debate辯論,兩位候選人吵架,誰厲害就可能拉攏到更多票數。還有一次副總統吵架。
第四步﹕選舉人團選舉。Electoral College選舉人團,美國大選的選舉人團制度,是普選之後最終決定大選結果的終選投票群體。
2020美國大選關鍵日期如下:
9月29日 第一場總統辯論
本次辯論在美國俄亥俄州克裡夫蘭的凱斯西儲大學進行,這是在11月3日選舉之前,兩位候選人川普與拜登間之間計劃進行的三場辯論中的第一場,因為疫情防控原因,本次現場僅有900名觀眾,但全球有數億人觀看了直播。
作為2020年美國總統競選首場辯論,本次討論的6個大選辯論議題分別為:
最高法院大法官之爭(The Supreme Court)、新冠病毒(The coronavirus)、美國經濟(The economy)、城市中的種族和暴力(Race and violence in American cities)、環境保護(Environmental Protection)、選舉公正性(The integrity of the election)。
這場辯論雖然雙方都沒有提出什麼完整的觀點和計劃,但搞笑程度絕對頂級。
10月7日 副總統辯論
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現任副總統邁克·彭斯(Mike Pence)與他的民主黨對手、現任國會參議員卡馬拉·哈裡斯( Kamala Harris,中文名"賀錦麗")在猶他州鹽湖城舉行了一場90分鐘的辯論。
10月10日 第二場總統辯論取消
原定候選人將在10月15日在佛羅裡達州舉行第二場總統辯論,因為10月2日,川普確診"新冠",CNN10月9日報導,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間的第二場電視辯論取消。報導稱,這一決定是在川普表態拒絕遠程參與下一場與拜登間的辯論後做出的。川普10日在白宮舉行感染新冠後的首場公共活動--在白宮一處陽臺發表演講。
10月22日 最後一場辯論
最後一場辯論將於22日在田納西州納什維爾市貝爾蒙特大學舉行。屆時,雙方候選人將就辯論主持人選擇的6個議題進行辯論,每個議題辯論時長為15分鐘。雙方競選團隊均已同意參加最後一場辯論。最後一場辯論,兩位總統候選人都會爭取以亮眼表現壓倒對方,爭奪選戰最後的主導權。
11月3日投票日
由於疫情在美國持續蔓延,專家估計美國大選可能會有大半選民通過郵寄方式投票,選舉結果可能延遲公布。
12月14日 選舉人團投票
538名選舉人投票,獲得270張票數的候選人勝出。
關於美國總統選舉的新聞中,時不時會出現一些晦澀難懂的英文詞彙,現在為大家帶來與美國大選有關的英語詞彙:
美國總統大選: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一般會在election前面加年份,比如今年的大選是2020 election。
presidential candidate 總統候選人
川普是共和黨 the Republican Party的候選人
拜登則是 the Democratic Party的候選人
競選的時候單打獨鬥那可不行,必須得有running mate(競選搭檔)
美國的50個州可分為red states/ blue states, 紅州/藍州,共和黨支持率較高的州在大選地圖上用紅色標示,民主黨用藍色標;
以及非常關鍵的(搖擺州)swing states, 或者叫purple states
投票的地方叫voting/polling station
投票可以說是Cast a vote
如果是還沒想好投誰的就叫undecided voter(未決定選民)
大選的投票分兩種,popular vote(普選票)和electoral vote(選舉團所投的票)。決定最終誰勝出的是electoral vote.
landslide 壓倒性優勢
attack ads 攻擊性言論
Super Tuesday:超級星期二,年初預選時,會有多個州集中在星期二進行選舉,其結果對最終黨內提名會產生重要影響,這一天因此被稱為「超級星期二」。
Delegates:代表,民族黨、共和黨、參議院等參加選舉的候選人都用這個詞。
National Convention:全國代表大會,前面加上Green、Democratic、Republican就是各個黨派的代表投票選出參加總統和副總統競選候選人的會議,通常在7,8月份。
contested convention: 僵局會議,總統初選參選者所獲的黨代表票數若未過半,可召開僵局代表大會,屆時2000多名黨代表無須依各州初選結果,重新投票決定候選人。與協商會議沒有正式區別。
Dropped Out:退出,在競選過程中候選人接連退出,最後剩下那麼幾個能打的。
Electoral votes:正式計算選舉人票數並正式宣布選舉結果。
Exit Pool:投票後民調,對剛剛投過票走出投票站的選民進行問卷調查預測大選結果。
Election Day:選舉日,是普選的選舉日,首個星期一的翌日(也即11月2日-11月8日之間的星期二)。
Inauguration Day:美國總統就職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