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音樂裡的人聲

2020-12-23 TK斜槓青年
歡迎關注公眾號「東川以東」

音樂,出現在百萬年前。

原始的節奏呼號聲、骸骨和石頭的敲擊聲,甚至任意兩種自然界可以找到的東西,相互接觸所產生的聲音,都成了一種最原始的音樂形態,噪音。(和樂音相對)

人聲,從具有審美性的音樂誕生開始,就是它的一部分。走過古典音樂源頭的「格裡高利聖詠」(一種沒有樂器伴奏、只由人聲演唱的宗教音樂),也走過現代流行音樂源頭的「田間呼喊」(19世紀時,美國南部底層黑人間盛行的歌曲形式)。

當下,走在大街上,你的耳機裡可能就正在放著某位歌手的音樂,商家店鋪裡也在外放著網絡神曲,音樂走向全民化。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喜歡或者常聽的歌手。但真的細細想來,除去這位歌手本身,到底,喜歡他/她音樂中的什麼?

誠然,曲風、旋律等等都是吸引你的特點。即便他是唱作型歌手,大多數時候,最後牢牢抓住你的還是因為作品裡的人聲部分,可能恰好是某個音色、某種唱法對上了你的胃口、你的感覺,這時候的共鳴,是最長久的。

人聲,從音樂的開始,從嚴肅音樂(古典)與通俗音樂(流行)的兩條線的開端,一直延伸至今,光彩奪目。特別的,加上通俗音樂所具有的商業性、通俗性、時效性,10年前的某張專輯上,可能就會赫然印著,某某歌手清澈動人、不染世俗的聲音。這無疑比音樂中的其他部分,旋律、詞曲者等,更能夠成為公司的一大賣點。

這導致了很多人往往更了解歌手,卻不了解歌手背後的製作人、作詞家、作曲家。當然,人聲作為流量的聚焦點和包裝點,無可非議。但因此引發的版權問題,一直到近幾年著作權完善、幾大音樂運營商分割戰場後,才慢慢好轉。這一現象改觀,很大程度上也因為各大音樂類型的綜藝節目上線,音樂的多元化開始普及。

在人聲盛行的時代,不能忽視的是身邊還有很大一部分人,偏愛純音樂。班得瑞、石進等等,這些都能成為陪伴入眠、舒緩情緒的極佳選擇。

緊接著,在一些論壇上有人提出,現代音樂作品中,人聲是否被過度濫用了?

就我的觀點來說,是,也不是。

如果把人聲和配樂的融合程度做一個劃分,粗糙地把人聲分為樂器化和非樂器化。(這裡,樂器化人聲並非局限在人聲要模仿某一種現有的樂器。)現代音樂中,樂器化人聲遠遠不夠,非樂器化人聲的確泛濫。

做商業,你很難將人聲淡化,放在一首歌中,成為一支主音吉他,貝斯,或電鋼等。這樣的歌曲,沒有專門為之聲線打造的編曲,很難出眾。

現代流行音樂裡,還真的就有這麼一類人。梁博,就是其中之一。外界一直盛傳,奪得中國好聲音第一屆冠軍之後,放棄名利、出國系統學習音樂,是他能夠在音樂路上走得更遠的原因。我以為,梁博的獨特之處,在於他始終把人聲,作為整首音樂中的一部分。這一大特色,和他本身作為唱作人有很大關係,以及擁有自己的樂隊。寫最愛的詞,譜最適合的曲,這時候的人聲,更像是交響樂中的指揮作用,所有的樂器,都歸為一種宏大的意境之中。

另外,難得一見的,在《我是唱作人》綜藝裡,梁博帶來的幾首歌曲,都有極長的無人聲伴奏,《表態》1分50秒,《出現又離開》2分40秒,《你會成為你想的那個人》1分53秒,《黑夜中》達到了恐怖的2分57秒。這是留白,也是一種訴說。

雨神蕭敬騰在單飛之後,組建獅子合唱團,有很多人為他打抱不平,明明只有老蕭一個人在唱,怎麼叫合唱團呢?蕭敬騰在2017年《歌手》中說,其實人聲,也只不過是一種樂器。無疑,在他的搖滾樂中,人聲部分是極為出彩的。

對樂器化人聲的追求,很多歌手都在嘗試。12世紀,阿爾泰山原住民族創造呼麥;以及一個冉冉升起的音樂類型,阿卡貝拉(Acappella),看過《完美音調》,對此都不會陌生。很多人聲實驗的曲目都可以從這裡出發。龔琳娜的《忐忑》,張杰的《自己》中模仿電吉他的超高質量B5混聲,以及義大利海豚音歌手Nicola Sedda在《Colors》中類似鋼琴的音階爬升,去拓寬人聲的極限。

甚至像Two Steps From Hell這種主攻SOUND TRACK(原聲配樂)的公司,都把人聲作為創作的招牌元素。加入唱詩班(Choir),甚至在某些單曲中,採用花腔女高音,都成了一大記憶點與賣點。聽過《Victory》,就不能不承認,人聲對整個背景的深度與廣度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針對人聲的弊端:相對於其他樂器,音域窄,演唱水平參差不齊,易疲勞等等。人聲,究竟能夠走多遠?

從音樂本體論來看,構成音樂的聲音、行為和概念均是音樂。從這個意義上,人聲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失色。你可以對當前很多音樂無感,那只是因為在接納新音樂的時候缺乏共識。Psappha在《Eight Songs for a Mad King》裡看似癲狂的人聲,恰恰說明了這一點。

但不可否認的一點,從音色的審美上來講,人聲是我們最本源的聲音,是最熟悉的聲音。

大多時候,是人局限了音樂,而不是音樂局限了人。

吳融在《李周彈箏歌(淮南韋太尉席上贈)》的兩句詩,「絲不如竹,竹不如肉」,盛讚聲樂在自然音樂之中無可取代的作用。

你可以在Cubase中設計節奏、loop,在Sibelius中寫出一個個音符,再導入一個個越來越接近樂器本色的音色庫,但目前為止,甚至可以自信地說,在之後的很長時間裡,樂器化人聲無可替代。

參考資料: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830409

https://www.nicolasedda.com/

相關焦點

  • 音樂製作課:如何在唱片裡創造厚實感的人聲Vocal?方法在這
    大家好,我是「音樂製作課」創辦人、混音師阿輝。在幾乎所有類型的唱片中,人聲都是音樂中最為重要,也是錄音、混音時最難處理的元素之一。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創造巨大的Vocal的方式,即利用錄製搭配上正確的混音讓Vocal人聲更巨大、更突出的方法。
  • 感受觸動心靈的音樂,JBL耳機穩定還原人聲!
    音樂發燒友們喜歡聽什麼?當然是能夠觸動自己心靈的高品質音樂啦,一款好的音樂耳機,能夠穩定還原人聲細節,讓你與歌手產生共情,讓你盡情的沉浸在音樂的世界裡。JBL這個品牌在音樂行業裡有很大的建樹,JBL標誌性純正低頻音效更是廣受好評,能夠大幅度的保留了原音細節,增強聽歌效果,比如說一下這幾款耳機,都是高性價比的優質產品。
  • PR教程第33課:背景音樂自動躲避人聲
    相信刷過抖音的朋友都遇到過這麼一種情況:視頻裡面的背景音樂掩蓋了人聲對白。這個時候,觀眾內心會挺不舒服的,難免吐槽。那麼,我們在剪輯視頻時,如何均衡背景音樂與對白的聲音呢?第一 自動躲避人聲選中人聲對白音軌,於效果欄點擊基本聲音。然後點擊響度,使其展開,點擊自動匹配。最後在剪輯音量處提高音量。
  • 人聲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樂器——Resound理想人聲阿卡貝拉樂團
    她收穫的不光是個人音樂的認可與肯定,更多的是她把一個古老優美的音樂形式再次重現在中國大眾的視野裡。中國阿卡貝拉理想人聲樂團在她的努力與推動下有了更大的舞臺,華語樂壇應該有這種天然的歌者和樂隊,把它獨具藝術魅力的聲音在一切向美而生的世界裡傳唱。阿卡貝拉起源於十世紀中期的義大利教堂音樂,後來又以牧野風格的阿卡貝拉興起。
  • 每日一個剪輯小技巧:Pr如何將原片的人聲和音樂分離,全是乾貨哦
    每日一個剪輯小技巧:Pr如何將原片的人聲和音樂分離,全是乾貨哦!二次創作的小夥伴都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下載一部電影或者短片,往往在精彩處,我們想單獨用它的人聲,從而添加新的背景音樂達到不一樣的效果,可偏偏電影或短片本身就有背景音樂,去又去不掉,可同時播放兩段音樂,人聲就會很小或者是聲音很雜,這該怎麼辦呢?如何才能將電影原片中的人聲和音樂分離呢?很簡單,小編教你,想學的小夥伴們抓緊動起來。
  • 低頻動感有力量,人聲淳厚耐聽!帶來悅耳流行音樂的聽歌利器
    今天個大家分享一款小巧的可以隨身收納的真無線藍牙耳機:徠聲AT200,在音質方面更適合聽人聲,特別適合流行音樂,帶來曼妙聽感很細膩。袖珍潮流,佩戴舒適無懼汗水筆者開箱的是星空特別版,潮流炫酷顏值,仿佛璀璨夜空,光彩奪目。充電倉既小巧又輕便,手感非常舒適。
  • 從跳舞機到指尖旋律 淺談音樂遊戲發展史
    音樂可以讓人放鬆身心、熱血沸騰;遊戲則能夠愉悅心情、緩解壓力。音樂與遊戲二者相輔相成,營造出動感十足的音樂,強勁帶感的節奏以及酷炫華麗的視效,為玩家帶來觸動心弦的視聽盛宴,這便是我們所熟知的「音遊」。
  • 人聲合成、記譜軟體、意念作曲……「黑科技」會顛覆傳統音樂嗎?
    隨著科技蔓延到藝術領域,音樂舞臺也與科技有了更多的融合與互動——人聲合成、聽音辨曲、記譜軟體、意念作曲……從某種角度來說,越來越多的「黑科技」正在入侵傳統音樂領域,帶來革新的同時,也讓傳統創作者開始思考如何才能不被機器超越。
  • 人聲本家是什麼意思
    隨著現在原創音樂和虛擬歌姬以及各種唱見的出現,我們在看一些音樂歌曲和視頻的時候經常能看到這麼四個字——人聲本家,這個標籤的出現時間不長,很多小夥伴還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小編今天就來為大家解釋一下這個詞的意思。
  • 音樂淺談:徐譽騰的《等一分鐘》
    音樂淺談:徐譽騰的《等一分鐘》如果說用一種東西來描述生活的喜怒哀樂,音樂肯定是最具有話語權的;創作者創作音樂的過程,就是不斷體驗酸甜苦辣,體會生活的過程,也是創作者情緒積攢到一定程度爆發的過程。音樂總是能引領不同的聽者,找到自己情緒的宣洩口,在音樂中找到心靈的契合點。
  • 音樂秒變伴奏!一招教你怎樣消除音頻文件裡的人聲
    我們都知道,在利用Pr軟體處理視頻時,經常會遇到需要消除人聲或者背景音的事情,利用它是可以輕輕鬆鬆去除的。但如果是需要消除音頻中的人聲部分應該如何操作呢?其實很簡單,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實現的方法步驟,簡單幾步就能掌握!
  • 如何消除音頻中的人聲,保留背景音樂?
    在處理音頻時,是不是都想要去除人聲,將音頻製作成伴奏? 如果想要完全將人聲從音軌中消失,那小編就很負責任的告訴你,這個是不行滴。不過,無法從音軌中完全消除聲音,但我們可以儘量的去減少人聲。想知道是怎麼做到的嗎?
  • 怎樣消除伴奏人聲?這個方法最簡單
    其實消除伴奏人聲有很多方法,只是大部分都比較複雜,需要專業的軟體和技術才能實現。人聲消除器的界面 這裡就向大家介紹一個特別簡單的方法,任何小白都可以輕鬆上手。我們直接用酷狗音樂+隨心版人聲消除器就可以實現(隨心音頻工作室微博有提供具體安裝教程和下載),人聲消除器可以任意消除原唱歌曲伴奏人聲,只需一鍵點擊,原唱歌曲就能秒變伴奏,操作起來非常簡單。
  • BC221 刺 伴奏 無人聲 Jon Bellion All Time Low 伴奏 無人聲
    BC221 刺 伴奏 無人聲 Jon Bellion All Time Low 伴奏 無人聲錯過你 - 羅昭華詞:於子璐曲:於子路>編曲:傳奇音樂混音:傳奇音樂監製:張智棋製作人:楊學濤還記得那次你說的分手我不停顫抖著雙手求你別走別走
  • 只需1 分鐘,這個網站用 AI 分離歌曲的人聲、伴奏和樂器聲
    將歌曲中的人聲和樂器聲分離是一件讓想使用音樂伴奏的人頭疼的事情,傳統的音樂製作軟體使用門檻較高,處理起來不光費時而且效果不一定好。 糰子DanGo.ai(https://dango.ai/)——微博網友@無吔學生近期利用AI技術做的這個能分離音頻軌道的網站火了。
  • 教師資格證筆試音樂高中音樂鑑賞備課淺談(二)
    教師資格證筆試音樂高中音樂鑑賞備課淺談(二) http://www.hteacher.net 2020-10-16 14:55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以文化人聲入人心,2020青科大首屆操場音樂節燃放初冬
    本次活動採用最受大學生喜歡的戶外音樂節形式,廣泛徵集了《375路》《青科姑娘》等具有青科大特色的音樂節目,竹笛、琵琶室內樂團帶來了中國優秀傳統音樂演奏,以及小提琴三重奏、高校「迴瀾青韻」合唱團帶來的中外多元風格的音樂表演,青春活力洋溢著整個操場,學生們用音樂表達著對校園和祖國最純碎的尊敬與熱愛。
  • 眾多燒友公認的人聲利器,舒爾SE846-BT2詳細體驗
    對於廣大音頻發燒友而言,舒爾SE846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款家喻戶曉的經典耳塞,很多聽過這條耳機的燒友都給出了一致的評價,那就是人聲好聽到炸的「人聲利器」。如今隨著時代不斷的發展,大家對於藍牙耳機的需求變得更高,為了迎合時代的進步,舒爾SE846先後推出了BT1、BT2兩個帶有藍牙線的版本,而本文介紹的就是舒爾SE846-BT2版本的詳細體驗。
  • 當把李健的歌伴奏和人聲分離來聽,是種什麼體驗?
    錄音棚錄製一首歌非常的複雜,簡單可以理解成為兩大部分:樂隊錄製伴奏,和歌手錄製人聲。伴奏的錄製大部分時候是提前錄製,當然也有和歌手的人聲同時進行錄製的。比如演唱會或者音樂類節目。
  • 淺談音樂,遊戲,監聽耳機的區別
    這是我的音樂耳機,AKG的K701高阻抗耳機,需要搭配耳放。入門的音樂耳機的話,500左右可以了。一般人不必投資太多。音樂耳機主要是要聽到音樂的層次,樂器,人聲,高低婉轉,聲場的宏大。出發點和音樂的耳機是不同的。絕大多數的遊戲耳機都需要自己再對輸入的音頻信息進行處理。不需要讓玩家聽到所有特別高質量的高中低頻,甚至很多時候要壓制住低頻,讓玩家能夠聽清楚中高頻的信號。低頻信號太多容易讓玩家覺得哄頭同時聽不見玩家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