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傳統武術 傳承菩提拳法」 農家大院大有作為

2021-03-05 濱州體育

近日,無棣縣朱氏菩提拳研究會揭牌儀式車王鎮朱家村村兩委大院內舉行。村民們歡聚一堂,共同見證研究會的成立,成立儀式上還為菩提武韻優秀教練及學生頒獎、並為在朱氏菩提拳武術健身廣場及展館布展建設中湧現出的愛心村民頒發公益奉獻等獎項。

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延續,更是中華民族獨具特色的文化靈魂。已有200多年歷史的朱氏菩提拳,在幾代傳人的不懈努力下得以傳承和發揚,推動了全民健身在農村深入開展,在基層遍地開花。

據了解,朱氏菩提拳是中華民族傳統武術流派的一種,在朱家村歷經朱法堂、朱德恆、朱登閣三代傳承人近二百年的傳承。朱氏菩提拳其風格獨特,變化多樣,剛柔相濟,快慢相間,形神兼備。在傳承中融合了白猿拳形體輕盈、動作敏捷和點子拳短、平、快的特點,逐步形成了獨具風格的朱氏菩提拳,如今的拳法凝聚著歷代傳承人的智慧和結晶。

濱州市武協副主席、朱氏菩提拳研究會名譽會長朱樹理說:我們成立朱氏菩提拳研究會,初衷就是想把習練和愛好這個傳統武術、朱氏菩提拳的人士團結吸收進來;一起探討研究,菩提拳的傳承與發展,同時研討它的歷史。  

「孩子們是文化傳承的未來和希望,練拳得從娃娃抓起,」在朱氏菩提拳表演環節中,少年武術隊的隊員們個個生龍活虎、姿勢舒展、剛勁有力,充分展現了當代青少年們陽光、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讓現場觀眾領略了中華傳統武術的魅力和風採。

現有的38名學員,通過近兩年的練習,從一開始對傳統武術、對朱氏菩提拳的一無所知,到如今弓步、馬步、歇步,正踢、側踢以及菩提拳第一套、第二套、五步拳、太極扇等都有了初步掌握,他們練習起來個個生龍活虎、姿勢舒展、剛勁有力,充分展現了當代青少年們陽光、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

雖然他們的習武設施簡陋、場地窄小,僅有朱樹理等老拳師免費教學,但拳法傳承活動卻是精彩紛呈,先後開展了紀念朱氏菩提拳第三代傳人朱登閣先生逝世三十周年、朱氏家族修譜公益演出等系列活動,曾參加濱州市第二屆非物質文化遺產武術比賽,獲得個人一、二等獎和團體一等獎,在濱州市第十四屆全民健身傳統武術大會,榮獲2枚金牌、10枚銀牌、2枚銅牌的好成績。

相關焦點

  • 朱樹理—— 傳承菩提拳法 弘揚傳統武術
    在車王鎮有這樣一種說法「文有千年古桑園,武有朱氏菩提拳」。朱氏菩提拳就是朱家村的靈魂所在,也是這個村尚武精神的體現,朱家村一直有「尊師重教、崇文尚武;同姓同德、凝心聚力」的古訓,朱氏菩提拳的開山祖師朱法堂曾立下武訓「菩提拳法出少林,吾輩有緣德為先;內修外練強體魄,主守從攻戒殺念」。朱氏菩提拳與朱家村有緣就源於這個村原來淳樸的村風、民風。
  • 洛陽:弘揚武術文化 發揚武術精神
    洛陽:弘揚武術文化 發揚武術精神 中國法治河南訊(孟中洲 岑根成 通訊員 宋金明)11月15日,由洛陽市西工區武術協會聖行心意六合拳
  • 傳統武術真的不能打嗎?這種拳法就是個例外
    傳統武術在實戰中到底能不能打,越來越遭到現代人的質疑,由於現代武術太墨守成規,拘泥於攻防套路,不能在臨戰交手中融會貫通,根據瞬息萬變的戰機,出於本能的見招拆招,才造成人們對傳統武術沒有實戰性的認知。傳統武術在實戰中到底能不能打實際傳統武術中的很多拳法是具有很高的實戰價值的,大聖拳就是以實戰為根本,在實戰中是以全身各部位皆可作為拳頭來攻擊對手,有十拳之說法,這十拳是以頭、肩、肘
  • 「弘揚傳統 開拓創新」傳統武術國家集訓隊成立暨傳統武術搏擊項目...
    為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武術文化,促進武術運動更加規範、健康、有序發展,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於2020年11月1日至30日在江蘇省南京市仙林體育中心進行傳統武術國家隊集訓和傳統武術搏擊項目研製工作。
  • 奧運會武術冠軍趙慶建: 傳承武術精神,弘揚中華文化
    奧運會武術冠軍趙慶建: 傳承武術精神,弘揚中華文化
  • 洛陽:弘揚武術文化 發揚武術精神
    河南省武術協會查拳研究會主席、洛陽市西工區武術協會主席宋金明致辭,西工區教體局體育辦李朝亮宣布活動開始活動現場,西工區武術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聖行心意六合拳委員會主任王琪展示了本門的四把錘;八卦掌委員會主任郭豔花展示了本門精華技能;形意拳委員會主任王麗娜展示了本門技能;查拳委員會主任範東森展示了老查拳四路;心意六合拳楊文宇展示了精妙拳法;秘書長李要武展示了精彩的四路查拳;西工區武術協會副主席簡東苗展示了五型連環拳
  • 傳承傳統文化 弘揚詠春技藝(4)
    新華社照片,廣州,2020年11月22日傳承傳統文化 弘揚詠春技藝11月21日,廣州市番禺區盧氏本能詠春拳訓練基地的學員在練習「鐵腿斷木方」技法。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的國家級武術六段詠春拳教練盧彥敏,自幼師承詠春拳名家盧繼甜,並取多家之長融於詠春拳傳統技法之中,使傳統詠春拳得到更好的傳承發展。盧彥敏從事詠春拳傳承40年來,到過13個國家進行國際武術文化交流與推廣,為詠春拳培養出了300多名弟子。
  • 傳統武術實戰家少?把拳練出功夫有多難?
    我們說的練拳,現在大概是指練習傳統武術,練拳的苦,練過的都有體會。拳法無好壞,功夫有高低。這雖然只是對兩個拳種的比較,但是也是真實地反映了傳統武術練拳者出功夫快慢與自己所練的拳法本身是有一定原因的。武術流派的產生這是武術發展的歷史問題,各流派拳法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這就造成了練習者的練功內容的不同。
  • 精羽聯「傘形山大院農家貢姜杯」羽毛球對抗賽
    12月5日,在「傘形山大院農家貢姜」企業親情贊助下,精羽聯2021迎新年會羽毛球對抗賽在銅陵恆大球館隆重舉行。本次比賽共設男子雙打、女子雙打兩個項目,在組委會的精心籌備下,比賽秩序井然,順利圓滿。
  • 海口舉辦武術進校園活動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中新網海南新聞12月12日電(符少男) 海口市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局、海口市教育局日前在海口市四個區開展主題為「傳承中華武術魂 爭做陽光好少年」的武術進校園活動,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生體育、德育相結合,增強學生體魄,豐富校園體育文化。學生練習武術。主辦方供圖學生練習武術。
  • 中國武術協會關於加強行業自律弘揚武術文化的倡議書
    大 中 小 廣大武術習練者、愛好者、工作者:       中華傳統武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 少林寺下院重振「月山八極拳」,它被稱作中國傳統武術「活化石」
    嶽龍 攝在中國傳統武術界,素有「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之說。史料記載,八極拳源於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月山寺,故又稱「月山八極拳」,由來自少林寺的月山寺開山祖師空相大師和其弟子崇蒼(蒼公)在借鑑少林武術基礎上,歷經20餘載創立,並代代相傳。「明清時期,月山寺八極武僧有上千人,東院習文,西院練武,蔚為壯觀。」
  • 重慶市南華中學校弘揚地方武術傳統 創建特色教育品牌
    原標題:重慶市南華中學校弘揚地方武術傳統 創建特色教育品牌早在上世紀50年代,被譽為中國當代「十大武術名師」的趙子虯老師,就開始在學校內外開展武術活動,編寫了多部武術專著,培養了許多武術傳人。後來,以廖寧、李黎等老師為代表的「南華人」不斷傳承接力,深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將中華武術文化進一步發揚光大,使之成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的南華特色項目。學校緊緊圍繞「武術特色」下功夫,於2016年成功創建重慶市首批高中體育課程創新基地。
  • 「開靈杯」2020 寧波市奉化區溪口鎮首屆傳統武術比賽圓滿落幕
    為傳承中華武術,弘揚民族體育精神,提高奉化武術運動的競技水平,進一步推動我區全民健身運動的蓬勃開展,9月20日下午,「開靈杯」2020 寧波市奉化區溪口鎮首屆傳統武術比賽在溪口武林廣場圓滿落幕。共有來自溪口鎮各企事業單位、村(社區)經過海選、初賽等環節產生的62位武術業餘選手參加了本次傳統武術比賽。晚上還進行了閉幕儀式暨文體展示晚會。
  • 《街霸:對決》×霍氏迷蹤拳:遊戲與文化的深入聯動,中華武術弘揚...
    前期,《街霸:對決》在宣布定檔11月26日的當天,表示將與中華武術進行長線合作,開展中華武術弘揚計劃。在第一期「以武會友」共創活動中,霍氏迷蹤拳以領先的票數拔得頭籌,將與街霸手遊《街霸:對決》來一次中華武術的深入聯動!
  • 螳螂拳:當代社會中,實戰性拳法沒有生存空間,傳承出現斷代危機
    螳螂拳不同於其他象形拳,它特點突出、拳風別致,有一套比較完整的體系,在山東四大名拳當中(螳螂拳、孫臏拳、四通捶、文聖拳),螳螂拳位列第一,在知名度上,遠遠高於其他三種拳法,螳螂拳也是中國首批被系統研究的的傳統武術之一。
  • 立明堂:永春拳正宗傳人帶你體驗中華武術
    而家喻戶曉,把中國武術推向世界的李小龍,則是葉問的「封門弟子」。每一年廣東地區都會舉辦多場永春拳的隆重賽事,參賽選手從少年組到成人組不等。 為了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永春拳得到更好的推廣和傳承,立明堂將攜手永春拳第五代傳人陳績業老先生,傳授《永春拳》之正宗拳法,即可增強體質,又可防身護己,男女老少學起來毫不費勁卻能事半功倍。
  • 天罡山餐飲接待中心—白石人家特色農家大院
    這裡薈萃滿族菜餚之精華,集傳統飲食文化為一體。農家菜均源自當地的山野菜、土特產為主,經過廚師精心烹飪。如:酸菜燉豬肉、笨雞燉蘑菇、大鍋燉活魚、排骨燉豆角、豬血腸、小河魚、東北蘸醬菜等。晚上可以在大院進行特色篝火及卡拉OK等豐富多彩的娛樂項目。讓遊客在享受大自然美景的同時享受吃的樂趣。農家大院日可接待用餐1000餘人,農家大院日接待住宿110人,有獨具特色的4人間朝鮮大炕、有獨立衛生間的標準客房。
  • 開封傳承民俗體育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優秀傳統體育項目展演 作為本屆大賽唯一一個展示項目,傳統體育展演魅力十足,來自開封、鄭州、周口、洛陽、焦作、滑縣等地7支代表隊帶來了30個傳統民俗體育展演,讓觀眾享受了一場美味的體育文化盛宴。由於北宋時期民間的習武風氣盛行,在北宋時期多有各種武術社團,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射箭,並且在當時成立了比較大的結社組織——弓箭社。他們平時種田,閒時習武,組織健全、紀律嚴明,起著保衛家鄉的作用。因此,在當時有著「帶弓而耕,佩劍而樵,出入山坂,飲食長技與敵國同」的說法,可見當時民間習武風氣一斑。
  • 第三屆《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節目項目」旨在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以及《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等相關文件要求,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