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周曉荷
7月15日是我省2020年中考第一天。語文考試結束後,記者邀請鄭州外國語中學、鄭州八中名師,對作文予以解讀。
一
周娟:鄭州外國語中學語文備課組組長,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骨幹教師,鄭州市第六屆名師。
隨著第一場考試的結束,2020年河南中考作文在大家的期待與猜測中現身了。
注重立德樹人,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給學生以積極的價值導向和生活態度,是河南中招試卷的傳統,作文也不例外。
「危+機——危險往往與機會並存,困難常常與希望相伴。所以,遇到危機時,要捕捉、創造機會化解危險,要懷抱希望克服困難。」材料中這樣的語句很容易讓學生想到「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想到「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這充分體現了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體現了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
同時,河南省中招作文注重「可寫性」「選擇性」「導向性」「探究性」,更傾向於考查學生的思維方式、思維品質以及文學積累等綜合素養,今年的作文題目也堅持了這一點。
作文形式如大家所料,穩中出彩:一則材料,兩個任務,自由選擇。一則材料引領下的兩個任務有關聯又有區別。關聯主要體現在兩個寫作任務的展開都要建立在材料對危機的新穎解讀上;區別主要體現在文體要求上,記敘文「我的危機故事」暗示學生要有事寫有情抒,議論文「談談你對危機的思考和認識」暗示學生要有理說有例循。
兩個任務,兩種文體,可敘可議,材料中又有明確的核心語句,因此審題障礙不大,學生都有話可說。但是若想寫好,則需要謹慎構思。
1.「我的危機故事」這個命題作文依然含有河南中招作文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招牌字——我,這顯然還是堅持在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生活和成長,並對此有真實感悟。學生在構思時要以「我」為中心,挖掘和刪選出生活中最有意義的「危機故事」。題幹中要求寫出「你是如何化解的」,既是故事的敘事重點和曲折所在,也是這個「危機故事」的核心價值。千萬不可只寫危機而不寫化解過程,也不可只有事件而無議論抒情的點睛之筆。另外,對於大多數考生而言,在生活中遇見「嚴重困難的關頭」這種情況是不多見的,因此要關注生活中的小危機,以小見大,寫出自己真實的思考和感悟。
2.議論文要求「談談你對危機的看法或認識」,考生要在如何看待危機、如何化危為機這兩個方面做文章。如何看待危機,側重於心態與戰略;如何化危為機,側重於方法和戰術。寫作時要論點鮮明、思路清晰、論據豐富,論證充分。選擇論據時,小到個人、家庭,大到企業、國家,化危為機的事跡都可以作為論證的素材。引用一些與此相關的名言警句不僅可以使論證更加充分有力,也可以使文章的語言形象典雅,亮點更加突出。這對考生平時的作文積累是一個挑戰。
總之,這是一個極具有思辨性的題目,熱愛思考生活的學生總能寫出真情實感,熱愛閱讀和積累的學生總能寫出深刻的見解。如果故作玄虛或缺乏情感觸動,也會與高分無緣。
二
馮志娟:鄭州市第八中學九年級備課組組長,河南省優質課大賽二等獎,鄭州市優質課一等獎,鄭州市骨幹教師,鄭州市優秀班主任。
2020年河南省中招語文卷上的作文考察形式是河南省一直以來比較穩妥的「二選一」形式,給考生自主選擇的權利,非常符合河南省中招考卷一貫的尊重差異化、個性化的風格。
本次作文命題中心詞非常明確,「危機」。學生對「危機」的理解還是比較熟悉的,因為八年級古文儒家深厚文化的代表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就有「居安思危」的傳統思想滲透。
命題作文「我的危機故事」,「我的」定語成分限定了素材的主人公,提示學生關注自身的成長,尋找語文與生活的聯繫。「故事」一詞則限定了本文的寫作體裁為記敘文,且「故事」這種文學體裁其內涵要求事件的過程有波瀾、有變化、有細節,人物內心的追求有逐漸清晰的痕跡。八年級下期第六單元的寫作主題就是「學寫故事」,避免平鋪直敘,可以設計懸念、鋪墊、誤會、矛盾等方式使事件具有「故事」的鮮明特徵。這樣的波瀾設計也符合「危機」一詞裡的辯證思維,學會從「危」的處境中看到、找到甚至創造「機」的存在,面對逆境和磨難的「危」,學生要擁有辯證眼光去尋找代表希望的「機」,這是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考察。對於學生個人而言,除了常用的「考試失利」「親子矛盾」「友情衝突」等小危機之外,2020年疫情帶來在校高效學習時間的驟減、網課學習狀態的懈怠、河南中招體育和實驗免考帶來的優劣勢的調整、因國外疫情嚴重而出國求學夢想的止步等等,考察的是面對人生的危機,我們應該有什麼心態,如何應對。這是在考察學生的人文素養,尤其是對待生命的態度。「我的危機故事」,「危」是什麼,「危」從何而來,「機」是什麼,是客觀環境帶來的機遇,還是主觀創造的機遇?提醒人們思考如何面對危機。對於普通人來說,恐慌和壓力不能解決問題,只有掌握正確的方法,放平心態,才能完成人生的大考,要學會學習,健康生活。
材料作文,材料的意思是危險往往和機會並存,困難常常和希望相伴,材料還解釋了字典裡「危機」的意思:①潛伏的危險。②嚴重困難的關頭。要求自選角度來確定立意,寫一篇議論文,談談對危機的思考和認識。
其實,對命題作文的主題把握過程就是對材料作文論證層次的部分梳理。常規思路,我們可以按照「個人-集體-國家」的橫向拓展層次來表達自己對「危機」的思考認知和應對態度。「危機」對個人生活和追求的影響作為議論文的第一個層次,進而上升到一個班級、一個家庭、一個公司等團隊所面臨的危機及選擇的應對方式,再上升到國家民族的角度,結合當下時事,我們可以聯繫到我國遭遇到的嚴重疫情、近期南方洪災、來自國際上不公正的歧視和打壓等等,引導學生關注個人命運,更倡導學生堅守「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強化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我們也可以按照縱向延伸層次來表達自己對我國建國的艱難、改革開放的挑戰和機遇並存、強國之路上的磨鍊等等,按照時間順序,按照政治、經濟、文化等不同角度來講述我國在多難的道路上選擇恰當的方針政策砥礪前行,開創盛世的壯舉,表達我們的「國家自信」。議論文的寫作對學生的思維方式、思維品質、社會關注、文學積累等綜合素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廣泛閱讀基礎上能堅持「博學篤志切問近思」的學生,這篇文章寫起來就是得心應手的事了。
編輯:王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