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整整8個月,《奪冠》今天終於歸來。
定檔→更名→提檔(春節檔)→再定檔→再提檔(國慶檔),歷經528天,在兩次重大檔期內,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奪冠》均敢提檔,憑什麼?
其中有一點,至少是:《奪冠》講述的故事主體—中國女排,在國人的集體記憶中,佔據著特殊的情感位置。
中國女排40年的傳奇歷程,足夠動人。
再加上,《奪冠》有擅長描摹大時代與個體關係的陳可辛執導,有步履神態神還原郎平的鞏俐出演,有反差飾演陳忠和教練的黃渤加持,還有新一代中國女排隊員的真人出鏡。
將藝術虛構與真實還原巧妙結合,想必可以激起無數國人的集體記憶。
關於電影如何展現郎平與中國女排的拼搏之路,大家自可以去大銀幕好好觀賞。
接下來會把目光投向銀幕背後,看看中國女排走過的這段曲折路途上都有哪些令人難忘的小插曲。
回看這些小細節、小故事,能讓我們對那段歷史添一份更加感性的認識,也可構成對電影的補充,兩相結合,觀感更佳~
竹棚搭起的訓練館
在以老女排為主題的前期預告片裡,著重表現了當年郎平與她的姐妹們在簡陋的訓練基地裡苦練的場面。
這個訓練館即是福建漳州訓練館,為新中國第一個排球訓練基地,建於1972年。
說是基地,其實條件極為簡陋。
場館最初是竹子搭起來的棚,「地板」是黃土石灰鹽混合鋪成,隊員們經常在這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擦傷,睡覺時未癒合的傷口會與床單粘在一起,早上起來後要忍著痛撕下來。
自來水供應短缺,姑娘們結束一天繁重的訓練後卻無法衝澡,真是自虐般的苦修行。
「那時候我們打球,真的是什麼都沒有」,黃渤飾演的陳忠和在片中對著新女排姑娘們說。
他的身後是一面印有許多凹陷的牆,便是姑娘訓練擊球動作時長年累月砸出來的印記。
男陪練「小陳指導」
大家都知道陳忠和是帶領中國女排奪得雅典奧運冠軍的名指導,但直到《奪冠》可能很多人才知道原來他也是當年郎平隊的陪練員。
打破守舊引入男陪練制度,是「魔鬼教練」袁偉民先生(片中由吳剛飾演)的首創。
女排成立之初,他就向全國各省的男排發出了邀請,陳忠和即是最早被召入的一批男陪練之一。
袁指導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明白中國姑娘們的弱項首先在力量,只有先適應了與男排的對戰,才能在遇到力量強項的國外女排時應對自如。
「小陳指導,你好不好再心軟一些啊?」
每當疲憊的姑娘們在準備接受男陪練員重重的擊球時,總會對這個小夥子「乞求」一番,可陳忠和靦腆一笑後,還是要按著教練的指令把球砸向她們。
每當外國女排來訪問時,陳忠和還會悄悄地去打探她們的戰術,因此差點被當成偷窺狂,後來經解釋才消除了誤會。
預告片中,彭昱暢飾演的青年陳忠和演繹的便是這段7年陪練、與女排一起成長的歷史。
「分分合合」
排球是集體競技,女排是集體記憶,但「郎平」確實已成中國女排的名片。
她在過去四十年裡與女排的分分合合幾乎串起了中國女排的所有節點時刻。
郎平18歲時被袁偉民發現並直接破格調入國家隊,當時很多隊員不解,不僅如此,袁指導還讓這個新人擔任主攻手出徵1978年的曼谷亞運會。
首戰不敵「東洋魔女」日本隊,年輕的郎平與袁指導一度遭受質疑,但經過又一年的備戰後女排便反敗為勝拿下亞洲冠軍,郎平成了中國女排的「新兵器」。
1981女排世界盃
待到1981年在日本舉行的女排世界盃,郎平和隊友們創下了驚人的七連勝記錄,奪得屬於女排的首個世界冠軍。
隨後郎平繼續帶隊徵戰了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1985年女排世界盃、1986年女排世錦賽,完成女排史上驕傲的「五連冠」。
1984洛杉磯奧運奪冠
1986年郎平與老一代女排隊員相繼退役,可惜的是中國女排也陷入了長達近十年的沉寂,傳奇落幕。
1995年,早已退役九年、先後赴美留學並在歐洲各國執教的郎平回到了北京一處十平米的宿舍,她臨危受命擔任國家隊教練,緊急備戰1996亞特蘭大奧運會。
1996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的郎平與陳忠和
雖然女排在亞特蘭大最終不敵古巴,但時隔8年再入決賽意味著中國女排拿回了自信和尊嚴。
1999年,舊傷纏身的郎平卸任,再次遠赴海外(義大利)執教;
2004年接受美國排協邀請任教美國女排,於是有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陳忠和VS郎平的中美巔峰決戰。
2009年,隨著陳忠和卸任,一度重燃希望的中國女排再次陷入歷史怪圈——教練更替頻繁、新黃金一代隊員退役,2012倫敦奧運會,止步四強。
當初的老女排們早已全部隱退,老友陳忠和也婉拒了二次出山,轉了一圈,女排教練一職還是落到了至今仍堅守在一線的郎平身上。
「我就站好這最後一班崗吧。」
2013年,53歲的郎平再次回歸,帶領著惠若琪、朱婷、張常寧等新一代隊員連奪2015女排世界盃冠軍、2016裡約奧運會冠軍和2019女排世界盃冠軍。
郎平也成為既拿過奧運冠軍的運動員也拿過奧運冠軍的教練員,世界排球史上的第一人。
打破傳統的訓練
除了亮眼的戰績,郎平對中國女排的貢獻還體現在隱性層面。
中國女排一向以「拼」著稱,但敢拼敢打的同時也對運動員的身體造成了不小的損傷。
在歐美有著多年執教經驗的郎平沒有沿用前輩教練的魔鬼訓練法,而是引入了更科學安全的訓練方式。
比如她廢除了負重深蹲,請來了專業的「後勤」保障團隊,根據每個人的體質進行營養搭配、康復保健、數據統計。
如今的女排主力朱婷剛被郎平招進來時面色蠟黃體質較弱,郎平便做起了朱婷的專職代購,從美國為她選購營養品並叮囑她按時吃。
比賽重要、榮譽重要,但身體是根本,郎平不想讓這些年輕的姑娘們落下一身傷痛,不想她們重走自己半生受舊傷折磨的老路。
郎平女兒白浪
《奪冠》中飾演青年郎平的不是別人,正是郎平的女兒白浪,1992年生,身高189公分,在史丹福大學讀書時曾是校排球隊主力。
小時候的白浪也曾抱怨為什麼與母親總是天涯兩隔聚少離多,但隨著長大後開始打排球才了解了母親的苦衷。
1996年郎平首任教練帶領中國隊重回奧運決賽時,4歲的白浪就在亞特蘭大的現場;
2016年里約奧運會時,24歲的白浪特地請假從美國趕到裡約為母親和中國女排加油,還為吃不慣當地食物的女排隊員們定了中餐。
可以說,在美國長大的白浪一直與中國女排淵源深厚。
郎平在與陳可辛商量演員人選時,不經意間提到女兒白浪,然後陳可辛成功說服了白浪出演自己母親的青年時代。
白浪也說,通過這次完全不在人生計劃內的演出機會,終於能切身體會母親和她的隊友們年輕時有多苦、有多棒。
《奪冠》中,除了白浪&鞏俐飾演的郎平、彭昱暢&黃渤飾演的陳忠和、吳剛飾演的袁偉民教練,以及朱婷、惠若琪等現役女排主力的真人出鏡外,一眾新人飾演的老女排隊員的名字背後同樣有著無數值得銘記的故事。
她們是楊希、孫晉芳、張蓉芳、周曉蘭、周鹿敏、陳招娣、陳亞瓊、曹慧英、朱玲、張杰雲、梁豔。
「你也許不知道她們,但她們曾創造歷史」。
問問身邊的父輩,他們應該會跟你講述許多。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絡,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