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科技新聞網
中國科技新聞網12月22日訊(楊晶佳) 12月21日,針對*ST海源(002529.SZ)擬2.485億元向福建君合潤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君合潤達」)轉讓全資子公司福建海源華博裝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源華博」)100%股權一事,深交所下發關注函,就轉讓原因、定價依據、人員關聯等相關事項,要求*ST海源作進一步說明。
據了解,2020年11月18日,*ST海源發布擬設立全資子公司的公告,並於12月5日宣布全資子公司海源華博完成工商設立登記手續,取得了閩侯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頒發的《營業執照》,註冊資本2億元。
12月17日,*ST海源宣布擬以2.485億元的價格將海源華博100%股份轉讓給君合潤達,僅時隔不到半月,海源復材就拋出新設子公司「閃電」轉讓的計劃,此舉也引發了市場對海源復材涉嫌年底突擊創利、以解除該公司面臨的退市危機的猜測。
轉讓子公司收益成扭虧關鍵
海源復材還是沒逃過*ST的命運。
由於2018、2019年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淨利潤為負值,自2020年5月6日起,深交所對海源復材股票實行「退市風險警示」特別處理,其股票簡稱變更為「*ST海源」。
目前,*ST海源仍面臨著退市危機。該公司2020年三季報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ST海源總營收1.74億元,同比減少28.87%,實現淨利潤257.76萬元。三季報解釋,該公司淨利潤增長主要系轉讓全資子公司福建海源華創新材料製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源華創」)股權產生投資收益增加所致。
據了解,海源華創成立於2019年9月,註冊資本3600萬元。2020年1月, *ST海源分別向福建華博睿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福建君合華博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轉讓其50%股權,轉讓款為5400萬元,公司預計獲得損益約3500萬元。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ST海源前三季度淨利-3448.74萬元,仍呈虧損狀態。
四季度末,*ST海源再謀子公司轉讓,且是一家設立不滿1個月的子公司。
12月17日,*ST海源宣布擬以2.485億元的價格,將新設立的海源華博100%股份轉讓給第三方君合潤達。
在轉讓公告中稱,*ST海源表示,其通過本次轉讓海源華博股權,公司預計獲得損益約1.1億元,將計入2020年損益並對年度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
公開信息顯示,海源華博於2020年12月3日成立,由*ST海源持有100%股權,公司註冊資本為2億元人民幣。出資之時,*ST海源以自有資金590萬元以及坐落於閩侯縣荊溪鎮閩侯經濟技術開發區鐵嶺北路 2 號土地及房屋建築、閩侯縣甘蔗街道曇石山西大道69號整座員工公寓作價出資1.94億元。
由於設立時間較短,海源華博並未實際經營。一家剛剛設立不久,並無實際業務的公司,如何擔起2.485億元的估值?
12月21日,深交所對海源華博下發關注函,要求該公司說明轉讓原因、定價依據以及對1.1億元損益的確認時點和會計處理依據。而作為交易對手方的君合潤達也引發了監管關注。
交易對手方成立未滿月
事實上,*ST海源子公司的設立已然一波三折。
11月18日,*ST海源發布公告,其擬以自有資金出資4140萬元及以坐落於閩侯縣荊溪鎮閩侯經濟技術開發區鐵嶺北路2號土地及房屋建築作價出資1.59億元設立全資子公司,公司名稱暫定為福建海源華聚裝備科技有限公司。
而在半個月後的12月3日,*ST海源再發公告,擬對新設子公司出資方式進行變更,其自有資金出資從4140萬元大幅下降至590萬元。相反,其以坐落於閩侯縣荊溪鎮閩侯經濟技術開發區鐵嶺北路2號土地及房屋建築、閩侯縣甘蔗街道曇石山西大道69號26#、27#、30#整座員工公寓作價出資1.94億元,合計出資2億元,最終設立海源華博。
並且,在11月18日發布的公告中,*ST海源還指出,上述用作出資的房產及土地,已抵押給興業銀行總行申請貸款。
作為交易對手方,君合潤達的來歷也滿是疑點。
公開資料顯示,君合潤達成立於2020年12月9日,註冊地址也恰為海源華博註冊地址所在地——鐵嶺北路2號。此時,距離*ST海源籌劃轉讓海源華博股權轉讓,僅相隔8天。
不僅如此,君合潤達註冊資本僅3000萬元,且並未實繳,該公司資本實力與收購海源華博所需的2.485億元資金相比,尚有較大差距。
同樣的註冊地址,作為交易對手方的君合潤達,是否與*ST海源有隱蔽關係?對此,深交所要求*ST海源說明該公司及其董監高、實控人是否與君合潤達存在關聯關係,以及是否存在關聯交易非關聯化的情況。
不僅如此,深交所還要求*ST海源說明公司或實際控制人是否與君合潤達籤訂其他協議,君合潤達及其實際控制人楊場寶是否具備支付能力、支付資金來源等情況。
需要注意的是,扣非淨利潤持續虧損的*ST海源,還在謀求百億元的大項目投資。
12月18日,*ST海源發布關於籤訂高郵市招商項目投資協議的公告稱,擬在高郵經濟開發區設立項目公司(註冊資本不低於10億元),投資建設10GW高效光伏電池和10GW高效組件生產項目,項目擬總投資105億元。
而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ST海源總資產12.32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8.26億元,該公司貨幣資金僅4282.49萬元。
投資公告中,*ST海源也坦陳,本次投資資金需求較大,在具體實施時可能對公司未來現金流造成一定壓力。
對此,深交所在關注函中要求*ST海源結合公司在光伏電池行業的技術儲備、人才儲備情況,補充說明上述投資項目的可行性、項目投資金額105億元的測算依據,上述對外投資是否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值得關注的是,投資公告發布的當日,*ST海源股價漲停,次一交易日,也即12月21日,*ST海源再度漲停,每股股價報6.53元,總市值17億元。
百億投資是否僅為股價炒作的「噱頭」?隨著深交所問詢函而來,*ST海源的真實情況亦將更為清晰。
截至發稿前,中國科技新聞網就上述轉讓子公司股權及百億投資的相關疑點問題向*ST海源詢問溝通,對方表示一切以公告信息為準,暫無更多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