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主可控產業鏈
《2018-2019年中央國家機關信息類產品(硬體)和空調產品協議供貨採購項目徵求意見公告》,明確增加一項「國產晶片伺服器」類別,將龍芯、飛騰等國產自主CPU納入採購目錄,同時,要求入選中央國家機關政府採購中心招標目錄的所有筆記本和臺式機,都必須預裝國產LINUX作業系統。
目前我國自主可控產業鏈可大致分為,基礎軟體(作業系統、資料庫、中間件)、基礎硬體(CPU、伺服器、存儲、網絡設備)、應用軟體(企業服務)三大類。
中國軟體涵蓋作業系統、資料庫、中間件、企業應用軟體和網絡設備、中國長城涵蓋伺服器、CPU、存儲。
中科院旗下主要安可單位是中科曙光,中科院系企業涵蓋了作業系統、伺服器、存儲、CPU。
華為強勢進入國產化領域,布局作業系統、CPU、伺服器、存儲。
二、晶片替代
近年來,處理器、交換晶片、顯示晶片等國產晶片產品已接近國外主流產品水平。中國CPU產品技術研發已進入多技術路線同步推進的高速發展階段。國產處理器形成了以X86、MIPS、SPARC、ARM、ALPHA等架構為代表的系列化處理器產品,產品主頻普遍為1.0GHz-1.5GHz。
國產CPU技術正大步邁向新的階段,為構建安全、自主、可控的國產化信息系統奠定了基礎。基於國產CPU的整機及網絡設備產品已經完全具備替代國外同類產品的能力,產品系列覆蓋計算基礎設施、信息安全、網絡安全需求,具備系統性應用的條件。
三、軟體替代
此前,NetMarketShare發布的全球作業系統市場6月數據顯示, Windows 作業系統佔全世界電腦份額的88.18%,在中國大概佔有95%以上,幾乎壟斷了整個市場。
經過國內廠家的研發投入,目前自主可控基礎軟體突破微軟生態,基本已達國際水平。國產作業系統技術趨於成熟,中標麒麟、紅旗Linux系統具有較高的實用性、穩定性和安全可控性。已覆蓋伺服器、桌面、移動和嵌入式等領域,產品大多採用開源技術。在系統的功能、性能,以及對設備、應用軟體的支持方面也能滿足用戶的使用要求,可支持多種國產化處理器(方舟、龍芯等)架構,滿足當前國產化的應用需求。
四、資料庫替代
從20世紀70年代,美國有資料庫產品的科技公司陸續進入中國市場開始到現在,數據中心都由這三家外國公司提供: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Oracle(甲骨文)、EMC(易安信)。尤其是銀行、電信、電力、航空等實時交易重要的領域。
IBM伺服器、Oracle資料庫、EMC存儲設備(簡稱「IOE」),從伺服器、存儲到應用軟體,「IOE」幾乎滲透到了國內金融業、連鎖業、運輸業的每個角落。為什麼要使用他們呢?以銀行為例,對於銀行而言,任何一筆交易都不能發生錯誤,對資料庫要求極高。事實上,不僅是中國,全世界的重要系統幾乎都在使用這三家公司的產品。
因此,高端資料庫伺服器對「IOE」的替代迫在眉睫。儘管做這個替代難度很高,但我們也做出了一些成績。目前,國產資料庫主要有四家:達夢、金倉、南大通用、神通等。
國內多家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產資料庫與國產處理器、作業系統可深入融合適配,支持商業化部署、容災工具使用。
國產中間件也已具備替代國外產品的能力,基於Java國際標準支持,國產中間件(東方通、金蝶等)與國產作業系統、資料庫的兼容適配成效顯著,並可實現深度定製化開發與優化。國產基礎辦公軟體也已實現與國產作業系統的適配,對嵌入瀏覽器的支持、開發接口、界面風格、與office的兼容方面表現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