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5 13: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雙十二剛過去
一大波快遞來襲
但你是否發現
親自收到的快遞越來越少了
要麼是被放在快遞櫃
要麼送到快遞驛站
要求自行前往領取
快遞員為什麼都不願上樓了?
也許是你太好說話了
不願投訴 怕得罪人
對於要自行去驛站取快遞
不少市民都覺得非常不方便
一位爺叔抱怨
一點也方便
就是快遞員偷懶
一位阿姨也說
快遞本來就是圖方便送到家
現在都要自己去拿
如果不願意自己去拿
你是否會進行投訴?
有人想投訴
但最後還是算了
因為不想得罪人
也有人說自己好說話
也就方便了別人
有人投訴 但遭威脅
也有人投訴
快遞小哥沒送貨上門
這種投訴會被列為虛假籤收
一個就要罰200元
被扣錢的快遞員
可能就會和收貨者發生口角
一位居民就曾因此受到威脅
快遞員放話
如果一直投訴
搞你全家
市民杜先生也因為快遞沒送貨上門
進行過投訴
沒想到快遞員打來電話
態度也是極其囂張
「你來制裁我啊
大不了拘留完了出來
我踢你一頓、打你一頓
這種事我會做的」
快遞員有套「黑名單」
為了減少投訴和處罰
快遞員們總結出了一套辦法
在浦東北蔡一處快遞網點
一位負責人說
店裡只主動幫兩類人上門配送快遞
第一種,是家裡有老人腿腳不方便
另一種則是黑名單顧客
客人態度強硬
有過投訴記錄
就會被列入黑名單
黑名單客戶不到總人數的百分之十五
快遞員小成說
不反對就是允許
不好說話的客戶
他們就會送到家裡去
小成會記下那些不允許放快遞櫃的顧客
為他們提供上門服務
而那些只是內心不悅
卻沒有做出實質性投訴的居民
他們的快遞仍然會被放在快遞櫃裡
就這樣
「誰兇誰得利」似乎變成了
快遞配送的潛規則
到最後,利益受損的
反而是那些更好說話的居民
完不成送貨率 就被扣錢
根據上海大部分快遞網點的要求
下午兩點之前
業務員需要完成75%的派送
才能拿到每件1.25元左右的足額佣金
達不到就會面臨50元的罰金
虹口區一處快遞網點內,小成是這處快遞網點的業務員,1997年出生的他,已經在快遞行業摸爬滾打了3年,算是一名熟練工。他每天早上七點到八點,網點全員參與分揀快遞;八點到十點,則是每個快遞員各自蹲在自己的快遞堆裡,整理、歸類、錄入、裝袋。
上午十點,小成轄區範圍內的293件快遞全部錄入完畢,他將快遞裝成四五個大包,計劃分批往外送。他要配送的地方是四川北路附近的4棟商務樓、6個居民區和一些沿街商鋪。
騎上電瓶車,來到一片老城廂,小成的派件開始了。然而,派送在一開始就不甚理想。要麼電話沒人接、要麼沒人在家,小區電子門鈴故障、電話空號也時有發生。除了幾件快遞被放在了居民家門口隱蔽的鞋櫃、樓梯過道裡,大部分無人接收的快遞只能由他帶回網點,等待下一次的配送。20分鐘的時間裡,小成只成功配送出了4單。焦躁在他的臉上、手指尖上顯露出來,腳上的速度也更加快了。
急急忙忙的送貨路上,小成也會接到不少問詢快遞的電話。一位女士因為沒有接到派送電話而錯過配送,怒氣衝衝地向小成發脾氣。在得知小成不能立刻折返補送之後,她選擇了投訴。
配送延誤,小成被網點罰款30元。但是,接下來的配送工作不能停。不斷催促快遞小哥加快配送步伐的,是籤收率。
為了儘快完成派送指標,小成決定將他車上的四五十件快遞直接送往快遞櫃。這樣做可以幫助他奪回時間。
在菜鳥驛站和蜜罐的快遞櫃前,掃描、開箱、放貨,動作一氣呵成。四五個快遞,點對點上門派送需要20分鐘,在這裡,2分鐘,甚至1分鐘就能完成。
小成說,剛入行的時候
每一單都會打電話通知
上門送貨,服務周到
但是現在已經很難做到了
越來越嚴苛的業績考核
讓他承受著越來越多的壓力
對快遞員來說
籤收率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所有件要上門等人籤收
一天幾百件他們等不起
快遞都希望和驛站合作
「現在不管你同意不同意
先統統放到我們這裡來」
驛站負責人道出了真相
負責人還算了一筆帳
三通一達等快遞公司
如果需要僱傭快遞員派件
需要支付每件1.25元左右的費用
而如果選擇把快遞送到快遞驛站
等居民自己來取
則只需要支付每件0.6元的保管費
快遞公司節省了差一半的成本
而快遞驛站則除了賺取這筆保管費以外
還能通過暫存服務來引流
向顧客提供延伸服務
進而從物流行業這一巨大市場分得一杯羹
其實,「快遞員必須送貨上門」,已經被寫進了由國務院發布的《快遞暫行條例》。該《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並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權當面驗收。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快遞員想要把快件放在代收點或者快遞櫃,必須事先徵得收件人的同意。否者便屬於違規。
對於目前這個現象
快遞企業覺得自己也有無奈
申通快遞上海徐匯龍華網點的負責人
在去年9月圍繞著轄區內的居民區
開設了三家快遞驛站
他開設驛站的初衷
並非全部只為了逃避派送責任
大量居民不在家無法配送
半成居民樂意接受驛站
是他開站的主要原因
但是,站在消費者的邏輯來看
他們支付了費用
理應享受到的是
「送到家門口」的服務
但是有的快遞甚至未經同意
就被放入了快遞櫃和驛站
對於他們而言
這顯然是不能接受的
不能讓消費者被迫同意接受
上海目前每天的快遞配送量在1200萬件左右
面對這麼大量的快遞
上海市快遞協會秘書長高鎮海分析
在中國勞動力紅利下降的情況下
很難完全根據《快遞暫行條例》
做到點對點上門送件
在《上海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中也提到,上海要繼續增加1.5萬臺以上的智能取物櫃。可以看到,快遞櫃和快遞驛站的出現,從行業長遠發展來看,有其合理性。它們確實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快遞行業人力不足的問題、時效問題和安全存放問題,為相當一部分消費者提供了方便。但讓消費者被迫接受和知情同意是兩碼事。
快遞行業專家趙小敏推測,未來快遞企業可能會推出不同的派送套餐,上門或不上門、配送的具體時間、運輸的交通方式等都可以由消費者自行選擇,價格不同,服務也不同。
但未來畢竟還未到來。快遞企業、驛站、快遞員、消費者,四者之間的矛盾,亟需一個解決的方案。不管怎樣,市場成本的調節始終不能以拋棄服務作為前提。
END
來源:看看新聞Knews
微信號:yingpusifa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為什麼快遞不再送上門?可能是你太好說話了...》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