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0-0雖然沒有進球,但有很多東西講。
國際米蘭上一次在有這麼多觀眾的情況下比賽,已經是八個月前的事情了。
今天頓涅茨克礦工的主場在基輔,是最好的復仇之地——兩個前他們在德國才以0-5被國際米蘭狠狠地踩在腳下。
基輔有了一萬球迷入場
兩個月後,戰場從歐聯杯升格為歐冠,但雙方都逃不過的共同點是:疫情和傷病的侵襲。
相比米蘭德比時候的捉襟見肘,孔蒂現在手頭還是寬鬆了一些:巴斯託尼的復出讓他不用再讓科拉羅夫去打中後衛,但德弗萊的右側還是只能讓丹布羅西奧去出任。
阿什拉夫和楊教授依然在雙翼的位置上,三後腰是孔蒂如今最完整的:比達爾、布羅佐維奇和巴雷拉,當然了勞塔羅馬丁內斯和盧卡庫仍然是雷打不動的雙中鋒。
上一次面對國米慘敗五個,礦工輸在了對抗和速率上,今天主教練卡斯楚卻仍然連續三場排出一模一樣的11人首發,並且排出了和戰勝皇馬一樣的4141.
國米迎來了客場球迷
和出徵伯納烏一樣,礦工將後腰安東尼奧推上一格和馬洛斯組成兩個攻擊前場,而泰特的右邊路成為礦工開場階段主要衝擊武器,他對上的正是國米左側楊教授身後和巴斯託尼之間的肋部空間。
這一點也是大多數國米的對手會第一時間選擇的地方,畢竟右邊是速度更快的阿什拉夫。
礦工主場作戰當然會全力搶開局,而且吸取上一次0-5的教訓,他們一定會試圖加快速度和對抗。
礦工想復仇,但……
但這恰好對他們而言還不友好——主教練連續三場都不輪換哪怕一個人,在疫情籠罩歐洲的現在是不可想像的。
於是開場才踢了12分鐘,主力前鋒鄧蒂尼奧就自己拉傷被換下場,礦工在前10分鐘的主動姿態似乎就此一去不復返。
國際米蘭在前10分鐘頂住了主隊三板斧之後突然開始高位逼搶——這是孔蒂的拿手好戲,也是礦工最不適應的地方。
孔蒂的攻擊來了
三大武器:邊路強打、邊中場和翼衛切入內線肋部、後場長傳打身後。
國際米蘭的武器庫緩緩拉開大門。
前場盧卡庫的對抗和巴雷拉的跑動馬上就出效果,17分鐘國米的後場長傳,盧卡庫再次用他強大的身體力量硬爆後衛霍喬拉瓦形成單刀,在第一次射門被門將撲救之後依然控制球回傳到禁區弧頂,後上的巴雷拉凌空遠射擊中橫梁。
巴雷拉精彩遠射中柱
1分鐘後國米右路反擊阿什拉夫直傳巴雷拉小角度殺入禁區,扣回左腳之後的射門被門將第二次封堵。
接著是阿什拉夫自己在這一側再次單爆後衛形成射門第三次被門將撲救,角球開出後盧卡庫頭球將將偏出。
盧卡庫頭球差之毫厘
23分鐘德弗萊後場直接長傳找勞塔羅馬丁內斯,阿根廷國腳過掉出擊的門將最後射門被補防後衛擋出。
礦工的左後衛科爾尼恩科在5分鐘內經歷了職業生涯的一個噩夢瞬間,他的身前、身側和身後被國米的右邊路一條龍爆了個乾乾淨淨,國米在5分鐘內的5次射門讓門將特魯賓做出了三次有效撲救。
比賽踢了25分鐘,國米已經有8次射門3次射中門框範圍,礦工全部掛零——唯一的遺憾就是這一段疾風暴雨的攻擊沒有取得一個進球。
這一波沒進球太可惜
看上去一切的走勢就跟兩個月前那一幕如出一轍,礦工的邊路防守就像是國米的後花園,這讓礦工連後場出球都極為艱難,陣型已經退成了631陣型,已經談不上什麼戰術了,場面已經極為難看。
除了兩個邊翼衛的持續取得突破,國米還會讓右邊中衛丹布羅西奧進行大幅的壓上助攻,當他壓上去的時候布羅佐維奇會回到右邊後場站位,國米在阿什拉夫的外線和巴雷拉的肋部之間會形成多一個接應點,這也讓礦工極為難受——比如29分鐘那一次的長驅直入助攻,以及38分鐘這次插上的傳中。
丹布羅西奧特有的助攻
但神奇的是,如此被動和難看,礦工竟還能力保大門不失——盧卡庫在41分鐘的任意球射門被門將撲救後第二次擊中了橫梁——這是門將特魯賓半場做出的第五次精彩撲救,以及國米半場的第10次射門。
第二次擊中了門柱
孔蒂:還要做什麼才能取得進球??
這恐怕對國米來講不是太好的消息——如此高強度的前場對抗不可能持續太長時間,而且熟悉國米的球迷都知道,他們的這種踢法會讓本方體力在下半場中段開始就呈現劣勢。
孔蒂:你還要我怎樣?
只要堅持住,後半段他們會頂不住的——礦工也看過國米之前的比賽。
對於他們來說,主裁判吹響的半場結束哨聲無異於天籟之音。
上半場國米的碾壓式優勢得益於兩個邊路的壓倒性優勢,也和兩名中鋒壓制和對抗不無關係,但對於他們來講最大的敵人還是效率和體能。
在如此巨大優勢下國米必須儘快取得進球,於是下半場我們看到國米延續了上半場持續壓上的局面。
繼續全面壓上試圖找一個進球
上一次那場5-0,礦工的老門將皮亞託夫下地緩慢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但今天19歲的特魯賓卻成了國米攻擊手們的夢魘。
除此之外,還有自己今天莫名其妙的運氣。
51分鐘盧卡庫再次在前場做出絕妙的中鋒支點作用,布羅佐維奇後上射門再次被特魯賓撲救,門前的勞塔羅馬丁內斯竟然射偏了這個巨大的空門補射。
勞塔羅竟錯過了這個空門
這只能讓人有些啼笑皆非。
比賽踢到60分鐘,礦工的大幅度回收擺大巴讓國米的控球率已經達到了60%,但11次射門仍然顆粒無收卻讓孔蒂再度陷入兩難境地:
換人嗎?現在的攻防態勢仍非常好,貿然更換人員會打破現在的均衡,不換嗎?隨著體力的進一步消耗,客場作戰的國米已經開始逐漸無法如上半場那樣壓制全場。
礦工開始有了反擊的機會,比達爾在64分鐘付出了黃牌——儘管從慢鏡頭看這是一個誤判——但礦工確實在苦撐了一小時之後開始迎來轉機。
礦工撐下來了
這個階段雙方都隨著體能下降陷入了僵局,場面上已經不復上半場的精彩和火爆,這時候對孔蒂的換人時機來講非常關鍵,這對國米能不能拿下這場優勢巨大的比賽至關重要。
71分鐘,他的第一個換人給了佩裡西奇,換走的是體能下降更快的勞塔羅馬丁內斯,80分鐘換上埃裡克森和達米安。
孔蒂只留了10分鐘去嘗試有前腰的3412陣型——恐怕賽後又有很多球迷會詬病這一點。
如出一轍的劇情
但在體力已經消耗得差不多的最後時間段裡,國米無法形成最後的優勢。
全面壓上形成壓制,能進球就能贏,一旦不進球在體力下降之後就無以為繼——這一集在孔蒂的國米身上屢見不鮮,今晚只是又一次例證而已。
只說一點。
拋開運氣的因素,這場國米如此巨大優勢卻沒能拿下的比賽,凸顯一個國米長時間的難題,涉及的一個關鍵點:埃裡克森和巴雷拉的區別。
關於埃裡克森和巴雷拉
很多球迷在看國米的比賽中總是會說:為什麼不早點換埃裡克森。
孔蒂不知道埃裡克森的能力嗎?當然不是。
看上去國米的攻勢非常犀利和直接,但仍然逃不出較為單一的套路:後場長傳找中鋒或者內切進肋部的邊中場和翼衛,然後就是定位球。
這是國米的慣常現象:兩名中鋒提供了持續的前場對抗,以及幾乎每次進攻都需要邊路球員的極限衝刺和來回往返,這對他們來說體能上面的消耗是巨大的。
這種踢法本身就對體能消耗非常大
孔蒂不是沒看到這種難題,他曾經嘗試過在雙中鋒身後加一個前腰,增加控球優勢找機會來獲得更為省力的取勝方法,將陣型調整為3412,所以他找來了這個位置上的佼佼者埃裡克森。
2015年曾經有幸採訪過一次丹麥國家隊的隊長,當時他說「Playmaker」是他最喜歡的位置。
不同於攻擊中場、中前衛,是更為古典類型的前腰,埃裡克森在英超這種高速攻守轉換和擁有更多空間的環境下,他出色的控球和出球技術能夠有更多的發揮空間,而其實當時在熱刺的中前場,隊友們幫他規避掉絕大多數的前場對抗和跑動。
孔蒂知道這一點的
能在英超立足,他並不是沒有對抗能力,但在高對抗狀態下他的控球和出球能力並不穩定——這或許是一直以來制約他進一步質變升華到世界頂級球星的一個桎梏。
來到孔蒂的國米,對於前腰的要求更高在於:三中衛陣型中中後場享有一定的出球權,而強調兩個邊路攻守要求中場中路必須保證防守厚度,這就要求那個前腰球員需要有往返和對抗能力,用以幫助防線支起屏障——這恰好不是埃裡克森所擅長的。
這個陣型對三名中衛的綜合能力要求都非常高,而在遭受傷病和疫情襲擊之後的國米在中衛儲備上遭到了削弱,如此情況下孔蒂必須維持中場三後腰的配置。
這也是孔蒂總是重用巴雷拉而不敢過多使用埃裡克森的主要原因。
但最終如何走出這個悖論?
巴雷拉是一個非常出色的球員,用孔蒂的話講是「未來十年義大利國家隊的超級巨星」,他的往返和對抗都非常出色,但他仍是一個適合國米常規戰術裡的犀利武器,而不是一個提供「另一種思路」的球員。
這正是孔蒂的國米目前陷入的一個最大的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