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了一場985相親局

2021-01-10 新浪財經

來源:LinkedIn領英

北京下第一場雪,798藝術區舉行了一場 「985相親局」。這場活動壁壘森嚴:參與者必須名校畢業,精英圈子。青年男女,期待在這裡遇到匹配的另一半,培養出更精英的下一代。

本文作者楊柳,轉載自公眾號真實故事計劃(id:zhenshigushi1),每天講述一個從生命裡拿出來的故事。

壁壘森嚴的相親局

「愛的博物館」餐廳位於北京798藝術園區北一街的拐角處,下午兩點鐘,撐傘的青年男女冒著雨雪匯聚在這裡。他們是來參加高端相親局的,相親機構已經包下了餐廳。

餐廳門口,參與者會拿到活動嘉賓信息表,並被貼上與本人編號相對應的號碼牌。這張細密的表格一面是100位男嘉賓的信息,另一面是100位女嘉賓的信息。

參與活動的200人中,碩士和博士佔9成,嘉賓們無一例外都是985高校畢業生,或者,就是擁有世界大學排名前100名校的學歷。

參與者高端,更體現在他們從事的行業,近一半嘉賓在金融行業工作。從性別來看,男嘉賓多來自網際網路、諮詢行業,也有央企和機關單位,女嘉賓多來自高校、科研院所和醫院。

上下兩層的餐廳被劃分成不同的區域,除了佔據大部分空間的「八分鐘約會」,餐廳包間內,嘉賓們可以自由組隊玩桌遊。面對面的交流顯然更直接,我走向了八分鐘約會區。

八分鐘約會由三名女生和三名男生組成,自由聊天8分鐘後,女生不動,男生則會移動到下一桌。

活動現場的八分鐘約會區

更像是一場面試,桌旁的6位嘉賓輪流充當應聘者和面試官。男嘉賓首先說自己的編號,然後介紹自己的畢業院校、職業經歷和職業內容,最後是愛好,通常是馬拉松、網球、遊泳等對健康有益的運動。

桌上剩餘的5人拿起表格,在紙張翻動的譁啦聲裡,心照不宣地掃動眼神,暗自衡量他的學校和職業。

與我同桌的一位女生是清華大學畢業的博士,含蓄地通過自我介紹展露自己的優秀後,就再無發言。

相比她的沉默,1994年出生的小夏十分親和。小夏碩士畢業於QS排名靠前的香港某大學,從事教育行業,看起來有些馬虎,經常對應錯男生的基本信息。

多數女性參與者年紀介於1993年—1988年之間,小夏年紀偏小,對每一位男嘉賓都充滿好奇,毫不羞澀地展現她對其他行業的興趣。

小夏的天真讓氣氛活躍了不少。但8分鐘還未到,聽完三位女生的介紹後,有男嘉賓拿起大衣和手機,欠身禮貌地說了聲「不好意思我出去接個電話」,就再也沒有回來。

尷尬開始瀰漫,我很詫異在相親局上沒有人詢問感情。我就戀愛經歷問了幾個問題後,有位男嘉賓似乎感到被冒犯,嘟囔了句「陌上的相親局很少有人問這個」,便也起身離開了。

男嘉賓的接連離去讓氛圍陷入冰點。這桌散場後,我與小夏聊天。私下裡的小夏有種不同於先前表現的理智。

小夏說:「我還是母胎單身,覺得這個年紀還沒有談過戀愛太失敗了。這兩年開始有婚戀焦慮。有很多人追我,但我覺得他們有所圖,只看中了我的物質條件。」

戀愛經歷空白的小夏期待相親平臺幫她篩選男生。對1991年出生的Kate來說,參加相親局則是她唯一可以認識異性的機會。

Kate本科和碩士就讀於西南的一所985高校,回到家鄉北京後,又繼續讀了博士,現在在科研所上班。Kate高挑大方,外形出眾,身高接近170cm。

平日工作環境女多男少,身邊優秀的男士幾乎全都已婚。Kate坦言:「我比較看重形象和人品,男生至少要180cm以上吧。」

「剛才8分鐘加我的男生也很多,但是個子和年齡我都不是很滿意。唉,上學的時候覺得180cm以上的男生挺多的。」Kate語氣失落,拉著我的手親暱地問,「你剛才有遇到長得帥的小哥哥嗎?高不高?能帶我認識一下嗎?」

室內烘熱,「八分鐘約會」結束前的最後一桌,已經有男士不耐煩地玩起了手機。跟三批男士反覆介紹了自己的畢業院校和職業經歷後,我仿佛經歷了三次緊繃身心的無領導小組面試,有些喘不上氣。

在室外透氣時,我遇到了同樣有海外留學和工作經歷的L。L在英國8年,在新加坡6年,目前在南方一所大學教書。他衣著考究,古龍水味道聞起來平和沉穩。

在與L的聊天中,我意外發現我們曾登上過同一座山。氣氛融洽,正當我為此雀躍時,他問了我的年齡,開始變得心不在焉。

「我想找個有海外生活背景的人結婚。我年紀已經不小了,但參加活動的女孩,年紀不是太大,就是太小。像你,看起來近兩年不會結婚。」

L生於1983年,是北京本地人,為了這場相親會,他專門從外地飛回北京。但活動才剛剛過半,L回餐廳圍上圍巾,拿上長柄傘,留下一句「我還是有些失望」,離開了。

剩女緊張,剩男不慌

小夏告訴我,11月12日,她早早定好9點半的鬧鐘,抱著手機等著相親公眾號推送,搶一個線下報名的名額。

通常情況下,相親局線下活動報名很難,女生的名額放出後會在5分鐘內被搶光,男生則不用搶,有時甚至需要主辦方邀請才能湊夠活動人數。

中國男女總性別比達到了104.45,單身群體男多女少,在北京高端相親平臺,男女嘉賓的比例大約在3:7。社交媒體上,北京有80萬大齡單身女青年的傳言,也一再刷屏。在一線城市的婚戀市場,優質男性才是緊俏資源。

相比於女生的投入和更外顯的焦慮,相親局裡的男生顯得很疏離。Ziv就是其中的一員。

活動開始後,Ziv仍不緊不慢地坐在沙發上,小口啜飲一杯花茶,沒有參加八分鐘約會,也沒有組局玩遊戲。多數時候,他一個人在二樓的欄杆處站著,俯身看著樓下圍繞著桌子來回走動的男女神遊。

與Ziv聊過後,我發現,這種遠距離觀望並不源於他對這種場合的不適。相反,他早已在相親活動身經百戰。

從2019年第一次參加陌上組織的七夕線下活動,這是他第四次參加「985」相親局。至於其他相親會,從2019年5月1日開始,他早已參加了不下50場。

Ziv自嘲來自安徽小地方的自己是「小鎮做題渣」,但名校畢業,進入光鮮行業,年收入20萬以上。從日本TOP2的大學研究生畢業後,Ziv在上海工作,2019年年初,他考進無數人夢寐以求的國企,定居北京。

Ziv直言單身的原因:「在婚戀市場上我還是很有競爭力的,只是我太挑了。」

「經濟方面肯定得和我差不多,太差的我不會接觸。」31歲的Ziv目前仍是單身,但他並沒有太重的焦慮感,「男生可以向下兼容,女生就不行,她們不想找比自己差的。對我而言,普通本科也可以接受,找個漂亮的女生結婚不是很難的事情。」

Ziv無法描述自己喜歡哪一種「感覺」的女生,但說到自己抗拒的類型,他溫和的語氣突然變得激烈:「我無法理解那種端著的女生。已經來參加相親會了,就不要總等著男生聯繫你,要我遷就著你,我會覺得很累。」

「去年我在陌上的活動加了一個女生,她比我還大,1987年的。我回去給她發了三條微信,她都沒有回覆我,我就把她刪除了。你猜怎麼著,今天我又看到她了,她主動添加我為好友。在相親群裡,但凡有女生主動加人,只能說明一件事——她真的著急了。」

三條未回復的消息帶給Ziv的屈辱感,讓他一年都未能忘卻。多數參與者與Ziv相似,他們優秀,但被動,一邊焦慮一邊挑剔,在意互惠和等價交換。展示完自己的高價值後,便把自己置於冷漠的高地,而主動向下探就吃了虧。

只有說起戶口,Ziv才會流露出罕見的不自信,「我最近喜歡一個女孩,她似乎很看重北京戶口,我很怕她會因此拒絕我。」

但片刻後,Ziv又恢復了自如,「不過戶口也不重要,有戶口買不起房也白搭。我已經打算在北京買房了,而且我買的起。」

有些懵懂的小夏,面對愛情也保持著清醒:「要說我喜歡的類型,除了硬體上的學校好、家庭好,性格陽光、三觀契合也很重要。」

小夏期待著有個人能真心實意地為她付出,「我覺得經濟條件是加分項,不是必要的。如果我足夠喜歡他,就算他沒有北京的戶口、房子,收入不算高,我也覺得不是問題。因為戶口和房子,我都有。」

但小夏很快收回少女般的想像,「我最看中的還是男生的學校背景和是否門當戶對。」

在這場勢均力敵的愛情博弈中,沒有人願意向下看。這是一個共識:不相互拖累是最低要求。相親局中的人試圖通過婚戀再次確認或提升自己在社會中的競爭位置,不管這個標籤是財富、職業、戶口、還是學習。

正在績效化的愛情

組織相親局的HIMMR的全稱是「How I Met Mr. Right」,機構介紹是:致力為不願將就的你找到最好的愛情。

Mr. Right應該是什麼樣的人?最好的愛情是什麼模樣?平臺和參與其中的男女嘉賓都說不清楚。

但至少有一點為平臺和參與者認同,嘉賓優質和配對高效是通往最好愛情,尋找到對的人的最佳路徑。

自2015年成立以來,HIMMR共計服務的男女超過 10000 人,根據機構介紹說,脫單率超過 35%。這種效率的脫單,離不開平臺紅娘的包裝。

在公眾號發文稱為「掛牌」,平臺會發送男女嘉賓的信息,看到的任何人都可以發送自己的信息應徵。只要購買金牌紅娘的服務,紅娘會幫你挖掘亮點,甄選發文素材,優化文字,選圖P圖,打造精緻的掛牌貼。

能夠掛牌的女孩,幾乎有著相似的「凡爾賽」文案:

父母是高知,彼此恩愛,家境殷實。雖然父母的要求嚴格,但家庭教育開明通達,所以女嘉賓們不僅成績優異,工作光鮮亮麗,更有小提琴、芭蕾、鋼琴等多項才藝,從未缺失過溫暖與愛。

線上的無暇與標籤化在線下也同樣適用。與姿態較高的Ziv不同,男嘉賓喬森主動熱情,深諳高效的重要性。

在八分鐘約會環節,喬森會用幾個關鍵詞介紹自己,「羽毛球、炒股、頭條算法」,並就這幾個關鍵字延伸,主導聊天的話題。

八分鐘結束後,喬森熟練地打開微信面對面建群,把在座的6人都拉入群組。去年陌上的雙十一活動,喬森給群裡100位女生都發送了好友申請,通過的有30多個。

今年,他只是加了和自己有過碰面的女生,最終通過的有十幾人。在申請介紹裡,喬森依舊備註自己的暱稱和關鍵詞:羽毛球、炒股、頭條算法。

喬森說:「那樣的環境一定要給自己貼標籤,很多女生自我介紹後,我什麼也不記得。雖然加了這麼多人,但我不知道誰是誰。」

喬森曾就職於百度,後跳槽去另一家知名網際網路公司。職業道路明朗化,拿到北京戶口後,他開始積極尋找愛情。工作日的白天,喬森忙到沒有時間回復消息,我們只能趁晚上10點他下班後,才有完整的交流。

「全部的生活都被工作擠佔了,還有時間談戀愛嗎?」喬森沉默了幾秒,回復我說:「談戀愛也並不一定花時間,周末還是可以一起出來玩嘛。」

喬森談起先前的戀情,充斥著爭吵,不理解和痛苦,耗盡了他的時間和精力。去年分手後,喬森覺得終於解脫。喬森說自己喜歡愛運動的高瘦女孩,不希望有消極的情緒,只想和簡單的女孩一起快樂地玩。

在《愛欲之死》裡,韓炳哲寫道:「績效原則已經統御了當今社會的所有生活領域,包括愛和性。」

在喬森身上,可以看到這種「愛」的消退:積極地認識新的人,快速建立聯繫。但同時,愛被當成一種享受的形式被積極化,愛必須提供愉悅,並且要免於受到傷害、打擊等負面行為的影響,如果一有問題出現,就會選擇退卻。

無論是講究效率的平臺運營和設置投放,還是拒絕愛的消極面的參與者,在績效的洪流裡,男女雙方談戶口、年收、房子、家庭背景和興趣愛好,唯一拒絕不談的,是愛本身。

活動結束後,走出「愛的博物館」,天已經全黑了。雪落在溫度尚存的地面融化成一灘灘髒水,穿高跟鞋背名牌包的姑娘們小心地避開可能濺起的泥點。

看起來其貌不揚的男嘉賓開著跑車轟鳴離開,相見甚歡的男女們一起叫車相約共進晚餐。更多的人裹緊圍巾,隻身走向冷風中的望京南地鐵站。

我與新認識的女孩莎莎一同走出大門,謹慎地詢問她是否可以聊聊對婚戀的看法,1988年出生的莎莎擺了擺手,苦澀地笑著同我告別:「這麼多年,我已經沒有什麼好說的了。」

活動餐廳內牆壁裝飾

背後「愛的博物館」裡,粉色心形氣球已經被工作人員撤開,牆壁上關於愛的關鍵字還在熠熠閃光,「荷爾蒙、多巴胺、自私、焦慮、瘋狂、真心。」

手機裡彈出關於初雪天氣的推送,是作家納博科夫的句子:「你是否愛過一個人,她看起來就像聖誕節清晨的陽光,初雪以後松樹枝上的小松鼠,雨天小路上濺到行人褲腿上的泥點,還有那些最美的玫瑰花。」

真是美好的初雪之夜,我在「愛的博物館」,見證了一場優質的失敗。

你怎麼看待這樣的985相親局?

本文作者楊柳,轉載自公眾號真實故事計劃(id:zhenshigushi1),每天講述一個從生命裡拿出來的故事。

本文為LinkedIn經授權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LinkedIn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文章所包含的文字和圖片來源於原作者,視覺中國和影視截圖。如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進行刪除,並就版權問題聯繫相關內容來源。

2020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

相關焦點

  • 「985相親局」透出的焦慮與迷失
    最近,一篇題為《通過層層篩選,我在985相親局上見證了高端的失敗》的文章引起公眾關注,也讓「985相親局」成了網絡熱詞。根據這篇文章的講述,所謂「985相親局」,最早來源於兩個大學生創建的網絡平臺,只允許北大、清華、復旦、上海交大4個中國最頂尖大學的學生參加。後來,由於這4所大學的相親學生「已經被窮盡」,才將範圍放寬到其他985名校。平時,平臺會發布公號文章,介紹這些「優秀人士」,也會組織線下活動。
  • 時評|985相親局:被小圈子框住,這種相親很不「985」
    不過有些人偏偏喜歡反其道而行之,找對象就在小圈子裡選人,比如「985相親局」。985本來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代名詞,說真的,這種相親思路很不「985」,這樣選下去,估計連「211」的及格線都會慢慢夠不上。最近,「985相親局」頻頻登上熱搜,引發的討論還在蔓延中。
  • 「985相親局」:一輩子走不出高考?
    文|張豐最近,一篇《通過層層篩選,我在985相親局上見證了高端的失敗》引起公眾的關注,也讓「985相親局」成為了網絡熱詞。根據這篇文章的講述,所謂「985相親局」,最早來源於兩個大學生做的網絡平臺,只允許北、清、復、交四個中國最頂尖大學地學生參加,後來,由於這四所大學「已經被窮盡」,才放寬到其他985名校。日常,平臺會發布公號文章,介紹這些「優秀人士」,也會組織線下活動。線下活動才是重點,畢竟真正的相親都要走進現實。
  • 「985相親局」:被愛情遺忘的「人上人」
    不過,有些人偏偏喜歡反其道而行之,找對象就在小圈子裡選,比如"985相親局"。"985"看上去高端大氣上檔次,但這種相親思路很不"985",這樣選下去估計連"211"都夠不上。 在北京798藝術園區有一家"愛的博物館"餐廳裡,舉辦了一場"985相親局"。200多名的單身嘉賓,90%都是碩博人才,當然最低的門檻就是985畢業。
  • 「985相親局」相的是親還是利益?聽聽濟南男生女生怎麼說
    「985相親局」是什麼?所謂「985相親局」,最早來源於兩個大學生創建的網絡平臺「陌上花開HIMMR」,只允許北大、清華、復旦、上海交大4個中國最頂尖大學的學生參加。後來,由於這4所大學的相親學生「已經被窮盡」,才將範圍放寬到其他985名校。
  • 身處985相親局的女孩親述:我拼命讓自己變優秀,婚姻絕不將就
    然而,798藝術園區「愛的博物館」餐廳裡,此時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只因這裡正在舉辦一場「985相親局」。 參加相親的200多個年輕人裡,碩士及博士學位擁有者近九成,而進入相親局的最低門檻,也需要相親者是985全日制畢業生,或是來自國際排名前100位的著名學府。
  • 985相親局:學歷才是第一條件?相親局的現狀是什麼?
    那麼大家聽沒聽說過「985相親局」呢?01、所謂「985相親局」,最早來源於兩個大學生創建的網絡平臺,只允許北大、清華、復旦、上海交大4個中國最頂尖大學的學生參加。後來,由於這4所大學的相親學生「已經被窮盡」,才將範圍放寬到其他985名校。「985相親局」就會幸福嗎?答案是不確定。
  • 「985相親局」背後:單身男女到底在尋找什麼?
    近期「985相親局」相關的新聞、評論持續刷屏,以「985」學歷為門檻的相親服務讓大眾瞠目結舌的同時,也掀起了對於婚戀市場內卷、婚姻工具化等問題的討論。通過這份報告,或許能為大眾解答「985相親局」帶來的困惑,了解婚戀市場現狀、當代青年婚戀觀以及婚戀交友網站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婚戀市場真有那麼「卷」?
  • 「985相親局」:看似理性,實際上卻是一種無奈之舉
    我身邊有很多朋友,都對相親這件事有著天然的排斥,他們普遍認為兩個完全沒有感情基礎的人,坐在一起談婚論嫁,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更會覺得相親是一種自降身份的表現,覺得似乎只有那些自身不夠優秀,找不到對象的人,才會去參加相親。
  • 985相親局:不好意思,我只和985名校畢業的相親
    -1-最近相親圈裡興起了一個新話題「985相親局」,就是某相親平臺清一色的都是985名校畢業的,不是985出身的,哪怕你是211,都不好意思參與進來啊。這讓很多人感到憤怒,什麼時候學歷就成了評判兩個人適不適合的首要標準了?
  • 985相親局引熱議
    參加985相親局的人群特點大概是:1.年齡26-32歲;2.年收入20萬-100萬;3.生活在北上廣深或江浙;擊中網友槽點、讓這些相親局「出圈」的,是某些在外界看來有些偏執的相親規則。比如,不少參與者心中都橫亙著一條無情的學歷鄙視鏈:清北的看不上985的,「重點」985的看不上「普通」985的,普通一本的畢業生則連入場券都拿不到。
  • 「985相親局」就是學歷鄙視,或不如中專生幸福,愛情需要隨緣!
    『前言』 最近,「985」相親局火爆網絡,能夠進入相親平臺的都是985的畢業生,你首先要提供學歷證書,如果是國外大學畢業,必須提供同等985學歷證明,通過學歷審核才有機會進入相親圈,接著還有一大堆興趣、愛好、價值觀、體脂率、頭髮濃密程度的測試題,來對你進行進一步的量化,高學歷的人找對象竟然如此苛刻
  • 985相親局,該批判還是該努力?
    什麼是「985相親局」花了點時間了解。「985相親局」是北京一個叫「陌上花開HIMMR」的相親平臺組織的,能在這個平臺註冊的,都是精英,至少就讀於985高校或擁有海外名校學歷。相親局裡,除了攤開來的學歷和長相,前來應徵的對象考慮都是:有北京戶口還是上海戶口,可以少奮鬥N年;大家都很聰明,這樣才能強強聯手養育下一代,保證下一代的基因。然後才是性格能不能磨合,脾氣相不相投。平臺編輯也認同:「學歷能篩掉很多東西,學歷能代表你人生前25年的努力,人生後半段真的很拙的概率不是很大。」
  • 不懂得這3條婚戀真相,相親局985也沒有優勢
    這就是最近爆火的「985相親局」的現狀:一個個天之驕子,正居高臨下,審判著另一個個天之驕子。02你也許會納悶,那些要學歷有學歷,要相貌有相貌的人,不是追求者無數嗎,怎麼還需要相親。許多公司面試只會看你最高學歷,但985相親局裡,看的是你本科學歷。哪怕你是985碩士,但本科上的是普通一本,都會被狠狠鄙視。他們的理由是:高考看的是一個人12年的教育素養,考研靠的只是半年甚至3個月的努力。
  • 當我們批判985相親局時 我們究竟在批判什麼?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當我們批判985相親局時,我們究竟在批判什麼?最近,關於「985相親局」的討論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人們發現,一群名校畢業生正在以學歷背景為前提篩選結婚對象。先是有媒體感嘆「在985的相親局見證了高端的失敗」,又有觀點稱「985相親局正在殺死年輕人的愛情」,新世紀下「高端相親局依然披著傳統門當戶對的外衣」。但同時,985的畢業生「能考10次清華,卻找不到一個對象」的感嘆從另一方面似乎也顯示了「這些看似佔據最優教育資源和工作崗位的人群,實際上是一線婚戀相親市場上的弱勢群體。」
  • 當我們批判985相親局時,我們究竟在批判什麼?
    最近,關於「985相親局」的討論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人們發現,一群名校畢業生正在以學歷背景為前提篩選結婚對象。先是有媒體感嘆「在985的相親局見證了高端的失敗」,又有觀點稱「985相親局正在殺死年輕人的愛情」,新世紀下「高端相親局依然披著傳統門當戶對的外衣」。
  • 相親也分三六九等,985精英專場惹爭議,比公園相親角高級多少?
    近日,幾篇和「985相親局」有關的文章,揭開了「高學歷相親圈」的真實模樣。 在相親平臺的組織下,一場「985相親局」在798藝術區的一間餐廳內召開。 參加相親局的是200位男女嘉賓皆畢業於985大學,幾乎都是碩士和博士。
  • 「985相親局」上熱搜,有趣的靈魂卻無人賞識,學歷未必等於階級
    最近頻頻被熱議的「985相親局」話題,倒也挺有趣。前有有情終成眷屬,後有有錢人終成眷屬,現又有有「985」終成眷屬。學歷給人們帶來的優越感,是好事還是壞事?到底學歷相親局背後映射的問題是什麼?「985」懂「985」不同學歷他們的交際圈水平不一樣,大家可以聊的話題不一樣,同為「985」,他們更清楚這份學歷帶來的環境影響、人脈資源有多重要,認為這樣的雙A基因結合是共贏的結果。陌上花開上的參與者,不少海歸、碩士、博士,從事醫生、網際網路、高等教育等行業,一個比一個優秀。
  • 985相親局裡沒有愛情,211出租屋裡沒有理想。
    房東喜歡985/211,那就只租給985/211。  別問,問就是你不配。  一場985的高端相親局  不知道在其他國家學歷意味著什麼,在咱們這,很大一部分人將學歷與智力、素質、能力掛鈎,學歷成為衡量人品的一桿標尺,同時也是一些相親局的門檻。
  • 「985相親局」背後,關於愛情,這3個真相越早知道越好
    近日,高知擇偶的「985相親局」備受熱議,這種以學歷、工作、收入為主導的愛情配對到底是讓我們更快速的找到了合適的對象,還是讓我們更容易導致婚姻的悲劇?對此,大家議論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