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誕,會辯論嗎?
不是每一個說脫口秀的,都是優秀的辯手。從《吐槽大會》來《奇葩說》的幾個脫口秀演員,幾乎都折了。
01 李誕,真的不傻
先來看看李誕成名戰的辯題:奇葩星球美術館著火了,一幅名畫和一隻貓,只能救一個,你救誰?
正方立場:救畫。反方立場:救貓。
前幾個辯次,略過不提。
精彩的開始,在於持正方立場的黃執中,再次展現他神一般拆解題目的能力,提出了一個概念:遙遠的哭聲。
黃執中說:
「人的同理心和不忍心是有範圍的,而它範圍的大小,跟你對這個世界的認識的高低很有關係。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越高,你聽到的哭聲就越遙遠。」
黃執中向所有人傳達了一個理念:如果你選擇救貓,那就是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有限;只有當你選擇了救畫,你才是聽到了遙遠的哭聲,你的層次才足夠高。
精彩嗎?精彩。還能打嗎?能打。李誕一上場,就從三個方面對黃執中的論點進行了駁斥,看似插科打諢,實則內含深意。
「近處的哭聲,你都不管,你管得了遠處的哭聲嗎?」
一下子,就把黃執中辛辛苦苦拔高的價值,拉到了地上。
精彩之處還不止於此:
「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知識分子朋友,他們知識多了之後,就想怎麼天天犧牲別人。我怎麼犧牲小的去救大的,我怎麼犧牲近的去救遠的。近處的哭聲你都不管,怎麼管遠處的哭聲?」
最後的一段論述,更是絕妙:
「歷史已經告訴我們,這個世界的維繫,靠的是我這樣『自私』的人。我們這樣自私地活著,但是不傷害別人,這個世界才能運轉。而正是那些為了所謂宏偉的事業,為了一些遠大目標,不計後果地犧牲別人,犧牲別的小貓的人,頻頻地讓我們這個世界陷入大火。」
票數反超41票。
你看,李誕,真的一點也不傻。
02 裝傻的人,未必真傻
在這場辯論前,很多人眼裡的李誕,不過個會講點段子,實則沒什麼內涵的綜藝咖。
比起情商高到幾句話就能讓人流淚的蔡康永,用經濟學拆解一切問題的薛兆豐,甚至於觀眾緣不好但肚子裡有點墨的羅振宇,李誕,是個吉祥物一般的存在。
但這一次李誕的表現,卻跌破了所有人的眼鏡。
很多真正聰明的人,有些時候只是在裝傻。
美國標準石油公司創始人洛克菲勒,曾經在給兒子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
「知識原本是空的,除非把知識付諸行動,否則什麼事都不會發生。每一次說『不懂』的機會,都會成為我們人生的轉折點。裝傻的含義,是擺低姿態,變得謙虛,換句話說,就是瞞住你的聰明。」
真正優秀的人,都是不動聲色的。
在沒有必要的時候,不需要賣弄自己的才華和學識,不需要以此博得尊重。
他們的才不是不外露,而是不隨便露。
03 別人只是跟你謙虛一下
聰明人,往往都是謙虛的。
就像讀書時候,很多學霸會說:「我沒複習好,完了。」
結果,成績一出來,你學霸還是你學霸。
你以為他們是在搪塞你,是虛偽,其實不然,人家真的只是謙虛一下。他們的沒複習好,是第三遍還沒複習完;他們的考砸了,是這次沒能拿到滿分。花要半開,酒要半醉,聰明人,往往都懂得謙遜。
記得看過一個左宗棠的小故事。
有人問他:「天地之間的距離是多少?」左宗棠答:「三尺。」提問者不以為然:「我們每個人都超過三尺,如果天地間只有三尺,天空豈不都是窟窿?」左宗棠再答:「所以啊,我們學會了低頭。」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懂得彎腰。
04
《菜根譚》裡寫:
「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
懂得適時的裝傻,是為人處世之道。
而不輕視任何一個看似蠢笨的人,同樣重要。
正如泰戈爾在《飛鳥集》中所寫:
「當我們是大為謙卑的時候,便是我們最接近偉大的時候。」
懷抱一顆謙卑之心,懂得退讓、懂得沉默、懂得微笑,於無聲處修煉自我,才能真正顯達於人前,並毫不露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