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佛中醫"↑關注佛山中醫院微信訂閱號
5.12護士節將至,陳玉梅正與護理部同事再三商討護士節晚會事宜,力求每個安排盡善盡美,令護士兄弟姐妹們擁有難忘的節日回憶以及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作為護理部主任,雖然日常事務繁忙,但她注重細節,對團隊關愛備至,對工作精益求精,對護理事業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近年來,她所帶領的護理團隊已逐步發展成為佛山市「十三五」高水平重點專科。
從年輕護士成長為醫院中層核心的管理人員,當中必定有許多閃光點。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深受病患歡迎以及團隊愛戴的護理帶頭人,讀讀她的故事。
1989年原本立志要當醫生的陳玉梅,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調劑到護理專業。收到佛山衛校的錄取通知時,她在就讀與重考之間猶豫不決,最終在媽媽的鼓勵下,以「讀讀看」的心態成為佛山市唯一一屆中醫護士班的最後一名報到學生。
但隨著學習的深入,陳玉梅對護理工作有了全新的認識,她也以全優獎學金方式結束了學業。1992年畢業後,她並沒有放棄繼續充實自己的知識面,在後續長達10年的邊工作邊進修的過程中,她越學越帶勁,接連通過了護理大專、英語大專以及相應的本科教育,成為雙學位學歷的擁有者。
陳玉梅早年參加護士節英語演講賽(二排左二)
回憶起剛分配到佛山市中醫院工作的那些個邊超負荷工作,邊捧著書本啃功課的歲月,陳玉梅不無感慨,也曾萌生了放棄的念頭,但三百六十行,哪有坐享其成的工作,幾番思想鬥爭後,她決定安下心來,堅守初衷,慢慢從這份工作中尋找那份獨有的歸屬和快樂。「我性格比較安穩,其實做護士比較適合。後來做著做著,發現自己的真心付出,病人是感覺到,就更加有動力了,慢慢就從心底去喜歡這份職業,很慶幸當時沒有錯過了。」
前輩的諄諄教導,加上自身勤奮好學,善於實踐總結,陳玉梅逐漸積累下寶貴的工作經驗,其中,護患的交流相處是非常亮麗的一點。
以往在病房工作時,陳玉梅主管的病人都經常親切稱呼她為「梅姐」,部分甚至指定她為主管護士,換藥、包紮、注射均只給她操作,究其原因,除了護理技術好以外,就是信任這位以友相待的好護士。
「病人對醫院環境陌生,對醫療護理工作的不了解,令其戒備心增加,若將他們當成朋友一樣,為他們著想和給予幫助,對方就能夠感受到你的心意,願意和你交流,配合你的工作。」護患間以心相交、以誠相待、以友相稱,讓陳玉梅與患者一直處得很和諧,病人會主動與她分享家長裡短,她對自己主管病人的情況也能多加熟知,工作起來便得心應手。去年,在禪城玉器街,一位老患者偶遇陳玉梅,開心與她打招呼「梅姐,好久不見!」時隔20多年,老人仍然記得當時給予他幫助的護士,令陳玉梅非常感動。
「將患者當成朋友」除了真誠用心相待外,陳玉梅在細節方面多加思考,設計了多種適合不同患者使用的護理用具。
比如單側上肢受傷患者專用指甲鉗,給普通指甲嵌加個木頭或者塑料塊的底座,再用520膠水粘合,這樣指甲鉗就可以穩妥地「坐」著,只需單手就可以操作,極大方便了一側手臂受傷或者獨臂的患者使用,而且經濟實惠。此外,她還設計了多功能運動型交腿皮瓣修復術後防足下垂用具,防止患者關節僵硬,保護足部功能;交腹皮瓣和交腿皮瓣修復術後換藥包方便患者在家自行換藥等等。
至今,她是全院獲得護理用具專利最多的護理人員,談及一個個得意之作的背後蘊含著設計者的初衷時,她表示,不是專利的數量或者能力的炫耀,只是為了病人的需要。「用最簡單的東西、花耗最少的費用解決病人最迫切的需要。」陳玉梅輕描淡寫地說道。
陳玉梅表示,病人是最好的老師,走進他們才能真正了解他們的需求,也才能解決問題。
陳玉梅首次引起醫院及同行的關注,是在2007年通過嚴格的選拔和考核,成為廣東省首批德才兼備的「赴港專科護士」,獲得了被送往香港參加為期十月的專科培訓的極好機會,不但專業能力得到提升,英語口語也得到了很好的鍛鍊。
在香港學習發現,無論是文化、理念,還是操作、流程等,兩地之間的護理發展都存在巨大差異,其中,香港對於護士專業價值的肯定和社會地位的認可令一眾專科護士生羨。陳玉梅表示,香港「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帶給自己的觸動最大,「將病人利益放在首位,優化流程、改善質量、提升效率」。在港這段學習經歷也讓陳玉梅提高了對新事物的理解以及接受的能力。
香港專科護理培訓畢業典禮上,陳玉梅與佛山市衛計局醫政科護理專幹陳雯瑋(右一)、佛山市中醫院時任護理部主任劉莉(中)以及兩位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帶教老師合影
以優異的考評成績結束在港學習後返院,陳玉梅結合實際,將先進、優秀的做法迅速移植下來。2008年,在當時護理部主任劉莉的支持下,她參與開設全廣東首個骨科護理專科門診,與數名資深骨科護士長走向前臺坐堂,為骨科門診及出院病人提供精細的延續性護理,並對病人跟蹤隨訪,滿足病人的健康需求,讓護士的工作變得更為主動,專業價值得到新的體現。
開設全省首個骨科護理專科門診
佛山市中醫院赴港專科護士合影
2008年佛山市中醫院組建救治汶川地震傷員時,陳玉梅臨危受命,被委派為愛心病區護長,為16名災區傷員提供無微不至的專業護理,以精細的管理和優質的服務撫平了患者的身心創傷,而且連其隨行家屬的各種事務也一應考慮周全,最忙的時候連續1個多月沒有休息過。在省內外多家媒體的持續追蹤報導下,她開始進入公眾視野,收穫眾多好評及讚譽。
送別首批災區傷員
「2008年的汶川地震發生在5.12護士節同一天,因此,每年在這個特殊的紀念日,都會情不自禁地回想起昔日二個多月來與災區傷員攜手戰勝病痛的點滴往事,見證著他們逐步戰勝傷痛重新站起來迎接新生活。他們面對災難時的堅強不屈、樂觀大愛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也讓我對康復護理工作的意義有了更真切的體會。」
2009年是汶川地震後的一周年,陳玉梅赴成都探訪楊蘭等傷員
在這些傷員中,雙下肢截肢的楊蘭、萬祝紅以及高位截癱的陳學是陳玉梅最為傾心照護,也是離別後一直最為牽掛的。彼此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楊蘭曾先後2次懷著感恩的心情回到給予她第二次生命的佛山市中醫院,而陳玉梅也曾多次到四川回訪,就像家人一般關心其近況。「這種護患之間的真摯感情,內化為我從細微之處做好護理工作的動力。」
2014年5.12護士節期間,楊蘭攜家人與萬祝紅一同回院向護士們表達感恩之情
正是由於工作上的精益求精,2014年,她通過崗位競聘接任護理部主任一職。在傳承的同時不斷創新進取,她重視護理隊伍人才梯隊建設,磨礪護理專業技能,積極開展科研創新和健教實踐,推動護理質量管理、護士長管理模式的改革,推行護理績效改革,開展了市內第一家COPD護理門診……通過卓越的管理帶領護理團隊取得一項項矚目的成績,大幅提升了醫院護理的專科水平以及社會影響力。
2015年,全市唯一的「康復護理培訓基地」落戶佛山市中醫院。陳玉梅親自帶領工作小組積極部署一系列特色康復護理培訓計劃,嚴格落實課程設計、師資選擇、培訓流程、標準制定等細節,豐富基地的內涵建設。在陳玉梅的引領下,團隊在康復護理方面作出的有益探索在行內有口皆碑,如今,基地已發展了腦卒中、慢阻肺、骨科等多個特色專科(專病)的培訓項目,且教學方式多元化,集理論授課、操作示範、社區實踐於一體,其建設經驗和成效獲得了香港護士訓練及教育基金會創辦人之一、資深護理專家謝永慈先生以及國家衛計委醫院管理研究所護理中心主任、國家護理質控中心主任麼莉等領導的充分肯定,認為值得在全國推廣。基地的導師曾受邀遠赴哈爾濱、重慶、湖南等地講學,大受學員歡迎。佛山市中醫院也被授予「廣東省首批老年護理領域專科護士實踐基地」。
佛山市衛計局醫政科科長關育青(右二)、護理專幹陳雯瑋(右一),佛山市中醫院副院長何明豐(左二)以及陳玉梅共同為「佛山市康復護理培訓基地」揭牌
香港護士訓練及教育基金會創辦人之一謝永慈先生(右三)以及國家衛計委醫院管理研究所護理中心主任、國家護理質控中心主任麼莉(右二)、佛山市衛計局醫政科護理專幹陳雯瑋主任(左一)等領導參觀康復護理培訓基地
2016年年底,醫院「中醫護理」第一次申報就獲得市十三五高水平重點專科稱號,充分體現了護理團隊的專業水平和科研創新能力。
個人成長方面,陳玉梅在10多個社會學術團體中擔任要務,其中包括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護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佛山市中西醫結合學會護理專委會主任委員等。
「無論是護理管理者還是一線護理人員,都要抱有一顆溫暖善良的心。」在從業期間,陳玉梅一直秉承這個原則,而身邊的人也帶給了她不斷前行的動力。陳玉梅表示,原護理部主任劉莉思維非常敏銳,做事縱覽全局,餘俊文院長助理秉承的"用心、盡心、開心"工作理念,護理部副主任李淑芳做事細膩嚴謹等對她的工作有著非常大的啟發,當初從香港學成歸來後,在劉凡、王應瓊、林秋麗,譚杏賢等護士長身上有非常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她回想,當年臨床輪科及後在專科護理教研室的經歷學會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也快速提升了自己適應新環境、面對新挑戰、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是成長中最寶貴的財富。「『三人行必有我師』,發掘別人優點,學習別人的長處,自己也得以不斷快速提升。」
2015年,陳玉梅帶領護理團隊參加「改善醫療服務行動」全國醫院擂臺賽總決賽,並親自攜案例「運用精益管理理念,提升骨科專科護理內涵」與眾多國內頂級醫院高手過招。她充分展示了佛中醫精益管理的成效,贏得了與會專家及同行的讚譽,最終捧回「深化優質護理服務十大價值案例」獎,成為全國中醫系統唯一獲獎的護理隊伍。陳玉梅表示,「改善醫療服務,我們永遠在路上!通過本次大賽,看到同行最前沿的醫療技術及理念,希望將其帶回醫院,促進自身技術和理念的創新及發展!」
去年10月,陳玉梅帶領團隊踏上國際舞臺,受邀在ICON(國際骨科護理會議)上作經驗交流,充分展示了專科實力,佛山市中醫院護理品牌也成功開啟了邁向國際的第一步。
國際骨科護理會議上,陳玉梅以及韓月明科護士長(左一)與香港骨科護理學院院長、香港播道醫院護理總經理曾永華院長(左二),香港骨科護理學院委員、2016年國際骨科護理協作會議籌委會副主席孔甜老師(右二)合影。
陳玉梅與英國倫敦南岸大學健康學系、成人及助產部主任教授Professor Rebecca Jester 合影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美的天使」,陳玉梅在醫院舉行的護士節紀念大會、新護士授帽儀式上等多次提到這句話,她希望一直引以為傲的護理團隊中每位成員能發揮所長,堅守初心,熱誠溫暖。「與優秀的護理團隊為伍,是我感到最驕傲的。她們很有想法和衝勁,努力務實。有為才有位,在大家的努力下,我院的護理工作才會創出品牌,創出特色。」
護理部工作繁重,很多時候陳玉梅都要加班加點或者將工作帶回家,因此私人時間也要壓縮再壓縮。對於家庭與事業的平衡定位,她表示雖然不能兼顧完美,但是丈夫、兒子以及家人的支持和理解,讓她可以為這份事業再多放精力。「家庭是最重要的,平時時間比較緊,那周末就多花點時間在家庭上,煮桌好飯菜,多陪陪家人和孩子。」陳玉梅笑說,希望可以享受工作和生活的快樂。
「前面幾位護理部主任和護理前輩們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我只是一名護理的繼承者和傳承人,是管理的新兵。」面對各種讚賞,陳玉梅經常把榮譽歸功於前輩,保持一顆平常心。而談及今後對工作的寄望時,她表示希望可以為醫院的發展添磚加瓦,承前啟後,擦亮中醫院護理的品牌,「希望別人說起佛山市中醫院的護士時都是豎起大拇指點讚的。」
(葉惠欣/文 馮燦等/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