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新賽季即將拉開大幕,8冠王廣州恆大在力求衛冕的同時,也大手筆頻出吸引了無數關注的目光。在7月16日公布了青訓球員佔據半壁江山的新賽季一線隊、預備隊50人大名單之後,恆大又在7月17日下發了《足球俱樂部足校培養球員薪資方案》,規定恆大足校培養球員封頂年薪500萬元、最低年薪3.6萬元。同時,球員晉升至一線隊的三年內,封頂年薪不超過300萬元。
2019年年底,中國足協頒布了限薪令,規定新籤約的國內球員最高年薪不得超過1000萬人民幣,U21球員則不得超過最高30萬元人民幣。如今恆大這份薪資方案,則在足協限薪令的基礎上又砍掉了一半,堪稱史上最嚴限薪令。
值得一提的是,恆大的這個薪資方案是一個充滿彈性的階梯式方案。從恆大足校走出的一線隊球員,其薪資級別按單賽季出場時間分為5級,即絕對主力(出場2000分鐘及以上)、主力(出場1500-2000分鐘)、主力替補(出場900-1500分鐘)、替補和入選(出場不足900分鐘),年薪起薪線均為9.6萬元。但其中絕對主力最高500萬元,主力最高350萬元,而主力替補最高200萬元,替補和入選則最高只有30萬元。
如此一來,從絕對主力到入選就形成了收入差異相當巨大的五級薪資制。與此同時,恆大還規定了球員晉升、晉級的調薪原則,即根據球員實際表現,由俱樂部和主教練進行綜合評定,於下一年度1月1日起統一調整薪資。這也意味著,只要球員付出足夠的努力,拿出令人信服的表現,30萬也可以變成500萬。全新《薪資方案》的頒布,對於樹立年輕球員正確金錢觀,促進中國職業聯賽的健康發展,進一步促使年輕球員腳踏實地提高自己的競技水平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這一點上,恆大又一次成為中超標兵。
當然,恆大的苦心還不止於此。對於職業球員來說,500萬的頂薪其實也並不算高。對於在青訓上投入巨大,每名球員每年都要花費25-50萬人民幣的恆大來說,給自己的主力球員開出千萬級別的年薪可謂是輕輕鬆鬆,而之所以在足協限薪令的基礎上再砍掉一半,其實就是希望自己的球員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國內賽場積累了足夠的經驗之後,可以前往歐洲等高水平競技平臺一顯身手。恆大足校之所以在西班牙建立分校,每年投入巨資舉辦「恆大杯」馬德裡足球冠軍賽,其實就是讓年輕球員們提前感受歐洲足球氛圍,為以後留洋打下堅實基礎。
在中國足球的發展史上,曾經掀起過一波留洋大潮,以楊晨、孫繼海、李鐵、邵佳一和鄭智為代表的中國球員們在德甲、英超等世界高水平聯賽中留下了自己的閃亮足跡。這其中,效力於英超曼城的孫繼海曾經從2003-2008年連續6年成為福布斯雜誌評選的中國足球第一名人,他的年收入超過了1000萬人民幣,這在當時的中國足壇可謂是鶴立雞群,名利雙收。而效力於埃弗頓的李鐵年收入也一度達到了900萬人民幣。至於中國球員德甲第一人楊晨,在經歷了高水平聯賽洗禮之後不僅收入豐厚,也從國安的輪換球員一躍成為國足的絕對主力。
如今,恆大的全新薪資方案,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年輕球員們海外留洋的欲望和動力,從而促成第二次規模龐大的中國球員留洋潮。而與第一次不同,這一次他們身後有恆大這樣中超豪門的鼎力支持。在經歷了高水平聯賽洗禮之後,這批球員將成為振興中國足球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