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流媒體的兩大主要玩家Spotify和Apple Music自今年3月掀起的口水戰,似乎要以「合作」告一段落了。
據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報導,在即將發布的iOS 13和iPadOS 13系統中,蘋果將添加新功能,允許第三方音樂APP與Apple music有著同等接入Siri的權限。
對於Spotify來說,這意味著用戶將無須打開APP,可以直接要求Siri從Spotify裡播放單曲、專輯和歌單。
6月,蘋果就曾表示iOS 13將為第三方音樂APP、線上有聲讀物、廣播等提供新的SiriKit組件。但即便如此,把最好的留給自家是一直是蘋果的傳統,所以Spotify日前也在官網上表示,蘋果依然拒絕Spotify成為旗下HomePod的默認音樂APP。
不過,Spotify或將接入Siri這一消息,仍被視作兩大音樂流媒體巨頭此前口水戰的緩和。
今年3月,Spotify向歐盟指控蘋果不正當競爭。投訴重點仍是蘋果此前被多次指責的應用內購買系統的分成制度。
雙方甚至還都以整版網頁的形式,圖文並茂地陳述各自觀點。Spotify呼籲「是時候公平競爭了」(Time To Play Fair),蘋果則以App Store(應用商店)詳細的實踐原則和對手在應用商店的商業表現,試圖證明自己並沒有壟斷。
比如蘋果強調應用商店收費有其正當性,而且在訂閱的第一年,蘋果的確會從內容提供商的營收中抽成30%,但此後就下降到15%。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份反壟斷的投訴中,Spotify曾指出的一個問題便是,蘋果設備上便捷的Siri語音助手功能,只為旗下的Apple Music服務。
所以,若是這項合作達成,蘋果面臨的反壟斷指控總算可以去掉一項。而就是否開放Spotify作為默認APP上,蘋果也確實有理由一試。
首先,在HomePod上拓展這一選項,將有利於獲取新的用戶群體,提升HomePod的市場表現。畢竟CIRP根據2019年第二季度的最新數據估算得出,HomePod在美國智能音箱的安裝量僅佔5%。其次,這也更有利於蘋果化解當前面臨的多項反壟斷指控。
Spotify的漲價困境
如果說「壟斷」是蘋果這樣的科技巨頭總是無可迴避的指控,那麼「盈利」便是Spotify從未擺脫的頭疼事。
據知情人士消息報導,Spotify打算在歐洲部分市場率先進行家庭套餐13%的提價嘗試。
儘管Spotify拒絕對此消息作出回應,但希望加價,至少在擁有絕對領先市場地位的北歐加價,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Spotify近年經歷了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顯著的下滑。這與其2016年推出新版家庭套餐定價有關,在新定價中,以五人為人數上限的家庭,套餐價格要比以往便宜一半。
如果說,在成熟的歐洲和北美地區,家庭套餐價格的變化是影響Spotify ARPU的最主要因素,那麼Spotify在新興市場的低價拉新策略又使得ARPU進一步走低。
本就面臨唱片公司對ARPU下滑的強烈不滿,Spotify近日還處於同幾大主廠牌更新版權合同的艱難談判階段。
7月底,Spotify已與四家公司中的兩家籤訂了合同。保持、甚至提升ARPU顯然有利於Spotify在接下來與其他內容方的談判中,增加更多的話語權。
而儘管都在開發獨家內容,但由於電影、網劇等視頻內容是更具衝擊性、大眾向的媒介,所以對於目前憑藉歌單和播客形成獨家性的Spotify來說,提價要比像Netflix的視頻流媒體難得多。
更重要的是,在基礎服務方面,Spotify約有5000萬首歌曲的曲庫規模,與蘋果的Apple Music、YouTube、亞馬遜等其他競爭者是相同的,而這些競爭者大都不需要在音樂流媒體上實現盈利,所以對手漲價的可能性很小。那麼,在這樣的前提下,如果Spotify選擇提價,確有可能導致用戶轉向其他更經濟型的音樂流媒體服務。
總體來看,Spotify在小範圍內提價的決定並不會引起大的變動,畢竟歐洲就是Spotify的「大本營」,提價至少能讓Spotify面對唱片公司時財務數據好看一點,何樂而不為?
並且,如果提價的確可行,對於Spotfiy和唱片公司來說,就是雙贏的結果。而唱片公司也基本不可能從其他包含音樂流媒體服務的公司拿到更高的收入了。
另外,提價對於短期收入壓力的緩解,也可以讓Spotify專注於其他渠道收入的開發,比如它今年大舉押注的播客的廣告收入。
Apple Music細水流長
整合無損音樂資源
作為蘋果完整生態的一部分,無盈利指標的Apple Music自然相對Spotify,步伐要從容許多。
面對美國版權委員會(CRB)提出、增幅達44%的版稅上漲措施,上周,Spotify、Alphabet旗下Google、Amazon和Pandora組成的流媒體四巨頭髮布了一份長達92頁的聯合聲明,反對本次版稅調漲。
有意思的是,與這幾家公司同屬於「數字媒體聯盟」(DiMA)成員的蘋果,並未加入聯署。甚至蘋果此前還發表聲明,稱其將支持CRB的決定。
而關於Apple Music的一大最新消息,則是它開始整合旗下的無損音樂資源。
2012年時,蘋果曾面向音樂製作人推出一套達到無損音樂標準的音樂編碼流程,以確保用戶在iTunes裡下載的音質達到音樂製作的高要求,並為符合這一標準的音樂打上「Mastered for iTunes」的標籤。
而隨著iTunes的落幕, Apple 最近則將所有標有「Mastered for iTunes」統一改為 「Apple Digital Masters」 。
並且目前,在Mac端的音樂庫中已經能顯示這一標籤,但在iPhone等移動端上仍尚未有此標識,但預計將在整合完畢後添加。
至於蘋果是否會像Tidal推出訂閱價格更高的HiFi音質的流媒體服務,情況則還不明朗,但的確不乏這一可能。畢竟,在今年4月的報導中,緊追猛趕的後來者亞馬遜也曾考慮要推出高音質的流媒體服務。
總體而言,全球兩大音樂流媒體激戰正酣,把握關鍵,靈活博弈,以退為進也同樣是競爭中為自身或緊迫或長遠的發展需求打好基礎的策略之一。
畢竟對於Spotify來說,有始終懸於頭頂的財務壓力,而對於Apple Music,則是如何為蘋果完整的媒體、娛樂生態,充當好連接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