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詩與星空(ID: SingingUnderStars)
因為華為受到實體清單制裁的原因,光刻機及相關領域成為廣大投資者關注的對象。在晶片設計領域,EDA(晶片設計所用的軟體)基本是進口產品,尚未實現自主可控,光刻機實現完全國產化尚需一定時日。
但在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另一個核心工業領域—煉化,已經實現了底層工業軟體的自主可控。
實時資料庫、先進控制與優化系列軟體、製造執行系統等工業軟體均已國產化,中控技術在這個領域頗有造詣。
公司順利登上了科創板,成為工業4.0的行業代表。
一、
技術實力
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核均為公司的大客戶,為了鎖定供應商,中石化持有公司4.95%的股份,中核持有公司3%的股份。
能夠吸引中國規模最大的上市公司的秘訣,在於中控技術強悍的技術實力。
公司取得了 272 項專利和 348 項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獲得兩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一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一項中國標準創新貢獻一等獎和多項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類獎項,牽頭或參與制定國際標準 2 項、國家標準 19 項。
經常閱讀「科創板財報」的粉絲可能還有印象,相當多的科創板公司都是憑藉國家科學進步獎成果成為科創板成員,而中控技術還不止一項,可見其技術實力非常強。
公司核心團隊基本都是碩士學歷,不過,公司的創始人有一個八卦。
招股書顯示,公司控股股東、 實際控制人褚健曾於2017年1月因經濟犯罪被判刑罰,並於2017年2月執行完畢,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籤署日, 刑罰執行完畢已滿三年。
褚健先生曾經是最年輕的教授,長江學者,浙大副校長,風華正茂。作為國內自動化領域的領軍人物,褚健在浙江大學的20多年裡,承擔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和課題,他曾多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國家技術發明獎等獎項。
在他參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期間,被曝出貪汙1.3億,入獄三年。
出獄後的褚健帶領中控技術迅速發展,短短三年,登上了科創板。
數據顯示,2018年中控技術核心產品集散控制系統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達到24.7%,連續八年蟬聯第一,其中在化工領域的市佔率達40.3%。
二、
業績情況
數據來源:iFind,製圖:詩與星空
在我們分析過的科創板上市公司中,中控技術是十分罕見的業績優良、成長性較佳的公司。由於公司的大客戶規模龐大,經營穩定,公司的業績也隨之水漲船高。
招股書顯示,公司前五大客戶實力非常強:
大客戶為公司帶來的業績雖然不菲,但公司並不完全依賴大客戶,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額佔營收比例不到15%。
公司的營收構成也比較優異,這是公司成長性比較強的主要原因。
從招股書我們發現,公司甚至挖來了中石化退休的副總裁擔任董事。
三、
募資用途
事實上,公司用來理財的閒置資金已經超過10個億,所以公司並不差錢。募資的主要原因是為了回饋投資者。
從創始人入獄的經歷也大致可以了解,公司團隊具有強大的資本運營能力,公司股權結構複雜,科創板上市成功後,投資者們獲益頗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