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是中華民族傳統隆重盛大的春祭節日,屬於慎終追遠、禮敬祖先、弘揚孝道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習俗甚多,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上或細節上的差異,各地習俗雖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禮俗主題。清明節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日子,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 在很多地方都有一些清明節的傳統食物和一些特有的物質,來看看我們這都有一些什麼傳統的食物吧。
清明節的傳統食物
1、青糰子
在清明節的時候食用青糰子是屬於一種很傳統的清明節方式,尤其是在南方地區的時候清明節的時候食用青糰子更是隨處可見,其實青糰子也就是用艾草汁或是蒿草和其他帶綠色植物的汁水,將其置於糯米粉中混合均勻之後,將糯米粉攪拌成綠色之後即可根據個人的口味製作青團,有的地方可能會在青團中加入一些餡料,有的地方可能不會,一般在製作青糰子的時候都會選擇將青糰子直接置於蒸鍋中蒸熟之後即可食用,製作簡單也比較方便的一種食材。
2、艾餈
可能在有的地方也會選擇在清明節的時候選擇食用艾餈,艾餈也是屬於清明節的一種傳統的食物,在清明節人們會選擇採摘一些新鮮的艾草葉將其置於清水中焯水處理之後,將艾草撈起,將水備下,艾草將其切成碎末狀備用,再將煮艾草的水將其用來和糯米粉還有艾草末一起用來攪拌和面,等麵團和好之後將自己備好的一些餡料置於麵團中製作成圓團狀之後即可,將其置於蒸鍋中蒸製二十分鐘左右的時間之後即可食用。
3、蒿草粑粑
蒿草粑粑在一些地方也是清明時節的一種傳統食物。都說蒿草清熱解毒,用的原料不一樣,功效也會有所不同,每到清明時節人們便喜歡到田間地頭採摘蒿草來做粑粑。蒿草粑粑也是選用艾草,蒿草或是鼠麴草將其在清水中焯水後,將其切碎,拌入糯米粉和面,麵團和好後做成餅狀放入油鍋煎熟,加入糖調味。
當然關於清明節相關的食用習俗,其實不同的地區都是有著不同的生活習俗以及飲食習慣的,清明節的時候你們那有一些什麼習俗和傳統美食呢,你不妨自己試著烹製一些當地的一些傳統美食來食用,也許會有不一樣的風味和樂趣噢!
家中至味每天為大家帶來自製家常美食,希望大家喜歡,歡迎收藏分享,感謝關注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