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武宣印象 共度美好時光
武宣馬鞍山上的新銀合歡樹
無數人在武宣馬鞍山和南寧鳳嶺兒童公園四周的山上,見到過一種密密麻麻成片生長的樹,名叫新銀合歡。但是,極少有人知道這樹的來歷和用途。
1982年,分管全地區薪炭林項目的柳州地區林科所龍啟鳳工程師對我說:調一些新銀合歡種子給你所培育作薪炭林。言下之意,以後共享薪炭林成果。我所從1978年開展「薪炭林試驗研究」均獨立完成並即將出成果獲獎,分享並不合理;而且,地區所牌子比我所大,很可能反客為主。欽州地區林科所與廣西區林科所就發生過不愉快的桉樹組培苗產權糾紛。為此,我們必須另闢蹊徑!
天賜良機,1983年3月,在南寧地區林科所工作的武宣校友韋明亮來我所參觀薪炭林;5月,我寫信請求他寄新銀合歡種子,他於是給我寄來30克種子,廖技術員負責直播育苗,年底即有15%植株開花結籽。
參加華南熱作研究院新銀合歡推廣會合影
後排左2為作者,後排左3為黃琮琛(1983.12.20-22)
更巧的是,當年12月冬至,為了在大陸推廣新銀合歡,位於海南島儋縣的華南熱帶作物研究院召開「新銀合歡推廣會」,邀請各地代表和我縣科委主任覃祥和與我參加。後覃主任有事改派縣林業局黃琮琛與我一起參會,會後我倆各帶回5斤新合歡種子。於是,新銀合歡在我縣推廣普及,馬鞍山就是成功樣板之一。回想那年月的海南島,仍屬廣東管的一個行政區,雷州半島之長,眾人皆知;特別是過海時,小舟大浪,嘔吐逼人,而儋縣距海口170公裡,再進華南熱作研究院又是15公裡,地處偏僻,舟車勞頓,絕非海島風光所能抵消。
新銀合歡,為含羞草科銀合歡屬常綠樹種,有根瘤菌可固氮,利於改良土壤。它生產迅速,2——3年可開花結籽或成材,是優良的「四料」,即木料、燃料、飼料、肥料樹種;且可飛籽成林,幅射擴展,不失為石山綠化的優良樹種。
新銀合歡推廣成果在刊物上發表
後來,我們編寫的《新銀合歡兩年有收益》、《新銀合歡栽培技術》、《可作高效肥料、高蛋白飼料、高能燃料、優質木料的速生樹種——新銀合歡》分別先後在《廣西林業》、《廣西科技報》、《科普微波》發表。
引種34年來,新銀合歡已遍布廣西城鄉各地。喜看合歡遍八桂,回憶往事心無悔!
圖/文:仙榕(王榮生) 2017.7.4於邕
編輯:武宣印象
感謝仙榕(王榮生)先生授權發布原創圖文!
關注我們!轉發是最好的鼓勵!點擊下圖閱讀更多:
印象約吧№1:武宣六月的《水•荷•風》印象約吧№2:跟著武宣印象,逛武宣老街
↓回憶金雞鄉歲月
奮鬥者永遠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