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齊齊哈爾城西倉西公園落成,這也是中國人最早自建的一個公園。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國內城市公園有了長足的發展,迄今國內城市公園數量超過萬個,在健康中國戰略影響下,還將迎來更多的社區公園、口袋公園等城市公園建設。在前兩篇文章中,筆者對於城市公園的基本概念、內涵以及國外經典案例等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對比國外,國內城市公園建設依然有很大的差距。博雅方略城市公園系列第三篇聚焦國內,從國內城市公園發展史入題,並提出了國內城市公園發展面臨的問題、未來發展趨勢等,為整個研究系列進行收尾。
想看上文請點擊
博雅研究丨遊憩休閒與運動:城市公園功能和發展考(一)
博雅研究丨遊憩休閒與運動:城市公園功能和發展考(二)
我國近代城市公園發展伴隨著鴉片戰爭的社會背誕生的,鴉片戰爭之後,我國先後出現了一批帝國主義國家的租借和殖民地城市。城市生活的內容與城市結構也發生了相應變化。清末沿海城市出現了公園,最早出現的城市公園是上海英美公共租界的外灘公園,當時稱之為公共花園,此公園於1868年開放,是中國第一個城市公園。
1907年,齊齊哈爾城西倉西公園落成,即後來的龍沙公園,是中國人最早自建的公園。北京、天津等地也興建了專供外國人遊覽的城市公園,如天津的民園。這些殖民地公園的形式和特點。在新中國成立後,替代了為少數人服務的中國古典園林,成為中國近代城市公園的雛形。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期間,由於民族災難深重,國民政府腐敗,人民生活疾苦。城市建設每況愈下,公園建設基本停止。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出於對人民群眾業餘休閒娛樂活動的支持與鼓勵,城市公園的建設逐漸受到重視,由於當時我國剛剛走出戰亂,公園建設受到了經濟、思想、技術上的限制。所以,在城市公園發展建設初期還是以學習前蘇聯的文化休息園的形式為模板,加大了恢復和整修力度。基於解放前遺留的近代城市公園和紀念性園林基礎,大量興建了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各種類型公園,促使公園的數量不斷增多,類型日趨豐富,規劃建設,經營管理的水平亦不斷提高和完善。
1949年底,全國城市公園 112個。北京市成立公園管理委員會,確定公園的經營方針,決定在自給自足的原則下開始實施城市公園的重點恢復與建設。中山、北海兩個重點公園開始著手修繕,也開始對其他古建進行修繕;上海在整頓舊有公園的同時,將政府接管的帝國主義租界跑馬場改建為人民公園,這是上海人民按自己意願建設的第一個城市公園。由於「大躍進」、農村人民公社化等的影響,公園建設也受到很大影響,但是我國的城市公園還是得到了發展,到了1978年增加了5倍。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的公園建設進入了新時期。國家對園林建設的投資明顯增多,公園建設也受到了積極影響。自我國成立以來,在城市綠化工作上做了巨大的努力,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各地城市公園建設速度普遍加快,數量和質量都有了較大提高。由於與外界的交流也日益增多,我國的公園建設出現了許多新的形式。例如哈爾濱遊樂場、廣州東方樂園的興建以及公園中遊樂設施的增多,表明我國公園建設己由純粹的被動觀賞轉向被動觀賞與主動參與相結合的方式。
1985-2011年間,公園數量從1026增加到10780個,一方面綜合性多功能公園出現,多集文化活動、休息奴樂、服務設施於一體;另一方面專門的特色公園也大量湧現,如廣州雕塑公園。2013年,我國擁有城市公園1.2萬餘個,平均每個公園擁有體育場地1.7個。2015年,我國城市公園數量約為1.4萬個,面積為38.4萬公頃,平均每萬人城市居民擁有0.3個公園,人均公園面積為8.3m2。由於歷史原因,我國城市公園發展與世界公園發展存在著明顯差距。
城市公園作為城市環境基礎設施之一,在過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是我國城市的加速發展與城市基礎設施落後存在矛盾,落後城市基礎設施數量不足以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們需求的矛盾,導致我國城市公園建設與城市快速發展存在著不相適應問題。其中,城市公園建設缺少長遠而合理的規劃,使其存在著較為嚴重的系統性問題。其主要表現是在城市公園的建設過程中選址的隨意性大,使城市公園的布局無論是在使用上還是在設計上都極不合理:設計風格隨意性大,使城市公園在傳承文化、延續城市文脈等方面都沒發揮應有作用。
服務半徑反映城市公園遊憩服務能力,也是評價城市公園服務是否合理、規劃布局否符合人本的標準。現有使用的公園最大服務半徑並不統一,而且服務半徑大多來自城市公園規劃者,而沒有考慮到公園使用者的需求。同時,城市公園建設相對市政建設滯後,使得各級各類綠地服務不完善,造成城市綠地服務半徑不合理,不能方便地滿足居民享受城市公園。同時,這也影響到大型綠地在城市防災中的、發生時、發生後所起的作用。
目前,我國城市公園從總體上實行的是財政撥款,經費較緊張。從國際經驗看,我許多公園的經營理念和體制落後,基本停留在門票銷售、軟飲售賣的經營模式,導致商業化泛濫,預期收益差。「城市公園是優化生態環境、美化市容面貌、完善城市功能的造福了孫後代的民生工程。」按照 「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要求,積極順應我國城市公園快速發展新形勢,加強對城市公園提檔升級和管理。
繼承傳統與發展創新一直以來都是我國風景園林事業發展的精祌,在維護秉承傳統園林設計精髓與技法的同時,結合時代科技,如新材料、先進理念、施工工藝與計算機應用等,開啟城市公園數位化建設。城市公同的動態監測、合理布局、服務半徑可達性的合理性計算研究等都是近年來我國城市公園在傳統園林設計上更科學、符合公眾對城市公園的使用的模式。
由於我國自然地理條件、社會歷史文化、經濟狀況等區域差異,使我國城市公園類型、性質、價值、發展方向等體現出地域差異與不均衡性。自然、人文資源分布不均衡。其次,居民需求表現也有地域不平衡性特徵。東部地區的公園個數、數量、綠地面積等指標遠遠高於中、西部。因此,各地應兼顧自身的資源、設施與需求發展特色城市公園。
與城市公園快速發展相伴隨的是體育運動的興起,英國城市公園早期倡導者喬舒亞·梅傑認為「公園會促進人們加強體育鍛鍊,幫助他們遠離疾病,而且自打不再從事諸如種地和打獵之類的體力勞動以後,許多城市居民都感覺要有地方發洩日漸積累的壓力」。其設計的女王公園就包括射箭、擲環、保齡球和體育館等設施。19世紀晚期,城市公園成為體育運動最重要的公共空間,1880年曼徹斯特的肖斯坦福特公園已有大量體育運動設施;在19世紀90年代,倫敦巴特西公園也已配備了板球場、足球場、草地網球場、保齡球場和體育館。
伯肯黑德公園在規劃和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了城市居民的休閒、運動需求,為當地居民營建了板球、曲棍球、橄欖球、草地保齡球和射箭運動的場地,還建設了軍事訓練、學校活動、地方集會、展覽以及各種慶典的場所。利物浦市民以此為傲,甚至以「人民公園」讚美。英國倫敦攝政公園,原為皇室獵場,佔地166萬平米,其中央草坪提供了橄欖球、壘球、足球、板球、長曲棍球等運動場地。圍繞公園草坪、湖泊、山坡布局了不同長度和類型的健身步道,供鍛鍊者選擇,是倫敦最大的可供戶外運動公園。
美國城市公園系統在促進本國居民進行體力活動、提升國家公共健康水平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城市公園分類體系以體育運動體力活動需求為導向。根據美國國家遊憩與公園協會(National Recreation and Park Association,簡稱「NRPA」)2016年調查結果,美國居民平均每年訪問當地公園和遊憩設施的次數是29次,同時在受訪的公園使用者中,52%的受訪者表示進行體力活動是促使他們訪問公園和遊憩設施的關鍵因素;31%~85%的公園使用者利用公園進行中高等強度體力活動(MVPA)。美國城市公園系統對促進本國居民進行體力活動,提升國家公共健康水平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德國慕尼黑奧林匹克公園,借鑑了英國自然風景園林式設計手法,以開闊湖面為景觀基調,沿岸配合大片變化起伏的草坪,中間分布了33個體育場館,深刻體現了「近距離的奧運會」這一建築設計主導思想,是市民最佳的體育運動去處。
西班牙巴塞隆納蒙錐克公園,將城市文化、體育運動和生態環境有機融為一體,合理安排劇院與博物館、花園與林蔭道、各類運動場和遊樂場,特別是突破了大型體育場館的地域限制,轉而以小型體育場所和運動設施結合公園融入城市社區。
日本三木綜合防災公園,由中央的城市道路將其劃分成東部「運動森林」和西部「自然體驗森林」兩大區域,「運動森林」區域中的體育場和體育館可作為儲備倉庫,「自然體驗森林」區域中的網球場、草坪廣場和遊樂園可作為臨時避難場所,具有平災結合、體育運動場所和區域防災避災中心相融合的雙重屬性和功能。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高速發展,城市的規模和數量正在快速增長。城市公園伴隨城市的發展而快速發展。發展趨勢有以下幾方面:
隨著人們消費需求的不斷變化,對娛樂項目的要求越來越高,公園形式多元化成為今後城市公園建設的新趨勢。為在建成區獲得新的公園用地,推崇混合開發公園形式的新思路,如公共墓地、公建屋頂、開放式校園綠地、租賃式社區花園的公共部分、水利設施用地、跨高速公路的人行立交、廢棄的道路、停車場和垃圾填埋場等各種潛在的綠化遊憩用地。應對用地緊缺的城市公園形式的創新,不變更用地性質,但可建設成公共遊憩綠地,從而具備公園的實際使用功能。
支付更多的房地產稅(BIDs)用來支持商業區公園化(PBD)的改造發展。BIDs作為一種新型的公平投資辦法,用於發展步行商業街的公園化改造,維護和管理新建的公共生態開放空間,使得城區的商家可以和郊區的購物中心競爭。資金用於花草樹木和其他植栽生態管理、垃圾清除、安全設施提供及室外遊憩活動項目的安排。PBD的改造與管理是直接由周邊的業主和廣大市民負責,標誌著商業區公園化的一種發展趨勢。
削減的碳排放量,完善社區公園體系化以提升居民就近步行遊憩的新興發展戰略,在聯邦政府的「從紅色用地到綠色用地長期計劃」框架下進行的「洛杉磯河復興總體規劃」將於近期完成。全面梳理重要的自然、交通廊道,通過綜合用地評估,識別沿線可改造的商業、工業或公共地產,將橫亙市中心地帶長防洪水渠改造成兼具遊憩和生態功能的各類社區公園,並沿河精選 「社區發展機遇區」作為優先發展區和各種改造方案的實踐檢驗區;2019年內,北京全市將有50處袖珍公園建成開放。
綠道是在公園路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綠道具有休閒、水土保持、生態廊道、交通替代等功能,其獨特的線形連接了社區公園、城市公園、郊外綠地、國家公園等,使得城市內部公園系統、市域公園系統、區域公園系統、國家公園系統等不同等級的公園系統連接成為整體。相互交織的綠道發揮的連接性功能是公園形成系統整體的基礎,也形成了未來城市公園系統絕對的結構性優勢。
構建城市公園生態網絡是保護城區、城鄉和城際之間生物多樣性、恢復景觀格局、保護生態環境、提升城鎮景觀品質、提供高質量生態服務等的重要途徑,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區域發展、城鄉發展,構築完整連續的城市公園生態系統的重要方法。近年來,城市公園生態系統的網絡化規劃已逐漸成為21世紀戶外生態開放空間規劃的國際趨勢。
「公園管理自動化發展」分硬體和軟體兩大類。硬體類包括歷史公園、海岸地帶、社交花園、植物園、樹林、林地、鳥類活動地、城市綠道、草坪、會館、動物園。軟體類包括城市精神、公私參與、公共藝術、環境教育、革新步驟、收入與魅力、地域管理、評價與觀測技術、實踐、奉獻、公園管理、室外活動空間、協調、信息、活力、個性化展示、資金積累、技術革新等。城市公園的管理自動化發展趨勢是對現有的設施質量進行維護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其生態價值的自動化網絡管理,安裝系統完善的網絡工程,利用電腦程式控制噴灌、音像展播、燈光調節、監控系統、遊人交通、商業活動等,雨水利用、園區清洗、植物群落修整等藉助機械設備定期來解決現代化,以滿足城市公園的多種功能要求。
總之,「健康中國建設」建立在我國的城市公園建設和發展之上。現階段,「健康中國建設」的當務之急是重新審視我國城市公園的功能定位,確保城市公園全民健身的功能定位在標準規範制定、規劃設計實踐等不同層面得到充分表達和體現。為「健康中國建設」戰略的落地與推進提供可行的規劃對策。城市公園作為全民健身遊憩休閒場地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建和改造提升兩方面都具有緊迫性,但同時也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未來,城市公園為打造健康中國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註:內容來源博雅方略,作者為博雅方略研究院白墨,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會儘快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