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在鶴山取景拍攝的電影《除暴》
由王千源、吳彥祖領銜主演
目前,票房已突破3億
可謂近期頭號黑馬
2018年11月13日
《除暴》劇組
在江門嘉華酒店舉辦了開機儀式
九成以上的戲份都是在江門拍攝取景
鶴山沙坪街道前進路就是
該電影其中一個拍攝地點
△熟悉的前進路上熒幕了
今天,布丁君收到可靠消息
有一群人想要「搞事情」
嘗試還原《除暴》裡的經典一幕
可惜
畫面變成了這樣
☟☟☟
這局面怪誰?
都怪《除暴》太火了
大家都爭相想要模仿
但真的不要隨便試
要不然畫風隨時會變成上圖那樣
資料圖
不管你是否知道鶴山
是否曾經來過鶴山
接下來
請跟隨布丁君的步伐
一起遊鶴山
認識鶴山,感受鶴山
吃喝玩樂盡在鶴山
你一定會愛上
這個魅力四射的城市!
城市人文篇
鶴山
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詠春拳、獅藝、香火龍習俗、
三夾騰龍等都是鶴山的文化名片
彰顯著鶴山悠久的文化傳統和人民卓越的智慧
新春龍獅匯(歐蕊榮 攝)
第三屆梁贊詠春文化節
近年來,鶴山市委市政府投入大量資源,著力打造詠春文化、獅藝文化、龍舟文化、火龍文化四大文化品牌。為發揚傳承鶴山詠春文化,修繕了梁贊故居,興建了梁贊文化公園、古勞龍舟公園等一批集旅遊、教育、傳承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非遺傳承基地,2015、2017、2019年舉辦了三屆鶴山梁贊詠春文化節,2017、2019年舉辦兩屆「詠春擂」國際邀請賽;2014至2016年連續三年舉辦鶴山獅藝爭霸賽;2018年舉辦古勞龍舟邀請賽;2018、2019年連續舉辦兩屆鶴山新春龍獅匯。
鐵夫文化廣場
李鐵夫故居展館
《鐵夫畫閣》組照(梁銀英 攝)
近年來,鶴山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文化事業發展,連續三年將推動文化繁榮列為十件民生實事,為文化事業發展創造了積極有利的條件。在此基礎上,鶴山大力挖掘和梳理鐵夫文化,成立了李鐵夫美術館、李鐵夫學術研究學會、鐵夫畫閣投資管理公司等,鶴山市文聯還創辦了文藝刊物《鐵夫》雜誌,藝術家創作發表了《李鐵夫之歌》等歌曲,鶴山出現了以「李鐵夫」命名的道路、藝術團體、義工服務隊等。此外,鶴山還大力推動鐵夫文化進校園,弘揚鐵夫革命和藝術精神,讓鐵夫文化在校園中生根發芽。
去年是李鐵夫誕辰150周年,為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鶴山市主動謀劃舉辦系列紀念活動,彰顯李鐵夫藝術成就,弘揚李鐵夫革命精神,希望以藝術為橋梁,以李鐵夫為紐帶,搭建一個溝通的平臺,讓世界能夠近距離接觸鶴山、深度了解李鐵夫,深入挖掘鶴山城市內涵,大力弘揚鶴山城市精神。
詠春
陳山火龍激情飛舞(歐蕊榮 攝)
2018古勞水鄉「北控水務杯」龍舟賽
目前,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共有21項,分別是鶴山詠春拳、鶴山獅藝、古勞醬油製作技術、陳山香火龍習俗、玉橋民間傳統藝術節、古勞三夾騰龍、竹朗金龍、錢塘彩龍、桃源社日、鶴城腐竹、客家黃酒、龍灣龍舟、鶴山獅頭製作技藝、黃洞香火龍習俗、聖堂舞香火龍、黃洞米點、古勞魚皮角、靖村竹編技藝、鶴城花炮會習俗、鶴城客家上燈習俗、客家山歌。其中,鶴山詠春拳、鶴山獅藝、古勞醬油製作技術、陳山香火龍習俗、古勞三夾騰龍等五項先後成功申報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名錄;玉橋民間傳統藝術節等六項成功申報為江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城市容貌篇
這幾年來
鶴山的容貌和氣質,變了!
城區公園換新顏
社區又添靚麗風景線
美麗鄉村突顯雅致風貌
……
生活在這座城市
我們幸福而自豪
公園
■ 北湖公園
作為城區的老牌公園
北湖公園最有「鶴山味」了
馮銘軍 攝
雙層廊橋
近年來
北湖公園經過升級改造
完成了大變身
三角梅、雙層廊橋、湖心島……
顏值up↑up↑up↑
但北湖的味道沒有變
還是周邊街坊休閒、健身的集中場所
這裡承載著一代又一代鶴山人的記憶
逛公園,會老友,是不少老街坊的優先之選
馮銘軍 攝
沙坪街道 提供
北湖公園承載了幾代沙坪人的記憶,因設施殘舊,2015年,我市啟動北湖公園升級改造工程。經過兩年多的綜合改造,北湖公園面積由原來的9.62萬平方米擴大到16萬平方米,由傳統的封閉式改為全開放式,風光秀麗,設施齊全,功能完善。
市民說:「北湖公園改造過之後很漂亮,很舒服,我有時間會到這裡走走,是個很休閒娛樂的地方。」
■ 鶴山公園
有人說
願意在鶴山公園花上一整日的時光
龜山飛瀑、柳堤春色、
臨湖玫瑰、人文歷史雕塑園
騎行綠道、音樂噴泉……
鶴山公園成為
市民群眾享受「慢生活」的好去處
譚成偉 攝
譚成偉 攝
張海泉 攝
歐蕊榮 攝
公園內曲徑通幽
綠樹成蔭
湖面掩映其中
從清晨到傍晚
從白天到黑夜
遊人絡繹不絕
呼吸著沁人心脾的空氣
守望著波光粼粼的湖水
散步、健身、玩耍
……
落羽杉林
龜山區
公園內小景
德馨園
鶴山公園佔地61.26萬平方米,是五邑地區面積最大的市政公園。自2008年開園以來,經過10年的完善和發展,鶴山公園逐漸打造出龜山飛瀑、柳堤春色、臨湖玫瑰、人文歷史雕塑園等景觀,加上騎行綠道、音樂噴泉等休閒娛樂項目,這裡成為市民享受「慢生活」的好去處。
沙 坪 河
要說鶴山哪個公園最有「爆紅潛力」?
沙坪河綜合整治工程
這個新晉網紅公園
可以算一個
譚成偉 攝
李向前 攝
沿著蜿蜒的河邊綠道一路前行
梯田花園、清溪疊翠、清泉如許、
柳岸芳蹤、鶴舞沙坪、荷塘月色等等
靚麗景點依次映入眼帘
清風徐來
讓人身心放鬆
盡情欣賞
煥顏升級的母親河的魅力
馮銘軍 攝
李向前 攝
作為鶴山市十大民生實事之一,沙坪河綜合整治工程在去年底成功入選廣東首屆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十大範例。昔日人人避之的「臭水河」,如今搖身一變成為附近群眾每日必經的「打卡點」,垃圾遍地、汙水橫流、水體發臭的「過去式」景象早已不見,映入眼帘的是植被繁茂、碧波粼粼的「現在進行時」生態美景。沙坪河生態容貌「大變樣」看得見、摸得著,給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現在沙坪河兩岸修建得蠻不錯,這些景點很漂亮,適合散步放鬆。」市民梁文博每天傍晚都會和家人一起到沙坪河附近散步,過去「垃圾堆滿岸」,而如今「美景映雙眼」成了她最直觀的感受。
社 區
■ 社區公園
沒有名貴的樹種
沒有華麗的草皮
但無論是晨曦還是黃昏
漫步在家門前的「口袋公園」裡
總能感受到
鶴山帶給你的清新和質樸
社區公園已成為鶴山一個景觀節點
特色化、品質化的公共開敞空間
為周邊人居環境注入新的生命力
富華邨社區公園(張斌 攝)
置業花園(王捷 攝)
馮銘軍 攝
除了大型的市政公園,2014年起,我市還將社區公園改造納入政府重點民生工程,大力推進「一社區一公園」建設,先後完成了沙坪城區12個社區,近20個健身、休閒公園的改造,改造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讓廣大居民真正享受到了「公園就在家門口」的實惠。
市民李先生說:「覺得現在環境變好了,設施也多了,現在可以提供場所給小朋友遊玩,挺好的。……你看公公婆婆又多了個地方鍛鍊身體,很不錯。」
■ 社區小巷
在興業苑的牆繪,有老鷹抓小雞、丟沙包、跳房子、玩彈珠、跳皮筋等少兒遊戲,有陳山火龍、鶴山獅藝、古勞詠春拳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還有包餃子、放鞭炮、逛廟會等傳統節日習俗,另外,還有尊老愛幼以及保護生態環境等主題。
自開展創文工作以來,我市對社區公園、建築物外牆進行了升級改造。今年5月,我市開始對社區建築物外牆進行創文宣傳牆繪創作,將平淡的灰色外牆,變成了色彩絢麗的傳播城市文明的新窗口。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往往體現在街頭巷尾的小細節中,這些精緻的街頭小景,從細微處流露「城市溫度」,體現了一座城市的管理粗細。
鄉 村
■ 古勞水鄉
鶴山市古勞鎮
坐落西江邊,雁山腳
有著一片美麗迷人的水上風光
那一口口的魚塘,一束束的荷花
一條條的桑基,一排排的榕樹
一座座的樓房,以及如蜘蛛網般
密密麻麻的大小河湧
構成了一幅幅如詩如畫的美景
令人陶醉...
洛社村(張天恆 攝)
葉氏宗祠(張天恆 攝)
新星村(張天恆 攝)
把房子建在魚塘上
是古勞水鄉的一大特色~
李惠英 攝
水龍橋(張天恆 攝)
新社丁財兩旺橋(張天恆 攝)
人們行走在古勞水鄉
最醉於心的莫過於她那靈性的水
還有那輕臥其上的座座石板橋
張天恆 攝
小橋、流水、人家
一條條斑駁的石板橋
連接著一口口大小不一的魚塘
小艇穿行於石板橋下
荷塘蕩起陣陣漣漪
張天恆 攝
水鄉夕照(張天恆 攝)
水天一色(張天恆 攝)
水鄉霓虹(張天恆 攝)
夕陽斜照,炊煙從農舍嫋嫋升起
好一派旖旎的南國水鄉風光
讓人心神蕩漾.....
■ 共和來蘇村
近年來
共和鎮來蘇村
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
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
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留得住人」的美麗家園
鄉村振興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效
話不多說
馬上上圖~
草木蔥蘢的來蘇
是春日生命該有的樣子
榕樹頭,是鄉親們的樂園
在這裡,閒話家常、載歌載舞
是他們的日常
你如果用蹩腳的白話同他們打招呼
他們會熱情的回應你並且由衷的問你一句
「你話我地呢度靚唔靚啊」
這裡的黨旗紅豔豔
黨群同心路
見證了黨群攜手共繪來蘇的奇蹟
廉潔自愛、勤儉為本……
鍾氏大宗祠裡的這些家風家訓
浸潤了每個來蘇人
成片成片的茶山環抱著蘭石水庫
足夠你洗洗眼、潤潤肺
「我見青山多嫵媚,青山見我應如是」
大概就是如此了
■ 龍口鎮霄南鮮卑古村落
陳國良 攝
村莊公園
在廣東省,源氏僅2000餘人,主要集中在鶴山、佛山兩市,他們皆發源於鶴山市龍口鎮霄南村。他們「皮膚白晳、鼻梁高挺、眼珠近黃」,可能是拓跋鮮卑後裔。據了解,龍口鎮霄南村由霄鄉和南安兩條村合併而成。其中,霄鄉古稱堅城鄉,村民以源姓居多,已有740多年歷史。鮮卑歷史文化、古建築古祠堂、源氏人文故事、冰心獎兒童圖書館、源吉林涼茶形成了霄南獨特的旅遊文化資源。霄南的傳統民居多建於清末民初時期,村裡共有10座風貌古樸的宗祠。
霄南村鮮卑文化公園
鮮卑特色巡演
若是認真觀察,會發現霄鄉東門村前有一處火燒的痕跡,那是他們鮮卑人的傳統習俗——每年中秋節都舉行燒番塔祭祀習俗。當晚全村人集中吃團圓飯,飯後村民圍住番塔載歌載舞,隨後開始燒番塔。據悉,「火供」中秋祭祀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源於鮮卑遊牧時期,新到一片草原點上火堆驅趕野獸和表達愉悅曠達的心情。
霄南村東湖公園荷花池
霄南村黨建文化宣傳欄
霄南村環境潔淨優美,村民好客淳樸,文體活動活躍,歷來是廣東省、江門市和鶴山市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點。龍口霄南已連續三年舉辦鮮卑文化牛肉美食節,吸引眾多客前往品嘗美食,體驗特色文化。
城市美食篇
白水角、雞屎藤糕、寒餈
齊必、魚皮角、艾餈……
這麼多鶴山特色糕點
總有一款合你心意
燜葛、炒葛、葛扣
葛夾、葛湯、葛餅……
鶴山粉葛
玩轉各種烹飪手法
水鄉河蚌
古勞魚生
西江河蝦
豉汁蒸黃骨魚
河鮮美食何其多
歷數難盡
味道之美,久久不忘
水果大集合
荔枝、龍眼、無花果、
木瓜、橙子、菠蘿蜜
香瓜、李子...
來鶴山
實現你的水果自由
譚成偉 攝
鶴山
一個你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以上只是簡單介紹了
鶴山其中的一些好去處
更多好看、好玩、好吃的
等著大家來解鎖喲!
布丁君在這裡等你們~
鶴山市融媒體中心綜合整理
部分資料來源:鶴山鄉訊
原標題:《火了!熱播大片《除暴》在鶴山取景,你看過了嗎?》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