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萬州梓桐村:「石旮旯」地裡「刨」出致富路

2020-12-09 中國新聞網

圖為盛開的石斛。 重慶市萬州區宣傳部供圖 

中新網重慶7月11日電 題:重慶萬州梓桐村:「石旮旯」地裡「刨」出致富路

作者 馬佳欣 黃玉保 滕鵬

7月的大雨洗禮著大山,空氣中清新的泥土氣息撲面而來。在海拔1200多米的重慶市萬州區羅田鎮梓桐村7組石寨堂,石斛林在雨水的衝刷下蒼翠欲滴,年逾七旬的譚仕忠正站在泡桐樹下專注地清理自家石斛林裡的雜草。

「你可別小看這些指頭大小的藥材,每年能給我帶來幾千塊錢的純收入。」譚仕忠指著石頭縫裡和樹上的石斛對記者說,這主要得益於當地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石斛產業。

譚仕忠的家位於石寨堂,是一個與湖北利川建南接壤、滿眼都是山、滿眼都是石林的高山村。「地無三尺土,路無三裡平,人無三分銀。」曾是石寨堂最真實的寫照。

「吃的是三大坨,住的是溝溝壑,睡的是包穀殼,烤的是轉轉火。」譚仕忠說起以前的生活,忍不住笑了起來。他告訴記者,因為自己和老伴年邁多病,加上不識字,難尋好工作,就留在老家務農,有時莊稼還會被野豬糟蹋,生活過得十分艱難。萬州區脫貧攻堅戰打響後,譚仕忠一家被識別為建卡貧困戶。

4年前,當地幹部到家裡來動員他發展石斛。石斛苗每叢4.5元,重慶市中藥研究院補助1元,羅斛公司補助2.5元,而且有研究院提供免費的技術支持,石斛採摘後由羅斛公司以市場價直接收購,貧困戶只要出1元錢就可以開始種植。

面對如此誘人的扶貧政策,譚仕忠決定試試看。2017年,譚仕忠種植石斛1900叢,一年後純收入1000多塊錢。「沒花多少本錢,活輕鬆,又不佔田地。」嘗到甜頭後,譚仕忠2019年定了2000株石斛苗,2020年初採摘後賣了將近4000元。

「水泥路通到了家門口,自來水流到了水缸裡,這要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現在國家政策這麼好,政府和幹部又真心實意幫助我們這些老百姓,我們自己也要加勁。」已經穩定脫貧的譚仕忠樂呵呵地說,他明年計劃將石斛種植規模再擴大一倍,爭取年收益在5000元以上。

羅田鎮組織委員魏國強介紹,梓桐村是萬州19個扶貧開發重點村之一,由於自然條件的限制,梓桐村是當地有名的「三無村」,無產業、無集體經濟、無增收來源。全村643戶2568人,建卡貧困戶達80戶259人,其中100多人的石寨堂,貧困戶佔30%。

2015年,經過多次考察,結合梓桐村的實際,羅田鎮因地制宜,引進仿野生石斛種植產業。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當地包括29戶貧困戶在內的61戶村民種植石斛,每年石斛採收後,公司按照1200元/公斤向農戶回收鮮條,農戶每年每叢石斛有2元左右的收益。

「當地的氣候、環境都很適宜石斛的生長,第一年就成功了。」魏國強告訴記者,石斛在民間有仙草之稱,市場行情好,銷路不愁。僅2019年,梓桐村的石斛鮮條採摘量就達800公斤左右,產值將近400萬元,29戶貧困戶戶均增收超過3000元。2021年,梓桐村所有的建卡貧困戶都將參與到石斛種植項目中來,真正在「石旮旯」地裡「刨」出致富路。

相關焦點

  • 百名記者進百村|船山區河沙鎮梓桐村:「精準良方」讓村子摘了貧困帽
    2016年,梓桐村全部脫貧並實現整村退出貧困村序列。 12月21日,記者從市城區出發,沿著247國道及350國道朝著「十裡荷畫」方向行駛了大約30分鐘,便來到了船山區河沙鎮梓桐村地界。6米寬的瀝青進村道路,清晰齊備的標識標線,良好的村組路況,不禁讓人讚嘆梓桐村基礎設施的「先進」。 「原來的梓桐村在深溝裡,我們所站的地方全是泥巴路。從曾經的老房子走到這裡需要一個多小時。
  • 簡陽市平泉街道梓桐村,等你來pick!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詩意的家鄉,街道上有光陰的故事,小鎮裡有靜謐的風光…… 家鄉都有一個動聽的名字,禾豐、平泉、平武……每個地方都裝滿了回憶 梓桐村位於平泉街道,幅員面積7平方公裡,共計21個村民小組,1153戶,3322人,耕地面積7708畝,林地面積4500畝。
  • 丁香鎮梓桐村婦聯:關愛新生兒,產後隨訪暖人心
    丁香鎮梓桐村婦聯:關愛新生兒,產後隨訪暖人心 2020-07-21 1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木塔鄉梓桐村入選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
    日前,農業農村部公示了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安徽14個村鎮入選,東至縣木塔鄉梓桐村為池州市此次唯一入選村鎮。梓桐村位於東至縣東南端,與江西鄱陽交界,全村405戶1611人。 連年來,梓桐村圍繞「生態宜居、興業富民」的發展目標,以「天鵝雲尖」茶產業為主導,以茶葉合作社為依託,聯建茶葉基地5000餘畝,直接帶動了周邊5個村茶農創收增收,同時為全鄉及全縣的茶葉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發展起到了典型的示範作用。【來源:池州日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萬州安溪:一個貧困村的「逆襲」路
    圖為老人和孩子在村子裡休閒、玩耍。(資料圖片)記者 謝智強 攝視覺重慶市級貧困村、「空殼村」,2014年以前,萬州區長嶺鎮安溪村戴著這樣兩頂「帽子」。10月19日,重慶日報記者深入長嶺鎮,探訪安溪的「逆襲」之路。示範一個產業園讓村民看到希望安溪村雖然距離萬州城區僅10公裡,但過去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村級經濟薄弱,在全鎮15個村居中排名倒數第一,是典型的貧困村、「空殼村」。
  • 三年時間,從「窮旮旯」到「致富村」 三鬥米村「逆襲」記
    該村第一書記胡凌鳴筆記本上也記得密密麻麻,「2019年,要發展1000畝辣椒基地、1000頭規模養豬場……」三鬥米村位於後山鎮南。由於偏遠、條件差,這裡曾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村。近幾年來,三鬥米村不僅建起了專業合作社,還在新疆、黑龍江、貴州等地設了18家專合社分社。而今,原來的貧困村逆襲成了當地有名的「致富村」,這裡的村民也有了「新身份」——合作社股東。
  • 逢雞村:山旮旯裡結出「金果果」
    原標題:逢雞村:山旮旯裡結出「金果果」   近日,筆者走進靖西市南坡鄉逢雞村,只見漫山遍野的臍橙樹掛滿了果實,沉甸甸的果實壓彎了枝頭。
  • 百名記者進百村|安居區石洞鎮梓潼廟村:貧瘠土地裡刨出「金娃娃」
    圍著「農」字轉土裡能「刨金」一個中規中矩的傳統農業村如何脫貧?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從困難中看到希望,從不利條件中找出有利因素。」梓潼廟村第一書記聶琨說,莊稼人就要圍著「農」字轉。聶琨來到梓潼廟村走訪調研後認為,要調整農產品結構,在土地上玩點新花樣。
  • 遠近朋友相聚梓桐 藝術基地秋日豐收
    同樣在這裡的,還有梓桐鎮中心小學的小藝術家們,他們正在德隱陶局體驗研學旅行。  杭州千島湖梓桐藝術基地位於梓桐鎮黃村村。晨看黃村,群山雲霧瀰漫,如詩如畫,如夢如幻。走進黃村,小巷深幽,古色古香,歷盡滄桑的徽派古建築訴說著流年。「偶然的機會,我聽說有一個很美的地方叫梓桐,適合帶學生來寫生。來了一看,正如其名。山清水秀,民風淳樸,藝術基地的住宿條件也好,整體感覺非常好。」
  • 步雲橋鎮橋石村:生活甜如蜜,風景美如畫
    記者莫雄飛 通訊員陳建設 周卒子▲橋石村旅遊棧道 周圍 攝  盛夏時節,漫步祁東縣步雲橋鎮橋石村,宛如走進一幅美麗鄉村畫卷。5年來,橋石村村民在駐村工作隊和村支兩委的帶領下,積極投身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
  • 河南杞縣:崔永松用心去探索 黃土地裡刨出「綠色」致富路
    俺村農民崔永松一次偶然的機會『傍』上了羽衣甘藍,憑著他那股執著勁,從初次相識、摸索試種、規模種植,苦苦追求,經歷了七年的歷程,成功走出了一條特色種植的發展之路,輕鬆進帳超百萬元,帶動67名貧困群眾就業致富。」11月24日,河南省杞縣平城鄉羅寨村駐村第一書記趙普義深有感觸。素有「補鈣蔬菜之王」之稱的羽衣甘藍,原產於歐洲,是一種自帶植物鮮味的蔬菜,因而也被稱為「天然味精」。
  • 梓桐商會助力家鄉農產品銷售
    8月8日一大早,一輛滿載著小香薯的貨車到了淳安千島湖鎮新北社區門口,這是梓桐商會參加的精準幫扶活動,也是一次助力家鄉發展的集中行動。淳安縣文佳農業園董事長徐紅仙是梓桐商會會長,為了保障此次活動的有序進行,徐紅仙特意趕到自產自銷點,把小香薯認購現場放在銷售現場,而此次活動他更是一舉認購小香薯150箱,商會認購超過300箱。在小香薯認購現場,梓桐商會會長徐紅仙和秘書長姜先進忙著組織商會人員幫助搬運小香薯。
  • 【示範】就靠「林間精靈」,大盛鎮3個村集體走上致富路!
    【示範】就靠「林間精靈」,大盛鎮3個村集體走上致富路! 半山腰上圓了「立體農業夢」大盛鎮探索發展山地生態立體農業,帶動三個村集體走上致富路
  • 紅色文化進淳安梓桐鎮「藝術版圖」再擴大
    杭州網訊 10月25日下午,流動的中共淳安縣委紀念館在梓桐鎮程家源村石門塘自然村正式開館。開館儀式上,中共淳安縣委副書記鄭志光、淳安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徐月煥、淳安縣政協副主席佔志明和梓桐鎮黨委書記錢紅建共同為紀念館揭牌,縣委黨史研究室主任朱華民向梓桐鎮授牌「淳安縣黨史教育基地」。
  • 鄉村振興一線行|秦皇島山海關區望夫石村鄉村振興路
    桃園果飄香 景美客常來——山海關區望夫石村的鄉村振興路9月18日,走進山海關區孟姜鎮望夫石村,一幅美麗的鄉村圖景在面前展開——桃樹疊翠,滿目綠意蔥蘢;望夫石村緊鄰京哈高速出入口,交通便利。憑藉「孟姜女哭長城」這一美麗傳說,小村莊吸引了無數遊客。村內有著上百年種植歷史的久保桃,也隨之遠銷京津冀和東北各地。望夫石村呈現這般美麗圖景,其實是近些年的事。村內324戶、近1000人,種植著700多畝桃樹。但昔日,村民並沒有因為桃樹種植和「孟姜女哭長城」的美麗傳說走上致富道路。
  • 山東膠南市大崮村低碳小石蟹「爬出」致富生態鏈
    山東膠南市大崮村低碳小石蟹「爬出」致富生態鏈2010-07-30 14:0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人民網青島視窗        瀏覽量: 5155 次 我要評論   「這有一隻,這裡還有一隻……這隻大肚的母蟹不能抓,因為它正處於繁殖期,會產下數萬個籽,抓蟹子也要注意『細水長流』。」
  • ...淳安縣首個慢病患者(高血壓)免費用藥試點在梓桐啟動
    12月3日一大早,梓桐鎮梓溪村的老百姓們興高採烈地來到梓桐鎮敬老院迎來自淳安縣第一人民醫院醫共體梓桐分院免費發放藥品活動
  • 平湖萬州歡迎你!金秋,從萬州出發...
    長江上遊濱水宜居旅遊城市,旅遊+文化、農業、生態、城鎮、美麗家園融合發展,開啟萬州全域旅遊新篇章。以水文化切入,一湖(平湖)一瀑(大瀑布)一泉(中華易溫泉)一潭(潭獐峽)的親水旅遊精品——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山水交融、水城相連,高峽平湖旅遊度假區被央視評為「新三峽十大旅遊新景觀」。高峽出平湖,新三峽、新玩法。
  • 大棚裡「種」出致富路
    1月5日逢上小寒節氣,氣溫驟降,寒氣逼人,而寧陵縣程樓鄉喬竹園村蔬菜大棚裡卻溫暖如春。臨近路邊的三座大棚,就是脫貧戶喬家付的「聚寶盆」。兩座棚裡種的是西藍花,長得特別肥壯,葉片綠油油的;另外一座大棚覆蓋的是蒜黃,蒜苗嫩黃嫩黃的,惹人憐愛。「西藍花已經簇生花頭兒,趕到春節期間上市,一定能賣個好價錢。蒜黃在市場上更是俏銷,早被一家超市預定了,一斤賣到5塊錢呢。」
  • 重慶第2大城市是哪裡?不是萬州,也不是涪陵
    論面積單純的按面積來算的話,官方給出的數據,萬州毫無疑問是屬於重慶的第二大地區,萬州區幅員總面積3457平方千米,轄52個鄉鎮街道,人口總數180多萬,是長江的十大港口之一。萬州的地理位置位於渝東北,依山環水,坐享長江的黃金水道,萬州的風景名勝也很多,旅遊業發展比較發達,因為緊挨著湖北,去湖北比去主城還近,所以在萬州,常年去湖北湖南打工的人數都非常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