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遠:瘟疫無法壓垮中華民族,秘密就藏在這幾個字中

2021-02-13 廣西教育出版社

經歷一場場如此慘烈的瘟疫浩劫,中華文明為何還能延續至今?

原因一:地大人多。

中華文明開局就很大氣,圍繞著黃河、長江兩大流域展開,跟其他古老文明在較小地理範圍內展開形成了鮮明對比。例如,兩河文明起源於亞洲西部的弧形狹長地帶,此地猶如一彎新月,謂之「新月沃地」。中國因此很早就形成了廣袤的國土面積與龐大的人口基數,無論是面臨戰爭還是瘟疫,都有戰略腹地和人力補充。

此外,當歐洲人還在黑森林中茹毛飲血時,中國就已經形成了發達而廣大的農業社會,這一點是不容忽視的。美國學者賈雷德·戴蒙德在《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一書中寫道:遠古人類選擇農業還是狩獵採集業,文明發展走向的是兩個方向,相比之下,農業產生的剩餘糧食,能夠養活更多的人,從而形成「定居的、行政上集中統一的、社會等級分明的、經濟上複雜的、技術上富有革新精神的社會發展的先決條件」。

更關鍵的是,發展農業的一個先決條件是馴養動物,而導致瘟疫的很多病毒、病菌都源自動物,第一批馴養動物的人們,成了瘟疫的受害者,但一代又一代的倖存者,逐步形成了對這些新疾病的強大的抵抗力。

原因二:文明的連續性。

跟相繼消亡的其他文明古國不一樣,地域廣大與人口眾多的特點,賦予了中華文明巨大的穩定、吸納和整合力量,它從未被外來文明所取代,是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斷的、生生不息的連續性偉大文明。

漢字保障了中華文明的連續性。發明文字被公認為野蠻時代與文明時代的分野。漢字的發明者已不可考,古人認為是「倉頡造字」,《淮南子》寫道:「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說的是自從人類掌握文字後,也就掌握了天地間的秘密。甲骨文中就有「蠱」字,後人研究,早在殷商年代,人們就發現血吸蟲病了。其他古代文明也產生過文字,但甲骨文是人類唯一傳承使用的上古文字,從甲骨文、金文、籀文,到秦始皇推行「書同文」的小篆,再到隸書、楷書,再加上造紙術和印刷術的運用,中華文明被完整記錄下來,不曾斷代。一起傳承下來的,還包括對抗瘟疫的辦法。

東漢末年,亂世再起,名醫張仲景的張氏家族有兩百餘人,一場大疫後僅倖存三分之一。張仲景痛定思痛,潛心研究,經數十年含辛茹苦,終於寫成不朽之作《傷寒雜病論》,系統闡述了多種外感疾病及雜病的辨證論治,理法方藥俱全,還為中醫臨床各科提供了辨證論治的規範,流傳至今。

明末,名醫吳有性寫出名著《瘟疫論》,打破陳規,跳出千年來一直恪守的傷寒論,提出了傳染病病因學的新觀點——戾氣學說。他認為,瘟疫的發生,不是因為四時不正之氣,也不是由於外感伏邪,而是感染了「戾氣」,不同的病,是因為感染了不同的戾氣,他還指出「戾氣」的傳染途徑是通過空氣接觸,由口鼻進入而致病。在近代細菌學出現之前,吳有性的研究令人欽佩,也影響深遠。正是因為一代代中醫名家繼承發揮、推陳出新,才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醫學說。

原因三:大一統的國家與中央集權政權。

古代中國雖然有過內亂、分裂、改朝換代和北方遊牧民族入主中原,但是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政權實體始終存在。國家統一,中央政府才能「集中力量幹大事」,無論是日常維持龐大農業所需的灌溉系統、漕運系統與洪澇防範系統,還是危難時刻的舉國行動,例如應對大規模瘟疫暴發——瘟疫傳染性強、群發性高、涉及地域廣,在防治上需要集中資源、統一協調,綜合考驗政府的快速反應能力、調動資源能力、行政執行能力、社會動員能力,以及「亡羊補牢」的能力。「亡羊補牢」的能力十分關鍵,我國地域廣闊,在古代信息傳遞緩慢,存在反應遲緩、行政低效等弊病,但一旦國家動員起來,很快就能轉危為安,且能形成反應機制,避免重蹈覆轍。

以宋朝為例,瘟疫爆發時,整個國家機器隨之發動:各級政府出面向疫區百姓施散醫藥,有時皇帝還會以私人名義給散醫藥至平民百姓手中,政府的醫療機構如醫官院、太醫局、方劑局、藥局,由政府統一調遣,分工合作,積極投入救治,地方州縣的醫學校也承擔救治疫病的任務。政府還出面設立病坊,其實就是今天的簡易隔離醫院,治病救人,防止擴散。政府還會實施賑濟措施,比如減免徭役,給予錢粟,組織掩埋屍體,幫助疫區百姓擺脫困苦,重建生活,同時做好人群密集的軍隊、監獄等處的防疫。宋朝地方各級官員積極防控疫情,留下諸多佳話,比如蘇東坡在杭州推廣醫藥,建立病坊,傳播知識,至今仍為杭州人感懷。

值得一提的是,宋朝時已經高度重視疫情預防,當時雕版印刷技術已很發達,政府出面印行大量醫書,向各州縣加以推廣,向老百姓傳播預防、醫治疫病的知識。這種努力行之有效,宋朝民間很重視飲食、飲水衛生,強調出門在外,要喝「煎水」,「百沸無毒」的概念深入人心,這實際是煮沸消毒法,對消化道感染的預防至關重要。可以說,一千多年前,中國人就愛喝熱水了。

我們再專門說說「中國精神」。《隋書》記載了一個故事:辛公義任岷州(今甘肅岷縣)刺史後,發現當地有遺棄病人的陋習,為此他很憂慮。有一年夏天是暴發瘟疫,他就讓下屬把病人都集中到官府來,最多時來了幾百人,廳內廊下全都住滿了。辛公義把所有俸祿全部用來買藥,請醫生看病,還親自勸病人進食。辛公義自放一榻,辦公什麼的都與病人在一起—現在讀來真可怕,辛公義沒被傳染上,真是「好人有好報」—由於悉心照顧,這些病人大多痊癒了。隨後,辛公義把這些病人的家屬叫來,現身說法:對老人,要不拋棄,不放棄。《隋書》後來寫道:「諸病家子孫慚謝而去。後人有遇病者,爭就使君,其家無親屬,因留養之。始相慈愛,此風遂革,合境之內呼為慈母。」辛公義是一位男性,卻被當地人稱作「慈母」,這是極高的讚譽了。對於這兩個字,辛公義也感慨頗多——他從小喪父,由母親撫養長大,母親親自教授各種典籍,教他悲憫之心,教他孝親之道。

孝道,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孔子說過,要成為君子,必須要「學文」,但就做人的根本而言,比「學文」更重要的是「孝」與「弟」,即孝順父母和尊敬兄長。「仁義」是儒家的基本道德價值,「孝弟」則是「為仁之本」。在「孝」與「弟」兩項中,更為根本的是「孝親」。豈能因為瘟疫降臨,就忘記了孝親呢?中國儒家文化的一大核心是「仁者愛人」,儒家倫理政治的更高社會形態是「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是謂大同。」

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時,再細細品讀這段文字,怎能不熱淚盈眶?20世紀80年代初,哲學大家張岱年先生把中華民族精神概括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來源於《周易》「乾」「坤」二卦的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可見,這八個字濃縮了中國人對天地的敬畏,對己的修為與對人的道義。

放在今天,審視武漢人民在封城之內的堅韌,醫護人員爭相馳援的勇氣,再回溯數千年來與瘟疫抗爭的荊棘長路,會恍然大悟:中華民族不會失敗的秘密,就藏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八個大字之中。

當然,形成全社會普遍認同的倫理道德,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準。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網絡上流傳美國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的一個理論:什麼是文明的最初標誌?解決溫飽和安全的魚鉤、陶罐或是磨石?都不是,古代文化中文明的第一個跡象是股骨(大腿骨)斷裂後被治癒。瑪格麗特·米德表示:沒有動物在斷腿之後能夠單獨活下去,或者因無法捕食動物餓死,或者變成其他動物的盤中餐。當人類斷裂的股骨已經癒合,這表明有人花了很長時間與受傷的人在一起,綁住了傷口,將人帶到了安全地點,並讓他慢慢趨於康復。

「無論什麼時候,都在一起。」——這是人類才有的鄭重承諾。

最佳組合

1958年7月1日,毛澤東獲悉江西餘江縣根本消滅血吸蟲病後,「浮想聯翩,夜不能寐。微風拂煦,旭日臨窗。遙望南天,欣然命筆」,寫下了膾炙人口的《七律二首·送瘟神》。在《送瘟神》詩的後記中,毛澤東寫道:「黨組織,科學家,人民群眾,三者結合起來,瘟神就只好走路了。」

1958年10月3日,人民日報在頭版顯著位置發表了毛主席為江西餘江消滅血吸蟲病有感而作的《七律二首·送瘟神》詩篇。

「黨組織」「科學家」「人民群眾」,直到今天,這三者仍然是戰勝疫情的最佳結合。這不僅僅是方法論,更是價值觀。新中國成立不久,中國對瘟疫的防治水平,就有了一個質的飛躍。當年的中國,百廢待興,不像今天這樣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世界上最完備的工業體系和先進的醫學水平,緣何能發生質的飛躍?簡而言之:解決了醫療衛生「為了誰」的問題。為了誰?人民!新中國成立後,很快就確定了影響至今的醫療衛生事業四大方針:醫療衛生體系為工農兵服務;二、預防為主;三、中西醫相結合;四、衛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相結合。新中國是當時世界上少數幾個選擇異於西方醫療模式的國家之一,發展了具有重大革新性的公共衛生體系。

這是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的: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觀點,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不僅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而且是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建設一個新中國。中國共產黨源自人民,除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和人民兩者不是對立的,而是一致的、統一的。在中國這樣一個地域廣大、人口眾多的國家,面對重大疾病尤其是瘟疫,只有人民戰爭,才能取勝。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當家作主,有了戰勝重大疫病的舉國家行動基礎,面對肆虐中國幾千年的血吸蟲病,毛澤東就提出:「全黨動員,全民動員,消滅血吸蟲病。」愛國衛生運動的開展,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發動群眾的強大能力。

20世紀50年代,在中央防疫委員會的領導下,全國各地迅速掀起了群眾性衛生運動的新高潮,即「除四害運動」。運動規模之大,參加人數之多,收效之顯著,都是空前的。據統計,僅半年裡,全國就清除垃圾1500多萬噸,疏通渠道28萬公裡,新建改建廁所490萬個,改建水井130萬眼,共撲鼠4400多萬隻,消滅蚊、蠅、蚤共200多萬斤。此外,還填平了一大批汙水坑塘,廣大城鄉的衛生面貌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老舍先生據此寫出了《龍鬚溝》,龍鬚溝之前是北平的一條臭水溝,周邊聚居著大量貧苦百姓。

廣大農村,長期是中國防疫的薄弱地區,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提出:「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農村缺醫少藥的面貌,因此迅速改變。千百年來,所謂「皇權不下鄉」,但中國共產黨以犁庭掃穴之勢,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廣泛而深刻的社會重構和動員,一直影響至今。

在這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基層迅速動員起來,廣大人民識大體顧大局,眾志成城,守望相助,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真正的力量。「人民萬歲」,豈止是一句口號?是真理。回溯中華民族與瘟疫對抗的歷史,既看到殘酷與慘烈,更感受到史學大家錢穆先生所言對歷史的「溫情與敬意」。

錢穆先生在《中國文化精神》中說:「在此七十年中,便有人說過,『中國不亡,是無天理』。但生命中有感情,便是一『天理』。我將換一句話說,『中國人不愛中國,則是無天理』。世界各民族都如此,不是只有中國人如此。」

是的,中國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怎麼不愛中國?有這樣熱愛這片土地、熱愛這個國家的中國人,瘟疫又怎麼可能壓垮中華民族!

相關焦點

  • 新書推薦 | 關山遠:瘟疫無法壓垮中華民族,秘密就藏在這幾個字中
    漢字的發明者已不可考,古人認為是「倉頡造字」,《淮南子》寫道:「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說的是自從人類掌握文字後,也就掌握了天地間的秘密。甲骨文中就有「蠱」字,後人研究,早在殷商年代,人們就發現血吸蟲病了。
  • 瘟疫無法壓垮中華民族,秘密就藏在這幾個字中……
    縱觀中國歷史,瘟疫幾度肆虐,史書上隔幾頁就寫著「大疫」二字,中華民族的歷史,鋪開來就是一條與瘟疫不懈抗爭的荊棘長路。而放眼全球,瘟疫是最大的人類殺手,沒有之一。文 | 關山遠編輯 | 謝芳 瞭望智庫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 離人心上薛曜和薛暮誰是關山先生 《關山紀事》是薛暮寫給初月的情書
    離人心上薛曜和薛暮誰是關山先生 《關山紀事》是薛暮寫給初月的情書時間:2020-09-04 12:25   來源:521經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離人心上薛曜和薛暮誰是關山先生 《關山紀事》是薛暮寫給初月的情書 離人心上中關山先生一開始就出現了,給孩子們講故事的他和男主薛曜長的一模一樣
  • 每個人的福氣,都藏在這4個字裡!中華民族正秉持這種信念,走向復興……
    災難來臨,我們沒有慌亂一團,坐以待斃,而是自強不息,絕地反擊,我們從來不認輸、不服輸,這就是中國精神!經過三個多月,我們終於迎來了全國性的抗疫勝利,武漢解封,人們鮮衣怒馬,陸續走出家門,走向夢寐以求的生活和工作,走向雨露暖陽,繁花似錦。
  • 偉哉,中華民族
    壯哉   中華民族偉哉   中華民族一個自古多災多難的民族一個永遠不屈不撓的民族一個和而不同海納百川的民族一個五十六朵花絢麗多彩的民族一個總是創造人類奇蹟的民族六十甲子一輪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每逢庚子就遭遇危難戰爭饑荒瘟疫還有水患千百年來
  • 破譯漢字驚世密碼倉頡造字藏生命真相漢字「食物」倆字暗藏什麼樣的秘密,「生」和「死」字的真正含義
    「食物」倆字暗藏什麼樣的秘密,「生」和「死」字的真正含義  破譯漢字驚世密碼 倉頡造字藏生命真相 漢字「食物」倆字暗藏什麼樣的秘密,「生」和「死」字的真正含義又分別是什麼呢?編者按:漢字「食物」倆字暗藏什麼樣的秘密,「生」和「死」字的真正含義又分別是什麼呢,「素」和「肉」兩個字蘊含著怎樣截然相反的生命歸宿……。本文別開生面理據新穎,為我們展示了五千年前中華民族的文字先聖倉頡創造的漢字所包含的超凡哲理,為今天的我們揭示了漢字中早已蘊含著亙古價值的生命真相。
  • 電影《奪冠》中,藏著三個秘密
    《奪冠》中有三個秘密,這也是電影《奪冠》中第一個秘密。《奪冠》第二個秘密。排球呼嘯著砸向場中女孩,一如當年。《奪冠》第三個秘密。
  • 離人心上關山先生是誰 關山先生身份揭秘
    《離人心上》劇情剛開始就給觀眾留下了一個懸念,關山先生到底是誰,他口中的妻子是初月嗎?有網友認為,關山先生其實就是薛曜,因為初月重病,他所講的故事都是他和初月發生的事情。當然,這也只是猜測之一,有可能薛曜和初月只是獨立的存在。
  • 初心印記 | 24個字,蘊含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強大基因」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三個倡導」,傳承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寄託著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上下求索、歷經千辛萬苦確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載著我們每個人的美好願景。    12個詞、24個字,明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中華民族在新時代的精神旗幟昂然樹起。
  • 他是關山先生,但她不知道晚晚將成為誰
    夫妻倆越是落後,就越是罵人,他們不僅出現了強勁的對手那溪公主,而且神秘人的身份也逐漸浮出水面,即當朝大師東芝,以及星辰兄妹楚越的特殊感情,這些都不足以阻礙這對夫妻,他們不能越過他們永遠都是薛暮,薛曜哥哥和關山之間的山脊,楚越敬佩。
  • 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以漢藏交流交融為例
    漢族和藏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員,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漢藏先民和各民族先民一起,共同開發了祖國錦繡河山,締造了祖國悠久的歷史,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在長期的經濟文化交流互動中,日益深化了「你中我有,我中有你」的關係,與其他各民族一起在更高的層次上,共同為締造偉大的中華民族作出了重要貢獻。
  • 關山先生,一路走好!
    關山曾回憶說:「我來了以後,到播音組,12個播音員,都是女的,12金釵,我調進去,是第一個男播。簡明新聞、整點新聞、早報摘,還有晚上的聯播。另外工人節目、農民節目、青年節目和少兒節目,什麼都來,它都需要男聲。我覺得幹這行業挺有意思的,就心無旁騖地幹起來了。所以那個時候,我的成長歸結起來,應該說是大量的訓練。」
  • 盤點遊戲中11個瘟疫大爆發事件
    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了遊戲中的11個「大規模瘟疫災難爆發事件」。《生化危機》——T病毒說到遊戲界的瘟疫病毒,最經典的莫過於《生化危機》系列中由「保護傘公司」製造的「T病毒」,「T」是「TYRANT(暴君)」的首字母。
  • 金色關山
    兩年多來,我只是從照片與文字及言語聽著關山的變化,沒去過,無法體會那種身臨其境的美感,心心念念了許久,金秋十月終於成行,欣喜難免。  十月的關山,是花香滿地的關山,公路兩側的金盞菊,笑意盈盈,如同盛開的百合花,嬌豔的不落俗套。  金盞菊是關山鄉種植的,是美化環境為了讓鄉村更美而種植的,是為關山更美好更幸福意花語詮釋了嚮往。
  • 《離人心上》薛暮篇:他是關山先生,而她卻不知道會成為誰的晚晚
    薛曜無法面對初月,是他沒辦法相信一直追查的真相是這樣的結果,與自己相依為命的兄長因初月而死,最無法接受的是兄長和他先後喜歡上了同一個女人,這讓他情何以堪啊!薛暮,默默地守護在初月公主的身邊,在她看不見或者忽視的角落裡,關於一個侍衛無疾而終的守望。
  • 灰影的暗示:兒童文學中的「瘟疫敘事」
    與成人文學不同,在留存「瘟疫」這一特殊的記憶時,兒童文學大多避開了寫實主義的畫風和對痛苦情緒的喚起,而是將幻想、隱喻的力量發揮到了極致。從某種角度說,作家們出於呵護童年心靈的種種曲折寫法,不但令兒童文學具備了諸如《荒原》中「預言警示」之聲的功效,更是成就了這一文體在災難(包括瘟疫)敘事上的多樣性。
  • 1630年佛羅倫斯瘟疫:社會交換的隱喻(中)
    回頭來看,瘟疫歷史記憶在當代的普遍缺失令人匪夷所思。這直接表現在人們對瘟疫蔓延的空間和時間範圍沒有概念,甚至對滯後出現的科學信息也將信將疑,直到瘟疫成為改變自己生存空間的現實。加繆的《鼠疫》中,非常明顯的是人物故事和情節發展附著於鼠疫發展的時間線,鼠疫過程才是敘述的核心。而這個過程清楚地顯示了疫情的來去完全不由人做主。人可以救治幫助同類,但是無法約束改變病菌的生滅進程。
  • 「穩」中藏了一個「急」字,「忙」中藏了一個「亡」字
    「靜」中藏了一個「爭」字 「穩」中藏了一個「急」字, 「忙」中藏了一個「亡」字, 「忍」中藏了一個「刀」字。
  • 暢遊關山 樂在「騎」中 第八屆西固關山自行車賽開行
    暢遊關山 樂在「騎」中第八屆西固關山自行車賽昨日開行每日甘肅網10月12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2020年10月11日,由甘肅省自行車運動協會指導,蘭州市體育局、西固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共蘭州市西固區委宣傳部、西固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西固區金溝鄉、蘭州市自行車運動協會承辦的2020第八屆關山自行車賽暨甘肅省第三屆「SPECIALIZED」閃電公路賽在金城公園廣場及金關公路舉行。
  • 一旦你創造出一層邏輯去解讀孫子兵法,這層邏輯就是你獨家秘密了
    給大家解密孫子兵法,當然此處的解密,其實就是無密可解,一切都是公開,想藏也藏不住,哪有秘密的。若一定要說有啥秘密的話,就是個人解讀孫子兵法創造出的那層邏輯,那層邏輯其實就是個人的秘密,因為是自己創造出來的,所以就決定了獨此一家,別無分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