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決定將冀察熱遼軍區所屬之獨立第13、第16、第18旅進行整編,稱為八縱,其中第16旅改稱第23師,師長張德發,這支隊伍的政委先後由謝鏜忠、曹德連擔任,副政委由任榮擔任,政治部主任由謝家祥、蘭文兆擔任。
八縱第23師在師長張德發的率領下,參加了一系列的戰鬥,打了許多的惡仗、硬仗,立下汗馬功勞,為全國解放作出了突出貢獻。因此,在建國後,這支部隊的多任政委、副政委、政治部主任都授予開國少將。
政委謝鏜忠,江西贛縣南塘鎮大都村人,1931年參加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先後任九軍團三師七、八團指導員、教導員、俱樂部主任、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二軍教導隊代政委、第九十六師政治部宣傳科科長。參加了二、三、四、五次反「圍剿」戰鬥和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擔任八路軍留守兵團三五九旅七一八團政治處副主任、主任,陝甘寧邊區留守兵團警備第一旅第一團政治處主任、政委兼黨委書記。參加了保衛黃河、延安、陝甘寧邊區的戰鬥。解放戰爭時期,任冀、熱、遼軍區第三十旅政委、冀察熱遼軍區獨立第十六、十七旅政治委員、獨立第一師政委、東北野戰軍第十一縱隊三十一師政委。
全國解放後,任第四野戰軍四十八軍一四二師政委,擔負解放贛南的任務,謝鏜忠憑藉是贛縣人,熟悉贛南的情況,知道只要佔領了南康,就截斷了國民黨軍南逃退路,師先頭部隊按計劃進至南康北面大路坪,國民黨軍一個連不戰而退,後佔領了唐江鎮,退守南康的二十三軍倉皇逃離,14日拂曉一四二師勝利進駐南康城。16日解放大餘。四十八軍一四三師和一四四師也先後解放贛南各縣,順利地完成了軍部交給他解放贛南的任務。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政委曹德連,又名曹德廣,曾用名曹遠山,江西南康縣龍回鄉人。1930年3月參加龍回農民武裝暴動,並任暴動大隊長,後參加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軍戰士、班長、宣傳分隊長、排長、師特務連政治指導員、紅四軍電話大隊政治指導員、紅一軍團二師五團三連連長兼政治指導員、紅一軍團偵察隊長兼偵察連政治指導員、團政治處副總支書記、團政委。參加了一至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裡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炮兵營教導員、留守兵團警備3團營教導員、營長、團政治處副主任、警備1團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關中軍分區保安縱隊副政治委員兼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冀察熱遼軍旅政治部主任、東北民主聯軍16旅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8縱23師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委、四野十五兵團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代部長等職務。
建國後,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志願軍十三兵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志願軍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志願軍直屬黨委副書記、西海指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西海指直屬黨委書記。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勳章,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副政委任榮,四川蒼溪人,1933年參加紅軍曾任第三十軍師特務隊隊長。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師政治部宣傳幹事,特務隊隊長,紅軍大學政治部宣傳幹事兼教員。
參加了川陝蘇區反圍攻和長徵。後任八路軍留守兵團營教導員、旅組織科科長,冀熱遼軍區團政委,東北野戰軍師政治部主任、師政委。參加了遼瀋等戰役。建國後,任東北軍區組織部副部長。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政治部副主任。建國後歷任軍政委、成都軍區副政委兼西藏軍區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政治部主任謝家祥,江西瑞金人,1933年參加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歷任戰士、文書、技術書記、連副政治指導員、隊政治指導員、組長、連政治指導員等職,參加了閩西將樂、鍾屋村和中央蘇區第四、五次反「圍剿」等戰役戰鬥,參加了二萬五千裡長徵。抗日戰爭時期,他歷任局政治指導員、連政治指導員、特派員、幹事、科長、大隊政治委員等職。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團政委、旅政治部主任、師副政委、師政委等職,參加了寧城、古山、赤峰、楊家杖子、遼瀋、平津、衡寶等戰役戰鬥。
建國後,他歷任軍政治部主任、軍副政委,成都軍區副政委、第三政委、政委等職,參加了廣西剿匪等戰役戰鬥,參加了抗美援朝,為部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貢獻。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政治部主任蘭文兆,福建武平人。1932年參加紅軍,曾任第一軍團師宣傳隊隊長。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和長徵。後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團宣傳股股長、魯南軍區宣教科科長。1943年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後任東北民主聯軍團政委、第四野戰軍師政治部主任。參加了遼瀋、平津、衡寶等戰役。建國後,任師副政委。建國後年參加抗美援朝,任志願軍代師長、師長。1957年畢業於軍事學院。後歷任師長,總參謀部防化學兵部參謀長、軍務動員部部長,炮兵政委,1964年晉為少將。曾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八縱第23師這些領導全部成為開國少將,為什麼師長張德發卻被撤職,而且沒有軍銜呢?
張德發,新縣陳店山背灣村人,出身貧苦農民家庭。祖輩均給地主種田謀生。1928年4月黨在他的家鄉柴山保地區開闢根據地,領導群眾開展農民革命運動,他和許多受苦難的勞動人民一樣,受革命形勢的影響,1928年春毅然投身革命,參加紅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張德發歷任紅軍戰士、班長、團長,紅四方面軍獨立師師長等職,轉戰鄂豫皖根據地的鬥爭中,率部先後參加了粉碎敵人「鄂豫會剿」、「徐(源泉)夏(鬥寅)會剿」和一、二、三、四次「圍剿」鬥爭及湖北河口等戰鬥。1932年冬,紅四方面軍撤出鄂豫皖向川陝進發,並參加了攻打四川的南江、通江、旺蒼、廣元等戰鬥。在粉碎四川軍閥田頌堯的「三路圍攻」和劉湘的「六路圍攻」戰鬥中,張德發率部英勇作戰,受到上級表揚。
1935年3月,為策應中央紅軍北上,
他率部強渡嘉陵江,打開劍門關,連克昭化、劍閣、梓桐、北川、理番等數城。同年6月,紅四方面軍在懋功地區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後因受到張國燾0主義的破壞幹擾,紅四方面軍南下川西、天荃等地,傷亡慘重。
抗日戰爭時期,紅四方面軍被編為八路軍一二九師,張德發先後任團參謀長、團長、旅長等職。在保衛陝甘寧抗日根據地的鬥爭中,率部參加了夜襲陽明堡日軍機場戰鬥和粉碎日軍的「六路圍攻」戰役及響堂鋪伏擊戰等戰鬥。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第八縱隊23師師長,1948年4月底因妻子的違法事件,還有作戰指揮、部隊建設不能勝任等問題被撤職,並在後來的打老虎運動中,被降職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司令部任副處長,後來慢慢提拔為某部師長、新疆建設兵團副司令員等職務。但沒有授予軍銜,1965年病逝於新疆石子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