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指數2020即將成為歷史,年初疫情衝擊下各個行業都非常艱難,隨著經濟持續恢復,聯辦行業復甦態勢亦逐漸向好,行業企業維持規模穩步擴張,更有企業完成了上市。
11月24日,優客工場以SPAC的形式正式在納斯達克敲鐘,交易代碼為「UK"。成為「聯合辦公第一股」,為聯合辦公行業帶來了信心和動力。
另一聯合辦公企業亦加緊向資本市場靠攏,11月3日,市場消息顯示,創富港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而此前的10月,深圳證監局已受理創富港的上市輔導備案申請文件。目前,創富港處於接受上市輔導的階段。
同時,其他頭部企業持續發力,月內動作頻繁。如辦伴成功籤約上海OneEast博匯廣場,項目面積超過4000平方米;寰圖與富力海南區域公司合作,為後者的5A甲級寫字樓打造辦公空間,並提供專業的商業管理解決方案。
回顧聯合辦公行業高速發展的五年,經歷種種波折,以錢換規模的舊路難繼,未來整合轉型將是行業常態。
因此,對於聯辦企業而言,不論是輕資產品牌輸出,還是選擇與大企業合作發展定製服務,都需要強大的核心競爭力,產品服務水平作為支撐。這亦會是從業主體的重點課題。
Distrii辦伴年內籤約12項目,創富港首進前三
從「11月中國聯合辦公發展指數TOP10」榜單看,優客工場、Distrii辦伴、創富港位列前三甲。其中,創富港憑藉月內的積極動作,首進榜單前三。
今年以來,聯合辦公企業均在謹慎前行,而Distrii辦伴則逆勢迅速擴張,開店數量持續擴大,同時積極進行業務多元化合作。完成了包括市場定位、項目測算、產品設計、工程改造、招商運營、管理維護等在內的全流程樓宇資產管理綜合服務。
月內,Distrii辦伴繼續深化全國版圖,新增2個項目,包括與上海鑫兆達成戰略合作,成功籤約新梅聯合廣場,擬建設6層共約7000平方米的大型辦公空間,成為年內成功籤約的第12個項目。而接下來Distrii辦伴還會繼續輕資產運營的探索,通過旗下科技資產運營平臺「數辦科技「,實行輕重並行的發展策略。
另一聯辦企業ATLAS寰圖位列榜單第四位,11月其定製服務再現成效。與地產開發商富力集團完成企業合作籤約儀式,擬為富力首府內的甲級辦公寫字樓項目提供專業的商業管理解決方案。
富力首府坐落於海南海口的CBD中軸國興大道,其業態涵蓋住宅、寫字樓、LOFT辦公及商業街綜合體。寰圖除了為富力中心定製包括聯合辦公工位、服務式辦公室、企業定製總部在內的辦公產品外,亦為項目定製招商策略及引入優質品牌。
年末將至,區域性疫情頻發,加之整體需求仍未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預計年前辦公租賃市場仍不樂觀。
在此背景之下,存量資產運營成為了開發商新的難題。對開發商來說,可以與聯合辦公企業主動尋求合作,利用聯合辦公企業的靈活與招商方面的經驗,對物業進行碎片化的存量資產運營,降低聯合辦公企業前期的成本投入,實現互補雙贏。
來源:公開資料、觀點指數整理
同時,亦有開發商主動開展聯合辦公業務,緩解自持物業空置率過高造成的去化壓力。如今年6月,萬科旗下聯合辦公品牌牛小時Office蘇州社區正式開業。據了解,牛小時Office首個項目的面積約6000-7000平方米,目前項目的出租率在50%-60%。
不難看出,今年開發商加速入局聯合辦公市場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市場對辦公場地的需求,且聯合辦公靈活的特性亦很好的契合了當下高企的空置率。
當然,利用自有物業進行試水,亦可為未來的多元化業務拓展提供實驗藍本。
加速對接資本市場,盈利問題仍道阻且長
另一方面,頭部聯合辦公企業亦在加緊向資本市場靠攏。
11月3日,創富港公告稱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深圳證監局已受理上市輔導備案申請文件。同月,優客工場正式在納斯達克敲鐘,成為聯合辦公行業第一股。
公開資料顯示,優客工場於2015年創立。截至2020年6月30日,旗下聯合辦公空間分布在47個城市,擁有185個社區空間,成熟社區的出租率達到77%,管理面積達到56.17萬平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優客工場上市首日開盤報9.25美元/股,截至上市首日收盤,優客工場股價下跌4.82%,收盤價8.3美元/股,總市值為6.18億美元。
聯合辦公股票在二級市場不佔優勢,試究其因,盈利仍是繞不過去的難題。
數據顯示,優客工場2018年、2019年分別運營虧損4.57億元、7.05億元;2020年上半年運營虧損為1.39億元,上年同期運營虧損為4.185億元。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虧損較上年同期有明顯收窄,或許是因為2020年起優客工場實行輕資產模式轉型,與物業業主、企業合作,節省前期開發成本,實行品牌管理輸出,在保證了擴張速度的同時減少資金投入。
截至2020年6月30日,優客工場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現金為1.39億元,而在2020年初時,這一金額為1.96億元。
2018年、2019年營收分別為4.49億元、11.67億元(約1.67億美元); 2020年上半年營收則為3.98億元(約5630萬美元),上年同期營收為4.87億元。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上半年總營收和現金流的減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疫情給優客工場造成了不小影響。對資金注入的渴求也促使優客工場在正常上市途徑失敗後,選擇SPAC方式繼續謀求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優客工場還與Orisun籤了對賭協議,前者2020年至2022年的淨收入需要達到特定目標,或在一定期限內使股價達到特定標準,其股東才有權獲得Orisun子公司Ucommune International最多400萬股普通股的收益對價。
因此可以看到,上市雖然可以暫時緩解了企業的融資難題,但對持續的盈利能力還是有所要求。對此,兩家聯辦企業有著迥然不同的發展策略,優客工場「全面輕資產」戰略轉型起了關鍵作用,意圖解決規模與利潤帶來的不平衡。
創富港同樣有自己的擴張邏輯——既有的老店,或者單一門店實現盈利才能去擴張。創富港認為,已開業運營的老店或者單店至少需要有所盈利再去擴張,否則就是在盲目燒錢,因此每開一家新店通常會有五家老店作為支撐,以滿足現金流需要。
從規模上看,兩家聯辦企業有著不小的規模差距,截至2020年上半年,優客工場運營面積達到56.17萬平米,創富港運營面積26.92萬平米。
觀察近期新擴張的項目亦可發現,兩家企業面對的客戶群體也不盡相同。優客工場的新擴張項目規模較大,同時多與大型企業或物業合作,溢價相對較高,客群定位偏高端。而創富港的項目較為小巧,靈活性高,容易在重點商務中心落地,更適合初創團隊。
總體而言,上述兩家聯辦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的進一步動作,一定程度上給其他發展中的聯合辦公企業提供了可參考的發展路徑。與之對應的,亦會接受更多來自資本市場的審視。
規模並不代表著盈利,後者才是行業能夠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對於優客工場、創富港以及整個聯合辦公行業來說,道阻且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