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控科技:數位化時代下的「智能製造」觀

2021-01-11 OFweek維科網

在智能製造的大潮下,通過構建數位化工廠提升企業的管理效率和生產製造水平已經成為當前企業數位化轉型的主要手段和目標。在推進智能工廠建設過程中,各類工業軟體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今自有智慧財產權的管控一體化工業軟體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湧現出了一批具備行業影響力的廠商。作為一家專業從事智能工廠解決方案的軟體企業,北京力控元通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力控科技)是「製造業+網際網路」融合的行業解決方案及相關工業軟體產品提供商及服務商,近幾年的業務實現了快速增長。

為了深入了解力控科技產品體系以及業務快速增長的秘訣,筆者採訪了北京力控元通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劉成先生。

圖 北京力控元通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劉成先生

專注「製造業+網際網路」,打造全面的工業軟體產品體系

力控科技從北京三維力控的工業自動化軟體產品起步,經過多年的耕耘與實踐,目前已發展成為面向網際網路+產業的行業解決方案及相關工業軟體產品提供商,核心產品包括HMI/SCADA自動化軟體、企業級實時歷史資料庫、工業能源管理信息平臺、企業MES管理平臺、工業物聯網平臺、移動智能監控平臺、智能優化軟體及工控信息安全軟硬體產品等,力控科技各行業解決方案滿足了各行業的數位化車間、智能工廠、集團管控等多層次管控的需求,解決方案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形成深度融合,為中國智能製造工程服務。

目前,隨著新興技術的不斷湧現,力控科技一方面積極融入以融合創新為主流的工業網際網路和智能製造生態圈,同時也以提高核心競爭力來建設自身的產業生態系統,助力新工業革命的發展。劉總表示,力控科技在智能工廠領域涵蓋了從現場控制層、生產調度層和信息化等不同層次的產品應用,在設備互聯和IOT層面有強大的接口能力,從採集層的IOT,邊緣計算、數據收取、數據存取、數據挖掘、生產調度指揮覆蓋完整的生產線,致力於為用戶解決高端應用、高端製造,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解決方案。

在工廠內的管控一體化集成方面,通過提供從自動化監控到生產信息化決策調度的系列工控軟體產品,構建完整的智能工廠縱向集成解決方案,實現企業生產調度與在線運營管理系統。作為目前國內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群系列的產品解決方案商,力控科技與阿里雲ET工業大腦、中科院自動化所、普雲數據等在人工智慧、工業大數據領域優勢相結合,重新定義了智能工廠建設新模式,可以幫助企業藉助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形成新的運維管理模式。

在工業網際網路方面,力控科技通過提供工業物聯網互聯產品、工業大數據管理平臺及工業APP開發工具,完成從生產到決策的實時優化,並與各類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企業、中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等共同構建產業生態體系。力控科技還藉助「智能產品+狀態感知+大數據處理」幫助企業構建智能服務體系,改變企業現有的產品銷售和服務模式,增加在線應用、自動配送、優化保養、自動預警等智能服務模式,助力企業從數位化到智能化的轉型。

智能製造大潮下,MES成為智能工廠建設的樞紐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興起,物聯網、大數據、AI與工業技術加速融合,給傳統製造業帶來巨大的衝擊,推動了製造企業的數位化轉型。在智能製造的大趨勢下,不僅要求企業高效的生產,同時要具有靈活的處理能力,才能快速響應市場個性化定製的需求。

企業要實現需求的快速響應, 計劃與生產的密切配合是其中最為關鍵的一環。企業車間管理人員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生產現場的變化,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和快速的應對,保證生產計劃得到合理而快速的修正。劉總認為,雖然ERP和現場自動化系統已經發展成熟,但由於其服務對象是企業管理的上層,對車間層的管理流程不提供直接和詳細的支持。而現場自動化系統的功能主要在於現場設備和工藝參數的監控,它雖然可以向管理人員提供現場檢測的統計數據,但無法給出車間的整體管理信息。所以,ERP系統和現場自動化系統之間出現了管理信息方面的「斷層」,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兩張皮」現象,對於用戶車間層面的調度和管理要求,往往顯得束手無策或功能薄弱。而MES負責車間生產管理和調度執行,處於計劃層和現場自動化系統之間的執行層。一個設計良好的MES系統可以在統一平臺上集成諸如生產調度、產品跟蹤、質量控制、設備故障分析等管理功能,使用統一的資料庫和網絡聯接,可以同時為生產部門、質檢部門、工藝部門、物流部門等提供車間管理信息服務。MES通過強調製造過程的整體優化來幫助企業實施完整的閉環生產,協助企業建立一體化和實時化的信息體系。

在談及MES與智能製造、智能工廠之間的關係時,劉總認為,智能製造是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貫穿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製造活動各個環節,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優化自決策、精準控制自執行等功能的先進位造過程、系統與模式的總稱。智能製造的實現是以智能工廠為載體,而MES系統又是智能工廠建設的樞紐。MES能夠有效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降低資源消耗,是當前製造企業推進工業軟體應用的熱點。劉總強調,現在沒有一個普世的MES適應所有行業, MES需要在某個行業不斷積累、迭代,並根據行業用戶的需求和組織架構重新定製,才能在企業成功落地。

智能製造軟體的選型和落地策略

製造企業推進數位化轉型是實現智能製造的基礎和必要條件,但製造企業在組織、業務、產品和價值鏈方面存在一定的複雜性,為數位化轉型帶來諸多障礙。工業軟體作為製造業的數字神經系統,是製造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的利器,也是體現差異化競爭優勢的關鍵。企業在踐行智能製造,打造數位化工廠時,對軟體產品選型與落地還存在一定的茫然。針對這些企業存在的疑惑,劉總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企業要完成數位化基礎設施改造。對於中國大部分製造企業,特別是廣大中小企業,在數位化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不足,無法對車間設備、生產過程等環節的數據進行有效管控,存在信息孤島。企業可通過部署新型網絡技術,進行設備、生產線、車間等自動化數位化改造,進一步提升關鍵工序的數控化率和數位化生產設備聯網率,從而實現對數據實時收集、存儲和分析。

其次,細緻的梳理內部需求。依據企業業務流程規劃好長、短期目標,並做好詳細定義。企業要從實際情況出發,比如實施條件、車間管理基礎、人員素質、投資能力等方面,去設定科學合理的目標及需要達到的效果,切忌追求大而全。劉總認為,現在很多優秀的廠商所研發的產品具有很強的擴展性,可以滿足企業後續的橫向和縱向發展需求。

最後,選擇適合併有實力的廠商提供服務。在選型時,企業要全面調研市場中的廠商類型及結構,選擇真正滿足自身需求,解決實際痛點的產品。同時在企業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可能選擇投資價值高,性價比合理的產品,不能為節省投入而犧牲產品的功效或服務質量。劉總還表示,廠商本身的實力也是重要的參考指標之一,良好的實施和服務團隊是保證管理軟體正常運作以及良好後期服務的基礎。

後記

不管是數位化轉型還是智能製造,核心都是利用數據和模型,優化製造資源的配置效率。李總認為,智能化除了單一的注重工業機器人、智能設備的使用之外,更多是從整個工廠的全局進行考慮和優化。在實施智能製造相關系統時,需要了解底層的數據採集、數據存儲以及行業工藝流程特點,才能針對一個具體的行業甚至一個具體的用戶進行需求分析,做到有的放矢。

相關焦點

  • 力控科技參加山西省鋼鐵行業智能製造工作推進暨培訓會
    2020年11月20日,山西省鋼鐵行業智能製造工作推進暨培訓會在山西省臨汾市舉辦。力控科技作為優秀智能製造技術供應商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在會議上,力控科技智慧能源板塊技術部經理於合偉做了關於《智能製造——數據採集系統》的主題演講。
  • 力控科技亮相2016工博會
    力控科技作為「中國製造2025」的重要參與者及踐行者攜眾多創新的技術和解決方案亮相本屆工博會,而力控科技新近推出的智能工廠解決方案更是受到眾多與會者的熱捧與肯定。     力控科技長期從事工廠管控一體化技術研發、產品開發及技術服務,與中國的工廠自動化、信息化事業共同成長。親眼見證了二十年來中國大型工業企業自動化及信息化發展的歷程、成功經驗和反面教訓,具有厚實的技術積累。
  • 蘇寧荊偉:數位化需求界定下的智能製造,才是精準的智能製造
    11月19日,在2020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上, 蘇寧科技集團常務副總裁荊偉博士表示,只有數位化需求界定下的智能製造,才是精準的智能製造。智能製造需以工業網際網路與產品創新為支撐,綜合考慮經濟效益、投入優先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用戶選擇、需求輸入等推進步驟與策略。
  • 力控科技CEO訪談:以信息化引領生產方式革新
    「信息化」是我國應對國際競爭新態勢提出的重要舉措,也是工業企業轉型智能製造的必由之路。對於製造型企業而言,怎樣實現「兩化融合」、革新生產方式是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力控科技董事長馬國華先生給出了具有挑戰性和現實性的答案。
  • 世界智能製造大會,三一力奪雙魁!
    世界智能製造大會,三一力奪雙魁!2020-12-01 | 發布者:小編在線 | 來自工程機械在線   近日,在「2020世界智能製造大會」上,「2020世界智能製造十大科技進展」、「2020中國智能製造十大科技進展」等最新成果重磅發布,三一「根雲ROOTCLOUD平臺」、「工程機械智能燈塔工廠」雙雙入選,是工程機械行業唯二入選案例。
  • 2020科技工業峰會舉辦 聚焦數位化轉型下的新局面
    12月8日,由《經濟觀察報》主辦的2020科技工業峰會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以「數字蝶變 破局未來」為主題,圍繞數位化轉型、新基建、智能製造等多個話題展開討論。在數位化的浪潮下,各大行業紛紛開始布局升級, 「黑天鵝」新冠疫情更是為智能製造的發展推波助瀾,從可選項變為必選項。
  • 力控科技榮膺2020北京軟體核心競爭力(成長型)企業
    北京力控元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控科技)作為我國自動化軟體的領軍企業,憑藉持續成長的能力和企業綜合實力,榮膺2020北京軟體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成長型)企業。「北京軟體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活動由北京軟協組織開展。
  • 深圳特區40周年|華會科技助力深圳智能製造、數位化轉型
    27項目標任務要求,為深圳指明了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新路徑。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以深圳、東莞為核心在珠江東岸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等世界級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以及「大力發展智能製造裝備和產品」,為深圳的製造業發展指明了方向路徑,帶來了新的想像空間。
  • 工業網際網路大潮,力控科技乘時乘勢
    國家政策極大的鼓舞了力控科技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技術的信心。公司憑藉豐富的工業行業IT服務經驗,先後參與了多個國家重點大型兩化融合項目的規劃、諮詢與總體設計,參與起草了多個專業與行業規範,並成為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神華集團、中航科工、中船重工、河北鋼鐵、崑崙能源、新奧燃氣等我國眾多工業500強企業的數位化轉型升級的可靠夥伴。
  • 萬物智聯時代下,城市智能科技及數位化城市的未來
    我是特斯聯執行長艾渝,非常歡迎各位來到重慶——我的家鄉參加這次城市智能科技研討會。 年初新冠疫情的全球性爆發,雖然給城市正常運轉和發展帶來巨大挑戰,但也加速催化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的發展。中國走在城市化和創新的最前沿,也是推廣新技術並將其應用於城市的主要先驅。科技將是下一階段中國城市創新高質量轉型和繁榮發展的核心。
  • 數位化裕同:對標新製造 印刷也智能
    提到新製造,智能轉型這些關乎產業創新的熱詞,大多數很難與印刷業的業態、行業發展特點以及場景對標。即使有這樣的說法,也往往會被認為尚處於戰略規劃和探索的階段。公司旗下的雲創盒酷,兼具「在線化」與「定製化」等新製造特點,在實現從製造到銷售的全鏈條打通的S2B系統架構支持下,盒酷可滿足客戶個性化的定製需求,為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實現服務一體化。
  • 上雲,力控是專業的
    力控科技作為我國自動化軟體的領軍企業,二十餘年來,不僅組態軟體成長為民族工業監控和信息化軟體的扛把子,其豐富的產品線更是已經構建起完整的工業網際網路體系架構。面對工業上雲的浪潮,力控科技緊跟時代的步伐,將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技術與新一代的智慧維保需求深度結合,先後推出設備雲管理平臺及工業運維服務雲平臺,藉助AI+對企業運維體系賦能,助力企業進行「網際網路+產業」升級,最終幫助企業實現數位化和智能化的成功轉型。
  • 力控科技2015巡迴研討會於蘇州圓滿收官
    2015年12月16日,力控科技2015全國巡迴研討會蘇州站在蘇州香格裡拉大酒店拉開了序幕,同時這也意味著自2015年9月10日開始,橫跨西南、華南、華東、中南、西北五個大區12個城市的巡迴研討會即將落下帷幕。 本次蘇州站研討會首先由上海分公司總經理趙傑先生致開場詞,並向與會客戶介紹了力控科技目前的發展情況。
  • 第三屆CIOC峰會圓滿召開 雅觀科技榮獲地產數字力先鋒企業等兩項大獎
    憑藉在空間智能解決方案的全鏈路科技產品創新,雅觀科技獲得2020年度中國地產數字力TOP20科技先鋒企業,同時,雅觀科技針對首開住總北京熙悅安郡輸出的智慧社區平臺,獲得2020年度中國地產數字力智慧社區標杆項目。
  • 2020年度濰坊市智能工廠、數位化車間以及 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
    根據《關於組織開展智能工廠、數位化車間培育工作的通知》、《關於組織推薦2020年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的通知》要求,現將2020年度擬認定的智能工廠和數位化車間,評審通過的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予以公示
  • 凌華科技亮相友達技術趨勢論壇及智能製造合作夥伴大會
    萬物互聯的工業4.0時代,邊緣計算成為打通智能製造「最後一公裡」的關鍵。尤其是在5G、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邊緣計算的融合發展下,製造業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信息化、數位化、智能化的變革。 凌華科技技術支持總監潘登以「助力AI邊緣計算,賦能智造演進」為主題展開精彩演講。凌華科技作為邊緣計算解決方案領導廠商,專注於OT和IT的融合,面向自動化、網絡和通信、醫療交通等多個行業提供了豐富的模塊及針對特定應用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潘登分享了凌華科技智能工廠藍圖和智能製造解決方案的結構。
  • 杉數科技與銅化集團戰略籤約 共同推進工業製造數位化轉型
    隨後,作為高新技術企業代表,杉數科技聯合創始人&CPO王曦表示,「在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加速落地與國家供給側改革的大環境下,『數據驅動+決策導向』對企業數位化轉型起到決定性作用,而一個城市的數位化能力也成為城市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 施耐德電氣龐邢健:以綠色智能製造 助力「能源+數位化」雙轉型
    作為推動企業數位化變革的親歷者,施耐德電氣不斷貼近市場、聆聽客戶需求,在豐富的實踐中總結出更符合中國工業數位化轉型的方法論,這就是施耐德電氣近期提出的綠色智能製造理念。企業需求直接決定行業走向,面對國內工業領域巨大的數位化轉型市場,一系列的業內外企業紛紛發力,「智能製造」熱度高居不下。作為這一領域的「老兵」,施耐德電氣並沒有急於利用現有優勢擴大市場份額,來「跑馬圈地」,而是思考的更加長遠:將能源問題與數位化轉型相結合。當然,很多業內人士對其為何將能源、能耗問題單獨提出表示不解。
  • 大數據時代下,金融數位化勢在必行
    大勢所趨,數位化風控正當時大數據時代下,金融數位化勢在必行,但在此過程中,依然存在諸多「堵點」,風險控制能力便是其中之一。據銀保監會最新數據,今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2.74萬億元,較上季度末增加1243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94%,較上季度末增加0.03個百分點。
  • 智能連接,數據賦能 開創雲工廠助力離散型製造企業數位化升級
    近年來,在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以泛在互聯、全面感知、智能優化、安全穩固為特徵的工業網際網路蓄勢興起,正在不斷顛覆傳統製造模式、生產組織方式和產業形態,進入到2020年,工業網際網路作為「新基建」重要發展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