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9月25日電通訊:讀懂中國扶貧「密碼」——烏拉圭駐華大使盧格裡斯回顧貴州行
新華社記者朱雨博
大數據扶貧、縣縣通高速、鄉村旅遊振興……三天的參訪,貴州扶貧創新舉措和成果給拉美駐華使節代表團團長、烏拉圭駐華大使費爾南多·盧格裡斯帶來接連不斷的驚喜。在這裡,他看到中國不斷推出創新舉措,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在這裡,他讀懂了中國的扶貧「密碼」。
22日至24日,盧格裡斯與其他拉美國家駐華代表來到貴州,參加「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系列專題宣介會,與遠程參會的拉美16個國家、70多個政黨和政黨組織的200多名領導人一道研討「決戰脫貧攻堅」。隨後,拉美駐華使節代表團走訪了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展示中心、遵義中國辣椒城、貴州湄潭縣龍鳳村等示範點,親身感受貴州脫貧成果。
在盧格裡斯眼裡,貴州的變化就像是中國發展的縮影。此行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貴州完善的基礎設施,尤其是發達的路網。
貴州多山,甚至曾有人用「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來描述這裡,曾經嚴重的貧困與交通閉塞密不可分。隨著「縣縣通高速」「組組通硬化路」等縣鄉村路網建設推進,貴州打通了脫貧致富「最後一公裡」,「連峰際天兮,飛鳥不通」的閉塞已成為過去。
「如今,我們在這個遍布崇山峻岭的地方看到的是世界一流的隧橋工程,這能為人們帶來更多公平發展的機會。」盧格裡斯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拉美部分國家與貴州在地理環境與貧困問題上有許多相似之處,貴州通過發展基礎設施助推脫貧攻堅的經驗值得拉美借鑑。
盧格裡斯認為,貴州脫貧舉措的多樣性與創造力至關重要。「除了傳統產業創新外,生態旅遊、環境保護新舉措以及包括大數據在內的高科技應用都值得我們學習。」
貴州正積極將大數據與扶貧相結合。扶貧數據電子地圖幫助扶貧幹部告別繁雜厚重的材料與表格,大數據與物聯網應用幫助當地農戶提產增收,健康大數據為人們帶來更好的公共衛生系統……
「中國的大數據技術運用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尤其是今年,新冠疫情襲擊全世界,高質量的信息管理顯得更加重要。」盧格裡斯說。在他看來,一個過去貧窮的省份藉助科技取得巨大發展,這是傳達給世界的積極信號。
盧格裡斯表示,拉美與中國政黨之間友好對話已有數十年歷史,這種良好的政治氛圍是雙方達成共識的基礎,確保雙方政黨順暢溝通在將來也十分重要。「這能幫我們達成更多協議,在貿易、投資、文化、教育等諸多方面拓展合作的可能性。」
「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開展基建項目合作,是拉中關係發展的機遇,這將直接幫助我們的減貧事業。」盧格裡斯說。
烏拉圭是中國在拉美地區值得信賴的好朋友。1988年,中國同烏拉圭建交。建交以來,兩國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在貿易、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籤署了多項合作協定。2016年,中烏宣布建立戰略夥伴關係。
盧格裡斯指出,烏中兩國在維護多邊主義方面存在諸多共識,在2020年這個因疫情變得特殊的年份,這尤為重要。「我們應共同努力,推進國際社會和平發展。」
回顧此次貴州之行,盧格裡斯感到收穫頗豐。他說:「我們探討了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保護、醫療衛生與減貧措施,這一切都是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