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音樂有關的一切,點擊關注☝
周一,FIIL君發布了一條腦洞徵集
徵集結果如下
一不小心笑出馬甲線
來,舉幾個慄子
為你寫詩老是聽成餵你些屎
@P.XH
鋼鐵鍋,寒夜裡喊修瓢鍋
@S丶lience
橡樹的綠葉呀,白色的豬尾巴(竹籬笆)…
——周杰倫 《心雨》
@…飄,搖。
「像個沙粒一樣的無助」聽成
「像個傻逼一樣的無助」……
@和影清秋
每次聽周杰倫演唱會,唱《七裡香》的時候
都會把「雨下整夜」聽成「你瞎著眼」
@CQZ章
一休哥,哥幾個,哥幾個,哥幾個
阿姨洗痰盂
@桃花俠大戰菊花怪
為什麼歌詞不僅僅被聽錯?
還被我們腦補成各種奇怪的版本?
這就要提到一個詞了
▼
空耳
今天FIIL君來聊一聊
空耳這種蜜汁現象
▼
空耳(日語:空耳/そらみみ soramimi)一詞來源於日本,在日語中的本意是「幻聽、聽錯」的意思。
在日語詞典《大辭林》中,該詞有兩種解釋:「明明沒有聲音,卻感覺好像聽到了」,和「雖然聽得見卻裝作聽不見的樣子」。
在《萌娘百科》中,空耳,現指故意將一種詞句的發音聽成與另一種發音類似詞句的二次創作方式。常用於將一種語言的影片、音樂作品,以另一種諧音重寫內容,以達到比如惡搞或一語雙關的目的。
▼
那麼
空耳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
據古籍記載,空耳在中國擁有上千年的歷史。北宋時期,詩人梅堯臣曾作過一首詩《杜鵑》。
這裡的「不如歸去」,就是古人對杜鵑叫聲的空耳。梅堯臣生於北宋鹹平五年(1002年),詩中說到這個「空耳」是「自古來傳」。可以推定,這個空耳出現的時間距今超過一千年!
到了20世紀,當時日本的人們開始接觸到外國歌曲和電影。面對無法理解的外語歌詞和臺詞,一些人開始抱著戲謔的態度,將外語「詮釋」為發音相近的母語詞句,以此為樂。80年代,日本搞笑廣播節目《鶴光的DELUXE》為這一類梗安排了一個空耳環節。
後來,火爆一時的日本綜藝節目《森田一義俱樂部》(日語:タモリ倶楽部),其中一個名為「空耳的時間」的環節,就是將外文歌中的某些歌詞故意聽成日語來達到搞笑的效果。
此後甚至還衍生出「空耳大賞」
日式空耳的魔力勢不可擋
後來日本出現了彈幕視頻網站niconico,空耳彈幕迅速發展成為一種彈幕文化。這一文化也從霓虹漂洋過海來到國內,並在B站等彈幕視頻網站發揚光大。B站上開始出現了許多不知名的「野生空耳君」和用彈幕發布的「神空耳」。
▼
在空耳視頻在早年間剛剛進入中國大陸的時候,常被冠以「爆笑音譯」或者「諧音」的稱呼(甚至至今仍存在),但空耳、音譯和諧音這幾個概念是存在區別的。
▼
音譯,指用本國文字將外來語改為與外來語發音類似的詞句,本身不一定符合語法、不一定有明確的句意。同時,音譯的對象通常是對外文人名、地名、流行詞語等。翻譯後詞義、詞性與原外文基本保持相同,例如託福-TOEFL,黑客-hacker。
諧音,指只要一段漢字與一段外語讀音相似。
空耳是一類特殊的諧音,不僅讀音與外語讀音相似,本身還是一個有意義的詞彙、短語或者句子,有時還達到搞笑幽默的效果。
舉個慄子,對於源氏大招的語音,「有基佬開我褲鏈」是空耳,而「溜金哇開呀酷裂」就只是諧音。
▼
空耳的形式一般分成兩種
一種是將外國語言轉換成本國語言
另一種是將本國語言再次變換成本國語言
由於中文有同音字多,語法靈活等特點,所以在外語發音基礎上進行改編,二次創作的空間更大,句子通順併力求產生有趣感。於是便有了日漫中這些謎之臺詞。
▼
《櫻花莊的寵物女孩》第七話
「唉?我沒帶套?」
真白對空太說出:「我好像有了」
空太的回應其實是「咦,恭喜?」(おめでと)
「權……權志龍」
明明是「店長」
到了空耳帝那裡就變成了「權志龍」
「俺只是基佬,哎呦臥槽!」
原本只是不明意義的咒語
被空耳帝賦予了內涵
▼
除了臺詞,日漫的OP和ED更是空耳重災區。作為每部番非常重要的存在,OP和ED有著細節伏筆也有劇情隱喻,遠不止一首曲子那麼簡單,更出彩的部分在於各路野生空耳君爭奇鬥豔的彈幕,每一位都是中文十級的大神。
▼
《創聖的大天使》
阿姨洗鐵路
▼
《在下坂本,有何貴幹》
可憐你帥不過坂本大佬
▼
《乾物妹!小埋》
有木有wifi?有木有wifi?
有而且耐用!五毛的!
日本網友整理的中國空耳
也算是文化輸出了
教練,我要四斤大豆,三根皮帶
▼
《阿爾斯蘭戰記》
不可能哪科都掛!
▼
《刀劍神域》
馬雲我賜你姨媽
▼
《遊戲人生》
魚,好大的魚,虎紋斑魚
▼
除了日本,天朝的網友也不會放過其他國家。越南曾經的洗剪吹天團HTK《牙套妹奈何美色》在FIIL君小學時席捲大江南北。白客、子墨、柯達還曾在《萬萬沒想到》的彩蛋中拍過這個MV。
白客、子墨、柯達《牙套妹奈何美色》MV
▼
三胖家的合唱團曾演繹過朝鮮空耳殿堂級名曲《我說你別不洗澡》,中朝關係毀於B站…
▼
在B站的鎮站之寶系列眾多的空耳中,還有保加利亞汙妖王這股泥石流。
▼
有了空耳神技,媽媽再也不擔心我學不會印度歌了。在美國電影《低俗小說》中,收錄了這首印度神曲《Tunak Tunak Tun》,又譯《我在東北玩泥巴》。
印度神曲《我在東北玩泥巴》
徵集主題「那些年,我們聽錯的歌詞」就屬於第二種形式的空耳。而說到在中國內地空耳的起源,和當年吐字不清的周董分不開。(沒看懂的自行去百度「七裡香 空耳」)
百度知道還有不少根據歌詞求歌名,提問內容蜜汁奇妙也就算了,FIIL君真心佩服那些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大神。
▼
空耳現象如此風靡,除了部分是有意地搞笑以外,還可以通過心理語言學和神經語言學對其做出科學的解釋。
從人聽音的過程來看,聽覺將外部的聲音輸入進大腦,再傳達進入大腦語言中樞。大腦語言中樞會在與這段語音相似的一定範圍內尋找對應的詞彙,這就會導致「錯聽」。
其次,儲存在語言中樞中的單詞,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會有不同的優先順序排列。即使聽到的語音相同,不同的人也會選擇他們各自優先順序最高的詞彙,這也會導致「錯聽」。
再次,在語音信息有所缺失的情況下,大腦也會根據語言中樞中單詞的優先順序對語句進行補充,對輸入的信息進行理解。這三方面共同導致了「空耳」現象的產生。
▼
除了FIIL君的整理
你還知道哪些空耳?
歡迎在文章底部留言~
戳這裡看戰鬥民族打架空耳字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