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海報。(圖片來源:網絡)
九把刀新作《等一個人咖啡》上周末上映,在大陸的票房慘敗,星期五和星期六兩天,加起來竟只有220萬元。他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2年在大陸上映獲圓滿成功,他這一次本不該跌入冰窖。
從2012年到現在的這兩年裡,大陸輿論場對九把刀形成了新的認識。一些人翻出他在臺灣發表的「仇中」及「臺獨」言論,告訴大陸公眾他如何支持反兩岸服貿協定的臺灣「太陽花」學運,以及如何挑撥臺灣人的「恐中」情緒。隨著他一個多月前開始在大陸宣傳新片,呼籲抵制該新片的聲音同時在網際網路上出現。
目前沒有調查機構出來認定,九把刀新片慘敗就是這一抵制的結果,但輿論對此大多採取了「自動默認」的態度。因為他前後兩部片子的票房反差太大,即便新片的質量再說不過去,這也被認為是不合邏輯的。
九把刀到昨天晚上尚未就新片上映受挫說話,而在大陸的網際網路上,關心此事的網友可以說是一片歡呼聲。
看來九把刀新片的票房要想翻盤已經很難,而且重要的是,輿論對他因支持「臺獨」而「遭此報應」的看法已經定格。此事必將產生長期的衝擊。
大陸官方這次完全置身事外。《等一個人咖啡》順利經過大陸官方的審批,大陸各地院線給它的排片量也相當多,因此該片的厄運怪不著官方,市場規律起了決定性作用。大陸影迷不去看《那些年》同一作者的新片,這就是一切。
有人說這才是民主的力量。看哪部電影,完全是影迷的個人選擇,大陸影迷為什麼要支持一個與「臺獨」力量為伍的電影導演呢?臺灣導演要來大陸賣他的片子,他就需要或者遠離政治,或者採取大陸公眾可以接受的政治立場。這是大陸市場對臺灣導演的一項基本要求,這也是世界上任何電影市場的一項普遍規律。